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看防灾观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6 14:41

写作《看防灾观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防灾观后感作文注意事项:
一、审题明确,理解题目要求
1. 确保对“防灾观”这一主题有清晰的认识,了解防灾观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2.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作文要求,如字数限制、文体要求等。
二、深入思考,挖掘主题内涵
1. 对防灾观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2. 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挖掘防灾观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1. 开篇简洁明了,引出防灾观的主题。 2. 主体部分层次分明,围绕防灾观的核心内容展开论述,可分几个小节进行阐述。 3.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防灾观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论证充分,观点鲜明
1. 论证要有理有据,引用相关资料、案例或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避免空洞的口号式表达,要结合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观点和建议。
五、语言规范,表达流畅
1. 选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表达清晰、准确。 2. 注意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3. 避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确保文章质量。
六、关注细节,体现文采
1. 在不影响

做好事前预防 炼成防灾“铜墙铁壁”

走进江西省瑞昌市岷山乡平安楼,工作人员正通过监控摄像系统密切关注着全乡重点区域、重要路口、关键点位的安全防范情况。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来,平安楼里新配备的监控摄像、应急广播、云视频等科技设备,让全乡居民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时有了安全保护网。

江西历来是全国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100亿元。在历时3年多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江西获取全省灾害风险要素数据2000多万条,基本摸清了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

摸清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后,普查数据如何应用?如何推动风险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近日,记者走进江西展开采访调研。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去年3月中旬,正值春耕期,江西经历连续四天的低温阴雨过程。许多农户通过“江西微农”微信公众号等直通式气象服务平台收到了来自江西省气象局的气象服务信息。结合普查成果,一系列农用天气预警预报产品“面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的气象服务。

气象灾害对粮食安全影响重大。江西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杜筱玲告诉记者,气象工作人员利用暴雨、低温、高温等历史特征值统计和致灾危险性评估等普查成果,加强粮食生产和气候适宜性、气象灾害等气象因素研究,保障了粮食安全。

截至目前,江西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共收集全省11个设区市110个县(区)暴雨、干旱、台风等9个灾种257种调查数据266133条。除了保障粮食安全,普查成果还应用在开展强降水省级6小时风险预警、市级3小时风险通报、县级1小时风险叫应服务,围绕交通、电力、能源三个行业研发本地特色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产品等方面。

江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詹丰兴表示,普查成果多元化应用,为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权威的气象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森林火灾也是江西主要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之一。江西的森林覆盖率为63.35%,位居全国第二,是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据统计,1990—2022年,江西省共发生森林火灾8700余起,受灾面积近5万公顷,造成经济损失20多亿元。

普查后,森林火灾防范如何有效开展?江西省林业局第一次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江西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宾告诉记者,基于普查数据研发的全省森林火险等级算法模型,可预测全省未来一周的森林火险等级。在巡林护林中,加密对高火险区域巡护频次,最大限度降低了森林火灾发生概率,提高了护林巡护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数据显示,2022年,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让等防灾措施,江西省共实现25次成功避让,位居全国第二,避免可能伤亡人员15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6万元,有效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助力防汛工程建设

从长江瑞昌段梁公堤4号亭望去,长江上运输货物的船只川流如梭,堤坝内不远处是密集的厂房和居民区。梁公堤是瑞昌市19.5千米长江岸线的防洪基础设施之一,保护着九江市、瑞昌市、柴桑区83.84万人的安全。

“近年来,通过修堤筑坝和除险加固,防洪堤坝管护水平和挡潮治涝能力进一步强化。”瑞昌市码头镇人民政府镇长袁志锋告诉记者,根据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人口分布数据以及规范要求,码头镇对重点堤段、历史发现过险情隐患的堤段以及重点部位穿堤建筑物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排查,细化完善防汛综合风险图。

