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西?新旧对比心得体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5 11:13

西?新旧对比心得体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新旧对比心得体会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意: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作文的主题,即新旧对比的具体内容。可以是历史、文化、科技、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对比。
2. 确定角度:根据主题,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变迁、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3. 梳理结构:作文要有清晰的层次和结构。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a. 引言:简要介绍新旧对比的背景和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
b. 新旧对比:分别阐述新旧两方面的特点、优缺点等,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
c. 心得体会: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变迁,谈谈对新旧对比的认识和感悟。
d.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新旧对比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展望。
4. 举例论证: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来增强说服力。举例要典型、有代表性,避免空洞的议论。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6. 观点鲜明:在对比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既要肯定新事物的优点,也要指出旧事物的不足。
7. 避免偏颇:在论述新旧对比时,要客观公正,避免片面或偏激的观点。
8.

布姆阿牛:“经历过旧西藏的苦 更能体会新西藏的甜”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这是驻村工作队队员与仲沙乡结牧村老党员布姆阿牛交谈时,老人家提起共产党,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布姆阿牛今年70多岁,已有将近40年党龄,经历过新旧西藏两种社会制度,见证了西藏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历过磨难,尝过艰辛。

经历过旧西藏的苦,更能体会新西藏的甜。对于儿时在旧社会生活的记忆,老人满是苦涩,那时候经常吃不到饭,住在破旧的帐篷里,生病了基本是自生自灭,生活一点保障都没有。在1959年3月28日,一场规模空前的民主改革席卷了西藏这片古老的土地,唤醒了百万农奴,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彻底被废除。这一伟大的改革犹如大海上指路的灯塔,给饱受摧残的百万农奴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新生。布姆阿牛家也分到了自己耕种的粮食,还分到了马圈和储藏牛粪的屋子。自此,布姆阿牛老人告别了无瓦遮头、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老人知道,日子一天天变好是共产党带来的,怀着对党的恩情,为更多村民服务的想法,1981年布姆阿牛向党组织提交了申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加入共产党后,她一直牢记入党初心,积极服务群众,之后被选为村干部。

“从旧西藏的农奴,到新西藏党的干部,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我的一切动力来源于党。”布姆阿牛对党充满感激。

现在老人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每天只有看电视,了解国家变化、西藏发展。“我虽然年龄大了,但心里更敞亮。我知道在党的带领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老百姓种地有补贴,看病有医保,上学有‘三包’,养老有新农保,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就连建房、买家电、购置农机具国家也会补钱,大家的日子真像蜂蜜一样甜。”聊起西藏的变化,布姆阿牛如数家珍。

现在老人家还会经常在村里漫步,看到扔在地上的垃圾会捡起来,向村里的小孩讲述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共产党带来的,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布姆阿牛用自己的方式在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平凡中见精神,她历久弥新、不忘初心的崇高政治信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优秀品格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在入户交谈过程中,驻村工作队队员感触颇深,大家表示,老人家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做好驻村工作,为民服务办实事,不负青春韶华。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以民为本:小康生活之我见

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小康”一词源于《诗经·大雅》,最初指舒适安逸的生活。随着时代变迁,一代代中国人不断思索和描绘着小康的样貌,为了实现小康砥砺前行。百年前,为了寻求救国道路,不少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踏上留学之路,其中就包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邓小平。在法国和苏联7年的留学经历深刻影响着邓小平“小康社会”的建设思路,其在改革开放后推动实施的经济政策就与上世纪20年代苏联采用的新经济政策——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极其相似。由此看来,留学可以帮助人们开拓视野,思考如何走好小康之路。

2013年秋,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我来到曾连续4年被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评为全球最幸福国度的丹麦留学。在很多人眼中,如果小康生活有范本,那应该就是北欧国家的样子。与其他北欧国家类似,丹麦实行的是“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政府将大量税收投入到医疗和教育上,因此,丹麦人在这两方面的花费极低。但同时,丹麦物价很高,商品种类也较为单一,与消费主义盛行的美国相比,丹麦的消费文化并没有那么繁荣。记得我刚到丹麦的时候,面对屈指可数的商品种类,的确感觉有些无趣。但时间久了,也便习惯了这种生活。

在消费上少花些时间,就能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做更有意义的事,努力工作,感受自然,体验生活,才能真正体会丹麦人所推崇的“Hugge”(丹麦语,大意为闲适生活)的含义。值得一提的是,弱化了的消费文化并没有影响丹麦的经济实力。如今,这个只有500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在衣、食、住、行、娱、医等方面都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大品牌。衣,有绫致时装、爱步;食,有阿尔乐、丹麦皇冠;住,有众多极具辨识度的丹麦家居设计品牌;行,有航运巨头马士基;娱,有乐高;医,有诺和诺德。

有人曾对丹麦模式和美国模式进行比较,认为丹麦模式是“藏人力财富于民”,使人人皆可享受优质的医疗和教育服务,储蓄人力资本,增强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美国模式则是“藏金钱财富于民”,使人人皆可享受低价格的消费品,如衣服、食物、化妆品等,虽可短期拉动经济增长,但因经济上处于弱势的国民难以购买优质医疗和教育产品,导致其国民素质存在巨大的内部差异,即使美国持续在全球吸引大量人才,也难以支撑其稳定发展。对比之下,丹麦的小康之路,就像丹麦设计一样,简约而不简单,摒弃看似繁荣的消费文化,坚守以民为本的初心。

从丹麦回国后,我深刻体会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气息,与丹麦平淡的小康生活相比,中国的小康生活更多元也更有活力,似乎每天都有变化。但相似的是中国也越来越注重民生,注重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我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虽然那时生活条件远不及现在,但至少温饱不成问题。即便如此,我依然能够切身体会到中国在小康之路上的巨大进步。一是我的祖辈、父辈经常向我提及以前生活的不易,感慨如今生活变化之大。此外,我记得10年前在蓬莱农村中学实习时,学校的条件还比较差。学生的宿舍没有暖气,睡觉不敢脱外衣;洗漱的地方只有一根自来水管;所谓的食堂也只是一个窗口,一般也就两个菜,买完了在院子里捧着吃;更不用说塑胶跑道、电子白板了。后来虽没有机会再回去,但从网上的图片看,学校的物质条件已经有了极大改善。最近几年,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成效显著。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这一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抗疫的初步成功,充分说明我们的小康之路走得扎实,小康社会质量经得起考验。

我们今天谈论的小康,不仅包括人民生活的富足,还包括文明程度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制度的成熟。前人100多年的求索,终于使绝大多数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在文明程度、生态环境和社会制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我所熟悉的教育领域为例,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线上教育发展突飞猛进,虽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教育需求,但也需要意识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避免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交替之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披荆斩棘,终得小康。既然早期的留学生能在学习西方经验和实践后,用100年时间追寻中国的小康之路,那么,同样开拓了视野的新时代留学青年亦有责任思考和追寻今后100年的道路。现代化之路漫漫,吾辈当承先辈之志,以民为本,上下而求索。(文|曲梅 作者系全球化智库副研究员,曾留学丹麦)

来源:神州学人(2021年第5期)

作者:曲梅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