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小学生写日记的方法》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7 16:12

推荐《小学生写日记的方法》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小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日记,是记录我们日常生活、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日记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培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习惯。那么,小学生写日记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选择合适的日记本
1. 选择一本大小适中、封面可爱的日记本,让孩子在写日记时感到愉悦。 2. 尽量选择纸张质量较好的日记本,以免字迹模糊。
二、明确日记内容
1. 日记内容要真实,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避免虚构。 2.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兴趣爱好、所见所闻等。 3. 每篇日记都要有主题,围绕主题展开叙述。
三、注重日记格式
1. 写日记前,先在日记本上写上日期、星期和天气。 2. 每篇日记都要有标题,标题要简洁明了,能概括日记内容。 3. 段落分明,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
四、提高写作水平
1. 多读书,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3. 注意句子结构,避免出现语病。
五、保持日记习惯
1. 每天坚持写日记,形成良好的习惯。 2. 适当调整写作时间,避免影响学习。 3. 适当分享日记,与

小学写日记用“五加一”法

这天晚上,妮妮坐在桌前发呆,那表情比被数学题支配时还要无助。我问她:“妮妮,作业都写完了吗?”只见她甩了甩脑袋:“哎呀妈,作文剩最后一个日记没写,别催了,头大!”

我站她身后瞄了一眼,看到上一篇日记,内容是:“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在楼下玩滑梯,很开心。”不到五十字。我又想笑,又想叹气。这不,新一轮写日记的“头脑风暴”又开始了……

正头疼着,隔壁的王阿姨来串门。她家儿子小宝现在六年级了,作文可是一绝。王阿姨边喝茶边聊起写作经验:“哎,你别愁,咱家小宝以前也写不出来,后来老师教了‘五加一’法,啥日记都能写得头头是道,还带点意思。”

我一听,有门道!赶紧问:“什么五加一?”

王阿姨说:“很简单——五个基本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一个都不能少。‘加一’呢,就是你的感受。一篇日记只要把这些串起来,想写不出来都难。”

我转头给妮妮讲了一遍,她忽然来了精神。“那我试试!”她嗦嗦啦啦写起来,我们娘仨就在餐桌开了个“头脑风暴会”。你别说,妮妮还真有想法,而且胆子越来越大,直接“真人真事”来了一套。

她写的是上星期跟班里李磊闹别扭的事儿。瞧她第一句:“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在教室里,我和李磊发生了一场严重的争执,因为谁借走了我的橡皮差一点吵了起来……”

我刚看到这心想,该不会把小秘密兜出来吧?果然妮妮越说越起劲,把小学生吵架的细节都写进去了什么“他瞪着我,我委屈地快哭了”,还有她脑子里的小九九:“我当时想,要不要告诉老师呢?可是又怕同学笑话我太小气……”

妙就妙在这里,这“五加一”一下把事儿捋顺了,而且还多了个“感受”,顿时和稀烂流水账拉开了差距。结尾更是神来一笔:“后来,我忍住了,回家把这件事和妈妈说了。妈妈告诉我,同学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于是我第二天主动跟李磊道歉了。虽然橡皮没找回来,但我们还是好朋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一点。”

看完,我立马点赞:“妮妮,这篇真棒,真实,还能让人看出来你学会了道理!”王阿姨也夸她,妮妮笑得嘴都咧到耳朵根去了。

我后来琢磨,其实“五加一”法不光让孩子写日记头脑清晰,对咱们当家长的也很有启发:啥事能说清楚,想明白,无非是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讲细,再加入自己的感受,无论跟老板周旋,还是家里婆媳沟通,都有章可循。日常生活嘛,离不开柴米油盐,更离不开这些家长里短。你说咱现在还不是每天写“日记”,只是没人打分罢了!

说回妮妮,那天过后,她居然迷上了写日记。有一天我翻到她新日记,内容是“和妈妈在菜市场抢折扣花椰菜”,“在超市看见邻居买了特价西瓜”“家里老爸穿反袜子还自信满满”……这些生活的小碎片,被她写得欢天喜地,看得我哭笑不得。

有一次,班里组织征文比赛,妮妮挑了一篇写家里换台灯的事参赛。文章用“五加一”法写得生动极了,既有趣又真挚,还拿了学生组二等奖。她回家抱着奖状得瑟半天:“妈妈,这是五加一法的功劳!”

