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3 23: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观后感张黎明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是赞美张黎明的品质、事迹,还是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领域的看法。这将有助于你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张黎明的特点和亮点,让读者对他的形象有深刻的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张黎明的品质:如勤奋、敬业、正直、乐观等; b. 张黎明的成就:如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等; c. 张黎明的工作或领域:如他在某个行业或领域的贡献、创新等。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张黎明,并引出你的观点或感受; b. 正文:分几个段落展开论述,每个段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 c.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或感受,并可以提出对张黎明的期望或建议。
4.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张黎明的形象和事迹; b. 运用比喻、拟人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农业和林业局 李倩倩
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爱国赤诚、干事笃实……“时代楷模”的梦想、奋斗与奉献,永远与国家、与时代、与人民紧紧相连。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追求。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迫切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新一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时代楷模,争做时代先锋,进一步凝聚起促进改革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学习时代楷模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时代楷模”钟扬、王逸平等就是一群把生命最绚丽的岁月投入科研事业的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还在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最高宗旨,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我们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创造一流业绩。
学习时代楷模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精神。时代楷模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在台风巨浪面前英勇无惧,奋勇担当,义无反顾做出自己无悔的选择,展现的是对祖国的深深挚爱、对人民的大情大义。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造人民幸福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时代楷模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时代楷模中,更多的人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比如扎根深山10多年,一心扑在乡村教育事业的张玉滚;30多年一直奉献在一线的配电抢修班长张黎明......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可以说是大家的同事、邻居、朋友。他们平平常常、朴素无华,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学习着、生活着,默默无闻地坚守着道德标准、涵养着道德情操,以点点滴滴的积累,以持之以恒的追求,成就了平凡中的伟大,汇聚了不寻常的道德力量,铸就了关键时刻的坚强意志。
“非常激动、期待已久,场景历历在目”,翻开新近出版的《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张黎明欣喜地发现:第一章节的首幅照片就是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同志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作为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张黎明当时全程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眼下他仍感悟良多,酝酿数日后,今天(8日)提笔写下了感言:“大力发掘‘精神富矿’,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彼时,在仅有18平方米的中共一大会议旧址,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张黎明的讲解后,叮嘱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并称之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那一次,还有不少细节令我印象深刻。”他说,首先就是停车点,之前重要团队的车辆一般都是直接停到兴业路76号门口,所以当天他按常规也站在会址门口等。不料,中办一位同志明确告诉他,总书记要求他们一行要在黄陂南路兴业路路口下车,列队徒步走进兴业路,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张黎明说,自己听了以后心猛地一震,这个线路的变化,充分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崇敬。
在纪念馆宣誓大厅,宣誓完毕后,总书记深情说道:“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张黎明感慨,种种细节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一大会址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激励人心,也为一大会址的守护和建设事业指明方向、引领行动。
自此,他更感“使命、责任在肩”,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激活发源于上海的红色基因,牢固坚守这一重要阵地。作为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办公室发掘保护组组长,他参与了2016年起上海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从发掘保护、理论研究、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社会宣传、教育培训、红色旅游等多个维度展开工作。“守好红色基因、激活红色资源,这些是发源于上海的精神富矿,要大力发掘”,张黎明说,对上海而言,城市底色就蕴藏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类红色地标之中——自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上海解放,上海现共存包括旧址、遗址和纪念设施在内的各类红色资源612处。
“我们回头看,是为了向前走。”张黎明说,总书记遍布上海的足迹,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历史与当下交汇,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为人民谋幸福。这座初心之地、光荣之城仍从中汲取着不竭的精神动力,并将之化作不懈奋斗的伟力,“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书写不负嘱托、不辱门楣的时代答卷”。
作者:王宛艺
图片:袁婧
编辑:陆益峰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