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幼儿户外活动记录表》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1 00:12

如何写《幼儿户外活动记录表》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幼儿户外活动记录表撰写注意事项》
在撰写幼儿户外活动记录表时,以下事项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 "活动目的明确": - 在记录表的开头,清晰地说明本次户外活动的目的,如锻炼身体、培养社交能力、探索自然等。
2. "时间与地点": - 记录活动发生的具体时间,包括日期和具体时段。 - 明确指出活动的地点,包括户外活动的具体区域或设施。
3. "参与人员": - 列出参与活动的幼儿名单,包括姓名、年龄等信息。 - 如有教师或家长陪同,也应记录其姓名和角色。
4. "活动内容详细": - 详细描述活动的内容,包括游戏、运动项目、探索活动等。 - 描述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如热身运动、游戏规则、任务分配等。
5. "观察与记录": - 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行为、情绪、技能掌握等。 - 使用具体事例来支持观察结果,如“小明在跳绳比赛中跳了30次”。
6. "安全措施": - 描述活动中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帽、使用防护装备、设置安全区域等。 - 记录任何意外事件或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
7. "互动与交流": - 记

超赞的幼儿活动观察记录技巧,看过的园长幼师都收藏了!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观察伴随着幼儿园一日生活随时随地发生着,观察的种类很多,观察的内容也很繁杂。


经常会有很多老师说:“我们每天也在看呀,怎么没看到什么呢?”是的,观察不等于简单地看看,要想改变现阶段老师对于幼儿游戏的“视而不见”“弱视”“近视”等现象,需要我们老师从很多方面下功夫。


什么是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是指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写下来,以期对幼儿的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审视环境和教育的适宜性。

老师撰写观察记录的关键是能否抓住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并认真、细致地观察,再客观、详尽地描写出来。


观察记录的构成


如果采用叙事的方式做观察记录,一篇观察记录应该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观察记录名称

就像写作文需要一个题目一样,观察记录也需要一个题目,但题目不要起得太大,且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有些老师的观察记录,起名叫“户外游戏观察记录”“孩子们的表演游戏”等,这样的题目就太笼统,且没有具体的指向性。


2、观察目的

现阶段,老师写观察记录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观察的目的性,比较随意。这说明老师在做观察记录时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并没有把观察记录与幼儿评价、环境材料投放、教师指导、教学计划等联系起来,也没有利用好观察记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以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请看以下几个例子:


例1:观察目的:评判益智游戏区新投放的五子棋材料的适宜性

做观察记录时可以记录每天来玩的幼儿人数、幼儿持续玩的时间、幼儿的玩法、幼儿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解决的办法,等等。连续观察3~5天后就可以评判五子棋材料的适宜性。


例2:观察目的:建构游戏区教师介入指导的适宜性

做观察记录时可以选择建构游戏区,记录老师介入前后幼儿的游戏状态,以及老师介入的具体时机、具体方式等。


3、观察时间、地点

记录观察时间有助于老师更好地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比如,9月份的观察记录,记录的可能是一个刚入园的幼儿;而6月份的观察记录,记录的可能就是已入小班近一年,将要升中班的幼儿。虽然都是小班的幼儿,但他们的行为表现可能差异巨大。


记录观察地点,是因为这是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生的背景之一,而幼儿在室内和在户外的游戏行为也有很大的差异。


4、观察对象、观察人或记录人

老师在写观察记录内容之前写上观察对象、观察人或记录人,有助于别人一目了然地了解观察记录的基本信息。


5、观察内容

观察记录的内容是观察记录最核心的部分,老师应客观、准确地描述幼儿游戏的全过程。


6、解读幼儿行为

客观描述幼儿的游戏之后,老师应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专业的分析,这个过程需要老师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对于很多老师来讲,这可能有些难度,却是做好观察记录必需的一部分。


记录不是为记录而记录,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评判幼儿的发展,以便为其提供更适宜的课程和教育策略。


7、反思

在解读完幼儿的行为之后,老师应该对自己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介入的指导等进行反思,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后面继续支持幼儿发展的具体策略。


观察记录的使用


在幼儿园老师写完观察记录之后,一定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写的东西是有用的,而不是仅仅交给园长做个记录、批个“阅”字就“沉睡”在档案盒子里了。观察记录可以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

如果是有目的的观察记录,那么老师们可以围绕观察目的,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幼儿园每学期都应该安排几次围绕观察记录开展的教研活动。此外,案例研讨式教研活动的案例均可来自老师的观察记录。


2、调整环境与课程的依据

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调整、游戏材料的投放、园本课程或园本化课程的建设都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而老师撰写的观察记录就真实地反映了幼儿的需要、兴趣、发展特点和水平,所以,观察记录是幼儿园调整环境与课程的依据。


3、幼儿成长档案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记录是用叙事的方式记录幼儿的表现,而解读就是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更真实,更具有客观性、针对性、实效性,可以帮助老师摈弃那种“评语式”或以“分数”高低为标准的简单而无效的评价方式。当然,把观察记录放进幼儿的成长档案袋,也是其中最具有专业性的材料,最受家长欢迎。


4、用于家园沟通

经常听到老师们关于现阶段家园沟通难的抱怨。想想也确实不易,一方面家园沟通是一门学问,年轻老师需要学习和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能也与老师专业权威的形象没建立起来有关系。而高水平的观察记录有助于提高老师的专业地位,用于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访、家园沟通栏等都会更有效地增强家园沟通的实效。


5、作为班级故事与孩子分享

去掉观察记录中的解读和反思部分,老师配合图片或视频讲述的游戏故事可能会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自己的故事。会讲故事的老师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游戏故事讲述的过程也会成为师幼共享的美好时光。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有了上面对观察记录的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应对引起对观察记录的重视。那么,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呢?


