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中部战区陆军裁军计划》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3 23:27

写作《中部战区陆军裁军计划》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中部战区陆军裁军计划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标题明确: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文章主题,如“中部战区陆军裁军计划:优化结构,提升战斗力”。
2. 突出重点:在文章中要明确指出中部战区陆军裁军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3. 结构合理:文章应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中部战区陆军裁军计划的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裁军计划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裁军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数据支撑:在论述裁军计划时,应引用相关数据和事实,以增强说服力。如裁军规模、调整后的兵力结构、装备更新换代等方面。
5. 客观公正:在评价中部战区陆军裁军计划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表达。
6. 逻辑清晰:文章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裁军计划的各个方面。
7. 语言规范:遵循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粗俗化表达。
8. 突出亮点:在文章中要着重介绍中部战区陆军裁军计划的优势和亮点,如优化兵力结构、提高战斗力、

裁军30万,看东部战区陆军干部转业安置如何下好“先手棋”?

文 | 魏海鹏、王增钦

◆ ◆ ◆ ◆ ◆

一个不崇尚尊重英雄的民族,注定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支充斥着后顾之忧的军队,肯定是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16年和往常一样,干部转业安置工作如约而至、如期而来。

但2016年和往常又不一样,这是军改期间转业安置工作第一年,也是裁军30万的启动年。政治要求高、人员数量大、移交任务重、安置难点多……

所以,今年的转业安置工作直接服务改革强军大局、影响部队建设发展、关系干部切身利益,各级关注、官兵关心、大家企盼。

面对大家的关心和企盼,今天,前线哥就带大家看看东部战区陆军转业安置工作是如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

1 ★军转安置工作“开门炮”打在了哪儿?

“很多同志为了改革大局、部队需要,主动作出牺牲奉献,理应得到国家和地方的尊重和厚待。我们将尽最大可能满足军转干部的利益诉求,确保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这是东部战区陆军对军转安置工作的基本态度。

针对战区陆军指挥体系和隶属关系刚刚调整到位的实际,他们第一时间完善军转系统内部通联、选派各省(市)联络员、对接军队和地方最新转业安置规定……

4月初,由东部战区陆军干部部门牵头,福建方向军地转业安置工作协调会率先在战区陆军召开。福建省人社厅、省军转办等地方军转系统的主要领导出席会议。

2 ★第一个军地转业安置工作协调会明确了哪些事项?

东部战区陆军干部部门的同志向地方提出“相互理解、顾全大局、合力推进”的工作构想,并指出转业安置工作是军地共同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秉持“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块干”的标准和担当,在安置工作上做到“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福建省人社厅主要领导表示将努力克服地方编制不足的困难,尽量满足转业干部进入公务员(参公)系统的愿望,特别是明确了对任职满最低年限的正团级领导职务军转干部按不低于当年同类军转干部接收总数50%的比例安排正处级非领导或副处级领导职务;进一步提升自主择业干部的地方差补标准。

会上,军地还互通了情况、对接了方案、交换了意见,就提升岗位安置满意度、重大决策军地会商、调整部分不合理政策等军转干部关心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协商,达成了初步共识,明确:

①今年福建省军转干部安置,实行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计划安置采取公开计划、双向选择,公开职位、竞争上岗,公开职位、依序择岗,指令性安置等办法进行。

②师职转业干部采取指令性分配办法安置。

③团职转业干部除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采取“功绩制”评分排序择岗办法安置外,其它城市实行指令性分配。

④营以下(含技术级)转业干部除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采取统一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外,其它城市采取指令性安置。

⑤岗位选择采取“阳光”方式统一组织,依据排名现场选岗、现场签字,并可以带家属一并参加。

同时,军地还同步建立起以“定期互访、信息互通、矛盾共解”为重点的互联互通长效机制。

会上,军地还就提升岗位安置满意度、重大决策军地会商、调整部分不合理政策等军转干部关心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协商,达成初步共识,并同步建立“定期互访、信息互通、矛盾共解”的军地互联互通长效机制。

3 ★“稳军心、暖人心、出成效”的事还有多少?

下一步,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将采取军地联合办公、联合督查的方式,积极回应干部合理诉求,主动帮助排忧解难,妥善做好安置协调,切实把关心关爱落到实处。

东部战区陆军干部部门军转工作负责人表示:“这次的交流只是开始,我们还将接洽江苏、上海等省市,陆续召开各方向工作协调会,真正把军转安置工作这件稳军心、暖人心的事办好、办出成效。”

我军集团军3次裁减:从24个减为13个,战斗力为何却越来越强?

我军集团军3次裁减:从24个减为13个,战斗力为何却越来越强?

