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绣红旗》观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9 04:56

推荐《《绣红旗》观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绣红旗》观后感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观后感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情感。是想要赞扬影片的艺术表现、讲述故事中的感人情节,还是探讨影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影片的基本情况,主体部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观点,并给出自己的评价。
3. 丰富内容:在主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a. 故事情节:简要概括影片的情节,突出影片中的亮点和感人之处。
b. 角色塑造:分析影片中的主要角色,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与主题的关系。
c. 导演手法:评价导演在影片中的表现,如摄影、剪辑、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运用。
d. 历史背景:结合影片的历史背景,探讨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e. 主题思想:阐述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家庭观念等。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冗余的表达。
b.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观看老苏区《绣红旗》有感

文/张仲杰

01 通山百姓大舞台《绣红旗》节目现场

近日,观看来自湘鄂赣老苏区通山演出的《绣红旗》节目,感动不已!《绣红旗》是新中国革命歌剧中的著名代表作,让华夏儿女受到爱国教育的同时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

遥想当年:红色党徽,红色苏区、气壮山河,红旗如画的情景如入眼前,“青山处处埋忠骨、遍地英雄为国捐”的座座丰碑仿忽再现当年烽火年代……《绣红旗》展现了以江竹筠烈士为代表、身处监狱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一床红色被面做底,以黄纸为五角星,以帐竿为旗杆,织就的一面特殊的国旗,它象征着当时黑暗下的曙光和希望。

02 华春芳在通山舞台剧《绣红旗》扮演江姐

节目以丰富的舞台表现形式,达到了交融时空的效果,表演者的举手投足与气场、从心底发出的激昂歌声,与背景、情景相契合;《绣红旗》展现的“红岩精神”鼓舞万千,催人奋进,并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绣红旗》主演者华春芳女士,是一位年届六旬退休女同志,虽属业余表演,但音速、力度得当,旋律效果,运用到位,富有感染力,充分展示了一代人的红色初心与情怀。

“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歌声在空中回荡,缭绕在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心中。如今,红色基因已流淌在中国人民的骨血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03 华春芳在通山百姓大舞台主演《绣红旗》节目

仰望祖国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正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染红的壮丽旗帜,没有先烈的奋斗牺牲何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是在新中国毛泽东思想“又红又专”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当以发扬红色传统,宣传红色历史,传播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为己任,不遗余力,继续奋进。(2024年12月19日于汉口)

《江姐》剧评|永远的东柳,不老的江姐

□黄体军

幸有东柳六百曲,几度春风伴《江姐》。柳子戏这一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在塑造江姐这一现代革命女性形象时,会迸发出怎样的艺术火花?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4月29日晚,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创排的新版柳子戏《江姐》在济南梨园大戏院首演。优美动听的唱腔,充满激情的表演,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红色经典的当代表达,让现场观众有机会再次走近江姐,感受她为追求革命理想慷慨就义的高尚情怀,也让观众再次领略到了现代柳子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夯实人物成长合理性

塑造出可敬又可亲可爱的江姐形象

对《江姐》一剧来说,江姐的形象能否立得住,无疑是全剧的关键。江姐作为一个英雄早已为大家所熟知,英雄人物可敬往往是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而是否可亲可爱则更多是情感方面的问题。只有可亲可爱,让观众打心眼里亲近江姐、爱江姐,才有可能让“这一个”江姐的形象真正立在舞台上,并留在大家心中。所以,无论演员还是观众,在演出和观赏过程中,面前都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一个”江姐,我愿把他当亲人吗?我爱她吗?

关键问题是,能否找到与普通观众情感的共鸣?哪些感情才会让观众感到江姐是可亲可爱的?

在此,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江姐在剧中的情感线路,这条线路非常鲜明:从她刚出场时,对即将去华蓥山与丈夫彭松涛一起为革命工作充满憧憬与期待;在孙明霞来送别江姐、提到孩子时,她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女人表现出柔情;当看到城门上已经牺牲的爱人彭松涛时,她的悲痛和坚强;在点破丈夫牺牲这层“窗户纸”,与双枪老太婆交心时,她作为晚辈在长辈面前的脆弱;面对甫志高的叛变,她冷静分析,沉着斡旋;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不为所动,痛斥叛徒反动派;为了坚守心中的理想,她慷慨就义,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临终前,作为年轻的母亲,她最牵挂的是年幼的孩子,希望孩子长大后继承自己的遗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江姐不但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女人、妻子和母亲。爱情、亲情,这些最基本最古老的情感,都是江姐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也是最能触动观众泪点,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最柔软的点。

