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09:4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思想的人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赞扬这位思想家的贡献,还是分析其思想的局限性,或是探讨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确定人物:确定作文要写哪位思想家,这位思想家在思想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深入研究:对所选思想家的生平、著作、思想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在作文中准确地阐述其思想。
4.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思想家及其思想;正文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思想家的思想,可以采用并列、递进、对比等手法;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
5. 论证充分:在阐述思想家的思想时,要运用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观点。可以引用思想家本人的著作、名言,也可以引用其他学者对这位思想家的评价。
6. 语言表达: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避免使用模糊不清、冗长的句子。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7. 观点明确:在阐述思想家的思想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既可以赞扬其优点,也可以指出其不足。观点要具有说服力,使读者信服。
8. 避免偏见: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看到自身之外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每一个人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与这个人的自身相等,因为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如果这个人的智力素质属于低级的一类,那么,别人的思想、智慧,甚至最伟大的天赋智力,都无法对他产生效果,他对别人拥有的思想水平也一无所觉。在别人的身上,他除了看到他自身的低级缺点以外,亦即看到他性格、气质上的缺陷及所有缺点以外,不会还有别的东西。
所以,他人之于他只是一个部件可以拆卸的组合体。高级的精神能力对他而言就犹如色、影对于一个瞎子一样,都是不存在的。一个缺乏精神思想的人无法看见他人拥有的精神思想。对事物所作出价值评估,其实就是这一事物自身新具备的价值,再加上评估者的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推断: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也就把自己降至别人的水平,因为我们相对拥有的优势都消失了,甚至自己作出的必要的屈就也不为人知。
既然大多数人的素质都是那样低级,因而是那样庸俗,那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跟他们谈话时,自己不在同时变得平凡庸俗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可以用电传导的规律作比喻)。这时,我们就能完全明白“屈尊、降格”这些词的真正含意。
其实,我们也巴不得避开所有这些人,因为我们和这些人唯一能够沟通的方面,只是我们本性中的那些令人羞耻的成分。我们也会明白:面对那些傻瓜、蠢蛋,我们只有一种方式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头脑智力,那就是,不要和这种人谈话。当然,很多人在社交场合的感觉就像一个高超的舞者到达一个舞场,但举目所见都是跛足瘸腿的人 — 他又能与谁共舞呢?
拉罗什富科非常中肯地说过:很难在高度尊敬一个人的同时,又非常喜爱他。所以,我们只能选择要么获得别人的尊敬,要么得到他们的喜爱。别人对我们的喜爱总是出于私心,虽然个中原因并不会让我们引以为豪。总的来说,我们受别人欢迎的程度和我们降低对别人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相等同,并且,我们这样做必须出于真心真意,而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容忍,因为容忍植根于鄙视。想想爱尔维修说过的真实话语吧:“取悦我们所必需的思想深度刚好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深度”,由此前提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至于别人对我们的尊敬,情况就恰恰相反。别人对我们的尊敬能够给予我们内心更大的满足,因为它与我们的价值紧密相关;但别人对我们的喜爱并不直接与我们的价值连在一起,因为喜爱出自主观,而尊敬却出自客观。当然,别人的喜爱对于我们更有用处。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在于运动”。很明显,他的话是对的。我们的肉体生活存在于不停的运动;内在精神生活也需要开展活动,或通过思想,或通过做事。这方面的证据就是:当没有思想的人无事可做的时候,就会马上敲击手指,或者,敲击随便一件手头上的物品。换个说法吧:我们的生存根本就是动荡不安的,因此,完全的静止不动很快就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它带来可怕的无聊。人的这种活动应该得到调节从而获得合理的、因而是更好的满足。
因此,能够从事某种活动,如果可能的话,制作某样东西,或者至少学习某样东西,对于我们的幸福是绝对必要的。一个人的能力需要发挥,并且,他渴望看到发挥能力以后的结果。在这一方面,制作或者完程某样东西,不管那是一只篮球抑或一本著作,都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满足,看到我们手头上的工作不断有所进展,并最终得以完成,我们得到的是一种直接的快乐。创作一件艺术品、撰写一篇文章,甚至从事某种手工制作,都会给我们带来愉快。当然,我们的作品越高贵,我们感受的喜悦就越大。
