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14:48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理财经理工作心得体会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理财经理工作的心得体会。确保全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突出个人在理财工作中的感悟和体会。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理财经理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个人在理财工作中的心得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理财经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个人成长。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详细描述个人在理财工作中的经历、感悟和体会。以下是一些可以展开的内容:
a. 理财经理的角色定位:阐述理财经理在客户、团队和公司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b. 客户服务:分享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过程中的心得,如如何了解客户需求、制定理财方案、维护客户关系等。
c. 产品知识:介绍自己在学习理财产品知识过程中的心得,如如何分析产品特点、为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等。
d. 团队协作:分享与团队成员协作的心得,如如何沟通、解决问题、共同推进工作等。
e. 行业动态:阐述自己对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了解和思考。
f. 个人成长:总结自己在理财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和成长,如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培养等。
4. 语言表达: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成为银行人是偶然。
“自古文人多穷酸,而今金融是热门”——高三班主任的这句话,让我放弃了热爱的文学,选择了热门的金融专业。
大学毕业后,薪酬丰厚的银行自然是就业首选。2010年初,我经过层层面试,成为了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武汉分行的员工。
恰逢其会进入银行
2010年,我国GDP高速增长,银行业正处于黄金时期,薪酬高、福利好的银行人被众人羡慕。当时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名牌大学,毕业以后进银行。
那个时候的高校毕业生挤破头也要进银行,银行业人才济济,用人很苛刻,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一般只招收有资源、有背景的员工。
像我这样无资源、无背景、无本地户口的人,少有录用。就算录用了也是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安排做柜员,大堂经理或综合员等偏后勤的岗位。那时银行被誉为金饭碗,很少有人离职,这些岗位少有空缺,我能入行纯属侥幸。
当时国内的银行基本上都在全力发展公司业务,直到近几年才开始转型发展个人业务。后来我才得知,当时分行个人部的总经理高瞻远瞩,筹划大力发展社区银行,这也是我能侥幸入行的缘由。
发展个人业务的银行
作为股份制银行营销条线的员工,职场生涯一路艰险。以我任职的银行为例,入行后是六个月的试用期,期间若是业绩达不到年日均存款八百万的标准就会被淘汰。家庭背景一般的人很难做到,所以股份制银行才倾向于招收有资源有背景的人。
即使迈过这道坎,业绩还得不停的涨,你才能一步步转为派遣制、正式编制员工。正编员工也不能放松,若是大客户的存款转走了,业绩半年达不到正编标准,又会被转为派遣制员工。到了这一步,很多银行人都会选择辞职。
但客户的存款终有转走的一天,所以你得坚持不懈地努力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文山会海、任重道远是银行人的真实写照。
股份制银行相比国有五大行,营业网点较少,这也成为了发展的桎梏。当时,分行个人部筹建了直营团队,依托离行式的自助银行开展业务,第一批就五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模式就是后来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社区银行。
只有几台ATM机器的社区银行在当时并不被认可,客户习惯去柜台办业务,只有偶尔办理小额存取款的时候,才会选择来社区银行。客户不进店,也没有资源,拉不到存款就意味着被淘汰,因此我们不得不主动走出去,就这样开始了社区营销。
开启社区营销模式的银行
武汉是名副其实的堵城,当时地铁线路也不多,每天六点不到就得起床,花两个半小时倒三趟公交车去上班。之前我一直以为在银行工作很体面,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们工作的主要场所不是在银行,而是在社区。在小区人流多处摆上帐篷,折叠桌椅,宣传单以及小礼品就是我们的工作环境。
作为一种新兴模式,打消客户的疑虑不容易,只能一回生两回熟,让客户每天都能看见你,将信任慢慢建立起来。不论寒暑,不分早晚,除了下雨下雪,社区成了我们的全天候露天办公室。后来发现雨雪天商场超市人流量依然很大,于是商场超市就成了我们的室内办公室。
我们把在大街上人流多的地方发传单简称为扫街;在社区、写字楼挨家挨户发传单戏称为扫楼。采购物料布置网点、设计宣传单到处发放、手绘宣传海报四处张贴、开展夹报,电话,短信营销,我们全方位多方法开展工作,下班也不想回家,每天乐此不疲。
