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06:56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滑冰教练工作总结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总结目的:在撰写工作总结之前,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成果?明确目的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2. 突出重点内容:工作总结应着重描述自己在滑冰教练工作中的亮点、成绩和不足。重点内容包括:
a. 教学成果: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如学员的进步、成绩提升等。
b. 教学方法: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如个性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
c. 团队协作:描述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情况,包括与其他教练、家长、学员的沟通与协作。
d. 个人成长: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
3. 结构清晰:工作总结应具备良好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自己的工作背景和总结的目的。
b. 教学成果:详细描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c. 教学方法:介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d. 团队协作:描述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情况。
e. 个人成长: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f.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g.
作为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兼任领队和总教练,李琰主要扮演布局和统筹的角色。资料图
新京报讯(记者 徐邦印)12月30日,在中国冰雪媒体开放日上,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总教练李琰总结了队伍在4站世界杯上的表现,并展望了中国速度滑冰在北京冬奥会上的前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期待在北京冬奥会上创造优异的成绩。可以对我们有所期待。”
李琰介绍,与过往的职位、工作内容不同,她在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兼任领队和总教练,主要扮演布局和统筹的角色,“真正战斗在一线的是各个组的主教练,他们带领各自运动员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非常有幸也非常高兴,在备战的最后一个阶段加入这样一支出色的团队。”
今年11月23日至12月23日,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先后参加了波兰站、挪威站、美国站、加拿大站等4站世界杯,共取得4金3银2铜。在李琰看来,队伍完成了既定目标,队员也在比赛中提高了能力,“包括队员、教练员、保障人员在内,我们这个团队总计37人。4站比赛中,35人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4人次打破全国纪录,力争全项目参赛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
根据国际滑联官网此前公布的速度滑冰项目参赛席位分配情况,中国队共获得22个席位。其中女队14个、男队8个,女队实现全项目参赛,男队暂时没有拿到5000米、10000米的参赛资格,最多可以有6名男运动员、8名女运动员参赛。
李琰解释道,国际滑联的冬奥会资格体系非常复杂,在男子5000米、10000米两个小项上,虽然没有拿到正选资格,但还有两次重新分配、调整的机会,“这两个项目的确是我们的弱项,我们也清楚自身的不足。即使这届冬奥会最后没有拿到资格,未来肯定也会有所突破。”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李立军
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杨阳(央广网发 受访人供图)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裁判席,她就是我国短道速滑名将——杨阳。杨阳曾参加过三届冬奥会,斩获4银1铜,与大杨扬、王春露、孙丹丹合称中国短道速滑“四朵金花”。相比人们熟知的一些短道速滑名将,杨阳相对更为低调,她已经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很久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她并未远离她热爱的短道速滑,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归。从运动员到裁判员,背后都是经年累月的磨炼记者:您是很优秀的冰雪项目运动员,很多人关心您离开冰上运动之后,这些年的生活和工作重心主要在哪些方面?杨阳:我退役之后就没再继续滑冰事业,但是从2009年开始,我一直从事短道速滑裁判工作。记者:您曾作为运动员多次参加冬奥会,这次是短道速滑男子组的副裁判长,有没有算过自己这是第几次参加冬奥会了?杨阳:1994年、1998年和2002年,我都是以运动员身份参加冬奥会的。2006年都灵冬奥会,我是中国队的助理教练。2014年,我以记者身份去了索契,当时可以持证进入赛场。2018年平昌冬奥会,我负责媒体演播室直播,没有证件,主要在媒体中心工作。算起来,今年是我第六次持证参加冬奥会,这次是以裁判员的身份参加。记者:这些天,你们的工作日程是怎样的?各项不同级别的比赛中,裁判工作的安排有何不同?杨阳:短道速滑世界杯和世锦赛的裁判员工作,时间稍长一些,而且比赛很密集,从资格赛开始,再进入预赛,一轮一轮,最后到决赛。但此次北京冬奥会,因为已经在2021和2022赛季前4站世界杯确定了每个项目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所以赛事安排要紧凑得多。一般来说,世界杯、世锦赛只在比赛前一天开一次领队会。但是冬奥会,短道速滑几乎隔天就有一场比赛。每两个比赛日中间休息的这一天,裁判组都会召集领队会。开这个会的时候,各个参赛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会和组委会一起来协商解决。如果是正常比赛日,就要开裁判员会议,总结上一场比赛,展望当天的比赛。杨阳在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短道速滑项目赛场上执裁(央广网发 受访人供图)
