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11:13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运动会个人心得体会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主题明确: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运动会的个人心得体会,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运动会的情况,正文部分阐述个人在运动会中的体验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运动会中的精彩瞬间:描述自己在运动会中参与的比赛项目,以及所目睹的精彩瞬间,如运动员的拼搏、裁判的公正等。
b. 个人感受:分享自己在运动会中的心理变化,如紧张、激动、感动等,以及这些感受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c. 团队精神:强调运动会中的团队协作精神,讲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以及团队取得成绩的喜悦。
d. 健康观念:结合运动会,谈谈自己对健康生活的认识,以及如何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4. 语言表达:注意以下几点:
a. 词汇丰富:运用丰富的词汇,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b. 句式多样:避免单一句式,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c.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 观点明确: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
跑步是一项运动,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哲学。
撰文/小跑
编辑/柳条
出品/马孔多跑步研究室
跑步是一项非常大众化的运动,人人都可以参与。
跑步是一项简单的运动,只要有一双跑鞋就能跑起来。
跑步又是一项不简单的运动,因为需要长期坚持,而且只有坚持跑下去,你才能看到跑步带来的巨大益处。
尽管每个人跑步的初衷都不一样,但只有当你跑步时间够长,你才会明白以下这7个道理。
当你跑步时间足够久,你就会对跑步有新的认知,比如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很多跑者潜意识里对力量训练是抵触的,他们认为只有跑得越多,才能跑得更快,而且增加力量训练时间,那么跑步时间就势必会减少。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跑步运动虽然不像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特别高,但如果没有足够强壮的身体作为支撑,不仅跑不快,而且容易受伤。
这很容易理解。强壮的肌肉力量可以帮你增强身体稳定性,防止过度旋转。当我们跑步时,同一时间只有一条腿着地,这对脚踝、膝盖和臀部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这些部位的力量和稳定性不够,就可能导致关节的过度旋转,从而引发“跑步膝”等常见伤病。
如果你的核心足够强壮,你就更能承受这种日复一日的脚与地面的冲击,受伤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所以你需要通过力量训练全方位提高身体肌肉力量,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除了减少损伤,力量训练还可以让你跑起来自然、轻松和持久。
跑步要想跑好,必须要做到跑姿自然。首先脚落地要轻,脚与地面接触时时间要短,声音小。头部保持平视,肩膀随着身体自然摆动,然后大腿带动小腿自然摆动。
核心肌群提供身体的稳定度、爆发力及肌耐力,让你在跑步时,能更轻盈的踏出每一个步伐。
跑步是一项重复持久的运动,所以要想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跑姿,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支撑。
跑得多并不意味着好。很多跑者会互相攀比跑量,诚然,堆跑量能让你很好的完成比赛,但那些理性的跑者更重视跑步质量,而不是跑步数量;而且选择参赛时,也只会跑几场关键的比赛,然后通过训练将最佳状态调整到比赛当天。
即使是专业运动员,也不可能一直处于竞技状态的高峰,每次参加比赛都PB并不现实。
有经验的跑者并不会为了刷跑量而去跑步,当你开始重视跑步质量的时候,你会发现,训练对你来说会变得更高效。当然,对每个人来说,什么样的配速是高质量的训练,需要自己总结和摸索。
记住:不要计算跑量,而是要让跑量有质量。
很多跑者马拉松没能跑出理想的成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耐力不足,而要提高耐力水平,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就是跑长距离。
所以提高耐力水平,也就是有氧能力,你需要多跑长距离。即使你不练速度,单纯靠有氧训练,也可以跑出一个不错的成绩。
长距离训练的好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 虽然训练强度比较低,但可以提升肌肉的用氧能力;而且这种强度下,人体肌肉、心肺系统的疲劳感相对较轻,训练中压力和痛苦较小,可以保证训练量的完成,从而打下稳固的有氧能力基础。