尽管经常被领导催业绩,被保安驱逐,被客户鄙视,被同行嘲笑,但每天还是激情澎湃,这段岁月成了生命中珍贵的回忆。
“贴心服务,真情相伴”是分行的服务理念,我们将之升华为亲情服务,为客户提供家人式的服务。
社区银行本质上就是自助银行,大多数业务还得去支行办理,支行路程远,路费不能报销,但客户办业务,我们都是全程陪同。试用期的收入很低,半年时间里完全入不敷出。
好在我们的服务有口皆碑,在亲朋好友的转介下,客户纷纷前来。付出终有回报,生死线转瞬变化,我们奇迹般的达标了。
履行社会责任的银行
2013年,财富公司、P2P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他们的员工;社区、商场、超市、互联网铺满他们的广告。此时,银行理财也早已登上舞台,刚性兑付的潜规则让银行客户不用承担风险就获得了比定期存款更高的收益。
居民没有风险意识,收益的高低成了他们选择理财产品的核心标准。财富公司鱼龙混杂,P2P市场一片混乱,年化收益率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几的理财产品充斥市场,庞氏骗局屡见不鲜。
目睹了太多人把一辈子的血汗钱投进去,随时面临血本无归的下场,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银行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于是,把社区活动从产品宣传变成了投资者教育。
网点周边的居委会,物业中心,老年大学等都成了我们的课堂,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防诈骗,防非法集资”讲座。泡沫破裂后,很多客户避免了资金损失,对我们特别感激。
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管理的社区银行也因此被银行业协会评为了中国银行业最佳社会责任特殊贡献网点奖,全国仅15家金融机构获此殊荣,我们是湖北省唯一,也是全国唯一获奖的社区银行。
将心比心,视客户如亲人的服务理念,让我们积累了大批优质的客户。那几年,虽然社区活动内容的改变影响了获客率,但业绩反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这都归功于存量客户的持续转介。
互联网浪潮下的银行
银行理财的方兴未艾已让银行人开始感到阵痛,当时或许还在沾沾自喜。在我国银行业是个高垄断行业,客户低息把资金存进来,银行高息贷出去,通过存贷差就能轻松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经济爆发式的增长让顺周期的银行这些年来一直躺着赚钱。2011年,“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了”——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这句话引起轩然大波,但这是当时银行业的真实写照。
理财市场的兴起促使众多客户取出存款,房地产市场的井喷更是让存款大幅外流。存款的大量流失,导致贷款规模受到限制,进而影响银行的收入命脉,揽储大战一触而发,银行人压力陡增。
2013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拉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序幕,传统的存贷差逐渐收窄,银行人更是举步维艰,任务指标倍增。那一年,余额宝的兴起更是让银行人感到瑟瑟发抖。
银行也是弱势群体,2015年,时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的一句话引发全国人民大笑,但这其实是银行人的心声。
现如今,银行业曾经引以为傲,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ATM设备逐渐沦为摆设;智能设备替代人工、减薪裁员、员工排队离职成了银行业的现状,300多万从业者面临着严峻考验。
站在未来路口的银行
你多久没去银行了——这是银行人非常敏感的话题。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居民的金融需求从物理网点逐渐转为线上渠道,客户难得能见一面,银行面临门可罗雀的困境。
智能设备的推广,科技功能的强大让银行人担忧不已,如何发展成了银行从业者的困惑。异业联盟,线上获客这种全新的客户开发模式逐渐取代了线下的社区营销。客户的维护,成交不再依赖物理网点,银行渐渐变成了金融超市,理财、保险、基金、信托、贵金属等成为了金融商品。
世界局势的动荡、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加大了银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技术的发展加速了银行业转型的步伐。
银行人将如何发展?银行又将走向何方?从业十年的我迷茫了,或许未来会给出答案吧!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惊呆了!发现自己购买时显示年化收益率3.6%的银行理财,最近一个月的实际年化收益率竟然只有1.5%。”9月底,被问到最近进行了哪些投资,小林向记者吐槽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
这款理财产品成立不足一年,业绩比较基准为2.3%—3.6%,风险级别是R2中低风险。自成立以来,该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逐渐走低。
最后,小林还是决定赎回。
今年正好是“90”后小林北漂的第十个年头。他努力工作攒下了不少本金,也非常喜欢研究投资理财。他日常爱买些银行理财,也尝试过A股、港股和美股,甚至投资过P2P(网贷)、比特币,所幸没有经历过产品“爆雷”,也没有损失过本金。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利率下行周期,他入手了一张3.35%的大额存单。
十年里,理财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困扰小林的是:赎回之后,再投向哪里呢?
