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3 23: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完美世界》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比如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对作品风格的评价等。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完美世界》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作品的基础。 - 主体:根据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如对人物、情节、主题、语言等方面的分析。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并表达对作品的感悟和评价。
3. 人物分析: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心理变化等,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作品的主题。
4. 情节解读:分析作品中的关键情节,探讨其作用和意义,如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塑造人物等。
5. 主题探讨:结合作品内容,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如人性、命运、成长、爱情等。
6. 语言风格: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叙述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探讨其对作品主题和人物塑造的作用。
7. 感悟与评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作品的感悟和评价,如作品对自己的启示、对人生的思考等。
8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他。 ——题记
轻合书页,思绪悠远,阅读渐渐接近尾声,但是那份淡淡的思绪萦绕在心头,不断地震颤,不断跳动。翻开首页,我便沉浸于那个世界,扎根黄土,贴近生活,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而立体。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感动,有惋惜,但更多的是共鸣,生而为人,千姿百态,但终究归于那一份平凡。
夜幕降临,晚风轻轻从耳边吹起丝发,引起耳后一阵轻痒,带走了白日的喧嚣。抬眼望去,夜色中的乡村黑茫茫的,唯有点点星光。我穿梭于这寂静的田野,享受这一刻的寂静。距离少平生活的年代已过去几十年,当今的世界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也丝毫不觉夸张,但四季更替、一日三餐仍是我们的主调。芸芸众生大多是由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而组成的,平凡的世界永久存在。
少平在县城读书时候的光景,每每读来,心中共鸣颇多,心酸落泪是常事。只因全校只有他和郝红梅两个人吃的是最差的黑馒头,为了少年那份小小的自尊心,少平总是最后一个去拿饭。贫穷不是罪,但是他却压着那个瘦弱不堪的少年。而我们谁又不曾拥有过那份小小的自尊呢?
我们终归平凡,但生活请浪漫。
一个个纯朴、直白的陕北农民 ,双水村、窑洞、贫穷、破衣烂衫、破被褥构成了陕北生活的主色调。我们跟着他们欣喜,跟着他们难过,常常读到感动处泪流满面,不能自抑。
润叶爱着那个阳光少年——少安,但贫困的枷锁困扰着这小小少年,自卑笼罩了少安的人生,他只有不断回避,不断躲藏,不断逃遁。
年纪轻轻的少平却早早就知晓了自己的命运。他被当时的封闭的社会所禁锢,也被贫穷的家庭所束缚,他被羁绊!少霞,一个把世间所有美好词汇集于一身的女子,她是美好的化身,是纯洁的象征,却被一场无情的灾难吞噬了自己青春的生命。当读至此处,泪水不自觉地滑落,多次在内心自问为何不给少平和晓霞一个完美幸福的结局?哦,原来这是平凡的世界,平凡人走着平凡的路。
但平凡并不平庸,他们努力挣脱、冲破、撞开那份阴霾,寻找属于自己的“活活的太阳”。
润叶最终接受了爱她至深的李向前,俩人携手走过磨难,迎来美好结局;当年的少年——少安几经折腾,终于修成正果,走上了致富之路;恶劣环境下锻炼、塑造了少平,他洁身自好、自立刚强。虽然我们对于晓霞的离世充满了遗憾,但少平和晓霞纯真美好的爱情抚慰了我们不平的内心,美好永久留在了我们心中。正如原文所说,只有用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正值青春的少年,青春是一抹靓丽的风景,不要让安逸使他落上尘土。热血少年更应朝气蓬勃,不因一时的坎坷而沮丧,不因一时的磨难而放弃,勇往直前,书写壮丽的青春诗篇。心中有梦,未来可期,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寿光市汇文学校 隋秀萍
)
写长篇小说,难。
要想写好,更难。
《人生》出版后,大街小巷都有人在谈论“高加林”,路遥也火了。
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凭借《人生》挣来的名气,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他不愿意躺在功名簿上了却一生,而是决定继续攀登文学的高峰,写一部长篇。
为了这部小说,路遥大量阅读,将手指指纹都翻没了;为了写得真实感人,他亲自去体验生活,下井挖煤。
写完第二部,路遥的身体已经垮了,只能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创作,抱着多写一章是一章的态度,路遥完成了整本小说。
但小说出版也不顺利,多次被拒稿,理由是:
“感觉慢、啰嗦,故事一点悬念也没有,一点意外也没有,故事发展全都在读者的意料之中。”
可皇天不负有心人,小说最终摘得茅盾文学奖,这本小说就是《平凡的世界》,董卿说:他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可以走多远!
