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9 19:26

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要写的是关于哪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书籍或文章。了解书籍或文章的主要观点、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读后感写作打下基础。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书籍或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在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感受和体会;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反思。
3. 突出重点:在主体部分,重点阐述书籍或文章中的关键观点、方法和技巧。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将这些观点、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4. 举例说明:为了使读后感更具说服力,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说明这些观点、方法和技巧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
5. 结合实际:在阐述观点时,要尽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些观点、方法和技巧对自身教学的影响。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针对性。
6. 表达观点:在写作过程中,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书籍或文章中的观点,可以表示赞同、反对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7.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啰嗦。
8. 观点鲜明:在写作过程中,

教师悦读成长计划|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有感

编者按:即日起,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教师悦读成长计划》栏目,展现我省教师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书香浸润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风貌。该栏目向山东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长期征稿,征稿邮箱为qlwbyddx@126.com,文章内容需结合自身教育故事,讲述一本好书带给自己的成长启迪。好文将择优在齐鲁壹点客户端《青年说》新闻专栏发布。

文/沂南县湖头镇中心小学教师 李金刚

要分享王永春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第二版的收获,我们最好去看看王永春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第一版,实际上第一版并没有“第一版”三个字,然而第二版就有“第二版”三个字了。

大家一定想知道两本书有何区别,读完两本,咱们便明白了。

第一版是2019年5月出版的,但是2021年7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才下发全国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核心素养的理念框架基本成型。所以第一版,我们可以感知是专家的个人学术观点。而第二版是2021年12月出版发行,是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的,内容更具权威性。我们知道《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2022年4月8日印发的一部标准,发文字号是教材〔2022〕2号。文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我们可以用一条时间轴来看第二版的地位。

基于以上时间节点,我可以定位今天我要分享的第二版的内容非常有学习价值,虽然后续还可能有所修正,但阐述了新课标的诸多内容。本书第二版与第一版比较,字数增加了2万2千字,细节上更是用心,在“内容提要”第三段中第一版表达“并不是...,是...”,在第二版表达“并不是...,而是...”,最后一段,标点符号也有修正。

诸如此类,第二版还有不少主动修正。尤其是本书每一页的上方不但呈现了所看这一页是哪一章,还能看到第几节,便于我们老师回看时候查找。新一年教数学教材每一页的下方不止单元名称,再加上第几节、第几课时就更好了,当然我想编者们有他们不标注的思考。

第二版主要增加和变化的内容摘要如下:

第一,第三章第一节简单介绍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11个核心词等基本概念的简要解读。

第二,第六章第三节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进行了补充概括。

第三,第七章第一节对与数学抽象能力具体表现相关的数感、量感和符号意识进行了补充解读。

第四,第七章第三节对数量关系作为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进行补充说明。

第五,对第八章关于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及评价进行补充阐述。

整体来看,这本书一共分为九章,以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数学的概念、命题、结构为载体,以基本数学思想、数学核心素养及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核心素养到数学核心素养再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涉及素养——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层层递进、层层深入。

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多时候是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阅读的。以“自然数的认识”为例,我把第三章第二节“数学认知”、第四章小学数学学习理论概述、第五章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和第六章小学数学认知的教学结合起来阅读的,围绕一个概念并结合课标和新教材学习的效果更加深刻。除教学策略的收获外,更多是具体知识内容如下:

(一)自然数的再认识:根据多年的课堂观察、调研、研究: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和核心,是理解自然数、小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的算理、算法的依据。尽管自然数公理可以与十进制计数法无关,因为其他进制也能表达自然数。例如,二进位值制只需要0和1两个数字,可表达所有的自然数。但是,全世界的数学家最终一致选择了十进制计数法来表达自然数,甚至全体实数。因此,自然数公理中的运算性质、法则、运算律的落脚点和载体必然是十进制表达的自然数。如果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加强理解士进位值制计数法,就几平能够掌握小学数学一半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十进制计数法既是计数的原理,也是计算法则的原理,且它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概念体系、一个结构、一个关系、模型、思想方法。心理学家和数学家都认为:单独教学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把概念纳人结构中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单独研究概念是没有意义的,数学只有研究概念间的关系、规律、模型,才有价值。

(二)自然数的性质:自然数有这样一个性质,任意一个自然数,在它的最高位(非零数字所占的最大数位)的左边添加若干个零,这个数的大小不变。这个自然数从个位到最高位(非零数字)一共占了几个数位,我们就把它称为几位数,也就是说,几位数一般是针对自然数而言的。如0到9这十个数是一位数,10到99是两位数,但我们不把01或者09称为两位数。

(三)自然数的教学: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十进制、数位、计数单位、0一9这10个数字。十进位值制意味着只用0到9这十个数字,把这些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够表达所有的数。无论是写数、读数、比较数的大小、数的顺序、计算等都要根据计数单位和数位进行。

