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3 12: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入藏当兵的申请书,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申请目的": - 在申请书中,首先要明确表达自己愿意入藏当兵的动机和目的,如热爱祖国、渴望为保卫边疆贡献力量等。
2. "结构清晰": - 申请书应结构清晰,通常包括标题、称呼、正文和结尾。 - 标题可以写为“入藏当兵申请书”或“志愿加入西藏边防部队申请书”。 - 称呼应使用尊敬的语气,如“尊敬的部队首长”。 - 结尾可以写“此致,敬礼!”或“恳请批准”。
3. "正文内容": - "个人情况介绍":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籍贯、学历、家庭背景等。 - "思想动机":阐述自己为什么选择入藏当兵,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对边疆地区的热爱。 - "身体条件":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确保符合入藏当兵的体检标准。 - "个人能力":描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如良好的体能、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 - "决心与承诺":表达自己入藏当兵的决心,承诺将履行好军人的职责。
4. "语言表达":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语言要诚恳、真挚,体现出
入藏名额仅有5个,我们却收到了15份入藏申请书。
刚刚做好“入藏动员方案”的李参谋又开始制订“入藏筛选方案”。虽然是临时加班,但他很兴奋,作为“老边防”,他曾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奋斗了六年。
看到有这么多志愿入藏的年轻人,我们感到温暖和振奋,尤其是李参谋,心里生出一种后继有人的欣慰,但作为边境生活的亲历者,他又难免有一丝忧虑,担心这些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们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毕竟,光凭几句写在申请书上的文字,并不能完全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时,其中一份申请书的结尾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请组织上审查我,考核我,盘我,批准我!”一笔一划显得格外认真和郑重。
一商量,我们决定“盘一盘”这些小伙子。
想进藏,先“盘”思想。藏区可不是平原,在高原低压、低温、荒凉的环境下,一时的一腔热血可不好用,唯有坚韧的毅力和长久的坚持才行。当晚,我们就叫来了提交申请书的15个小伙子,李参谋打头阵,挨个谈心,讲自己的经历、故事,从边防部队的日常生活、边境形势的波诡云谲,谈到高原反应的生理排斥、离家千里的山高路远,客观地给小伙子们描绘了一副“戍边图”,最后再认真地致以“三连问”:“你真的了解这些情况吗?”“你的家人真的支持吗?”“你真的准备好了吗?”在听到第一个问题时,多数小伙子都一脸迷茫地摇了摇头,原本以为,多少会有人打退堂鼓,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李参谋绘声绘色的描述下,15个小伙子不仅没有一个人退缩,在短暂的迷茫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好奇与兴奋,热烈的提问和讨论几乎把这次谈心变成了咨询式茶话会。一名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的小伙子更是当即表示:“我在高原待了四年,天天坚持跑步,领导请放心,我绝对没问题!”
更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在谈心第二天,交上来的入藏申请书更多了,多是第一批15个小伙子提交的第二份申请书,有一个小伙子写道:“领导,上次上交的那份申请书我可能没表达清楚,我想再次阐述一下我能入藏的几点优势……”还有一份写道:“听了李参谋的经历,我对藏区部队更加钦佩,也觉得我更加适合,因为经过体检,我的身体条件是合格的……”炽热的话语让我们更加难以取舍,李参谋只能加紧制订下一步“筛选计划”。
想进藏,再“盘”体能。藏区海拔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自然也高。隔天下午,在三公里训练开始之前,我们把递交了入藏申请书的小伙子们叫到一边,告诉他们,本次三公里为计时测试,在计入以前训练全程量化排名之外,也作为入藏选拔的参考标准。话音刚落,小伙子们眼睛都亮了,看着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出于安全考虑,李参谋还是嘱咐了一句:“只是参考标准之一,你们别逞能,这次发挥不够好没关系,还有机会,但一定注意安全,明白没有?”“明白!”小伙子们喊的震天响,与其说是受领命令时的坚定,不如说是在比试前的攒劲。
发令哨响,正值青春的小伙子们纷纷占据内圈跑道开始角逐,首批递交申请书的15个小伙子一马当先,用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三公里训练中。说来也怪,在这些个带有“私心”的小伙子们的带动下,整个队伍的热情似乎都被点燃了,在跑道上一往无前。第一名冲线!11分43秒!掐表的李参谋惊讶地记下成绩,而第二名紧咬着第一名,仅仅落后2秒。正当李参谋感慨之时,这两个小伙子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前奔跑。李参谋大喊:“你们跑完了,可以休息了!”回复他的只有两个潇洒的背影。随后,后面几个小伙子仿佛也受到了鼓舞,在冲线后也没有休息的意思,继续进发。
那天,有二十来个小伙子跑了五公里多才停下来;那天,在这群还没入伍的小伙子中,对标现役军人标准,有两名已经达到了优秀,十一名达到了及格;那天,前十名里有七个是递交了入藏申请书的小伙子;那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他们散发着蓬勃生命力的热爱。
