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2:41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活动表现形式作文注意事项
正文:
在撰写关于活动表现形式的作文时,为了确保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表达准确,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主题
1. 确定作文的核心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 主题应具有鲜明性,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选择合适的文体
1. 根据作文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确保文体与内容相符,避免生搬硬套。
三、合理安排结构
1. 开头:简洁明了地引入主题,引起读者兴趣。 2. 主体:分层次、有条理地阐述活动表现形式的各个方面,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 3.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丰富内容
1. 收集充分、真实的素材,如活动背景、参与人员、活动过程、成果等。 2.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使文章生动有趣。 3. 适当引用名言、典故、故事等,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五、注意语言表达
1. 语句通顺,避免语病和错别字。 2.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 语气恰当
为贯彻落实金融监管部门要求,提升社会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近日,农发行玉山县支行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期间,精心组织、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高度重视,精心筹备,确保活动有力推进。该行将此次宣传活动作为守护群众“钱袋子”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并精心筹备。专门安排专人负责,制定了详细活动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宣传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周密部署,为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网点宣传,营造氛围;社区普及,精准触达。在营业网点,该行充分发挥优势,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摆放知识手册,并由柜员向客户讲解,引导客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同时,组织员工深入社区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走进莲塘社区,向居民普及非法金融活动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危害。针对老年人、家庭主妇等易受骗群体,重点讲解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常见案例,提升其风险识别能力。
初见成效,持续发力,助力金融稳定发展。此次宣传活动,该行在社会公众中有效普及了金融知识,逐步增强了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郑淼鑫)
责编:张炜 王丽娟 王晶晶 曹阳
严正声明:本号信息发布从未与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授权合作,请读者审慎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安徽桐城六尺巷,黛瓦青砖间,小巷古朴,文脉悠悠。
盛夏时节,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下,天南海北的游客来到这条两米宽、百米长的小巷,亲身感受传承数百年的礼让文化。
来自合肥的游客张欣雅在巷口买了一把写有“礼让”的折扇,兴奋地说:“六尺巷的故事现在家喻户晓,今天实地逛了逛,才发现原来这么有底蕴。”
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情况。
“在诗书照壁前,总书记重温了张吴礼让典故。总书记看得很细,不时指点询问。”桐城市博物馆馆长叶鑫回忆。
习近平总书记汲古言今,殷殷嘱托:“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总书记当时叮咛,谦让,谦虚,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基因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自觉传承这种精神。”叶鑫说,“这激励我们继续发挥文博优势,通过特色文物展览,让大家感悟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小巷“出圈”,带火了此处的张氏、吴氏家族文化陈列馆以及礼让、廉洁文化等主题馆。青砖宅院内,一块全息屏幕复原着小巷的古貌。叶鑫说:“我们用全息投影等新技术,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穿过百米长的小巷,一座牌坊上书写“礼让”二字,见证着历史典故的时代新篇。
张英的十二世孙张耘如今仍在六尺巷周边工作生活。作为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他常引用老祖宗的故事,调解社区家长里短、矛盾纠纷。
不久前,社区西后街一处房屋的共有墙体倾斜、墙面开裂,谁来修?谁出钱?一时争执不休。张耘把两家人带到六尺巷现场调解:“同样是一堵墙,老祖宗尚能如此,你们何不都让让呢?”最终,双方各让一步,墙壁很快修缮到位,解决了大家心头之忧。
“我们认真落实总书记要求,通过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智慧的契合点,让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融入社会治理工作方方面面。”张耘说。
在桐城,“六尺巷”文化随处可见:街头墙壁上画着礼让故事,社区张贴着“让三尺”诗句,“六尺巷”故事被编入学生教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六尺巷小课堂、六尺巷剧社等品牌活动,“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文明理念广泛传播……
如今,六尺巷声名远扬。从桐城市社区治理的“六尺巷调解法”,到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出推广“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这条小巷成为传统文化赋能现代治理的经典范本。
不只是在桐城,安徽黄山依古训打造“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循儒家文化建立“和为贵”调解室,浙江台州建成“和合街区”打造基层“和合善治同心圆”,广东丰顺推广“祠堂讲事”构建“大事共商、小事互助”治理模式……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化火种,正在新时代的田野上,点亮更多星火。
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用和为贵理念启发人,用知进退境界感召人,在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中,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叶鑫说。
策划:张晓松
主编:吴晶晶
记者:陈诺、燕雁
视觉|编辑:张爱芳、高松龄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