那些禀赋优异,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创作意蕴丰富、和谐连贯的巨著的人,在这一方面真可称得上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在这种人的整个一生中,他们都怀有一种高层次的兴趣,这种兴趣使他们的生活平添一种他人的生活所缺乏的风味。所以,相比之下,常人的生活都是浅薄寡味的。对于上述禀赋优异的人来说,人生、世事连带所有平凡的和物质的东西,都具有另外某种更高的形式上的趣味,因为所有这些材料都蕴藏着他们创作的主题。只要个人生活的困境允许他们得以喘息,他们就会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收集这些素材的工作中去。
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重的智力: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即关乎意欲的事情),在这方面他们和常人无异;另一重则发挥在对事物的客观把握上面。因此,他们过着双重的生活,既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又是置身舞台的演员。而一般的大众则只是后者而已。
一旦百无聊赖,人就像脱离了自己的原始本性。为克服困难、阻碍而努力奋斗是人的需要,这道理跟钻洞之于土拔鼠必不可少是一样的。持久满意所致的无所欠缺会带来停滞不动,这将会变得令人无法忍受。排除障碍和困难可以让人享受到充分的乐趣。这些障碍和困难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意场上所碰到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诸如在学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这些困难、障碍进行较量并战胜他们,会使人们得到快乐。
如果没有机会这样做,人们就会竭尽全力各自依据自己的个性制造出机会。他们或者去狩猎,或者玩球,又或者受到本性无意识驱使去寻衅吵架、玩弄阴谋诡计、施展造假骗人的勾当,或做出其他种种不良行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不过就是要结束那令人无法忍受的的百无聊赖的状态。“无事可干的时候,难以保持平静。”
说到明武宗朱厚照的混乱朝局,不能不提王阳明——当皇帝带着宦官在豹房嬉闹、边关烽火与藩王蠢蠢欲动时,他以文臣之身扛起平叛大旗,43天平定宁王之乱,用一场教科书级的军事奇功,给荒唐的时代按下了暂停键。
说到跌宕起伏的明朝历史,不能不提王阳明——他不仅在南赣剿匪时创下“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治世哲言,更以“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思想惊雷,劈开了程朱理学的沉闷枷锁,让思想的光穿透了王朝的迷雾。
说到五千年中国思想史的长河,更不能不提王阳明——从龙场驿的悟道到桃李满天下的讲学,他构建的心学体系不仅滋养了张居正、海瑞等后世名臣,更东渡日韩成为东亚文化圈的精神坐标,让“致良知”的智慧跨越时空,至今仍在叩击着现代人的心灵。
图:王阳明
然而,这位改变时代思想格局的传奇人物,其人生的独特轨迹,早在一场惊世骇俗的“洞房失踪”事件中,便已初现端倪。从洞房夜的哲学痴迷,到深山剿匪的雷霆手段;从龙场悟道的思想觉醒,到平定宁王的军事奇迹……王阳明的人生从不缺乏传奇。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人生中那些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故事,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究竟如何一步步走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与实践之路。
洞房夜消失的新郎:17岁王阳明的哲学狂想
1489年深秋,南昌城状元府张灯结彩,灯笼上的“囍”字映得满院通红。当宾客们闹完洞房散去时,喜娘掀开盖头才发现:新娘诸氏独坐床边,而新郎王阳明竟不知去向!
“前院找了吗?”管家急得额头青筋暴起,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声音里带着哭腔,“莫不是趁乱溜出去了?”家丁们举着灯笼在府里乱窜,连王华书房的书架后都搜了个遍。一行人举着火把冲出府门,沿着南昌城的青石板路喊着“公子”,更夫敲着梆子从街头走过,夜色中的冷风卷着落叶,吹得火把光忽明忽暗。
搜寻整整一夜,众人累得瘫坐在城门口。“会不会……去铁柱宫了?”人群里突然有人小声开口。管家猛地回头——前日王阳明确实提过,城郊道观有位擅谈“圣贤之道”的道长。
众人抄起半熄的火把往城郊狂奔。铁柱宫的朱漆大门在晨曦中若隐若现,推开丹房时,只见王阳明与白胡子老道士膝坐论道,茶炉里的灰烬早已冰凉。
“公子!您让老爷找得好苦!”管家气得声音都在发颤。
老道士却抚须笑道:“昨夜他问‘心如何成圣’,贫道与他从《周易》聊到《孟子》,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王阳明这才惊觉天色大亮,对着老道士深鞠一躬,转身随众人奔回状元府。此时喜堂的红烛只剩蜡泪,诸氏端坐在床边,盖头下的肩膀微微发颤。王华站在屋檐下,看着儿子沾满露水的衣摆,气得说不出话,最终只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成圣贤前,先学会做人伦!”
熟悉王阳明的人都知道,这场“失踪”早有端倪——12岁时,他就曾瞪着眼睛问老师:“读书若只为科举当官,与草木何异?” 而洞房夜的彻夜论道,不过是他用少年人的偏执,向世俗规则投出的第一颗石子。当他多年后在龙场驿的石棺中悟透“心即理”时,或许会想起那个在铁柱宫与道士论道的夜晚:所有被世人视为“荒唐”的坚持,终将在时光里显影为超越时代的光芒。
「互动讨论」
王阳明这场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是他对圣贤之道的极致追求。在当时,他的举动被视作离经叛道,而放到现代社会,这种对精神世界的执着,究竟是值得敬佩的理想主义,还是不顾他人感受的偏执?你怎么看?
上篇回顾
朱厚照系列第5篇《悲剧连锁反应:朱厚照如何改写大明与母亲的命运》
想看就点击我的主页。
下篇预告 ⚡️
《血染的奏疏:王阳明以命相搏的死谏之夜》
关注我,明天更新
【原创声明】
本文内容由作者原创,基于《王阳明年谱》《明史·王守仁传》等史料进行场景化重构,叙事逻辑与细节描写均为独创。未经授权,禁止以转载、搬运、改编等任何形式盗用,违者将通过平台维权机制追究责任。
推荐标签:#王阳明 #明朝历史 #心学起源 #历史人物故事 #传奇人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