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挑选《义诊活动策划书》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1 07: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义诊活动策划书,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活动目的:在策划书开头,要明确义诊活动的目的,如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关爱弱势群体等。
2. 确定活动主题:根据活动目的,提炼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便于宣传和推广。
3. 选择活动地点:根据目标受众和活动规模,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如社区广场、公园、学校等。
4. 确定活动时间:根据目标受众的生活习惯和时间安排,选择一个合适的活动时间,确保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参与。
5. 组建活动团队:明确活动组织者、志愿者、医护人员等角色,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6. 制定活动流程:详细规划活动流程,包括签到、咨询、义诊、宣传、互动等环节,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7. 确定活动内容:根据活动目的和受众需求,确定义诊活动的内容,如常见病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体检等。
8. 准备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海报、横幅、传单等,提前进行宣传,提高活动知名度。
9. 确保活动物资:提前准备义诊所需的医疗设备、药品、宣传资料等物资,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10.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如天气变化、人员不足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实施方案》印发
关于开展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4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军队有关卫生部门,委(局)属委(局)管医院:
根据工作安排,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决定开展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现将《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医政医管局”栏目下载),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2021年8月27日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实施方案为做好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在总结近几年大型义诊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疫情形势和常态化防控工作需要,结合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义诊活动,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提升公众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二、活动时间2021年9月12-18日。三、活动主体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四、主要内容各地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妥善安排义诊内容。(一)线上义诊活动。各地要组织辖区内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适当的线上义诊活动。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互联网医疗资质情况组织群众需求较大专科的医疗、药学、康复、护理专家,进行适宜疾病的咨询、问诊和慢性病复诊、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重点要针对群众需求集中、关注度高的慢性病、肿瘤、儿童疾病、地方病等病种安排医疗力量。(二)送医送药服务。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军队各单位卫生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专家,深入革命老区、农村、基层地区等开展义诊活动,重点面向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曾受到表彰的英模人物、优秀党员和伤病残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等。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老党员作用,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三)义诊活动到基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二级以上医院,派出慢性病、肿瘤、儿科疾病、地方病等领域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义诊活动。基层义诊活动要以脱贫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地区,以及农村留守儿童、优抚对象、救助对象、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有专家坐诊,使群众能够就近得到优质服务。要通过病例讨论、专家授课等方式,开展针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县级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能力和人力不足的,可以请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协调,派出相关专业专家给予支援。(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义诊工作。承担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任务和巡回医疗任务的医院要组派医疗队,在受援医院、巡诊地区开展义诊工作。主要义诊形式包括开设专科门诊、组织疑难重症会诊、教学查房、演示手术等,并结合当地手术需求开展义诊手术。同时,要开展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相关业务培训,具体内容由支援医院(巡诊医疗队)和受援医院(巡诊地区)协商安排。(五)二级以上医院院内义诊活动。二级以上医院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的有关要求,秉承“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的烦心事、忧心事。动员本院挂号较为困难的特色专科和知名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编印专科疾病防治宣传资料,改善相应专科的诊疗流程,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效率。(六)医疗服务进军营。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根据部队需求,组织地方医疗机构为广大官兵和军属提供义诊服务;军队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在积极参与地方义诊活动周的同时,要深入开展专家医疗队赴基层部队送医送药送技术活动;为部队官兵、老干部和军人家属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认真组织远程医疗及教学会诊,扎实推进预防、医疗、保健服务进军营、进班排。通过形式多样的医疗服务活动为基层部队办实事、解难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着力维护部队官兵健康。(七)举办健康大讲堂。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组织协调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结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地方疾病特点及医院专科特色,重点通过线上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生活常识和专科防病知识,培养正确的就医和用药理念。