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工作总结中工作输出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7 14:41

工作总结中工作输出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工作总结中工作输出作文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
工作总结是职场人士对一段时间内工作成果的梳理和反思,其中工作输出作文是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份高质量的工作输出作文不仅能体现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成果,还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以下是在撰写工作输出作文时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明确主题,突出重点
1. 确定作文主题:在撰写工作输出作文之前,首先要明确主题,确保作文内容围绕主题展开。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果,如项目完成情况、业绩提升等。
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1. 合理布局:按照时间顺序、项目类别或工作内容,将作文分为几个部分,使结构清晰。
2. 层次分明:在每个部分中,要按照重要性依次阐述,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工作输出的重点。
三、数据支撑,事实说话
1. 量化成果:在作文中,尽量使用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完成的项目数量、提升的业绩等。
2. 事实说话: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工作输出,使作文更具说服力。
四、客观评价,自我反思
1. 客观评价:在评价自己的工作输出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其词,也不贬低自己。
2. 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工作中

100个Coze工作流实战模板11:抖音提取文案总结优化工作流拆解

这里是码蜂工社AI开源共享社区,点击上方【关注】,一起学习进步!

提起视频文案提取这事儿吧,相信好多人花钱买的软件导出一堆乱码,手动转录到眼睛发酸,市面上的工具不是强制注册就是暗藏次数限制,像挤牙膏一样让人憋屈!

如果能用自动化流程提取文案,解放自己,一定是一个很酷的事情。

今天给大家带来【抖音和知乎提取文案、总结、优化、上传飞书】创作的工作流拆解教程。

结果预览

下面一起看看抖音和知乎提取文案、总结、优化、上传飞书工作流怎么制作的吧。

Coze(扣子)是字节跳动推出的一款面向C端用户的智能体开发平台,旨在帮助用户快速搭建基于大模型的各类智能体应用,并将其部署到不同的平台。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搭建起来,就可以自动化执行任务了。

一、登录Coze平台

官网:https://www.coze.cn/home

注册账号并登录

二、工作流展示

01开始节点

参数说明:

URL:用户输入的抖音或者知乎URL。

直接输入分享的链接即可,02节点会自动解析识别真实链接

02识别链接

根据用户输入的链接,识别解析出真实的链接。

03if选择器

根据设定的条件,跳转相应的分支。如果链接包含douyin,直接跳转解析抖音分支,否则,跳转解析知乎分支。

04解析抖音链接

05视频转文字

根据04解析抖音后返回的video_url,识别并解析成对应文字

06提取标题和原文

文本处理组件,提取原文和标题,拼接成字符串,作为抖音整体文案

07通过链接解析知乎内容

08提取知乎内容

文本处理组件,提取原文和标题,拼接成字符串,作为知乎整体文案

09变量聚合

也可以使用变量聚合插件,对抖音和知乎两个分支的变量进行聚合处理。

async def main(args: Args) -> Output:
    params = args.params
    ret: Output = {
        "key0": params +params,
    }
    return ret
10修复文案

这里只是检查文章是否存在错别字、歧义、语句不通顺等,可以自由定义

11总结内容

帮我总结原文内容{{input1}}
总结类型
摘要式总结:
提供一个简短的段落,概括原文的主旨和核心信息。
通常用于快速传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可以把上面提示词 输出格式一下内容 进行替换。

【段落式总结】解释:

以段落形式呈现,每个段落概括原文的一个主要观点或信息点。

每个段落以主题句开头,后跟支持细节。】可以替换

  1. 点列式总结:

使用项目符号或编号列出原文的关键点。

每个点简洁明了,直接对应原文的一个要点。

  1. 图表式总结:

适用于包含数据或流程的信息。

使用表格、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等形式来展示信息。

  1. 问答式总结:

通过问题和答案的形式来总结原文内容。

问题部分提炼原文的关键疑问,答案部分提供相应的总结信息。

  1. 摘要式总结:

提供一个简短的段落,概括原文的主旨和核心信息。

通常用于快速传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1. 对比式总结:

当原文包含对比信息时,使用对比的方式总结。

列出对比的各个方面,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1. 故事线总结:

对于叙事性文本,按照时间线或事件发展顺序总结。

突出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1. 关键概念总结:

针对学术或专业文本,总结核心概念和理论。

使用定义、例子和应用场景来解释这些概念。

12信息合成

13上传飞书

上传飞书前,需要先授权给coze,可以先不连线这个节点,其他节点调通了,在调节这个节点

14结束节点

把这些节点连成线,整个工作流就完成了,可以试运行一下看看效果。有任何问题欢迎评论区讨论。

效果预览

飞书结果预览:

写在最后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我还会持续更新下去,如果你也对智能体感兴趣,欢迎继续观看。

感谢您的耐心。

如果看完喜欢,请帮忙转发分享一下,您的点赞转发,就是我更新下去的动力!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5-7节(考点精华总结)

第五节 铸造安全技术

考点一 :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一)火灾及爆炸

红热的铸件、飞溅铁液等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燃爆事故。

(二)灼烫

浇注时不慎,就可能被熔融金属烫伤;经过熔炼炉时,可能被飞溅的铁液烫伤;经过高 温铸件时,也可能被烫伤。

( 三 )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可导致机械伤害。

(四)高处坠落

设备立体交叉,维护、检修和使用时,易从高处坠落。

(五)尘毒危害

在型砂、芯砂运输、加工过程中,打箱、落砂及铸件清理中,都会使作业地区产生大量 的粉尘。冲天炉、电炉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在烘烤砂型或砂芯时 也有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利用焦炭熔化金属,以及铸型、浇包、砂芯干燥和浇注过程中都会 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如处理不当,将引起呼吸道疾病。

(六)噪声振动

在铸造车间使用的震实造型机、铸件打箱使用的振动器,以及在铸件清理工序中,利用 风动工具清铲毛刺,利用滚筒清理铸件等都会产生大量噪声和强烈的振动。

(七)高温和热辐射

铸造生产在熔化、浇注、落砂工序中都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在夏季车间温度会达到 4 0 ℃ 或 更 高 。

考点分析:本考点通常以单选题形式出现。常见熔炼炉包括高炉、转炉、电炉、冲天炉等多种形式,其工作原理都是通过高温熔炼炉料,故均存在高温热辐射,但是不一定存在电离辐射和微波(仅电炉)。

重要考点——尘毒危害

(1) 关键词——砂铸件,型砂、打砂、落砂清理工段,粉尘。

(2) 炉烟气——一氧化碳。

(3) 烘烤——二氧 化 碳 。

(4) 除电炉外其余工段——二氧 化 硫 。

考点二:铸造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工艺要求

1.工艺布置

污染较小的造型、制芯工段在集中采暖地区应布置在非采暖季节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在非集中

采暖地区应位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砂处理、清理等工段宜用轻质材料或实体墙等设施与其

他部分隔开;大型铸造车间的砂处理、清理工段可布置在单独的厂房内

注释:上述考点摘自2008版工艺建筑设计规范,以样本区的东南季风区为例,地区的主导频率风 向为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为西北风

(1)污染区散发大量污染性、恶臭类气体,应设置在主导频率风向下风侧(下风侧为风吹走的方 向),故此方能不影响其他区域

(2)洁净区通常设立工作休息区和办公区,应设置在主导频率风向上风侧(上风侧为风吹来的方 向),故此方能不受其他区域影响

依据东南季风区为例,主导频率上风侧相当于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因此能得出结论如下

污染较小的造型、制芯工段

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主导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污染较大的铸造、打箱落砂车间

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主导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最小频率风向——全年各风向中频率出现最少的风向

主导频率风向———全年各风向中频率出现最高的风向

2.工艺设备

凡产生粉尘污染的定型铸造设备,应配置密闭罩,非标准设备在设计时应附有防尘设施。型砂准备 及砂的处理应密闭化、机械化。输送散料状干物料的带式输送机应设封闭罩。混砂宜采用带称量装置

的密闭混砂机

3.工艺方法

在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时,应防止产生新污染。冲天炉熔炼不宜加萤石

4.工艺操作 在工艺可能的条件下,宜采用湿法作业。

(1)炉料准备。在准备过程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是破碎金属块料

(2)熔化设备。用于机器制造工厂的熔化设备主要是冲天炉(化铁)和电弧炉(炼钢)