例如,自然数的认识,一年级学生从数实物开始,这里要特别强调1—10的认识,尤其是1—5的认识,我们综合史宁中等人的观点,认为不能用不同类的事物表示不同的数,而应该用同一种事物。比如,猎人捕猎,捕到5只羊,5只羊排队进入羊圈,第一只进去了,我们先认识了1.接着第二只进去了,在1只的基础上增加了1只,就是2,以此类推,而不能用一只兔子、两只羊、三头猪、四匹马、五头牛,来分别表示1-5。自然数是一个加一个大起来的,这样学生才易于理解自然数的基数、序数的意义和大小关系。认识10的时候,我们常常用数小棒的方式计数,习以为常地让学生从1根数到10根捆成1捆,可是我们让学生思考过为什么吗?让学生思考过1是什么吗?学生认识了0一9这10个数字,我们让学生思考过为什么自然数10的表达就没有再用新的数字,而是从0一9中选择0和1这两个数字表达呢?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我们让学生思考过什么是一位数、两位数的本质吗?也许有老师说低年级学生理解不到这么深刻,到四年级学习大数的认识的时候再总结。然而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三年的数的认识和计算,有很多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主要的原因是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本质不理解。所以,我再次重申我的基本观点和做法:高水平教学,标准化考试。高水平教学是为了抽象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标准化考试是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因为学生的负担主要来自考试。再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数数的难点之一是数到几十九,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数。

实际上,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根本原因是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没有进行抽象,没有抽象就没有本质的理解。如果学生理解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那么就会知道一个一个地数,每个数位上的最大数字是9.满十应该向高位进一。比如,数到29,再数一个,个位满十应该向十位进一,个位变成0,十位变成3,29的下一个数是30,而不是20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个抽象的位值思想方法,就可以以此类推,顺利地数到99.而99是最大的两位数,如果再增加1,两位数已经不能表示了,就需要再增加一个更高级的数位一—百位,于是产生了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其他自然数的学习,可以此类推,也是这个思想方法。

新学期即将开始,我建议已经读完此书或者正在读这本书的您,先顺读,再摘读,边读边教,边教边读,反复阅读,定有所获!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省教学能手张今花:停课不停学   提升很重要——听曹培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有感

宝鸡市金台区东仁堡小学 张今花

张今花,宝鸡市金台区东仁堡小学数学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宝鸡市教学能手,金台区中小学赛教优胜者,金台区强师兴教教学能手,金台区中小学赛教教学新秀,金台区中小学高效课堂课改标兵。

因为疫情,老师们摇身变成了主播,要想当好这个出彩的主播,宅在家也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卯足了劲,听完曹老师的讲座。如他所说,一个鲜活的案例胜过一打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这点在他的讲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为我们一线数学老师带来了满满的干货,收获颇丰。

1.掌握方法是关键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是审题、分析、解答、检查。曹老师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看、想、做、查。这几个环节是典型的,但又不是刻板的,某一步可嵌入另一步中,使问题解决过程得到简缩,也可反复进行。我想在教学中,常用的步骤也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曹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强调最多的是如何审题,这是很重要的步骤。首先分清条件和问题,其次再理解。审题三问:什么事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直击灵魂的三问,把审题的方法说的简明扼要,学生学得明明白白。想起自己平时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不厌其烦地说:“认真读题,好好审题,再读一遍......”,苦口婆心的叮嘱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着急了就带着学生一起分析题目。曹老师的一席话,终于使我知道症结所在,没有讲清楚审题的方法,学生一头雾水,就不会真正的审题。数学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学生“学会”转变为学生“会学”,从根本上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质量。

2.打破已有思维定势

曹老师列举的最经典的“连乘问题”,让人耳目一新。比如:游儿童乐园,每人五元,每组六人,有三组。先求每组几元:5×6,先求一共几人:6×3,如果学生列的算是5×3,这是先求什么呢?以前,我给学生说这个算式是错的,因为结合具体情境没有合理的解释。平时教学连乘问题时,也担心学生不理解题目意思,凭感觉蒙一个这样的算式。这样的连乘问题,换一种情境,三个算式竟然都可以,使我始料未及。比如:每行十人,每个方阵八行,三个方阵。10×8表示先求一个方阵有几人,8×3表示求三个方阵有几行,10×3则表示先求三个方阵一行有几人,三道乘法算式都有合理的解释,这种特殊情况也存在。这道连乘问题打破了我们习惯性思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一成不变的。多年教学,有时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 换一个观察的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可能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老师的定势思维会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僵化的思想意识会遏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生若想提高,老师就必须从冲破思维定式开始。

3.尊重学生认知水平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图示法是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线段图简单明了,贯穿在小学阶段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线段图的引入通常是老师直接给学生示范。曹老师由倍数问题引入,把小棒横着摆出线段图,并在纸上加标注,画出线段图。线段图的生成是如此的形象,生动,深刻,学生怎会忘记?在乘法原理的渗透中,曹老师以树状图为例,用搭配图示方式,比较综合画法与分开画法,结果出乎意料,老师们自认为好的综合画法却不是学生的首选,学生更喜欢分开画,这符合孩子已有的认知和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重视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的眼光是否长远,就决定了孩子在数学道路上能走多远!

4.探究知识背后的联系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列表法我们很少用到,几乎想不起,老师只想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列出算式,追求这种形式已成习惯。曹老师所举的三个例子,让我一下醍醐灌顶,知道列表的实质是相关的量纵横对齐,便于比较计算,列表法更容易让学生理解题目,简化繁琐的计算过程,与列式计算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鸡兔同笼问题》是一节经典课,教学时,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图示法,假设法,列表法。经过曹老师的两两对比,综合对比,深入探讨,原来这几种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先假设,再比较,最后调整。这几种方法,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全讲过,告诉学生这是同一题的不同解法,没有探究到几种方法之间深层次联系。特别是古人的折半推算法,使我对鸡兔同笼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法比我们现在所有的方法都简单,不由得感叹古人的智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不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意义。

曹老师的讲座如此吸引我,那就是因为他抓住要点,层层剖析,讲得非常透彻。每一个鲜活的课例都是由浅入深,剖析精髓,我想,数学课教学方式应该像曹老师的讲座一样,让学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