对江新洲大堤除险加固,提高抗御洪水能力;升级改造电排站,单日降雨量在100毫米时,确保雨水24小时全部排出;建立数字化系统和四级防汛体系,实时监测降雨量、水位变化、防汛物资储备等情况,科学精准为各项灾情研判提供帮助……近一段时间以来,江西省九江市江洲镇也开展了一系列防汛工程建设。

江洲镇位于赣、鄂、皖三省交界的长江中心,被江水环抱。风险普查发现,这座长江第三大岛周围均为沙质土坝,极易发生堤岸塌、泡泉、管涌和内涝等自然灾害。

“作为洪涝灾害多发地,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关系到江洲全镇3.2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排查,我们发现了问题,排除了隐患,为江洲镇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江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汪子峰说。

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在瑞昌市桂林街道瑞民社区,地震纪念广场纪念塔前,一场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活动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参加。2005年以来,瑞昌市发生了4次有感地震,其中2005年的地震达到5.7级,瑞民社区就是灾后重建的安置点。

2020年,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了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活动。普查为瑞民社区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建立了脆弱人群信息库、制定了帮扶措施、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安装了应急喇叭、气象预报显示屏,设置了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栏;每年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宣传、应急逃生、急救、消防演练。

江西省普查办常务副主任、江西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陈勇介绍,一系列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普查的知晓度、认同感和参与度,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得以筑牢。

(记者 姚亚奇 王倩)

来源: 光明日报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安全无小事,防震减灾正当时。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避险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地震防范知识科普


按震级大小可将地震划分为以下四类: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通常人体体感无法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记录。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


在学校怎样避震?


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在行驶的车内怎样避震?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拉手刹安全制动。



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在野外怎样避震?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岸、陡岸,以防山崩、地裂、滚石、滑坡、泥石流等。躲避山崩、滑坡、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可能运动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到开阔,不会受崩塌、滑坡、滚石影响的地方避灾。



地震时的自救措施


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要尽量让自己稳定下来,设法脱险。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进行支撑以防余震时再次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实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盲目大声呼救,保持体力,可用敲击声等办法求救。


逃生原则1:“蹲下、掩护、抓牢”

无数次地震救援案例表明,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时,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这些举动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死、砸伤的几率。


因此,国际通行的地震逃生原则“蹲下、掩护、抓牢”,至少时至今日仍然是有效的。


逃生原则2:最佳路线“停—跑—停”

地震其实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


当房子晃动的时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思考,不晃的时候往下一个地点转移,在下一波震动来袭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处。


总之,逃离的最佳路线便是“停—跑—停”,直至从屋内转移到屋外,从不安全的地带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逃生原则3:次生灾害要避开




震后余震防范措施


地震专家提醒,避震不分主震和余震,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一是要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例如山体滑坡、水库溃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在搭建临时避震场所时,必须远离这些区域。


二是要防范危房进一步破坏伤人。主震后余震持续不断,在专业部门尚未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后也不要贸然进入或居住。


三是救援人员和互救人员,在震后短时间内的余震密集活动期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识和技能,减少余震伤亡。


被掩埋后的自救


1.坚定求生意志。


2.挣脱手脚,清除压在身上,尤其是腹部的重物,就地取材加固周围的支撑。


3.尽量向有光、通风的地方移动。


4.用毛巾、衣服掩住口鼻。


5.在可以活动的空间中寻找食物和水。


6.注意保存体力,不大声喊叫呼救,可用敲击方式与外界沟通,听到救援者靠近时再呼救。


7.在封闭室内不可使用明火。


震后应对次生灾害


火灾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匍匐,逆风。



管道泄漏

检查燃气管道、电线和水管的受损情况。如闻到检查燃气管道、电线和水管的受损情况。如闻到煤气味,或看到管道破裂,要关掉从外面进入燃气管道的主阀门,不要点燃火柴来寻找燃气泄漏处。在供电局来做安全检查前,不要再合上电闸。


滑坡

当滑坡体下滑时,应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


泥石流

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泥石流警报,立即向主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逃跑。



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让我们一同携手,共同关注防震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


来源:网信齐齐哈尔、顺义应急

编辑:肖金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