1、班级老师的合理分工

经常会有老师抱怨没有时间进行观察。确实,如果不管幼儿,老师当然有时间观察、记录幼儿。可是,老师们不但要带班,要备课,要布置环境,还要做其他很多繁杂而又琐碎的工作……


按照要求,一般每个班级会配备两名老师(主班、配班)和一名保育员。那么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分工。


作为旁观者的观察

配班老师可以在配合主班老师的同时有意识地选择游戏区域或儿童个体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配班老师可能不是每天都能如此,但每周至少可以保证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后再花点时间整理一下观察与记录到的信息即可。


作为参与者的观察

主班老师同样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只不过因为这个期间要负责所有幼儿的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所以观察起来有些困难,尤其是很难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

所以,这就要求主班老师事先确定好观察对象,采用记录表或便笺条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当然,也可以用手机拍录,之后再抽时间整理一下,这样更为便捷。


2、观察游戏活动的主要内容

幼儿在室内和户外开展的游戏种类不同、内容不同,老师观察的目标也不一样,所以观察的内容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观察游戏,主要是观察游戏中的幼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游戏主题

即幼儿游戏的主题是什么?是怎么确定的?主题与生活,与主题教育教学有何关系?主题的稳定性如何,是怎么转移的?等等。


游戏角色

即幼儿游戏中有角色分配吗?是怎么分配的?角色分配过程中是否有冲突?是怎么解决的?幼儿的角色意识如何?角色扮演的水平如何?等等。


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即游戏过程中喜欢选择和使用哪些材料?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行为?是否能灵活地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等等。


游戏情节的发展

即幼儿游戏过程中有哪些情节变化?每次情节变化的诱因是什么?游戏内容是否丰富?等等。


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

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达和交流如何?同伴关系如何?游戏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遇到矛盾冲突时有什么表现?是否能采用协商、轮流、适当妥协等方式化解矛盾?等等。


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

即幼儿的游戏时间持续的长短如何?持续多久后开始转移的?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如何?等等。


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控制自己,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若因为缺乏规则导致发生冲突,幼儿是否能通过协商来确定游戏规则?幼儿能否坚持遵守规则?等等。


3、游戏观察的基本方法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时,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扫描观察法

即在固定的时间段里,对幼儿依次进行轮流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老师粗线条地了解全班幼儿的游戏状况。使用这种方法时,老师应保证所有的幼儿均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一般先设计好表格,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如10分钟),在表格内做记号即可。


定点观察法

即选择某个区域进行一段时间系统、细致的观察,观察对象包括此区域内的所有幼儿或部分幼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老师想要了解某个区域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以便把握幼儿游戏的兴趣、水平、特点和个体差异等。


追踪观察法

也称定人观察法,是指明确某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之后,幼儿走到哪儿,老师就跟踪到哪儿,并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这种方法有助于老师了解个别幼儿的游戏状态,是进行个案研究最好的方法。


4、记录方式

观察记录在书写的时候可以采用“叙述+分析+反思”的三段论式,也可以采用“夹叙夹议+反思”的两段论式。如果故事相对简单,描述也很简短,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如果故事较长,情节较复杂,采用第二种方式会更轻松一些。


考虑到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老师在做观察记录时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较为便捷的方式:


图片故事记录

即通过图片来反映幼儿的游戏过程。为方便大家阅读,老师可以在每幅图片下面写上几句话。


便笺条记录

即老师在带班期间随身携带一个便笺本,将对幼儿的观察随时记录在便笺条上,之后有时间可以整理一下,没有时间,也可以将其当作非正式的观察记录。


视频、录音记录

即老师把幼儿的游戏过程录下来,当作游戏资料保存起来。原来我们一直把视频和录音当作记录的辅助工具,其实,视频和录音本身就是记录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最真实、最形象的一种记录。如果做观察记录不是为了给别人凑数或者保存在档案盒里以备检查,那么,采用视频、录音的方式记录更有助于研讨和交流。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是幼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幼儿,指导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路径,希望老师们能做好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工作,赋予幼儿行为更为准确丰富的意义,而不是将观察记录仅仅当做一个任务,完成“交差”就行了。


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 为中国学龄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资讯服务,致力于帮助托育园&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化提升,为托育园&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声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

每天2小时丨探秘幼儿园的每日户外活力密码

根据教育部“每天不少于两小时户外活动”指导要求,全县幼儿园精心打造趣味户外时光。孩子们在游戏、探索、运动中拥抱自然,用灿烂笑颜丈量成长刻度。让我们透过镜头,感受这份跃动的童年活力~


