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4: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爱弥尔》读后感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个主题展开。例如,你可以从教育、人性、道德、哲学等方面入手。
2. 概述作品:《爱弥尔》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一部重要著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爱弥尔在荒岛上的成长历程。在作文中,简要介绍这部作品的内容和背景。
3. 表达个人观点: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对《爱弥尔》这部作品的看法和感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观点,对作品中的某些观点进行阐述。
4. 逻辑清晰:在阐述观点时,要保持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理解你的观点。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分点论述,最后进行总结。
5. 引用作品内容:为了使作文更有说服力,可以引用作品中的具体内容来支持你的观点。注意引用时,要注明出处,确保准确无误。
6. 结合时代背景:在分析作品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探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7. 分析人物形象:在作文中,可以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如爱弥尔、狄德罗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8. 体现批判性思维:在评价作品时,要体现批判性思维
教授在导读中以“阅读是为了获取人生的快乐”、“学习从阅读开始”、“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开始逐步深入介绍《爱弥儿》的主要内容,书中的思想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如果没有导读教授的引领,我很难就一本六百多页没有章节的巨著中了解书本主要内容,尤其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在大量的长篇巨制中去提炼其中的精华。
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假想成一位理想的教师、主人翁爱弥儿是他假想下的理想学生,书本以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所受教育的全部过程为主线,对婴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细致的描述,还按不同阶段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在爱弥儿的一切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提出的“自然教育”思想。爱弥儿的儿童天性是卢梭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教育就是依据爱弥儿自身的本能兴趣、需要率性发展,教育的过程是寻找自身天性发展的过程。所以,卢梭自然教育是以儿童的天性为中心的教育,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育。卢梭始终认为,研究教育首先要从研究学生开始,应该提出一种适合的教育思想和一种实施起来容易的方法,以朋友的身份促进学生求知的欲望。20岁时的爱弥儿长的体态匀称,肌肉结实而健康,富于理智而手脚灵活,它拥有仁慈善良的品德,通晓多种艺术,能够仅仅依靠一双胳膊去实现谋生,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愁吃喝。而我们现实中的学生除了能考试以外,几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没有一技之长,面对一次挫折就有可能走极端之路,甚至还要教师提醒家长不要让他们到河流、水塘边玩耍,因为偶然的一次不小心的失足是百分之百的失去生命。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读了《爱弥儿》后,著作中的师生观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卢梭把人需要接受教育的20年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对于婴儿期的孩子来说,教师(家长)就应该是陪伴者,婴儿与教师(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要怀着一颗年轻的心,一颗赤子之心与他们平等相处;在孩子的儿童期里,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必须怀着慈爱、善良之心去教育他们,帮助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育,这只能通过榜样角色去达成;少年期的学生更需要引导型教师,以面对知识的无穷性和智能的有限性,避免让少年儿童接触到谬知,用问答引导学生,为学生指引方向;对于青年期的学生来说,学生更需要的是朋友,能促进他们独立求知。作为在小学阶段执教的我,对感官教育充满向往。著作中的爱弥儿在童年期通过运用感官来学习知识、积累现实的经验。卢梭反对旧教育体制中让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记忆和背诵他们并不理解的外语、历史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孩子的眼里,如果代表事物的各种符号并不具有事物的观念,孩子枯燥的学习这些符号将是毫无意义的。应该让孩子通过看、听、实际操作等直观的方式开展学习,卢梭甚至认为孩子就算是不读书,他的记忆力也不会因此闲置,他仍会吸收和加工自己的一切见闻,以感性理解做基础形成理智的理解。顺应儿童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就是要充分意识到并且尊重孩子获取知识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以感官进行学习的机会,支持孩子在接触自然、实际观察和体会中,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除了视觉和听觉,卢梭特别强调了要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触觉、味觉、嗅觉等,而且还要经过多重的感觉加工获取的信息,形成对各类知识的观念。所以在人生长的各个阶段,感官教育都发挥了作用。
自然教育不是框架而是一种模式,对当前家庭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方式,应该要把孩子当作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尊重孩子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家庭应该给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孩子身心更健康。家长要引导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并陪伴孩子学习,让孩子产生学习的欲望,最终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父母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加强与孩子的思想沟通,沟通是了解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迁就,给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
卢梭的《爱弥儿》第一卷,主要内容是写了人的婴儿期,我从阅读中获得了一些感悟。
有一位聪明爱思考的母亲对于孩子和家庭来说太重要了。孩子出生后尽量能够母乳喂养,既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能让孩子获得全面的营养。孩子如果能够亲自抚养就不要交给别人。记得一位专家说过,三岁之前亲密关系已经养成,这期间谁带着他,就会和这个人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孩子如果能自己教育就不要交给别人。因为每个人的三观都不同,孩子只有在自己的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成长的更好。要教会孩子尊重别人。不管是对父母、对社会、对亲戚朋友,还是对家里请来的保姆,教育都要达成一致,从而才能培养一个健全的孩子。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有的甚至背后互相说相反的话,教育理念不同,那么只能把孩子伸拉的变形。妈妈的爱不能太控制。如果母亲感觉到怕别人对孩子的爱超过了自己,从而对孩子不断加强控制的话,那么就是教他不断地看不起保姆,看不起养育他的人。因为家长这样做无形中就是在教会孩子怎么样去忘恩负义,等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成长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那么教会了孩子忘恩负义以后,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父母,最后倒霉的还是父母。孩子更需要情感的陪伴。家长对孩子应该多陪伴,多说话,多交流。并不是简单的去保护她,简单的给她吃好喝好穿好,简单的让她去活着。对孩子应该多一些耐心,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或者是恐吓的方式去对待。那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长大后步入社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性格上容易造成不是叛逆就是畏畏缩缩。孩子的成长不应该束缚他们。越是规规矩矩的孩子,听话的孩子,约束起来的孩子,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容易身体不健康不强壮,语言的表达也不会太好。要尊重孩子,让她做真实的自己。家长可以对孩子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做决定。通过一些实践得来的知识会记忆更长久,在实践中让孩子获得力量,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有好处。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