2. 可以锻炼肌耐力。马拉松比赛后程掉速、抽筋的一大原因就是肌耐力不足,这与能量耗尽无关,而是肌肉本身反复收缩以后引起的疲劳,兴奋收缩-偶联功能出现紊乱导致的。跑长距离可以很好地训练这一能力。
3. 可以让脂肪燃烧的能力得到很大的训练,从而提高脂肪供能的比例,这对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来说,至关重要。
但是很多跑者一听到要跑长距离,内心是拒绝的,30公里,想想都可怕。其实,跑长距离最好的是按时间来跑,每次长距离训练控制在2.5小时以内,这样会让你不至于训练过量,而导致很疲惫或者受伤,影响下周的训练。
当你跑完,特别是在一次速度训练或者长距离训练之后,轻微撕裂的肌肉,长时间受力的关节,枯竭的能源系统需要恢复和放松。所以你第一时间应该补水,补充营养,然后拉伸肌肉,按摩,冰敷,睡眠等待。
当你增加跑量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身体的承受能力。一次次高强度的训练,而没有让身体得到恢复,那么伤病就会在所难免。
专业运动员会更加注重休息,特别是在一场艰苦的训练之后,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第二天还能正常训练。而且专业运动员尤其注重睡眠,因为睡眠是最好的恢复手段。建议每增加一个小时训练量,多睡一个小时。
恢复的重要性不亚于跑步训练,因为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
跑得是一项速度的游戏,所以追求速度并没有错。但往往很多跑者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忘了跑步的初衷。
最开始跑步的那段日子,你巴不得天天跑,没事就跑间歇,殊不知这样往往会让你伤病缠身。小编自己就有过这样一段疯狂训练的时期,为了提高成绩拼命训练,结果就是受伤,不得不停跑1个月。
速度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你需要持续训练才能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所以不要想象自己通过一段的时间就能显著提高成绩。
对马拉松运动来说,耐力就是耐心,不要老想着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
很多人想通过跑步来保持健康,然后跑着跑着就出现了很多的伤病。比如跑步膝、足底筋膜炎、髂胫束摩擦综合征、胫骨疼痛、脚踝疼等等。
其实这不是跑步的错。因为运动和伤病是分不开的,运动是可以强身健体,但是有前提条件,也是要讲究方法的,而不正确的运动会损害你的健康。比如体重太大还强行跑步,膝盖不受伤才怪;比如天天跑步,身体绝对是会抗议的。
虽然跑步总会遇到各种伤病,但是只要做到这几点,基本上可以避免很多伤病。比如跑前热身,跑后拉伸,不带伤训练,不总是进行速度训练,跑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经常进行力量训练,强化身体最弱的一环。
如果跑步出现了伤病,要及时看医生,好好休养,必要时学习一些应对跑步伤病的知识,带伤坚持训练是最愚蠢的行为。
一定要等到伤病恢复后再开始跑步,而重新开始跑步也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不可因为激动一下子就去跑个10公里。
当你坚持跑步3年、5年甚至10年以上,意味着这条跑道陪你走过了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你会越变越成熟,你的速度也可能越变越慢,但是这不会影响你的目标。
跑步虽然看过去竞争并不激烈,但是你也会发现,这也是一项让人充满野心的运动,你会不断追求自己的纪录。当你的最快速度变慢,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超越自己,你将越来越注意自己跑步的细节,然后通过小调整,让新纪录成为可能。
不仅如此,当你跑步3年以上,跑步带给你的帮助就已经超越了跑道了。它会帮助你对整个人生有新的认识。 跑步教会你成为一位更出色的人。
当你因为工作而不跑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变得更加沉稳,工作更专注,在遇到交通堵塞时也会更加平静。
跑步重在自强不息,速度距离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锻炼人的意志力、自制力、承受力、自信心以及一种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相信坚持跑步一两年后,跑步会成为你的生活习惯;而未来,跑步会是你一生的朋友,也是你一辈子的财富!
跑步常见的问题:
伤不伤膝盖?
膝盖包括其它常见跑步伤病,大多是训练不当造成的,伤膝盖是一种直觉,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和医学认可。相反,适当的运动反而能增强组织,不容易受伤,膝伤分布在两端,一种是刚开始跑的人,一种是老鸟甚至专业运动员。前者出于不知不懂,后者是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评估。如果从负荷角度看,刚开始跑步的,别管多短,多慢,相对于初始期,都是中高强度运动,可以从心率看出来,一动就飙升,累的不行了,一看才3公里。身体突然受刺激,反应会激烈,恢复时间会更长,身体要有适应变强的过程,负荷过大,它承受不住,就很容易有伤病。
直观看,我开始根本没法6分配跑5公里,能6分每公里跑下来时,平均心率170以上。以心率区间分,这已经是无氧区间了。
