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关于感恩母校的演讲稿》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9 19:16

3招搞定《关于感恩母校的演讲稿》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感恩母校的演讲稿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明确演讲稿的主题是感恩母校,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演讲稿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感恩母校的培养:回顾母校在学业、品德、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养,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b. 感恩母校的老师:赞美老师的辛勤付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c. 感恩母校的同学:回忆与同学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对同学的感激和祝福。
d. 感恩母校的校园环境:赞美校园的美丽、和谐,表达对母校的热爱。
4. 语言表达:演讲稿的语言应简练、流畅,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引用等,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b. 适当运用情感色彩:表达真挚的情感,引起听众共鸣。
c. 避免口语化:演讲稿应具有一定的文学性,避免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5. 举例说明:在演讲稿中,适当运用具体事例来佐证观点,增强说服力。
6. 结尾有力: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升华

迎新季·教师代表致辞|阎天:因为你们,感恩母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作为本院教师代表,与各位学友分享开学的喜悦。上一次在这里做开学致辞,已经是18年前的事了,当时我的身份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大一新生代表。后来我遵从本心,转学法律,获得法学院慷慨的接纳。从那时起,我就对法学院充满感激,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感恩的旅程。


为什么感恩法学院?于我而言,当然是因为那次没有先例的、最为宽容的收留。据我亲测属实,法学院在中国乃至全球享有盛誉,足以为学生引来欣羡的目光,让学生得以继续充当“别人家的孩子”。成功是一种习惯,法学院帮助学生保持这个习惯。无论是想点大事、做点大事还是成点大事,都不缺资源和机遇,更不缺知音和氛围。这些是在招生的时候就承诺给同学们的,而学院能给大家的还有更多。流连在办公楼、科研楼和四合院之间,你会逐渐体察到前辈学者所说的那座“无形的学院”: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一起读书和交流,结成知识与友爱的共同体。在激烈的争论与开怀的大笑中,学术传统悄然破土,坚定成长,风雨无阻,直到枝繁叶茂。就在这有形与无形的学院里,你将度过“也许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必定是你最怀念的一段时光。”几年以后,当你带着学院丰厚的馈赠挥手作别,心中怎会不油然生出感激之情呢?


但是,这还不是我感恩法学院的最重要的理由。站在讲台上的这7年里,我愈发认识到,学院对我最大的恩泽,是让我有机会结识同学们,把即将退场的青春无限延展下去。有一次在阶梯教室讲座,同学们纷纷打开某水果品牌笔记本,霎时间仿佛点亮了满天星光。而我就在这亮丽的星空之下,迟疑地拿出服役10年之久的破电脑。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青春的逝去。作为一名“80后”,我仿佛看到青春像小孩子一样,蹦跳着越走越远。她很快乐,但不会回头;我不悲伤,但充满眷恋。


亲爱的同学们,是因为你们,青春虽然远去,但从未离开视线。你们用青春的力量震撼我。当我看到有同学现场编程,提前答完劳动法的期末考卷,潇洒地飘然而去,我感受到了这种震撼。当我得知有同学担任“卧底”,了解平台企业用工的实况,颠覆学界的认知,我感受到了这种震撼。当我读到同学们锋利而恳切的课程评价,发现年轻老师的小心思被看得通透,我感受到了这种震撼。为了防止被你们落下太远,我不得不拿出18岁的拼搏劲头,把课件里的《我爱我家》换成了《小时代》,讨论“林萧是不是中产阶级”之类看似大有深意的话题。我不得不拿出18岁的八卦劲头,向同门学弟请教爱豆的名姓,考察“让小鲜肉自己拿行李是否构成职场霸凌”的问题。在一次政策座谈会上,我一本正经地讲解这个问题,满屋的领导和专家都会心一笑。因为你们,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青春一闪而过的身影。


青春里当然不止有这些。除了国产青春片中泛滥的荷尔蒙与暴力,青春里还有迷茫、焦虑,以及“卷”。《诗经》有云:“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像极了当下的北大学生:因为画妆和保养而变得美丽,因为营养和健身而变得高大,因为尚不清楚的理由而变得内卷。你们把“卷”的情绪传递给我,我时常为了你们的焦虑而倍感焦虑、为了你们的迷茫而更加迷茫。我不想摆出过来人的架势,说一句“一切都会好”:这是真理,但不合时宜。我更想请同学们珍惜这点滴的情绪和思考、甚至纠结,因为这是专属于青春的特权。感谢同学们与我共情,让我在青春远去之后,继续享有这种特权。


因为你们,青春永在;因为青春,感恩母校。宪法学家欧文·费斯教授曾说:“成年人绝不该公开示爱,特别是爱上一座机构、更别提法学院了。”他在耶鲁法学院工作了半辈子,直到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演讲才表白,而我当时就在现场。今天我何其幸运,在这开学的大喜日子,向法学院,向155位本科新生、76位法学硕士新生、176位全日制非法本法硕新生、101位法本法硕新生、30位非全日制法硕新生、14位中国法硕士项目新生、55位博士新生,也向在座的各位师友,表达我最深挚的爱意。还记得吗?我们是知识与友爱的共同体。


谢谢大家!