我们是谁,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最终走了多远,也是我们自己走出来了。
人生的路,就是不停地走,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从未放弃前进,从未放弃成长的步伐。
人生的起点,是命运决定的,人生的终点,是自己决定的。
起点和终点之间,是不息的奋斗和成长。
命运给孙少平的起点,就是一个“烂包”光景的家庭,在学校,他吃不起白面馍,也吃不起玉米面馍,他只能吃最便宜的伙食,每顿几个黑面馍,还连最差的菜也买不起一个。
因为贫穷,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他只能等其他人都走了,才去拿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可怜的食物,然后找个没人的地方,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孙少平这学,上得实在太艰难了,就那最差的伙食,还是家人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因为吃不饱,他处于一种营养不良的状态。
可他很珍惜这样的时光,拼尽全力让自己成长,他喜欢看书,拿着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能让他如痴如醉。
书就是一盏灯,虽然不会告诉他人生的答案,但也让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让他看到了不同的人生。
因为读书,还把他和晓霞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相知相爱,他告诉晓霞,他要坐上火车,火车去哪里,他就去哪里。
可上完中学后,家里供不起他上大学了,他只能回家帮着家里种地,晓霞告诉他: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我生怕我过几年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
少平保证,他不会变成那样的人。
回到村里,做过老师,干过农活,他不怕脏,不怕累,啥事都能应付,但他觉得,如果一直这么下去,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他想出去。
人要学会知足,知足才能常乐,但一个人不能放弃生长,放弃生长的时候,生命也就停顿在这个位置了。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这就是一个人放弃了自己的成长,让自己“摆烂”了。
毛姆说:
人生如果不想随波逐流,就等于是场豪赌,失败的人不胜枚举,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孙少平选择出去,就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他去城里打工,可是刚出去人生地不熟,也不懂人家招工的规矩,他和那些揽工的汉子坐在一起,却不好意思开口“叫卖”自己,找不到工做。
过起了半流浪的生活,后来,他学会了怎么揽工,知道如何在雇主面前表现自己,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也不嫌工钱低,有啥干啥,有一点力就使出一点力,从不省着用。
肩膀磨破了,背也磨得流血,手上的伤口好了又起,变成一层厚厚的老茧,他再也不是那个细皮嫩肉的少平。
可即便这样,他也绝不跟别人一样行为粗鲁油腻。
他依旧见缝插针抽时间看书,慢慢成为自己。
黑塞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在不断的阅读中,少平也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那世界未必美好,而一定更丰富。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句话说: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全世界都会帮你实现,这就是世界之魂的伟大之处。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成自己的,而是慢慢成为自己的。
人生的路很长,孙少平却坚信一点,人的精神世界必须充实,人活着得有意义。
为了这个,他走出家里,决心要成为另一种人,一种与祖祖辈辈不太一样的人,生活可能更苦,但是他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
他在外面做工,磨破了脚,磨破了肩膀,磨破了手,但心是完整的,他也问自己:“你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吗?你最后的归宿在哪里?”
哥哥孙少安在家,已经闯出了一片天地,并且希望少平能够回去,兄弟俩齐心协力,不怕挣不到钱。
可少平不想回去,要是生活,生活就一眼看到头了,那不是他想要的,他在工地上拼命干活,拿的工钱是小工里最高的。
他说: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
就为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另外的东西,他受尽苦难。
少安和晓霞一起去找少平,可他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场景啊!少平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癜,伤痕累累!