心率有个大概的公式,220-年龄,比如30岁,最大心率就是220-30=190. 通常的强度分区,50-60,热身,60-70,燃脂,70-80,有氧耐力,80-90无氧耐力,90-100极限。
正常人可以用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当然跑步有更多的区分,储备心率,配速区间,乳酸阈值等等。最常见维持健康的建议每周活动150分钟,基本就处于60-70.类似快走,慢跑的强度。70-80中强度,80以上会默认是高强度。按照公式,我最大心率183,当然后来测试修正了,是188.这就是差异,公式是大数据的平均,有波动。170就是我最大心率的90%,已经是高强度运动了。
当我跑了半年,同样6分配跑5公里,心率从170变成了150,说明体质强了,心肺能力,耐力好了,这个距离从高强度变成了轻松跑。开始跑步,最忌讳盲目比较,每个人起点并不同,承受和恢复速度也不同,和年龄,遗传,以往体质基础都有关系。我第一个月,是半跑半走,不追求速度,只要运动时间30分钟就行,累了就走,不太累就跑一会,走走跑跑过度了一个月。这个时候根本跑不快,身体不允许,跑200米就喘不过气。
跑步常见伤病,之所以常见,就是发生概率特别高,膝盖不舒服,足底筋膜炎,髂胫束,磨水泡,黑指甲。很难完全避免,经历小伤痛,不是坏事,能让自己更理智和科学。我是跑步2-3月时,经历了常见伤病,为什么得,说白了就是负荷过大,恢复不足,尽管我当时速度很慢,可那个速度和距离对于我来说,是乳酸阈以上的强度,专业运动员也不会跑强度超过总跑量30%,我自己70%都是强度,不受伤才怪,也幸亏是小伤,只是足底筋膜炎。
过了年之后,理论储备差不多了,训练也相对科学了,基本是跑5休2.周一休息,周三力量训练。周末来个长距离,周二稍微上点强度,其它时间就是轻松跑,轻松跑,就是控制心率在有氧区间,最大心率75%左右。长距离也是70-80,就是距离长点。强度会在80-100。
中长跑终究是有氧耐力运动,基础是有氧,无论看丹尼尓斯还是AM,有氧轻松跑占比在60-70%。轻松的强度,会刺激线粒体的数量,毛细血管的增长,训练耐力。强度主要是刺激无氧,提升最大摄氧量,排酸和耐受。以跑步强度作用于心脏来说,慢跑让心室变大,强度跑让心肌收缩力度变强。
初跑者,没有必要加入强度训练,强度负荷大,恢复慢,对初跑者性价比不高。先堆跑量,可以稳定每月100公里,这个距离睡一觉就恢复差不多了,或者一周休息一天,剩下几天一次4-5公里。开始看心率,时间久了就会知道自己心率区间和速度的关联。肌肉酸痛,往往是强度过大,乳酸阈值以上,才会积累乳酸,血液酸碱性失衡,活性酶降低活性。慢跑,或者足够慢,负荷不会大,是一种温柔地增长。温柔,不容易受伤,效果相对会慢,也就是要跑2-3个月,回头对比时才发现,增长了。这个方式,特别适合初跑者。也是专业训练采用的方式,大量的有氧轻松跑。某种意义上,跑量是基石。
要不要改跑姿,没必要,只要不是生理错误,比如落地有刹车效应,至于前脚掌落地,还是后脚跟,全脚掌都没关系。跑姿更多是能力的体现,你试着一步1.3米,每分钟190次,不行,做不到,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有些就是盲目更改姿势,才导致的受伤。
要不要改步频,同样没必要,在合理区间170-190,都没问题。步频太低,更容易过度跨步,垂直振幅会大。黄金步频180是大数据统计,不是全程都不变。步频有上限,200基本到顶了,中长跑。步频别太低,更不容易受伤。步幅比步频难练,要肌肉和心肺支撑,只要落地没有刹车,重心偏离,步频步幅先不要改变,先维持可以跑步,而不是本来可以运转,这是一改,那里一动,没法运行了。
还有,别指望这种碎片信息有什么含金量,也别相信假跑步网红,我推荐去读严肃的,经过验证的理论和实践,而不是黑人跑成绩,白人做实验,黄种人一拍脑袋提出各种新理论。日本跑步很多怪论,我本人,对骨骼跑法,标准跑姿,原子呼吸,没什么好感。对摆拍的,更是厌恶。一个技巧,八个动作,一双跑鞋如何逆袭,这种,不看比看好处更大。
文字不详细,我推荐B站几个UP主,夏炎runner,他主要是翻译了一个国外教练的视频,很系统。另外就是MVAGS训练频道,也有系统的跑步指南。山雨小月,黑影儿TV都是很严肃的跑着,有理论有实践,而不是有些自己5公里都跑不进20分,却教别人怎么跑。
跑步能不能减肥。。。。我的观点,不能,运动虽然消耗大,如果吃得多,会变成跑得越来越快的胖子。运动消耗能有多大,一天600-700大卡。我这是10公里。5公里也就200-300大卡,几口红烧肉就给填上了。还是控制饮食为主,少糖,少油。我不吃什么代餐,没味道的健康餐,和平时吃的一样,唯一大的改变,换了个碗,我就吃一碗饭,一碟菜。热量虽有波动,整体不超就行。
减肥前半月最快,大多是水。身体聪明的很,你要绝食不吃,它会降低其它消耗,皮肤不好,心情不好,性欲不好。不要绝食,基本消耗要满足,然后辅助运动,不运动会瘦而无力。健康,不是看体重,还有体脂,肌肉含量,蛋白质等等。运动更多是提升心肺,减压,提升新陈代谢,减肥不能依赖它。规律睡眠都比你慢走20分钟消耗的多。
减脂,撸铁和有氧都行,有氧为主。肌肉虽然可以增加消耗,人一年增加的肌肉有上限,那点消耗,可以不计算了。撸铁,间歇,主要是无氧。并不是必须走20分钟才减脂,动就有消耗,消耗的提供点不同。这么说,人体运动消耗,三个系统,磷酸原,无氧,有氧。无氧主要消耗糖,肝糖。有氧才会消耗脂肪,代谢水。无氧糖酵解副产物是乳酸,撸铁很累,跑步跑强度也累。
有氧强度太低,虽然供能主要是脂肪,管道太小。强度大点,虽然脂肪主要比例低了,但是管道大了。因此走路是没有跑步消耗脂肪多的,就像水杯插入1厘米的管,和混合水桶插入5厘米宽的管,水的消耗量,后者更多。主要比例和效率不是同一个概念。无氧也会增加有氧,你歇着的时候,心率不是安静的,是在有氧区间。这也是,运动后,停止了,消耗效率仍会持续几个小时。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