(3)浇注作业。浇注作业一般包括烘包、浇注和冷却三个工序。浇注前检查浇包是否符合要求,升降机构、倾转机构、自锁机构及抬架是否完好、灵活、可靠;浇包盛铁液不得太满,不得超过容积的80%,以免洒出伤人

(4)配砂作业。配砂作业的不安全因素有粉尘污染;钉子、铁片、铸造飞边等杂物扎伤;混砂机运 转时,操作者伸手取砂样或试图铲出型砂,结果造成被打伤或被拖进混砂机等

(5)造型和制芯作业。制造砂型的工艺过程称为造型,制造砂芯的工艺过程称为制芯。应设有相应 的安全装置,如限位装置、联锁装置、保险装置

(6)落砂清理作业。铸件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将其从砂型中取出,并从铸件内腔中清除芯砂和芯骨 多的过程称为落砂

建筑要求

铸造车间安排在高温车间、动力车间的建筑群内,建在厂区其他不释放有害物质的生产建筑的主导

风向的下风侧。铸造车间除设计有局部通风装置外,还应利用天窗排风或设置屋顶通风器。熔化、浇注区和落砂、清理区应设避风天窗。有桥式起重设备的边跨,宜在适当高度位置设置能启闭的窗扇

除尘

1.炉窑

(1)炼钢电弧炉。电弧炉的烟气净化设备宜采用干式高效除尘器

(2)冲天炉。冲天炉的排烟净化宜采用机械排烟净化设备,包括高效旋风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 电除尘器。当粉尘的排放浓度在400~600mg/m³时,最好利用自然通风和喷淋装置进行排烟净化

2.破碎与碾磨设备

颚式破碎机上部落差小于1m时,只做密闭罩而不排风。不论上部有无排风,当下部落差大于或等于1m时,下部均应设置排风密封罩

3.砂处理设备、筛选设备、输送设备

以上设备及制芯、造型、落砂及清理、铸件表面清理等均应通风除尘

工艺要求


工艺布置

砂处理、清理工段宜用轻质材料或实体墙与其他部分隔开

大型铸造车间的砂处理、清理工段可布置在单独的厂房内

造型制芯工段,非集中采暖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造型制芯工段,集中采暖地区非采暖季节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

工艺设备

密闭

工艺方法

冲天炉熔炼不宜加萤石

浇注作业

浇注前检查升降机构、倾转机构、自锁机构及抬架

浇包盛铁水不得超过容积80%;浇包一烘包、工器具一预热

建筑要求

铸造车间

建在生产建筑的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天窗排风或设置屋顶通风器

熔化、浇注区和落砂、清理区应设避风天窗

桥式起重设备的边跨,宜在适当高度位置设置能启闭的窗扇

除尘要求

电弧炉

烟气净化设备宜采用干式高效除尘器

冲天炉

排烟净化宜采用机械排烟净化设备。 最好利用自然通风和喷淋装置进行排烟净化

考点分析:铸造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属于固定类高频考点,从历年真题考查来看,既要求考生注意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也要求考生注意区分安全措施的分类(工艺要求、建筑要求 或除尘要求)。因此,建议考生重点关注下列关键词类考点总结。

第六节 锻造安全技术

考点一:锻造的危险有害因素

(1)机械伤害。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 违章操作等,可导致机械伤害。

(2)火灾爆炸。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氧化皮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 火灾和爆炸事故。

(3)灼烫。锻造加工坯料常加热至800~1200℃,操作者一旦接触到红热的坯料、锻件 及飞溅氧化皮等,必定被烫伤。

考点分析:本考点为常规考点,通常以单选题形式出现,但是一定要和铸造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区分开,锻造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常表现为机械伤害、火灾爆炸和灼烫,考生应严格按照课本内容。

考点二:锻造安全技术措施

(1)锻压机械的机架和凸出部分不得有棱角或毛刺。

(2) 外露的传动装置 (齿轮传动、摩擦传动、曲柄传动或带传动等)必须有防护罩。 防护罩需用铰链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不动部件上 。

( 3 ) 锻压机械的启动装置必须能保证对设备进行迅速开关,并保证设备运行和停车状 态的连续可靠。

(4)起动装置的结构应能防止锻压机械意外地开动或自动开动。较大型的空气锤或蒸汽—空气自由锤一般是用手柄操纵的,应该设置简易的操作室或屏蔽装置。模锻锤的脚踏板应置于挡板之下,操作者需将脚伸入挡板内进行操纵。