少安惊讶不已,晓霞更是惊讶。
一个如此疾苦的人生,竟然如此诗意,那豆大的灯光,是那么令人感动。
随后,晓霞悄悄给少平换了被子,还留下了一句话:
不要见怪,不要见外。
这句话秒杀很多甜言蜜语。
人身上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那永不屈服的个性,是不断寻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的心灵,是永远在成长的灵魂。
路遥说: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但有人一直在努力,让生活尽可能发生一点点变化。
煤矿招工,少平抓住机会,成了一个光荣的煤矿工人,有些人怕苦怕累,偷奸耍滑,凭实力将日子越过越难,少平不一样,他肯学肯干肯出来,凭实力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他给家里寄钱,给上学的妹妹寄钱,自己也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依旧看书,并没有因为日子过好了就沉迷于享受,并没有放弃精神的成长。
刚开始,和晓霞在一起,他还感到自卑,因为晓霞是大学生,父亲还是当官的,而自己,就是一个掏碳的工人。
可是随着精神的丰富,他不再自卑,他坚信,世上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劳动,一个人,只要勤恳,就一定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做煤矿工人,他就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创造工作的价值,他成了优秀的工人。
他在劳动中,看到了人的价值,看到了生命奔腾不息的价值,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再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了。
一个人,只有自己不放弃自己,才有可能去寻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生活就是这样了,就放弃了努力,那生活真的就只能这样了。
只有不断成长的人,才能经历生活另外的样子。
人生啊,就是这样的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就像流水一般,有时候那么平展,有时候那么曲折。
少平在煤矿越做越好,和晓霞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有了虽然艰苦但是稳定的工作,又有了完满而幸福的爱情。
他的心情从未这么好过。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晓霞在一次水患之中,为了救人,不幸失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得知晓霞的死讯,孙少平疯狂地向东奔跑着,他倒在地上,绝望地呻吟着,等他回到住处的时候,形如白痴,木木呆呆,六神无主。
很长时间,孙少平都处在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里,晓霞的死,给他的打击太大了。
长久的学习,也有了回报,他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里面有这样一段:
山仍然是往日的山。九级古塔没高也没低,依旧巨人一般矗立在那里。可他心中的山脉和高塔却坠落了留下的只是一杯黄土和一片瓦砾……但是,爱情将永存。在那杯黄土和瓦砾中,会长出两棵合欢树来。那绿色的枝叶和粉红的绒花将在蓝天下掺合在一起;雪白的仙鹤会在其间成双成对地飞翔……我的亲人,明天,我将如约走到那地方;我也相信你会从另一个世界和我相会……
后来在一次工作之中,他不幸发生事故,虽然人没死,但是脸上受伤毁容了。
生活千疮百孔,人生也是千灾百祸,可时间一直向前。
住院期间,大学女孩金秀向他表白,可少平拒绝了。
他决定重新走向生活,选择回到煤矿,和时间并排前行。
人生而平凡,这是人的底色。
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成大人,又从青年慢慢变老,直到死去,但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有些人二十五岁,有了稳定的工作,就放弃了自己的成长,就算学习,也是被迫进行,为了应对工作的变化,可他们在心灵上,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放弃了自我生长。
从那时候起,他们的生活就定了型,再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了,就是罗曼罗兰说的,有些人二三十岁就死了,却等到七八十岁才下葬。他们的肉体活着,可他们的灵魂却已经死去。
突然想到一个故事,仲永小时候是天才,可是他的父亲看见可以利用这一点去赚钱,就让仲永沉溺于赚钱和表演,而不去成长,仲永越来越平庸,最终泯然众人。
其实,这就是停止成长最典型的故事,所不同的是,仲永很小的时候就停止了,而很多人却等到三十岁才停止,但不管是什么时候停止,结局就已经注定,当你停止成长的时候,你的生活就已经失去了变化的可能,最好的结果只不过是将眼前的日子反复下去,而一旦变化来临,只能徒叹奈何,感叹生活无情,要抛弃一个人从来不打招呼。
隐约记得前几年有这么一个事,有些收费站取消了,收费站工作的人也失去了自己“稳定”的工作,有人抱怨说:
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她们曾经以为自己工作稳定,所以就停止生长,以为一辈子都能安稳下去,可是这世界一直都在变化啊。
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一个阶段的事,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为了面对生活更有底气,不仅仅是物质的稳定,还有内心的笃定和丰盈才是成长最好的果实。
鲁米有句诗:
你生而有翼
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行
形如蝼蚁
万物生而有翼,但能飞起来的,都是很努力很努力的,一双不学习飞翔的翅膀,是用不起来的,恰如鸡圈里的很多鸡的那双翅膀,只是摆设,很多人那颗脑袋,从他们放弃自我成长的时候开始,也成了摆设。
很喜欢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这就告诉我们,纵然你生活忙碌,你也可以让你的灵魂去行走,去成长,他会慢慢化为你生活的能量和底气,让你变得更加美好,当然,所谓美好,不是更有钱,不是更有物质,因为会发光的不仅仅是金子,还有太阳和月亮啊!
文|不有趣灵魂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