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家教后自我评价》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9 08:13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家教后自我评价》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家教后自我评价作文是家教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升家教质量。在撰写家教后自我评价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客观真实:评价应基于实际家教过程,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避免夸大或贬低自己的表现。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家教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家教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结尾部分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3.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家教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等。避免泛泛而谈,使读者能够抓住关键信息。
4. 逻辑严谨:评价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如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再到学生表现。确保评价内容前后连贯,条理清晰。
5. 语言规范:作文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6. 诚恳谦虚:在评价自己时,要保持诚恳谦虚的态度。既要肯定自己的优点,也要勇于承认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7. 反思总结:在作文中,要对自己的家教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提炼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8. 针对性强:针对自己在家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的纪检监察人:好家风伴我同行


白婉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我的家,平凡而幸福。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却能始终坚守着“堂堂正正做人、敬业奉献做事、互敬互爱治家、友善真诚待人”的家风。我家的家风朴实而温暖,如化雨春风守护着我的家庭,老人慈爱,夫妻恩爱,兄弟友爱,让这个家始终充满温馨和正能量。

做人——堂堂正正

我们的祖辈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当地淳朴的民风铸就了我们家世代传承的优良家风---堂堂正正做人。正是在这种家风的熏陶和指引下,我和爱人在履职的过程中,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经受各种考验,以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百德教为先,欲成才,先成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我们注重家风家教,经常教育孩子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到超市购物,到家时发现收银员少算了500多元,我们马上决定把钱还回去。当时儿子还小不理解,我就跟儿子解释:“你不是经常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那首歌吗?现在那个收银员少收了我们钱,核对时她自己就要贴钱的,所以我们必须还回去。”耳濡目染,儿子也养成了诚实善良、不贪便宜的品格。有次在回家的动车上,儿子发现座位上有一部乘客落下的苹果手机,主动捡起来交给了乘务员。

做事——敬业奉献

我和爱人都是省直机关的公务员,加班出差是常态,但我们都能把敬业奉献作为人生信条,立足岗位,尽职尽责。

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责任大、要求严、标准高。工作十六年来,我始终热爱着这份事业,牢牢谨记着政治机关定位,用公心,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办好每一起案件,先后参与查处了多起省管干部案件;用匠心,认真细致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精准处置每一条问题线索、用好每一次谈话函询,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目的;用真心,教育转化挽救干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让监督有力度,也有温度。在一起案件中,曾有涉案人员家属因为我们细致的工作和关心,感慨地说“有你们这样的办案人员,我发自肺腑地佩服,一定全面彻底配合组织把问题说清楚”。我爱人在省直机关业务处室,工作任务也很重,他在积极支持我工作的同时,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夫妻都因三年连续考核优秀而荣立三等功。在组织关爱下,2017年本人还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持家——互敬互爱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在我的家里,家人之间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照顾,共同爱护我们的家。我和爱人平时上班比较忙,带孩子、做家务就更多地由公婆来承担。

二老对我们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放心去工作吧,家里有我们呢!”

2012年,因工作需要我被组织派往仙游县纪委挂职两年,那时我的大宝才四岁,照顾孩子和家庭的重任就都落在我的爱人和两位老人身上。记得有一次,孩子因肺炎发起了高烧,恰逢爱人又出差在外,两位老人衣不解带照顾孩子好几天,孩子病好了,老人瘦了一大圈。2017年,二宝出生后,九岁的大宝变得更加独立懂事,经常帮忙照顾弟弟;才几个月大的二宝,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哥哥陪他一起玩……

结婚十几年来,我和爱人在生活中能相互珍重、照顾、信任,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遇到分歧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解决,妥善处理家庭日常事务、婆媳关系、小孩养育等方面的问题,始终维护家庭凝聚力,努力营造和谐祥和、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待人——友善真诚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小时候,父母在外工作,是奶奶抚养我长大,奶奶和镇里的邻居总能和睦相处,见到别人总是主动将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她教会了孩子们要做一个懂得付出的人,明白与人为善就是于己为善。现在,我们也致力于把这个美德传承给下一代,在生活的小区里,我们家人都与邻居和睦相处;邻居们需要帮忙时,我们都热心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告诉孩子“不以善小而不为”,以身为范,积极参加向灾区、贫困家庭的捐款、捐物活动,并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加义卖、为爱奔跑、做义工等公益活动。儿子在学习、生活中,也能关心他人,为别人考虑,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肯定和表扬。善如风行,不择细处。我们从每件小事做起,善待环境,在平日的言行中播撒爱心,微笑着原谅别人的过错,自己也得到别人的原谅……

家风,具有传承的力量。好家风,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丰功伟绩,只是如春风化雨般在日常点滴中浸润心灵、涵养美德。家庭如果是一艘帆船,家风便是扬起的风帆,感念家中祖辈们传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指引着我们家这艘爱之小船乘风破浪、稳步向前……