(5)电动起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起动按钮高10~12mm。

(6) 高压蒸汽管道上必须装有安全阀和凝结罐,以消除水击现象,降低突然升高的压力。

(7) 蓄力器通往水压机的主管上必须装有当水耗量突然增高时能自动关闭水管的装置。

(8)任何类型的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

(9)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

(10)安设在独立室内的重力式蓄力器必须装有荷重位置指示器,使操作人员能在水压 机的工作地点上观察到荷重的位置。

(11)新装和大修的锻压设备应该根据设备图样和技术说明书进行验收和试验。

(12)操作人员应认真学习锻压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 设 备 的 正 常 运 行 。

第七节 安全人机工程

一、人的特性

1)人体特性参数

特征参数

概念

尺度参数

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形态参数。

如:人体高度及各部位长度尺寸等。

动态参数

人体运动状态下,人体的动作范围。

如:肢体的活动角度和肢体所能达到的距离等。

生理参数

反映人活动和工作时负荷的参数。

如:人体耗氧量、心跳频率、呼吸频率及人体表面积和体积等。

生物力学参数

人体各部分出力大小的参数。

如:握力、拉力、推力、推举力、转动惯量等。

3)劳动强度分级

(1)我国的劳动强度分级

WBGT 指数

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基本参量。

接触时间率

一个工作日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 8h 的比率。

劳动强度I的计算方法 I=T×M×S×W×10

T——劳动时间率,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净劳动时间(min)/ 工作日总工时(min),%;

M——8h 作日能量代谢率,kJ/(min ·m²);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计算常数。

③不同工作场所WBGT限值(湿球黑球温度)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I

lⅡ

IV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

劳动强度级别

采暖温度/℃

劳动强度级别

采暖温度/℃

I

≥18

III

≥14

II

≥16

IV

≥12

(2)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

劳动强度指数大反应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应劳动强度小。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级别

强度指数

劳动强度

职业描述

I

I≤15

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

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


15<I≤20

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

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

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 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

20<I≤25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IV

25<I

过重

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

2. 疲劳

(1)疲劳的定义

疲劳分为肌肉疲劳 (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或称脑力疲劳)两种。 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的懒惰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得到休息 。

(2)疲劳产生的原因

1)工作条件因素: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不合理,如作业时间过久、强度过大、速度过 快、体位欠佳等;机器设备和工具条件差,设计不良,如控制器、显示器不适合于人的心理 及生理要求;工作环境很差,如照明欠佳,噪声太强,振动、高温、高湿以及空气污染等。

2)作业者本身的因素:熟练程度人、操作技巧、身体素质及对工作的适应性,营养、年龄、休息、生活条件以及劳动情绪等 。

(3)消除疲劳的途径

1)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

2 ) 通 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

3)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保证合理的温湿 度、充足的光照等。

4)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考点二:机械的特性和人机特性比较★★★

(一)机械的特性

1. 信息接收

对于信息接收,机器在接受物理因素时,其检 测度量的范围非常广,能够正确地检测电磁波等人 无法检测的量。

2. 信息处理

按预先编程,可快速、准确地工作。记忆正确并能长时间存储,调出速度快;能连续进行超精密的重复操作和按程序的大量常规操作,可靠性 较高;对处理液体、气体和粉状体等比人优越,但处理柔软物体不如人;图形识别能力弱。

3. 信息的交流与输出

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能够输出极大的和极小的功率,但在 做精细的调整方面,多数情况不如人手,难做精细的调整。

4. 学习与归纳能力

学习能力较差,灵活性也较差,只能理解特定的事物,决策方式只能通过预先编程来确定。

5. 可靠性和适应性

可连续、稳定、长期地运转,但需要适当地进行维修和保养;机器可进行单调的重复性 作 业;可靠性与成本有关,但对意外事件则无能为力。

6. 环境适应性

能非常好地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可在具有放射性、有毒气体、粉尘、噪声、黑暗、强 风暴雨等恶劣的环境、甚至危险的环境下可靠地工作。

7. 成本

一次性投资可能过高,包括购置费、运转和保养维修费;但是在寿命期限内的运行成本 较人工成本要低。

考点:机器能非常好地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机器可适用于所有强电磁干扰、强辐射等异常工况,此说法不正确。