记者:从运动员到裁判员,对您来说,这个身份转变的过程难吗?杨阳:作为裁判,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并且要考试,然后才可以达到一定的级别参加对应级别的比赛。我现在是国际滑冰联合会的助理裁判长级别。以往国内的短道速滑项目,大部分裁判员是学校的体育老师,他们没有滑过冰,学习时间可能相对会长一点。尽管我曾是一名专业短道速滑运动员,其间也经历了长期的学习与磨炼。我从2009年开始参加国内比赛的裁判工作,从最开始的三级裁判到现在的国际裁判,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说到从运动员到裁判员身份的转变,我觉得更大的变化是关注点变了。当运动员的时候不会专注看哪个人犯规了,只是下意识认为这个人“应该犯规了”,等着看裁判怎么判。而现在作为裁判员,任何一个判罚都要有理有据。而且,裁判员需要丰富的经验,因为情况瞬息万变,我也是经过很多次比赛的磨炼。短道速滑比赛速度快、对抗激烈,比赛允许一定的身体接触,但若有推挤或阻碍其他运动员的行为,将被视为犯规。而其中的判罚规则又非常繁杂。举个例子。2月9日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决赛,观众可能很惊讶,怎么有十名男子运动员一起站在决赛起跑线上?这就是短道速滑比赛的特点。说实话,当时我也挺紧张的,因为运动员太多了,可能一个人失误就会牵连到两到三名运动员的比赛,这时候其实是最难判的。裁判员要特别谨慎,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力求在最短时间拿出精准的判罚才能对得起这份工作。去年受疫情影响,许多赛事都取消了,但我们不能休息。几乎每两个礼拜,国际滑联所有在册裁判就要参加考试和集体讨论。所以我们也是不断在学习,把所有细小的判罚都归纳整理。每个判罚都有据可依,裁判眼中有号码、无国籍记者:作为来自中国的裁判,看中国运动员在场上比赛,你会更紧张一些吗?杨阳:作为中国裁判参加北京冬奥会,尤其是看到场馆和冰面都非常优秀,感觉很骄傲。但是作为裁判员,首先还是要保持一个好心态,不能去关注运动员是哪一国的选手,我们的眼里面只有他的号码。熟悉短道速滑项目的观众都知道,运动员头盔上有个号码,这个号码就是为裁判准备的,在我们判罚和确定晋级时,一定要先说头盔号码,不会说哪个国家犯规。在场上,短道速滑裁判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团队作战。每个项目都有四名甚至更多裁判,大家一起在场上,在不同位置,看瞬间发生了什么,有时也会通过大屏幕看慢动作回放。裁判员们会通过耳麦交流,给出自己“发现”的号码——注意,不是给出哪一个人或哪个国家的哪个选手,而是报出号码,以及这个号码因为什么犯规了。大家在耳麦中讨论完以后,由裁判长给出最终的判决,再由裁判长统一告知编排技术长和宣告员,这样才构成整场比赛裁判工作的完整流程。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组比赛,裁判员位列不同区域捕捉比赛细节(总台央广记者李行健 摄)
记者:短道速滑比赛戏剧性太强,很多网友这次也是充分领略到这一点。作为裁判,你们有没有感到压力?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你们每一个判罚决定是怎么做出的?杨阳:从裁判角度讲,判罚都是有标准的,国际滑联每一年的比赛规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裁判员手册的每一条,对比赛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规定得非常清楚,有据可依,有理可讲。我们会特别细致地划分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语言代号(code),包括进弯道前两米、弯道、接力、起跑等。判罚要严格遵循比赛规则——因为某个运动员这样做了,导致了其他运动员没有能正常滑行,这时你是一定要判罚的!比如当你超越的时候,你不可以影响他人;但当超越运动员已经跟被超越者平行时,被超越的运动员也不可以用身体及任何行为去阻挡超越的运动员,因为此时两名运动员机会是平等的,不能做一些过分干扰对方的动作。场上的裁判员们都非常谨慎,不会轻易改判。如果有时候观众迟迟没有看到裁判员宣布,可能我们是在看不同角度摄像机拍出的画面。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赛场内运动员比赛画面(总台央广记者李行健 摄)
记者:在冬奥会的带动下,很多公众怀着很大的热情,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你有什么话想对全国的冰雪运动爱好者说吗?杨阳:我觉得冬奥会给整个城市建设都带来了明显变化。有些朋友以前想学滑冰但不知道去哪儿滑,现在,不管北方南方,你去一个商场,可能就能看到冰场,这对我们肯定是大好事。作为冰雪运动的从业者,从北京申冬奥成功那天起,我就特别高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基数大了,我们在国际赛场上出成绩的成功率肯定也大了。我觉得一个孩子至少要接触一个体育项目,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体育能给你带来由内而外的影响,可以让人身心快乐。监制:郭静记者:周益帆编辑:祝云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