人生感言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我由衷地热爱着这份事业。作为一个母亲,我希望孩子将来能够积极、向上,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我将趁这青春年华,努力拼搏,不负韶华,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盼,努力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白婉红,福建省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四级调研员,2017年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四岁丧父睡猪圈,背着疯娘上大学,逃离贫穷后他又选择回来

197次。

杨兴旺查了197次,终于看到“考生录取信息栏”状态发生了变化。

录取专业类别:音乐类,录取院校:贵州民族大学。

他要上大学了。

9月10日,杨兴旺从外地回到母校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第一次见到了属于他的录取通知书——装在红色信封里,喜气洋洋的。此前一个月,他在宁夏打工,帮人摘菜,想挣点学费。“全身都晒黑了。”他打趣自己。这天是教师节,杨兴旺也再见到恩师——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

“遇到他,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杨兴旺说。

杨兴旺展示录取通知书

当年故事的主人公

望谟县是贵州省的深度贫困县。这里山高坡陡,沟谷纵横。2014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33.74%,对望谟人来说,刘秀祥是符号,也是标杆。他是全国道德模范,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就在前不久,他获评2020年“最美教师”。

刘秀祥生于云贵高原深处的小山村。命运很早就对他露出狰狞面目:4岁,丧父;10岁,哥哥姐姐突然离开,母亲精神失常,刘秀祥成为家里唯一劳动力。少年的他,想尽办法谋生。挖药材、捡废品、打零工、做家教……抬过钢筋、睡过猪圈。

求学路,也走得跌跌撞撞。

2008年,刘秀祥考上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他决定将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带在身边,千里北上。第一步,就是把去山东的路费赚出来。刘秀祥想着,不管怎样,到了山东,再想办法。“只要山东的大学能接纳我和母亲,他们提任何条件我都答应,任何协议我都签。”也就是在打工赚路费时,刘秀祥的故事被媒体挖掘、报道,一下子,他成了名人。

刘秀祥与母亲,资料图片

2020年,12年之后,在“最美教师”称号发布仪式上,主持人见到刘秀祥的第一句话是:终于见到当年故事的主人公了。是的,大学毕业后,刘秀祥回了望谟县,成了一名特岗教师。当年,拼尽全力,刘秀祥才走出大山,逃离贫穷,逃离灰暗的少年时光。

后来,他回来,是想着,能影响一个人,是一个人。

早在初中时,刘秀祥就认识了三个和他境遇相似的“弟弟妹妹”。大家都是苦孩子,抱团取暖。上大学后,刘秀祥仍定期资助他们。但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妹妹,还是没有把书念下去。这触动了刘秀祥。

“梦想和金钱,究竟哪个更重要?我觉得她不缺钱,我给她生活费,给她学费。但是,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回到家乡,刘秀祥是想告诉跟他一样身处贫困和迷茫中的孩子——人,一定要有梦想。“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如果你遇到困难和挫折,你回头会发现,我,刘秀祥就站在你们身后。我都可以,你们怎么不行?”

刘秀祥在接受采访

做一名燃灯者

“特岗计划”始于2006年。该计划每年通过公开招考选聘数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贫困县农村学校任教。在中央、地方事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中西部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予以特殊支持。

对特岗教师来说,三年为一个任期。到期后,可以双向选择,自行决定去留。刘秀祥很快在望谟民族中学被委以重任。工作第二年,他就被提为学校中层,负责了德育处、政教处、团委、历史教研部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最重的时候,刘秀祥担着三个班的班主任,给五个班带历史课。

忙,忙成一只陀螺。但刘秀祥给身边人的感觉,是永远精力充沛,永远斗志昂扬。刚到望谟县教书时,刘秀祥也发现,学生们浑浑噩噩。上学,仿佛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抽烟、喝酒、赌博、恋爱、上网……读书,是偶尔干一干的事情。于是,刘秀祥干脆把自己的故事作为火种,试图点燃学生心底的梦。

其实,刘秀祥自我评价为“自尊心强”。当年上大学时,因为不想被另眼相待,他曾经把刊发他故事的报纸从学校报刊亭整摞整摞地买走。但为了望谟县的这些孩子,刘秀祥一遍遍回忆和讲述自己的经历。他开讲座,做巡回励志演讲。“梦想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梦想,过去生活中那么多坎,遇到任何一个,我都会倒下。”

他认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就是要“唤醒”。他愿意做燃灯者。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家访。说是家访,其实也是做思想工作,把孩子们拽回课堂。

最美教师发布仪式视频截图

望谟地区,95%以上的土地是山谷丘陵。前些年交通不便,刘秀祥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每个乡镇,骑坏了8辆摩托车。他在摩托车上绑上小音箱,到了地儿,也把附近的老百姓叫来,“把周围人的思想工作一块做了”。

“读书有用,为什么有用?因为,如果我不读书,我可能还在种地,还在放羊喂猪,或者就是在工厂流水线上当个工人。”刘秀祥拿自己举例。

怕老百姓不相信,刘秀祥还想了个主意。他剪辑了当年电视台报道自己背母上学的节目,精简成18分钟,现场放给老乡们看。“刘秀祥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望谟县本地一位干部感慨,“他是大家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啊,你看得见,不是虚的。”