柳子戏《江姐》相当成功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敬又可亲可爱的江姐形象,一个青春美丽、充满光彩,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江姐。这样的江姐是有血有肉的,是观众乐意认可的。

此次人物塑造,导演徐伟充分发挥了他话剧科班出身的专业优势。他告诉记者,此次《江姐》创排的秘诀,关键是遵循“以人为本”,回到人物,回到情感;通过进一步挖掘剧本,找到并夯实人物成长的合理性;英雄并不天生就是英雄,每个英雄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江姐何尝不是如此?“全剧从3月初开排后,光坐排,帮助演员分析人物,厘清人物性格和情感发展的逻辑,就用了一周多的时间。”

同样值得肯定的还有此次江姐的扮演者、柳子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刘海霞。32岁的她与剧中江姐年龄接近,又同为妻子和母亲,想必她对演绎江姐这一角色会有相当的体悟。

在我印象中,作为剧团的当家青衣,刘海霞大多演的是传统戏中的青年妇女,尽管演过《白毛女》中的白毛女,但只是折子戏,而且白毛女的形象和情感与江姐是两个不同的类型。从传统戏的青年妇女形象到江姐这一胸怀崇高理想、充满阳刚之气、刚中有柔的现代革命女性形象,对刘海霞来说无疑是一次“蝶变”过程,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演唱和人物塑造,挑战和收获都是巨大的。她的舒展流畅、亮丽动听的唱腔,张弛有度、声情并茂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面目的刘海霞。

除江姐一角外,其他扮演双枪老太婆、杨二嫂、蓝胡子、华为、孙明霞、老陈、彭松涛、甫志高、沈养斋、唐贵山等人物的演员也各有精彩的表演,展示了良好的功底。观众有理由期待,这些演员将会以更饱满的情感,让江姐及全剧人物以更大的气场立在舞台上,演出“满台激情”,更好地点燃台上台下的共鸣之火。

“戴着镣铐跳舞”

成就“最硬核”现代柳子戏

新版柳子戏《柳子戏》变化不少:将全剧从原来的两个半小时压缩至两个小时左右,以适应当下观众观剧心理习惯,努力与青年观众作理想与信念的分享,吸收话剧塑造人物的手法,中西结合的配器,弱化物理空间,突出心理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把舞台留给演员,回归传统戏曲“本体写意性”的原则,富于戏剧性的歌舞场面……导演徐伟把这次创排,形象地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

既要把握柳子戏剧种特色不偏离,让人们听到原汁原味的柳子戏,又要为经典注入当代意识,符合时代审美需求,让老曲牌做出新的表达,无疑于是“戴着镣铐跳舞”。

音乐是一个剧种的灵魂。柳子戏《江姐》音乐和唱腔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是好听,别有韵味。贯穿全剧的主题曲《红梅赞》,第二场的《寒风扑面卷冰霜》、第六场的《春蚕到死丝不断》、第七场的《绣红旗》《不要用哭声告别》……这些唱段脍炙人口,让人百听不厌,符合“好戏有便于传唱的好唱段”的特点。

那么柳子戏作为一个曲牌体剧种,它的600多支曲牌在为创作者们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的同时,会不会因为曲牌众多,难以选择,从而给创作带来“幸福的烦恼”呢?

剧组音乐负责人张国栋告诉记者,柳子戏《江姐》全剧十几个重要唱段综合运用了柳子戏的柳子、青阳、山坡羊、高腔、黄乐调、清江引、十样景、序子、赞子、占等十几个曲牌。

在戏中,黄乐调的旋律多次重复出现,这个曲牌旋律优美动听,也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气息,老一辈作曲家就把此曲提炼出来作为全剧的基调音乐运用。“选择曲牌关键是要根据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适当吸收时代音调加以融化,把最传统的老曲牌拿出来再造,不断增添新的音乐元素,突破原有的唱词结构、字位安排的唱词局限性,让音乐风格焕然一新,即所谓‘老曲牌新唱新表达’,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音乐唱腔必须契合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的心理变化。”张国栋说。

正如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李贝所言,此次新版柳子戏《江姐》的成功演出,对于该团来说,不仅是一次实力和水平的展示,也为剧团将来创作更多现代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自信。“我们会一手抓传统经典剧目的保护传承,一手抓现代戏创作,争取创作出更多符合新的时代特色的现代戏,让这一古老的剧种不断焕发出新的青春的光彩。”

(作者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资深文化记者、戏剧评论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