寻找高收益银行理财
小林目前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任职,收入不错。他和几个好友经常在微信群里交流理财和投资的心得体会,非常关注银行推出的高收益产品。
想了想,小林说,毕竟这款理财产品还是实现了正收益。另外,他入手该理财产品时正赶上银行“促销”:投资5万元及以上会送180元的支付立减金,连送2个月。小林想,就把立减金当理财收益了,这样也不亏。
工作不久,小林把钱转入支付宝的“余额宝”里。当时有同学告诉他,存1万元每天大约能有1元的利息。有了更多的积蓄后,小林开始投资利率更高的银行理财。当时银行还是“刚性兑付”,基本没有什么风险,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5%—6%。
不过,小林感受到,从参加工作以来,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就一直在下降。2018年,他买过不少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到了2019年,年化收益率能达到5%的理财产品就不多见了,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4%—5%。此后几年,银行理财的收益率逐渐走低,而且不再保证刚性兑付。
银行理财的变化与监管政策有关。2018年4月,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推动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明确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并安排了过渡期。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全面施行的第一年,投资者开始真切地感受到,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2022年3月和11月,理财产品出现两波“破净潮”。
这几年,小林的风格逐渐“保守”起来,减少了权益类投资。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钱还在股市,三分之一的钱购买了低风险理财,而低风险理财主要是购买某民营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从收益率来看,前两年有的理财产品在3.8%,现在能到3%都已经烧高香了,理财产品所列的业绩基准大多不达预期。我甚至想把钱取出来,什么都不买了。”小林说,这样的收益率,不如取出来提前还房贷。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
正如小林所感受到的,相关统计显示,银行理财收益率逐年下滑。2018年,封闭式非保本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97%;2019年,封闭式产品按募集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44%;2020年,新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加权收益率为3.93%;2021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
随着收益率的下降,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尤其是2023年初以来,受理财赎回冲击余波、居民风险偏好较低、季节性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财规模增长压力较大。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理财规模为25.34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31万亿元。银行理财的规模也被公募基金超越。
不过,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的情况已经好于去年同期。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8.52万亿元,理财规模较年初增长1.72万亿元。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表示,受益于“手工补息”整顿带来的存款搬家,银行理财显著增长。
在小林感叹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只有1.5%时,一位朋友推荐了一款民营银行新推出的短期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3.5%。但是小林仔细研究一番后发现,这款产品的收益也没有保障,而且买入之后,赎回还需要提前预约。
小林说:“收益率普降,真的好难选。”
买了40万元大额存单
让小林感到遗憾的是,错过了黄金的行情。
近年来,他一直在关注黄金,眼看黄金价格一路上涨,还推荐身边的朋友买黄金,自己却没有买。
而小林最成功的理财,就是入手了一张大额存单。2022年2月,他在一家中小银行买了40万元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3.35%。到2025年2月到期,他拿到的收益超过4万元。
小林说,看着红色数字,就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也发愁,这笔大额存单到期之后,能否还找到较高收益的产品。
这两年,眼看着大额存单和存款的收益在下降,其中多数大额存单的年化收益率在2%—3%,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行中长期存款普遍执行“1”字头利率。
小林感受到,这几年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频率很高。而且银行的大额存单也变得更紧俏了。
华宝证券分析师张菁表示,2023年以来,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同时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停售中长期限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因其稳健和收益较高的特点,受到稳健投资者的青睐。但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行,大额存单利率较定期存款的优势减弱,2024年5月四大行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在售大额存单利率大约比定期存款利率仅高35个基点。多家银行停售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
这造成了大额存单的紧缺。为了抢大额存单,甚至衍生出“黄牛代抢”业务。
小林的银行客户经理告诉他一个方法:比如银行上午九点放出大额存单额度,八点五十八分就要进入手机银行界面,点击购买,先输入密码的前五位,九点钟一到,立即输第六位,就有可能买上。
存款选择受限,还有其他稳健投资方式吗?张菁表示,在经济增速承压下,投资回报率下降,带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存款利率下行,也会进一步带来投资于高息存款类资产的理财产品收益的走低。
小林总结说,现在回头看,身边有两个优秀案例:一个是入手了存款和大额存单,另一个买了预定利率3.5%的万能险。“现在看真是有远见,3%以上的低风险投资产品已经很难再出现了。”他说。
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张菁建议,投资者应尽量调整好投资心态:首先调整及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其次,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对每一笔钱的投资风险收益要求,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除了存款类产品之外,可以适当配置期限在半年到3年期的低波动稳健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和部分保本策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以替代中长期限大额存单的“缺位”。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