2021年9月9日

感谢您,我的老师

感谢您,我的老师

山东省临清市京华中学 2017级7班 李雪纯 252600

鲜花感谢雨露让它成长;雄鹰感谢蓝天让它飞翔;高山感谢大地让它高耸;而我要感谢您,我的老师,因为是您为我搭起小舟,引领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让我们明辨是非善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崛起。您,像一位使者,教书育人,甘为人梯,功德无量;您,像一位学者,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培育素养。

清风几许,则入校园。初进这个美丽整洁的教室,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与喜悦,怀着好奇,静静等您。不久一位和蔼帅气又有几分可爱的老师驾到。我在心里高喊到:这不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吗?做天使的学生还会不幸福?”“请点到名字的同学来取餐卡。”我上前接过餐卡,您对我微笑着点点头,好似乎穿越黑暗的一束阳光,又好像鼓励我好好学习。您对每个同学的要求都十分严格,您对每个同学总是及时帮助,耐心教育。您就好像一盏明灯,在未来和过去指引着我。

在您的课上,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走神,这是因为您注重我们的规范和习惯,有时在课上,您也会幽默一下,我们也被逗乐了。于是,在我们的笑声中,在幽默生动的课堂上,我们师生的情谊更进了一步。每次您的课,都先认真的在观察每个同学的状态,每次在课堂上,您仔细认真的为我们讲解我们的错题和新课,你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清楚,当我们牢记了,您的嘴角便绽出一抹欣慰的微笑。那一抹微笑,让平凡生活中多了一丝温馨。您微笑时最美,给予我们动力。每次有生病的同学时,您会等他(她)来时您再给他(她)仔细讲解新课。有一次我因为胃疼而耽误了两天课,等我回到学校时,您就给我讲解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是怎么来的,指导我体会每一步的依据,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我初一上学期的总成绩并不太好,总是忽高忽低,是您在背后默默帮助我,每次大考,您都为我打气,让我要相信自己。在下学期的时候,您仍然鼓励我:笑到最后才美丽,静下心,慢慢来,你一定能够战胜自己。终于,我各方面都进步了,不是名列前茅,但要好的很多,我也更加自信了。您用行动诠释了信任的力量。

您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在清晨,微信群里第一条信息是您的,最晚的也是您。您就像米兰,默默地奉献自我。自习课从不曾见您休息,每次抬头,都能看见您认真批改作业,哪怕有同学有微小的错误或不规范,也能被您找到。初入寒冬,您给我们上课,总是伴着沙哑的声音,您是多么累啊,在这种情况下,但您仍然坚持上课没有请过一天假。您一直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在我们的心目中,您伟大,无所不能。再难的数学题,只要让您看几眼,理理思路,您就会很轻松的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并且以前后联系,注重整体的思路给我们讲解。最重要的是我们从学会走向了会学,当我们会迁移和举一反三,此时您的脸上总是会出现一抹微笑,带给我们无限力量。

您是一位注重培养我们意志品格和自信仔细的好老师。平时您注重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让我们多读题,独立思考,理清并展示解题的思路,找出题中的关键字,然后再做变式及拓展题。还努力的帮助那些较落后的学生,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我们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背题,也让我们适当的休息,休息过后,就认真的学习。您的关爱和宽容,严而有格,天下最伟大,最高洁。在逝去的岁月中,饱含了您对我们付出。

您对我的谆谆教导、用心培养,我会记得一生。希望您能继续用那生动有趣的课堂来唤醒我们的记忆,让师生情谊之花长盛不衰。感恩遇见,感谢您,我的老师!希望在今后我们继续有更精彩的经历,让我们期待吧。就像您所说的:人生就像一道方程,我们要用行动去求解,用良心去检验。情绪好→心态好→状态好→学习好;笑到最后才美丽;选择一个方向坚持做下去,未来不可限量……不管我以后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会饮水思源,会一直记住您为我们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正是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老师,祝您永远快乐年轻,桃李满天下。

【简评】本文回忆小作者了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饱含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小作者很善于观察,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刻画了一位以身作则,关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引领成长,耐心帮助小作者成功,培养其自信的优秀老师形象,令人感动。

教育,就是成长。守望美好,唤醒心灵,传递幸福,常怀仁爱之心,成就每一名学生。引领生命成长。让教育:因为简单,所以极致;因为宽厚,所以深刻;因为等待,所以向上。记得有人曾问:“季羡林先生,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平极其坎坷,你对人生悟出了什么真谛吗?”他答:“真谛就寓于日常生活中,不劳远求。真谛也不复杂精深,简单即是道。” 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很快乐。其实教书育人,从来也不复杂。当你回归到初心和原点,学会换位思考,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指导教师:山东省临清市京华中学 齐 欣)

壹点号 筑梦京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