1985年6月,中央军委立足于打赢未来现代化战争,实施了旨在为我军“消肿”的百万大裁军。此次裁军重头戏放在了陆军上,裁撤了第11、19、29、43、46、50、55、60、66、68、69军,保留了24个野战军。

经调整,中央军委保留了24个野战军,进行合成集团军整编,着力打破军兵种之间的壁垒。何谓集团军?一言以蔽之,集团军为战役单位,是基本战役军团,强调多兵种协同作战,核心精要在于“合成”二字。

图|原七大军区


彼时,24个集团军分属七大军区,具体情况如下:


沈阳军区(5个)

第16、23、39、40、64集团军;


北京军区(6个)

第24、27、28、38、63、65集团军;


济南军区(4个)

第20、26、54、67集团军;


南京军区(3个)

第1、12、31集团军;


广州军区(2个)

第41、42集团军;


成都军区(2个)

第13、14集团军;


兰州军区(2个)

第21、47集团军。


1997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在百万大裁军的基础上再裁减50万,史称“五十万大裁军”。在此背景下,第28、64、67集团军撤编,我军集团军数量降至21个。

图|18个集团军分布图


2003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在五十万裁军的基础上再裁减20万,第23、24、63集团军撤编。至此,我军集团军形成了18个集团军的规模。

图|五大战区示意图


2016年2月,七大军区撤编,取而代之的是五大战区。18个集团军分属各大战区陆军,分布情况如下:


东部战区陆军

原南京军区第1、12、31集团军改隶东部战区;


南部战区陆军

原广州军区第41、42集团军;

原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


西部战区陆军

原兰州军区第21、47集团军;

原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


北部战区陆军

原沈阳军区第16、39、40集团军;

原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


中部战区陆军

原北京军区第27、38、65集团军;

原济南军区第20、54集团军。


2017年4月,第14、20、27、40、47集团军撤编,并入兄弟部队。剩下的13个集团军旧番号停用,启用第71~83集团军新番号,对应情况如下:

图|第71~83集团军对应的前身部队


至此,我军集团军数量降至13个,各大战区陆军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各战区陆军集团军分布情况


历经3次裁军,我军集团军数量由24个降至13个。尽管数量越来越少,可战斗力却越来越强。在笔者看来,出现这一情况的深层次原因,需要聪以下四方面探讨:


其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我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在制式步枪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因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形成完整的军工体系,导致制式步枪无法成体系。

以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为例,我军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口径繁杂、样式各异,时人称之为“万国牌”。

图|56式枪族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军仿制苏械研制出了56半、56冲、56轻机枪,此为56式枪族。随后,我军推出了国产63式步枪。从仿制到自研,我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之路非常不易。

至1985年,我军各合成集团军成立之初,制式步枪换成了81式步枪。到了世纪之交,95式步枪列装部队,标志着我军制式步枪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见证了我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其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提升;


我军筹建合成集团军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多兵种协同能力不足的问题。以“万岁军”第38集团军为例,汇聚了装甲兵、炮兵、工程兵、防化兵、航空兵、防空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一改以往陆军“一家独大”的局面。

进入九十年代,“精兵、合成、高效”成为我军的主要努力方向,对我军体制编制进行了调整。在此背景下。14个乙种师转隶武警部队序列,后又进行了“师改旅”探索。譬如,第12集团军“临汾旅”第179师,就是在这一时期缩编为摩步第179旅。

图|我军某部演训


新世纪初期,我军将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加强到营一级,此为合成营。好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合成营是2016年军改以后才出现的新兴事物。实则不然,合成营在大军区时代已经出现了。

合成营在营一级建制上解决了多兵种协同作战问题,相当于一个缩小版“集团军”,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合成营具备反应快速、机动灵敏、指控精确、火力完备、战保一体等多种优势,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其三,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军就开始了指挥自动化建 设,拉开了信息化建设的序幕。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后,我军技术兵种大幅度提升,为信息化建设埋下了伏笔。

图|装甲第一师某部演训


进入九十年代,我军正式启动信息化转型。譬如,我军“铁甲元勋”坦克第一师(装甲第一师前身),于1995年初就已经开始对主战武器进行了数字化改装,此为我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先锋。

此后多年,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取得“井喷式”发展。《士兵突击》中钢七连撤编,就是为建设信息化装甲兵让路。吴京电影《战狼Ⅰ》,就是我军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直观体现。


其四,具备现代化作战思维人才的积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何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具备现代化作战思维人才的积淀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现代化军事院校培养体系,与我军发展需要相匹配。

图|国防大学


早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际,中央军委将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编为国防大学。国防大学为我军培养了现代化作战思维的高级将领,涌现出了韩卫国、吴杰明、许援朝、马晓天等杰出校友。

综上所述,我军集团军数量越来越少战斗力却越来越强,这是我军发展的必然趋势。行文至此,笔者以两句名言收尾: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明·徐渭·《英烈传》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清·郑板桥·《赠君谋父子》


徐渭点出“精兵强将”的重要性,而郑板桥则指出了“去繁就简”的事物发展规律。结合徐、郑二人的金玉之言,想必大家能够明白我军历次军改的奥妙所在。


参考资料:

《我军集团军三次裁减:从24个减为13个》(徐平)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军事科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战士出版社);


《揭秘:56式枪族如何横空出世?》(中国国防报);


《铁甲劲旅展雄姿——记我军坦克第一师的发展历程 》(陈辉·〈瞭望〉)


《历史逻辑视域下的军队转型》(释清仁·〈解放军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