01

晨起跃动,午间探趣

——金堂县第二幼儿园

晨光唤醒,30分钟活力启动。入园即开启“充能”模式,彩虹跑道慢跑热身,萌趣早操唤醒身体,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蹦跳拉伸,用笑声点亮清晨校园。自主探索,双时段畅玩。上午+下午各1小时户外自主活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钻爬树屋、平衡木闯关、跳操……玩出百变花样。体能特训盲盒,30分钟精准突破。教师化身“运动设计师”,设计跳跃盲盒,围绕七大基本动作走、跑、跳、钻、爬、攀登、投掷开展活动,发展幼儿运动能力。

02

科学保障,构筑健康乐园

——金堂县第三幼儿园

三维体系科学保障。晨间唤醒活力,分龄实施情境早操、哑铃操、绳操。午间传承国粹,融合中医药文化开展八段锦、五禽戏;午后户外探索,1小时自然情境下的多领域活动。结合30分钟专业体育课程,形成“热身-学习-练习-放松”闭环,确保幼儿每日户外活动达标。双特色驱动品牌发展。创“足球特色”课程,通过校队集训、文化周活动培育团队精神;打造国防主题体能大循环系统,依托跑酷器材、攀爬架等开展综合训练。

03

家园联动,科学运动

——金堂县第六幼儿园

分段规划,激活一日活力。晨间20分钟趣味早操唤醒活力,午后1小时跳绳、拍球等技能训练夯实基础,下午40分钟体能大循环挑战攀爬、钻洞等综合项目,碎片化与集中化结合实现高效锻炼。趣味课程,玩转体能训练。将走、跑、跳等基础动作融入情境游戏,开火车练协作、彩色垫子闯关练跳跃;搭配《健康歌》等动感音乐编排韵律操,让幼儿在节奏中提升协调性。家园联动,延伸运动习惯。家园互动,每周推送亲子游戏资源包,开展家庭徒步挑战赛,家长反馈幼儿在家活动情况,形成“园所带动-家庭响应”的良性循环。

04

解锁童年最美模样

——金堂县第八幼儿园

叮~活动时间到!随着欢快的旋律响起,孩子们像一群跃动的小精灵奔向操场。在幼儿园科学规划的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中,体能大循环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钻、爬、跳……每个动作都藏着成长密码。小手紧牵护送伙伴过平衡木、奶声奶气喊着“我保护你”、跌倒时伸来的七八双援手,这些比春光更暖心的画面,正在游戏中自然发生。

05

在游戏中锻造健康体魄

——金堂县第九幼儿园

体能成长全装备。大型滑梯练胆识,攀爬架挑战协调力,骑行赛道学平衡,钻爬拱门解锁空间感,30余种器械按龄分层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龄挑战”。科学运动三步走。环境创设,软胶操场+分区活动网格,安全值拉满;目标拆解,专项提升跑跳、攀爬、投掷等基础技能;动态监测,体能档案记录耐力、灵敏性成长曲线,用2小时户外的“动态课堂”,浇灌健康体魄与阳光性格。

06

户外时光,把四季揉进成长刻度

——金堂县第十一幼儿园

时间魔法,科学分段实现2小时户外活动。从晨光熹微的活力早操,到午后暖阳下的自由撒欢,幼儿园以“碎片+集中”的方式编织户外时光——30分钟晨间唤醒、60分钟体能特训、40分钟户外沙水探秘,搭配餐后10分钟“自然野趣散步”,让奔跑、攀爬、协作与探索填满童年轨迹。即使雨天雾霾,室内体能游戏区也能让孩子释放能量!

07

解锁童年成长密码

——金堂县淮口幼儿园

食育早操,玩出健康力。30分钟主题晨练化身“营养课堂”,模仿果树生长、体验榨果汁律动,配合“今日小厨师”搬运食材游戏,在劳动中提升协调能力,把健康饮食认知种进童心。非遗游戏,传统焕新趣。80分钟民间体育专场,童谣跳绳、改良版“老鹰捉小鸡”融入户外活动,障碍赛响应节气文化。教师用可调式木板实现分层挑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传统游戏中收获成长自信。勇气课堂,教师赋能。每周3次体智能特训,匍匐穿越“轮胎山”、小组搭建勇者之路,更有数学闯关融合体能训练。

08

把运动变成童年快乐密码

——金堂县竹篙幼儿园

分段式“能量银行”。晨间40分钟户外撒欢,“小兔跳跳乐”练爆发力,“小鸭找妈妈”训协调性;午后30分钟创意运动,用积木搭出运动场、随音乐变身舞蹈精灵,空间有限但成长无限。游戏化运动生态圈。日常版,大肌肉训练×情景游戏;赛事版,50米冲刺赛、亲子两人三足;创造版,自建“体能迷宫”闯关。户外活动让健康成长在汗水中发芽。家庭运动能量站。亲子运动两人三足、接力赛等游戏编入家庭运动选项,家长扫码即可获取亲子运动指南。让幼儿2小时户外活动,延伸成家园健康生态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