健康大讲堂的时间安排要适当、讲授内容和形式要通俗易懂。五、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组织开展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是医疗卫生系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是密切党群关系、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做法,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军队相关大单位卫生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把本次义诊活动作为医疗卫生系统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要充分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在开展活动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结合现阶段工作重点对义诊活动形式、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制定可操作、见实效的实施方案。要加强统筹协调,组织辖区内军地医疗机构开展义诊活动,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条件,提前确定义诊手术种类、时间和手术量,组织筛查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二)结合形势,调整方式。各有关单位在组织开展义诊活动周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院内感染防控制度规范,做到义诊期间和平时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活动期间要统筹安排义诊和疫情防控工作,完善突发状况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疫情防控不受影响。减少人群聚集,指导医务人员和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运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结合专家讲座、印发宣传册等多种手段,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帮助群众掌握个人防控、手卫生和新冠肺炎防治相关知识,切实为广大群众解决医疗困难。考虑疫情防控实际,今年义诊周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不安排启动仪式,不统一组织国家医疗队开展义诊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属(管)医院义诊活动按照属地原则安排。(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将义诊活动安排提前向社会公告,方便更多群众获得义诊服务。特别要宣传强调疫情防控要求。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和医学常识,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四)认真总结,及时报告。各有关单位在义诊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做好总结与工作统计,总结要有针对性,能够反映义诊活动中当地的医疗需求、群众的感受、发现的问题以及对今后进一步开展好义诊活动的建议等。有条件的单位可留存影像和视频资料。请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于9月30日前将统计表(见附件)及义诊活动总结分别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和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军队各大单位卫生部门于9月30日前将相关情况报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附件: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统计表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编辑:杨明昊
这才是义诊今后该有的样子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都在举办义诊活动。笔者梳理发现,在一系列义诊活动中,不再是搭几个棚子、摆几张桌子,做咨询、量血压、进行健康宣教等那么简单,而是出现了一些新动向——重联动、重结合、重品牌效应、重传帮带。这些新动向拓展了义诊的外延,丰富了义诊的内涵,让义诊活动走深、走实、走到百姓心里,也让义诊成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医疗资源有效整合的一个有力抓手。
重联动体现在,近年来,随着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的推进,上下级机构的联动愈发紧密。医联体、医共体内专家组团义诊,发挥资源共享效用,可以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为专业、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组织医联体成员单位的70余名专家组团进社区义诊,义诊发现的小病可以在家门口就近治疗,大病患者可以经医联体内的绿色通道转到上级医院治疗。这种上下联动、协同管理的义诊模式,让居民健康实现闭环管理。
重结合即将义诊活动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结合起来,为慢性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义诊面对的多是慢性病患者,倘若义诊现场有签约的基层医生在,随时更新健康档案,记录患者下一步要做的诊疗项目和注意事项,不仅有助于慢性病管理,还有助于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患者对基层首诊的认可度。在河南省、吉林省的一些地市,这样的做法已经初见成效。
重品牌效应则表现为义诊活动有一定的策划,形成了一定的机制。从国家层面来说,每年开展的大型义诊周活动已经深入人心。在地方层面,四川省绵阳市启动的“2023年度农村义诊专项行动”很有代表性。该市建立“市级统筹﹢县级负责﹢乡村落实”的三级医疗义诊实施体系,组建590余支义诊队,探索把“一村一月一义诊”作为机制予以固化,形成上下贯通、分级负责的责任链条。同时,该市将义诊行动质效纳入评价考核,开展督查指导,实现“月总结、月反馈”,确保优质医疗服务真正惠及群众。当义诊不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形成规模、建立机制,会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让医患长期获益。
重传帮带即义诊在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同时,注重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带教和指导。不少地方在开展义诊期间,上级专家通过坐诊带教、教学查房、学术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为基层医务人员答疑解惑,推动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注入活力。
在我国,义诊传统由来已久,让基层群众获得了优质医疗服务,也加强了医患互动。梳理义诊新动向可以发现,各地提高义诊的实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和影响力,增强了医疗机构的区域辐射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地因时因势调整、优化义诊形式,让义诊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贴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需求,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要求,也是义诊今后该有的样子。
优化义诊服务,倡导各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提供针对性强的举措,最终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推动卫生健康工作走向高质量。
文:陈晓曼(媒体人)编辑:于梦非 校对:杨真宇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