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7: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4S店员工申请书,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格式规范: - 确保申请书格式整洁、规范,符合公司规定的格式要求。 - 使用正式的字体和字号,如宋体、微软雅黑等,字号一般在小四或五号之间。
2. 标题明确: - 标题应简洁明了,直接点明申请目的,如“申请成为4S店员工”。
3. 称呼礼貌: - 在开头部分,要使用恰当的称呼,如“尊敬的领导”、“尊敬的招聘负责人”等。
4. 自我介绍: - 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学历、专业等。 - 突出自己的优势,如学习成绩、实习经历、获奖情况等。
5. 申请原因: - 阐述自己申请成为4S店员工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对4S店工作的兴趣; - 个人职业规划,希望在4S店发展; - 具备相关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4S店工作。
6. 优势展示: - 结合自身实际,列举自己在以下方面的优势: - 团队协作能力; - 沟通表达能力; - 客户服务意识; - 专业技能(如汽车维修、销售、管理等)。
7. 工作态度
文 | 有余姐
全文共1501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很多情境和场合下,可能都会涉及到转正。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职场上从试用期转正时的转正申请怎么写,因为这基本上应该也是应用最广的一个场景了。
其实,即便是其它情境下的转正,中心思想是一致的:无非就是要详细写明自己到底在哪些方面符合转正的条件和要求,并附上相应证明材料。大家也可以参考。
职场转正申请书的写法,主要看公司在我们入职前,有没有跟我们签订试用期的考核表,我们分别来看。
01
入职时签订了试用期考核表的转正申请书写法
入职前的试用期考核表,一般会比较明确地将能不能转正的标准约定得非常明确:主要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成果、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有什么样的能力特质、跟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不是匹配等。
我们在转正申请里,只需要逐一盘点一下自己在这些方面有没有达标,后面附上这张表的自我评价即可。
一份转正申请书供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
本人XXX承蒙各位欣赏,于X年X月X日正式入职公司XX岗位,根据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现临近试用期结束,特申请转正。
入职之初,与公司签订了试用期考核表,约定主要从XX、XX和XX等几个维度来考察我个人是否符合该岗位任职要求;
试用期间,个人在XX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主要完成了XX、XX和XX等几项工作,自我评估达到了转正相关条件和要求,关于XX和XX方面的不足,将会是我今后要重点提升和改进的地方,以上详情具体请见附件的试用期考核表。
请各位领导审批,谢谢!
部门:XX
姓名:XX
日期:X年X月X日
02入职时未签订试用期考核表或其它考核指标的转正申请书写法
我们很多人在入职时,可能不会遇到试用期做得特别规范的公司:不仅没有试用期考核表,连试用期到底应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领导对我们的考核标准是什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约定。
针对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尽量能够在入职之初就找领导深入地沟通交流一次,然后以会议纪要的形式邮件发出来,也算是一个小心机,以防到试用期结束时,万一公司不愿意给你转正,用其它你在试用期没做过的事情考核:
这种情况下的转正申请,也需要花费更多心思来写,这里重点说一下这个转正申请书的框架和思路:
1、试用期间个人的主要工作业绩和成果
详细将个人试用期间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整理出来,然后根据重要性、完成效果以及所占工作比重来排序,呈现每一项工作的工作成果。
在具体呈现时,可采用STAR原则的方法,也即背景、任务、自己所采取的行动,以及最后的结果来进行,可以将结果放到最前面。关于这一点,我也曾专门介绍过:
个人工作成果简述怎么写?使用STAR原则,4步写出领导满意的总结
2、个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对于没有特别规范管理的公司,最欢迎的人才,永远是自我驱动、有自己想法和行动力的人。
因此,不用害怕说自己就是一个试用期的员工,怎么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只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就好了,其实这也是一次跟上级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
大胆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过往经验来规划下一步行动计划,如果后面的工作都做自己想要做的,不是要比别人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要好很多么?
3、反思及改进
试用期间发现自己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准备下一步如何改进?
