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11:41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写好观后感秘诀:注意事项全解析
导语:观后感作为一种对电影、书籍、文章等作品的个人感悟和评价,是我们在阅读、观影后不可或缺的思考与表达。那么,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本文将为您解析写好观后感应注意事项。
一、明确主题
1. 确定核心观点:在写作观后感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可以是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方面。
2. 围绕主题展开:在行文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主题展开,避免偏题或跑题。
二、深入分析
1. 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对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挖掘其深层含义。
2. 分析人物形象: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阐述其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3. 探讨情节设置:分析作品情节的设置,探讨其合理性与艺术性。
三、合理运用修辞手法
1.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2. 合理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四、注重文采与结构
1. 选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富有文采。
2.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清晰、连贯。
五、突出个人
著名教育家,“语文”二字的创始人叶圣陶先生著的《怎样写作》,我曾翻阅过,当时想到是名家作品,难免望而生畏。这次仔细看了目录,感觉通俗易懂,便从省图借回来拜读。
本书汇集了叶圣陶先生传授写作经验和技巧的文章21篇,内容涉及:写好文章要做哪些准备、该怎样安排组织结构……文章如何进行修改等方方面面。还对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等问题,给予了精辟的建议。全书生动具体,举例较多,可操作性强。
我特别受益的有以下几点:
01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充实的含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
感同身受。我退休后,读书、写作、旅行、摄影、运动……生活丰富多彩,要表达的内容实在太多,只是写作基础薄弱。
02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功夫。
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也就是想清楚再写,即先列提纲、打腹稿。可惜我一直没有养成这种好习惯。还有,我想准备工作,也包括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毕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03写作什么呢?要写出自己的经验。
经验又必须深切,必须正确,这要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功夫。有了深切的正确的经验,写作就不愁没有很好的材料了。04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作文不该看作一种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
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这就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每次我只要是写亲身经历的事,就下笔如有神,充满感情,读者也能产生好感。而间接写其他人的故事,即使是冥思苦想,也不能完整表达其主题。所以还是要贴近生活,注意细节,写自己想写的题目。05怎样写作呢?最要紧的是锻炼我们的语言习惯。
语言习惯好,写的文章就通顺了。其次要辫明白文章和语言两样的地方,辫得明白,能知能行,写的文章就不但通顺,而且是完整而无可挑剔的了。这点我也深有体会。常常把女儿讲的故事,用心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不需修改。我总是赞赏她会表达,但不知道这是语言习惯好的缘故。06要写得便于听
这点也很受启发。为了能够读,便于听,尽量少用长句,凡是能够分为几句而不损害意思和情态的长句尽量分。
陶先生还说,还可以像用钱一样节约,使长句变得短些。用钱是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咱们写稿子也来个节约,无论一个形容词,一个插语,一个“了”字或者“着”字,可写可不写者不写。讲究节约的稿子,干净利落,那就便于听了。修改文章,也要多读多听几遍。
但将长句写成短句,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需要反复推敲、打磨才能做到。比如老舍先生擅长短句,那可不是一日之功。
算起来,我发表书评也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
图片
今年陆续发表了上百篇书评之后,我也总结出来了7条经验,会大大提高你发表的效率。
一类是:名作家的小众书。也就是类似于莫言、余华、汪曾祺等名作家,但是尽量不要选他们大众的书,而是选择相对小众的;
另一类是:名作家的新书。还是名作家,但他们近三个月之内出版的新书也可以。
比如写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小伙伴从史铁生写苦难的写作方法角度去写的;
写张爱玲的《半生缘》,小伙伴是从“颜色伏笔”的角度去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比如:《叩叩》是周国平老师的亲子纪实散文,他从东西方双重视角出发,表达了对养育男孩的思考。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关于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讨论,视角很新颖。
(不要觉得小学生就会写,简单清晰明了,很多人做不到)
一种是如果这本书里面有很多金句,就直接引用金句拔高就可以;
另一种是如果这本书里面没有金句,比如小说,就可以搜索相关金句来拔高。
也就是说,不会拔高的时候,金句yyds
一句废话:多写多读,而非多读多写。你品,你细品。
我是蓑依,一个写作14年,出版过6本书,
以写作视角观察世界的学生。
陪你一起写出理想人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