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21:15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简历学历部分时需注意的五大事项
正文:
在求职过程中,简历是展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工具。其中,学历部分是简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招聘者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以下是在撰写简历学历部分时需要注意的五大事项:
一、真实准确
首先,学历信息必须真实准确。虚假的学历信息一旦被发现,不仅会损害求职者的声誉,还可能触犯法律。因此,在填写学历信息时,务必确保每项信息的真实性,包括学校名称、专业、学位、毕业时间等。
二、突出重点
在学历部分,要突出与应聘职位相关的重点信息。例如,如果应聘的是技术岗位,可以着重介绍在大学期间所学课程、项目经验以及获得的奖项等。这样可以使招聘者更快地了解你的专业能力和潜力。
三、顺序合理
学历信息的顺序应按照时间倒序排列,即从最高学历开始,依次向下排列。这样可以使招聘者清晰地了解你的教育背景和成长历程。
四、量化成果
在描述学历信息时,尽量使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量化你的成果。例如,在描述课程成绩时,可以写明排名或分数;在描述项目经验时,可以说明项目成果和你的贡献。这样可以增加简历的说服力。
五、格式规范
学历部分的格式要规范,保持简洁明了。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使用项目符号或
视频加载中...
贾平凹之女、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贾浅浅,最近因“更新简历”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
西北大学文学院官网显示,这次贾浅浅的简历中,被修改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其在西北大学的博士学习于去年12月结束,目前获博士学位。第二处则是她在西北大学的本科学习经历,由“1998年9月至2003年7月”变更为“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
原本的五年本科学习,现在变成了三年,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为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进入公众视野源于2022年其进入中国作协拟发展会员公示名单。那一次的争论中,公众不仅聚焦在其部分作品被认为文学水平不高,也有人拿其学习经历说事儿。当时就有网友质疑,贾浅浅5年本科学习经历实为“专升本”。此次修改本科学习时长难道就是对当时争议的“回应”?不过也有人说了,就算是读本科,三年就读完,是真的能力超群提前毕业的吗?
根据西北大学2018年开始执行的学分制,本科生正常毕业时间是三至六年。也就是说,从制度层面看,贾浅浅三年毕业确实也有可能。但问题在于,为什么之前填报的是5年现在缩短了呢?这一前后矛盾的做法,动机又是什么?
目前贾浅浅本人没有给出解释,其所在的西北大学工作人员回应,官网上老师的个人信息均由本人提供。也就是说,这次简历更新是贾浅浅自己的操作。言下之意学校“不知情”,简历信息也全是“个人私事”。
学习经历作为衡量学者学术能力重要的参照材料之一,可长可短随意收缩,确实让公众难以信服。西北大学既是贾浅浅本科毕业院校,也是其目前供职的单位,想查询真实信息相信不是难事儿,更何况校方作为用人单位,对教师资质履行审核义务,对外界疑问提供透明信息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贾浅浅改简历,不是一个“私人问题”,其背后涉及的是国家公办教师是否适任和诚信等一系列问题。22年进作协到被除名,如今学历又出争议。公众其实就认一个理:学历不能成为随意揉捏的橡皮泥,学术圈更不能是人情世故的名利场。
编辑: 唐熙
责编: 董亚欢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17日电(彭宁铃)近日,#招聘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登上热搜,引起网友关于职场内学历歧视的讨论。
网络上,舆论对“学历歧视”现象口诛笔伐,但是,也有用人单位在感慨,大学生简历那么多,不看学历看什么。
都2021年了,一纸文凭能反映一个人多少能力?
3月13日,2021年春季广西人才交流大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图为招聘现场。 黄艳梅 摄
“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
言论被网友骂上热搜,涉事公司道歉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线上招聘平台,一求职者想应聘杭州一家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公司人力询问其大学学历,并表示他们只招收二本以上的统招,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这段对话被传到网上后,引起轩然大波。
16日晚间,涉事公司CityDO集团在其官方微博@城市大数据运营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称,此事系员工个人不当言论,不代表任何CityDO官方态度,CityDO官方对该言论表示反对,并向公众表示真诚歉意;此外,公司对该员工做出严肃批评教育及处理。
此事曝光之后,舆论再度聚焦一直以来在求职市场长盛不衰的歧视链,这些歧视有的是年龄,有的是性别,更多的则是学历。
诸如“35岁以下”、“985/211”、“全日制”、“统招”、“仅男性”……这些经常在招聘简章上出现的标签,很多人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对于招聘企业学历歧视,不少人感慨,这是很现实的事,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因为社会竞争很残酷。甚至有网友列出了求职时的学历“鄙视链”:国外的常青藤鄙视国内的985,985鄙视211,211鄙视普通一本,普通一本鄙视二、三本……
“无论多少简历,3分钟可筛完非985/211”
简历那么多,不看学历看什么?
学历跟智商绑在一起,这种荒诞甚至羞辱的观点当然需要口诛笔伐,但是,求职市场上无所不在的学历门槛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在北京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周华告诉中新网,在他所工作过的某大型企业,第一学历非985/211不招,这是“100%的事”。
周华说,同等级的大型企业内,非985/211简历不看,基本是筛选简历的“潜规则”。
而考虑到直接写在招聘信息内,可能会造成不好的舆论风险,周华说,一般来说,招聘信息并不会写明要求985/211。
周华说,谁都不否认低学历中也有能力出众的人才,但在招聘时,面对众多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只能默认“985/211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会更好”。
“一个较火的岗位,半个月内会有300份简历投递进来,而不满足985/211学历要求的简历高达70%。为节省时间,在筛选简历时,一些人力干脆选择技术方法,将简历下载,写脚本将信息导入excel,无论多少简历,3分钟就可以筛完非985/211。”周华说,这是基于工作效率的最常用方法。
在周华看来,招聘时看学历并不是就业歧视。“我们也很无奈,但第一印象只能是学历,如果没有特别的闪光点,企业没有义务停下来慢慢发掘你的才华。”
3月13日,2021年春季广西人才交流大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图为招聘现场。 黄艳梅 摄
不拘一格有多难?
专家:“唯学历”倾向加剧教育焦虑
去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围。
“如果人力仅在问题时表示只招二本以上,是不构成学历歧视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中新网表示,本次事件中,就“只招二本以上”这一信息,如果不曾写上招聘信息,的是基本事实,不构成学历歧视。但当人力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时,已上升到人格侮辱上,歧视意味明显。
“学生的学历除了关系到智力与勤奋因素,与教育条件也分不开。”储朝晖说,拿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与教育条件差的地方比,这是不公平的,这不仅是学历歧视,更是对落后地区的歧视,而社会上的“唯学历”倾向归根到底还是人才评价体系的不科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表示,“唯学历论”这样简单粗犷的评价指标,对人才评价体系产生了扭曲,可能会忽视社会真正的需要,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人才发展方向。“比如,对某些技术岗来说,一味追求学历,如何驱使培养技能型人才?”
“如果不改变这样的评价体系,等于将所谓的学历歧视合法化、合理化。”熊丙奇说,这或许反过来又会加剧整个社会的学历社会问题,进一步制造社会上的教育焦虑。企业有责任推进社会教育评价观念变革,同时,监管部门必须要对此进行制止,对涉事企业追究责任。(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