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23: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狼王洛波》的读后感,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了解作品背景": -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对《狼王洛波》这本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作者、故事背景、主要角色等。
2. "明确读后感的目的": - 写作读后感的目的是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表达你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明确这一点有助于你更好地组织文章。
3.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狼王洛波》的基本信息,如作者、故事背景等,并引出你的读后感。 - "主体":详细阐述你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包括: - 故事情节:描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可以重点讲述你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 - 主题思想:探讨故事所传达的主题,如友情、勇气、成长等。 - "结尾":总结你的读后感,强调作品对你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4. "注意以下几点": - "语言表达":使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和词汇。 - "观点明确":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明确、有力,避免含糊不清。 - "客观公正":在评价作品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作者:余 耀
西顿的动物故事,是我读过的动物故事中最精彩、最深刻的故事。西顿被誉为博物学家,而非文学家有一定道理。他不只关注文学,而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里,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来看待这个世界。因而,他笔下的动物充满了对人性的考量与思索。
有了好剧本,能否拍出史诗级的大片,关键还在导演和演员。被誉为天才的90后作家威廉·格利尔,无疑是一位大手笔的导演和演员。他继创作《极地重生》获得2015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后再度出击,选取了西顿关于狼王洛波的故事,给读者呈现出《喀伦坡之狼》的绘本,再现120年前的经典。重新的讲述与铺叙、事实与虚构、文字与插画、描述与构图,相互呼应与映衬,浑然一体又独具匠心。在铅笔速写式的图画风格中,让惊心动魄的故事直抵心田。细节的刻画让孩子的双眼有了用武之地,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让读者欲罢不能,动物的尊严留在了读者的心中。
【教学设计】
一、初识这本奇特的书
1.这是一本奇特的书。
(既是故事书,又是科普书、历史书和图画书。)
2.了解作者。
本书的作者威廉·格利尔的首部作品《极地重生》获得了凯特·格林纳威大奖,他像导演一样,让一幕幕生动的景象,在读者的眼前流动。《喀伦坡之狼》是他根据著名的博物学家西顿的野生动物故事创作的绘本。
二、读绘本,有方法
1.本书与其他版本的西顿野生动物故事区别明显,即表现形式是绘本。既然是绘本,就要注意“图”“文”语言。读这本书,可以先看图,再读文字,然后重新看图,读出一个新的故事。
2.看封面。原始部落的标记画面,有人和动物,还有些不知名的图案。我们可以借助书后的词汇表来认识这些图案表示的内容,试着讲封面上描述的故事。
3.读目录。从目录上看,我们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呢?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旧西部,猎狼人和狼群、狼王之间发生了许多故事,结果是狼王死了,而猎狼人也发生了改变。)
三、紧扣关键词,细读各章节
1.第一章——“改变”。曾经森林繁茂、动物繁多的热土由于拓荒者的到来,风光不再。画面讲述了很多改变的故事,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这样的对比可以看出旧西部的变化。这一切的根源,是拓荒者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生态。
2.第二章——人狼对峙,斗智斗勇。看洛波无愧“狼王”称号的种种事迹。从构图的信息中,读出“勇猛”“对峙”“斗智斗勇”“逍遥自在”等关键词。
3.第三章——猎狼人的登场。当所有猎人对喀伦坡之狼束手无策的时候,本书的重要人物登场了。作者的出场介绍与众不同,首先,他把地点移到了几千公里外的纽约,讲述的是西顿的成长经历。捕猎专家西顿喜欢观察野生动物,城市生活影响他的身体健康,狡猾的狼王引起了他的兴趣……这样的出场,激起了读者的期待。有挑战才有成就感,高手不打无准备之仗。那么西顿做了哪些准备呢?从图文之中,解读手记中的密码,并讨论西顿和其他猎狼人的不同。(突出他的观察与思考及新的发现。)
4.第四章——利用布兰卡。狼王洛波心爱的伴侣布兰卡成了西顿对付狼王洛波的工具,西顿用什么方法猎杀了布兰卡?为什么西顿把布兰卡的尸体放到马背上,心情却没有想象中的兴奋?
5.第五章——悲壮与尊严。狼王的真面目是什么样子?和传说中的有什么不同?西顿在日记中写下了狼王真正的死因,读后有什么感受?怎么理解“人比狼高等,但狼却比人高贵”这句话?结合67页、68页的图,讲讲狼王洛波和布兰卡的故事。
6.第六章——真正改变的是什么?1894年1月25日、1月31日、2月4日,为什么这3天要标注那么精细?这3天分别发生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四、启发与思考
1.真正改变的是西顿。人不可能不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是什么使西顿从“优秀的猎人”变成了“野生动物保护者”?
2.回看前后蝴蝶页,比较其中的不同,试着在空白处补上自己的画作,并说说理由。
3.讨论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试着给本书拟出其他书名。
4.学会评价。请选择其中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从洛波、西顿、格利尔等人物,或猎杀、保护、记录、创作等事件,多个角度展开。)
李微漪与小狼“格林”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它(杂种狗)必须是主宰者或被人主宰,怜悯则是一种弱点。”杰克.伦敦借由《荒野的呼唤》说出的这句话,李微漪花了10年去实践。10年前,李微漪从川西高原救下一只垂死的幼狼,并决定带回家抚养。当时她仅是个20岁出头,瘦弱的小姑娘。
多亏李微漪的母性和耐心,小狼“格林“在现代城市里横冲直撞地长到3个月大,但城市显然不能容纳它。哪里才是小狼的出路?李微漪选择了最艰难的那一条路:想办法野化已被驯养的格林,并试图将他放回草原。
这已经不是一时兴起的爱心。驯养小狼已经非常人能为,野化驯养狼更是极专业的工作,危险且未知。李微漪做到了,她不仅救了“格林”一命,也让“格林”重新获得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
不仅如此,她还将这个过程记录了下来。为了改变人们对狼刻板印象,从小最怕写作文的李微漪,写出了40万字的“育狼经“。
李微漪告诉封面新闻,写作时参考了畅销小说《狼图腾》《荒野的呼唤》以及影响数代人的动物小说《狼王洛波》,“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狼性。”
还有一本经典读物也带给她许多创作灵感。这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让我能够从奔忙的状态里静下心来去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
此后,李微漪凭借非凡的毅力,连续写作完成《重返狼群》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并与人合作完成了《重返·狼群》纪录片,三部作品在豆瓣上都获得9以上的评分,获奖无数。
这个由一时怜悯开始,用顽强意志坚持下来的拯救行动,贯穿了李微漪整个20岁后半。李微漪救下的小狼“格林”如今也10岁了。李微漪说,短期内她没有返回若尔盖的计划,“年轻时离开家的时间太长了,而今父母年纪大了,更需要我的陪伴。”
波澜壮阔的日子告一段落,李微漪回归日常,看的书也和生活成长相关,比如刘晓庆的《人生不怕从头再来》,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还有83岁家庭主妇津端英子的生活记录册:《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畅销的人生哲学著作《与神对话》也成为李微漪的案头书。
李微漪说,平凡的日常也需要被记录,而她也不会放弃讲述草原动物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