(二)人与机器特性的比较


人优于机

器的功能

(1)在感知方面,人的某些感官的感受能力比起机器来要优越

(2)人能够运用多种通道接收信息

(3)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采取灵活的程序和策略处理问题。机器应付偶然事件的程序则非常 复杂,均需要预先设定,任何高度复杂的自动系统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4)能长期大量存储信息并能综合利用记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5)人具有总结和利用经验,改进工作的能力。机器无论多么复杂,只能按照人预先编排好的程序 进行工作

(6)能进行归纳、推理,归纳出结论,形成概念

(7)人的最重要特点是有感情、意识和个性,具有能动性,能继承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

考点总结:监督、决策和维护保养,通常以脑力劳动为主

机器优于

人的功能

(1)机器能平稳而准确地输出巨大的动力

(2)机器的动作速度极快,信息传递、加工和反应的速度也极快

(3)机器运行的精度高,产生的误差随机器精度提高而减小。人的操作精度远不如机器,对刺激的感受也有限,但对操作精度的调整方面优于机器

(4)机器的稳定性好,做重复性工作而不存在疲劳和单调等问题

(5)机器对特定信息的感受和反应能力一般比人高

(6)机器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且可保持较高的效率和准确度

(7)机器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考点总结:单调的动力输出、适用范围广,通常以体力劳动为主

考点分析:一般而言,机器按照特定(预设)的逻辑完成规定动作,能提供平稳的动 力输出、适应各种作业环境,不具备应急处置能力。但是,人作为机器设备的操作者和监控者,完成事故应急、设备的检修维护作业。

考点三:人机系统和人机作业环境★★★

人机系统

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和机器两个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人机系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机界面 人的功能:信息加工——做出反应

机器功能:控制装置—机器运转—显示装置

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器之间存在着信息回路;系统正常工作,取决于信息传递过程能否有效进行

人机系统的类型

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三种

系统类型

人机关系

机械

安全性

人工操作系统 半自动化系统

人机共体机 为主体

动力源

操作者、控制者

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 的本质安全性、人为失误状况


自动化系统


机为主体


闭环系统

监视者和管理者

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冗余系统、人低负荷时的应急反应

最典型的人工操作系统和半自动化系统就是:人和汽车

最典型的自动化系统就是:人和空调

人机作业环境

色彩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视觉疲劳的影响。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色最甚,红、橙色次之,黄绿、绿、绿蓝等色调不易引起视觉疲劳

红色色调会使人的各种器官机能兴奋和不稳定,有促使血压升高及脉搏加快的作用;蓝色、绿色等色调则会抑制各种器官的兴奋并使机能稳定,可起到一定的降低血压及减缓脉搏的作用

人机系统的 可靠度计算

人机系统组成的串联系统,类似于人驾驶车辆、人骑车,上述的人机串联系统,系统中的人和机械设备任意异常,都会导致人机系统故障 。

系统可靠度计算公式:Rs=Rn ·R

Rs一人机系统可靠度;Rʙ一人的操作可靠度;R—机械设备可靠度

例如,某设备作为动力输出、人完成设备的操纵控制,针对设备的工艺参数实施调整。假定人的操作 可靠性(正常操作)为90%,设机械的操作可靠度(正常运行)为90%,人机系统的可靠度81%。综上所述,人机串联系统的可靠性不如人和机械的可靠性,因此人机串联系统会降低系统可靠性

人机系统组成的并联系统,类似于配电间分别设有自动化装置和值班人员,当设备主电源断开,切换装置或值班人员有任一能完成切换作业都能保障设备的持续供电

系统可靠度计算公式:Rs=1-(1-RH) · (1-R)

Rs一人机系统可靠度;RH—人的操作可靠度;R—机械设备可靠度

假定,配电间双回路切换装置可靠度计算,利用自投装置完成主备电源切换, 一旦自投装置故障, 值班人员也能完成切换作业。假定人的操作可靠性(正常操作)为90%,设机械的操作可靠度(正常运行)为90%,人机系统的可靠度99%。综上所述,人机并联系统的可靠性优于人和机械的可靠性,因此人机并联系统会提高系统可靠性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