梦想与奋斗的力量

三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刘秀祥知道,他走不了了。对望谟的学生,他有感情,也有责任。

刘秀祥留了下来。

他是望谟县的名人。他也把这份影响力,转化为对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全国各地都有人找刘秀祥做讲座。刘秀祥说:“做讲座,可以。我不要额外费用。但是,你得承诺资助我们这里两个学生。”8年来,他对接资助望谟县学生1900余人。

2018年,刘秀祥调任新组建的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分管德育和团委等工作。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望谟二中的高中部。2017年,入校学生的中考平均分为254分。254分中,还有50分体育分,5分民族分。

“他们基础很弱。”刘秀祥说,“但我们的学生,是低进高出。”今年高考,学生本科过线人数为318人。“能有这样的变化,一个是靠着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另一个,也要靠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就像刘秀祥常说的,要相信梦想的力量,相信奋斗的力量。

杨兴旺就是今年实验高中考取大学的学生之一。他是复读生,复读班的班主任,就是刘秀祥。杨兴旺也曾徘徊在放弃边缘。在他最想逃离的时候,刘秀祥伸出了手。今年1月,杨兴旺的艺考成绩出炉,考得不错。他一直爱好音乐,也为了这份热爱,成为艺术生。但离梦想只差临门一脚时,杨兴旺却犹豫了。

“我不太肯定,这条路能不能走下去。”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情况,他有些害怕。“还有四年,读出来会是怎么样子?四年后,家里面会因为我变成什么样子?”

杨兴旺在家排行老五。母亲已在几年前病逝,父亲没有稳定工作,弟弟早早放弃了学业,在外务工。哥哥试图支撑起他的音乐梦想,但哥哥本身生活并不宽裕,还有孩子需要拉扯。艺考培训费,是靠着哥哥接济、自己打工还有父亲找亲戚借来的钱凑够的。

但当成绩足够上大学时,杨兴旺退缩了。他想去兴义市打工,给家里添一份收入。但刘秀祥一直给他打电话,耐不住老师的连环催,杨兴旺犹犹豫豫回到学校。

但他马上遇到一个问题——钱。高三下学期报名,复读生要交800元学费。钱并不算多,但杨兴旺身上,就只有哥哥给的800块钱。交了学费,就分文不剩。他不敢再跟家里说。“太难了。”在报名期限的最后一天,杨兴旺哭着去找班主任刘秀祥,向他坦白了自己的困境。“我不想坚持了,太累了。”

刘秀祥跟他说,“你别急,你等等,我想想办法。”过了一两个星期,刘秀祥找到杨兴旺:“我这边联系了一个上海的老板,他愿意资助你。”

“我和家里人也说了,我们就觉得有点希望了。”杨兴旺说,对未来,好像没那么害怕了。

后来,刘秀祥参加活动、演讲或者录节目,也会特意带上杨兴旺。他想让这个学艺术的男孩,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一下,锻炼一下。

刘秀祥带着杨兴旺去北京。图源:杨兴旺朋友圈

“逐渐逐渐地,我也有信心了。”杨兴旺说,“刘老师一直鼓励我,一直跟我交流,问我有什么想法,最近是什么情况。”杨兴旺觉得,如果没有当初刘秀祥伸手拉那么一把,就算他考上了大学,应该也不会去念。

现在,尽管有企业家的资助,但杨兴旺知道,他还得自己挣出生活费。他不可能“躺平”,他要自强。“刘老师当时比我们还困难,他也过来了。他跟我说,人生前面的路如果有很多挫折,后面的路会更顺。我现在觉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挺过去。”

教育脱贫才是真正脱贫

在望谟县从教8年,刘秀祥也见证了这个深度贫困县在发展教育上做出的努力。20年前,望谟县高考本科过线人数为0。

受交通、区位、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2015年以前的望谟长期远离外界。深山区的老百姓对教育也不够重视,1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6%。

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望谟县委、县政府认为,教育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发展教育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倾全县之力,望谟把最好的地块、最多的资金和最多的编制,给了教育。“我们现在,不比谁家有大房子,不比谁家有干部,比谁家有大学生。”望谟县当地干部说。

刘秀祥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2015年,望谟中考400分以上学生仅358人,2020年突破1000人;中考成绩平均分从2019年全州排名第六跃升2020年第三。

2020年,望谟县高考本科上线的1267名考生,在中考时平均分仅为336分。本科上线率从2015年的12.26%(全州排名第八位),上升到2020年的63.44%(全州排名第三),州内仅次于兴义市、兴仁市。2019年,望谟县贫困发生率也已经下降至3.61。

今年,刘秀祥领衔建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刘秀祥工作室。工作室的职能之一,是对更大范围内的教师进行德育培训。“有更多优秀的教师,才会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刘秀祥说,在贫困偏远地区,发展教育的难点不在硬件设施,而在于软实力。

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思想、站位和格局。教师的水平提升了,他们才能更好地这三个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刘秀祥说。

(来源:科技日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