说到底,小学生写日记不用追求什么高大上的修辞,最重要的就是写出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记录生活的点滴。每一天的平凡小事,都值得用心去描绘。五加一法,不仅帮了妮妮,也帮了我们一家在碎碎念中,找到温暖的意义。

你看,不就是生活的滋味吗?

小学生作文的技巧,我总结了三点:生活实践,情感真实,守护天性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要守护儿童的天性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和想法”,并“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习作的本质是在人群中表白自我,鸣出内心的感兴。


关键词: 小学习作教学的技巧——生活实践、真实表达、守护天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小学生作文要讲真话,张扬个性,让习作园地百花齐放。然而,当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仍存在明显困惑:一是未能走出应试本位误区,教师眼中只有习作指导而缺乏儿童视角,儿童本位未获尊重;二是过度聚焦知识点与能力点的构建,误认为掌握写作知识和技巧就能写好作文,导致儿童习作价值错位。

我们必须认识到,写作的本质是表达自我、与人交流。因此,引导学生习作的首要前提是激发其对话题的兴趣,使其有话可说,点燃思维火花,激发创造与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线教师岂能轻描淡写或走马观花?那么,农村小学在习作教学中应关注什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抓住生活实践,播撒“体验的种子”,让学生有话可写

我在教学中尤为重视挖掘“生活”之泉。例如,一次以“护蛋”为题的习作课,要求学生将一枚鸡蛋视为“宝贝”随身保护数日,并记录过程与感受。这种设计旨在:一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真实体验;二是引导其表达经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天的“护蛋”行动,结出了“五彩纷呈的花”:有的学生精心在盒中铺垫绒布,为“宝贝”画上五官,宛如呵护沉睡的婴儿;有的则随意用塑料袋包裹,结果“宝贝”不慎坠地“夭折”……这些源于亲身经历的细节,因感受各异,写出的习作真实灵动,充满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又如,在学习“走近伟人”单元后,我布置了搜集英雄资料并制作手抄报的任务,要求记录过程并习作。学生们不仅上交了满意的手抄报,更能条理清晰地描述过程,并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感悟。

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找到表达的“感觉”,在近乎“贫瘠”的情感土壤里播撒“体验的种子”,持之以恒,“种子”终会发芽。

二、细心“捡拾”生活趣事,让学生真实表达

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例如,女同学酷爱“跳皮筋”,课间、课后乐此不疲。教师若能细心引导她们记录游戏规则、过程、语言及感受,甚至参与其中,教会她们表达游戏的快乐,学生便在玩乐中积累了素材、训练了表达。

学生生活本就精彩纷呈,需要引导他们细心“捡拾”家庭与生活中的趣事,积累素材。让他们畅谈喜爱的故事趣闻,畅玩热衷的传统游戏,欣赏钟爱的动画片,拓展思维空间,收获感悟,尽情展现儿童天性。

三、以“兴趣”牵动学生心——守护儿童天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兴趣是让其喜欢习作的关键。

01

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以校园为观察场域,丰富认知。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掌握观察方法:有序观察、抓住特点、注入情感、展开想象。以“日记”为抓手,记录无处不在的鲜活素材。

02

大量阅读

大量阅读,夯实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能吸收语言与思维材料,见识大千世界,引发情感共鸣与联想。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写作基础。积累越丰富,选材越自如。

03

活动激发兴趣

活动激趣,真情表达: 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故事会、实验、背诗词),能有效激发兴趣,促使他们在习作中讲真话、抒真情。

“情以境迁,辞以情发”。习作应以儿童生活为基点,理解儿童习作“有意识”比“有意义”更具趣味性,确立“生活第一”的观念。

总之, 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必须坚持“习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其热爱生活、细心观察(人、事、景)的能力,守护儿童天性,让习作“自由呼吸”,切实践行“作文即生活”的理念。


#智慧校园建设我出力#

#深一度#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