这是一个很好地展示个人自我反思、学习和复盘能力的模块。
当然,因为初到一家公司,还处于被审视被考察的阶段,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分寸的把握,不能让领导一看,觉得这个人很有问题、不能留用,那就适得其反了。
我是有余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专注分享求职面试、职业发展实用干货。关注@游刃职场有余姐,一起成长为更具选择权的职场人。
涉多起劳动争议。
近日,宜春华宏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春华宏奥迪”)前员工卓雨(化名)向媒体透露,今年4月下旬,她被宜春华宏奥迪扣上了一顶“倒卖客户信息”的莫须有帽子。半个月后,卓雨“被”离职。
天眼查显示,宜春华宏奥迪成立于2012年12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浩平,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销售、一类汽车维修与维护、汽车配件、汽车装饰用品销售、汽车租赁、汽车美容、二手车交易等,地址是江西省宜春市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春大道732-2号。
受疫情影响,全球车市都受到严重冲击。作为应对策略,欧美车企开启裁员。4月中旬以来,日产、本田、丰田先后宣布将对美国分公司裁员,裁员总数超过3.2万。另外网约车公司Uber宣布裁员6700人,裁员规模已经超过25%。网约车公司Lyft也宣布裁员1000人,裁员规模达到17%。此外,租车公司Hertz因疫情期间订单量急剧下降申请破产,3.8万员工的工作受到威胁。
中国车企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幅度相对较小。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5月广义乘用车销量163.9万辆,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12.3%。1月到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605.1万辆,零售同比累计下降26%,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16万辆,约占去年零售总量10个百分点。其中,奥迪一季度在中国销售11.33万辆,同比下降28.9%
对于员工被离职事件,时间财经多次联系了宜春华宏奥迪方面,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被离职?
据了解,卓雨今年23岁,2018年5月入职宜春华宏奥迪,工作职责是负责接待客户、登记客户信息等。根据劳动合同显示,卓雨与华宏奥迪签订的合同到期时间是2021年5月。
但就在今年4月底,洪某(宜春华宏奥迪总经理)找到卓雨,“他说我(卓雨)倒卖客户信息,并且恐吓、威胁我,要求我自己辞职,但我并没有做这样的事情”。这令她既委屈,也无法接受。
据卓雨向中国江西网提供的一段录音显示,洪某反复向她传达出“我觉得你倒卖了客户信息”的意思,并多次表示要报警胁迫卓雨“引咎辞职”,“我从一开始也讲了,没有说(倒卖信息)一定是你,但从事情本身的角度也好,还是从你目前本身的角度也好,我觉得这个就是”;“我跟你讲啊,哪怕是从自己‘自证清白’的角度来讲,你也应该说‘我不做了’”;“我跟你说实在的,小卓,现在这种大家的猜疑下,你能好好工作吗”……
随后,卓雨被从前台岗位调离。直到5月12日,卓雨无法正常打卡上班。5月13日,她无法在工作食堂打菜。根据卓雨提供的一段偷拍视频显示,食堂工作人员表示,是宜春华宏奥迪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要求他这样做。最终,5月14号,总经理洪某又找她谈话,“诱导我说会给我办(辞退)手续,于是5月15号我就没来上班了”。
但出乎卓雨的预料,她等来的是“离岗三天属于自动离职”。在卓雨的争取下,洪某表示愿意支付一笔1000元左右的款项给她,但卓雨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对于此事,宜春华宏奥迪的李经理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诬陷她(卓雨),或污蔑她传播了客户的信息,我们只是和她进行一个和平且正常的沟通和协商”。公司辞退卓雨的理由,李经理表示是出于“开源节流”等多方面因素。至于无法打卡和食堂吃饭,他解释称可能是系统故障。
值得一提的是,宜春市人社局调解仲裁管理科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江西网记者表示,近期他们收到多起涉及宜春华宏奥迪4S店的《劳动仲裁申请书》。该工作人员还说,公司违反《劳动合同法》解雇员工,应当支付经济赔偿金。
去年营收超90亿
从股权架构上来看,宜春华宏奥迪是华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00%子公司,股权穿透后,最终受益人为戴华。宜春华宏奥迪还曾被行政处罚。2018年3月,宜春华宏奥迪因涉嫌未完善规划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被宜春市城市管理局罚款5.9万元。
天眼查显示,华宏汽车董事长戴华,实际控制53家公司。据官网了解,戴华生于1968年,江西修水县人,研究生学历。1994年8月,26岁的戴华举全家财力,东拼西凑,在江西铜鼓创办了第一家私营的摩托车贸易有限公司。
1997年,戴华在省城南昌创办江西华宏摩托车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多家著名摩托车生产企业在江西的一级代理,并快速在江西各地成立摩托车销售分支机构,将摩托车销售业务覆盖到江西全省;2001年拓展到湖南,创办了湖南华宏摩托车有限公司,销售业务延伸到湖南的每个县市。华宏摩托车一跃成为江西、湖南两省摩托车销售的龙头企业。
2002年初,戴华调整摩托车业务,进军汽车销售服务行业,2011年成立华宏汽车集团,随后连续10年蝉联中国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据了解,华宏汽车集团拥有员工3000余名,旗下有梅赛德斯-奔驰、迈巴赫、AMG、奥迪、凯迪拉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北京现代、别克等汽车品牌子公司30多家,网络覆盖江西全省。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ADA)正式发布“2020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华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94.69亿元和4.6万辆年销量,位列48位。排名第一的是广汇汽车,营收为1704亿元,年销量(含二手车)为122.5万辆;中升集团和利星行汽车以1240亿元和856亿元的营收分列第二和第三。(北京时间财经 欧阳西子)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