对于这群想入藏服役的小伙子们,我们已经“盘无可盘”,倒不是想不出新的“筛选计划”,而是看着他们这番劲头,我们有些不忍心。一边是临近的定兵会日期,另一边是都很优秀、难以取舍的小伙子们,经过征兵办各组同意,最终还是依据全程量化打分排名,确定了最终名额。
在名单确定的那个晚上,李参谋有些失眠,坐在新兵楼前的台阶上出神。我好奇地问他“想啥呢”,他指指夜空,和我说:“当年我带队在边境线上巡逻的时候,常常抬头看看天空。边境的夜里,你能看到真正的星空,剔透如水晶的背景下,星空流转,你会错觉那是温柔的眼波。老班长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天上的星星替人远望家乡,地上的人为远方护境保疆。这些天,他们真的很拼,这些孩子将来入了藏,将会了解这份使命有多沉重。想到这,我有一点舍不得,又有一点不放心,但这绝不是不信任,因为我的心里满是欣慰……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我没说话,把晚上刚刚收到的一份新申请书递给了他,那是一名即将入藏的新兵写下的第三份申请书。
“我至今都记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带给我的震撼!当我写下这份申请书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能去到祖国的边疆,我的心中澎湃激荡。人,总要有奋斗的精神;人,总要有奉献的精神。请家乡人民放心,我志愿,我无悔!”
越过这份薄薄的纸张,在营区的路灯下,我看到李参谋的眼睛亮亮的,映着那文字,仿佛连接起遥远边境上,那片始终不灭的星光,在星光背后,是高原天空最清澈的蓝。
来源:中国军网
把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
——3名军校毕业学员志愿戍边申请书摘录
苦地方、累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又是一年毕业季,站在毕业分配的十字路口,许多军校学员把青春志向写在志愿戍边申请书上。
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练兵备战一线部队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是他们为青春写下的注脚。这里,我们摘录3名军校毕业学员的志愿戍边申请书,聆听他们的无悔选择。
学员:王哲
毕业院校:陆军工程大学
岗位去向:新疆军区某师
尊敬的党支部:
我曾是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某边防连的一名战士。在那里服役的军人,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兵”。在那片热土上,我深刻体会到只有身处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有意义,人生更有价值。
这份赴疆申请书,不只是浅浅几行文字,我希望用它来书写一名边防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对自我的要求。高中毕业时,我与军校擦肩而过,是部队帮我圆梦,我特别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毕业时综合素质排名专业第一。如今我具备了更强的素质,有能力更有责任去艰苦边远部队发挥所学所长。
在有些人眼中,到安逸舒适的单位才是正确选择。我从不这样认为。5年前新训结束奔赴高原前,我曾写下一首小诗激励自己:“火一般的青春/该有火一般的激情/接受火一般的挑战/短暂的别离/是为了更多人的团聚/你应该这样”。
2023年6月28日
学员:张锐
毕业院校:空军预警学院
岗位去向: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旅
尊敬的党支部:
我自边关来,应向边关去。6年前,我从江城武汉参军入伍,前往雪域高原。4年前,我的老部队西部战区空军某场站给了我赴军校求学求知的机会。此刻,我发自内心地恳请组织批准我重返高原。
高原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但从不缺精神和斗志,一代代官兵都践行着“山高标准更高,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精神”的誓言,我也被深深感染着、影响着。
入校后,我们一直接受“到边疆去、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的“三到一长期”教育。每当毕业季,一批批学长相继踏上戍边的道路,把青春献给高山、海岛、雪原和戈壁。
如今,面临同样的选择,我将和学长们交出同样的答卷,报效祖国,誓守边关!
2023年6月29日
学员:王颢澄
毕业院校:武警工程大学
岗位去向:武警四川总队甘孜支队
尊敬的党支部:
毕业在即,我郑重地向组织提出申请,志愿到四川边远地区去。
15年前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的家乡四川省什邡市是重灾区之一。天灾无情地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当时只有7岁的我心里充满恐惧。不久后,一群身穿迷彩服的武警官兵来了,他们在废墟中背着沉重的装备寻找幸存者,在帐篷里安抚伤者,在重建的工地上挥汗如雨,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也在我心中种下迷彩的梦想。
2019年,我考入武警工程大学。临近毕业,我希望能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或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我曾被身着迷彩的英雄保护过,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去保护祖国人民,把青春献给那片土地。
2023年5月31日
(整理:牛伟萌、郑磊、王旭)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