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我们什么作文》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1 21:26

3招搞定《我们什么作文》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关于“我们”的作文——写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作文题目:“我们”
一、作文要点:
1. 确定主题:以“我们”为主题,可以围绕团队、集体、国家、民族等不同层面展开。
2. 突出“我们”的意义:阐述“我们”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等方面的作用。
3. 结合实际:从个人经历、身边事例、社会现象等方面,展现“我们”的团结、互助、奋斗精神。
4. 展现情感:表达对“我们”的热爱、自豪、感激等情感。
5. 结构清晰:文章结构要合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二、注意事项:
1. 选题要贴近生活:选取与自身经历、社会现实相关的素材,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2. 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运用恰当的词汇、句式,使文章富有文采。
3. 注意立意新颖: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使文章脱颖而出。
4. 举例要具体、真实:运用具体事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避免空洞说教:在阐述观点时,要结合实际,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
6. 注意作文格式:遵循作文要求,注意字数、段落、标点等格式规范。
7. 避免抄袭:在写作过程中,

2022,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1年12月31日晚7时,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道出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声,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勇毅前行,用更稳健的步伐昂首阔步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之上。

涓涓细流成就大海奔涌,点点星光汇成浩瀚星河。回首2021年,意义非凡,我们听到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看到了“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感受到了全国上下防控疫情的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心……无数的平凡人在祖国的各个角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中国力量”是以真情换真心、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坚定信念和行动所赢得的。

2021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全球风云激荡中昂首向前,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融合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及时分享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红利逐步凸显,中欧班列驰骋亚欧大陆为沿线多国运去了包括医疗防疫用品、生活物资在内的多种民众急需货品,带动沿线国家协同发展……在促进相关产业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向世界传递和展示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发展面貌。

过去365个日夜的奋斗,每一处场景我们都历历在目。从山川江河到广袤太空,从农田村舍到都市大厦,“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一年来的点滴变化撩人心弦、催人奋进。“中国力量”铸就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新荣光,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2,“让我们一起向未来”。(漫画:丁燕 文字:张鹏)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我来写高考作文丨我们这个时代的相遇

编者按:改变命运的,不只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更是那个全力以赴的自己。又到一年高考时,澎湃评论连续第八年评论员、大学生同写高考作文,为千万考生加油、鼓劲。

考题选择:全国甲卷

原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者:牛东平,专栏作者,2009年以体育特长生身份参加高考,考入山西大学,语文92分。本文用时一小时。

我们终日都在忙于与人相遇,在不同国家与城市的大街上,在咖啡厅或办公室里。所遇之人,有的已经熟识,有的暂且陌生,而大部分人注定只是一面之缘。在形形色色的相遇中,我们也热切地汲汲于交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听取别人的反馈和他们的想法。

地球村的体感面积正在日益缩小,而人与人的交流频率则在与日俱增。但吊诡的是,虽然所有人都在让自己与他人发生联系,可大家却日益陷于孤独的泥沼无法自拔,一种现代性的孤独笼罩在每一个个体之上。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现代人需要一种能够惊讶于质朴之物的能力,同时还要参与这种惊讶,并居住在这种惊讶中。相遇和交流,对我们来说,再质朴不过了,可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去惊讶于相遇和交流,以至于还能栖居在这种惊讶里。

哲学家的思想和语言往往晦涩难懂,这时就需要一个例子来作为注解,幸好平凡的生活从来都是最好的老师。一段童年往事,逐渐在脑海中鲜活起来,它可以为海德格尔的话作注解。我暂且将这段记忆命名为“金黄色的相遇”,那是黄土高坡上的惊鸿一瞥。

在我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每天清晨都要熬小米粥。米在碗中水在锅,我奶奶在弯腰烧火,等时机成熟,她会把金黄色的细粒小米下进烧开的滚汤中,米一入水,便沉潜四散,倏然间于沸水中别开生面,浩浩荡荡,随波翻涌。此时米水还处在主客二分的状态,还很生分,但用不了多久了——老人们对火候自有尺度,只待良辰正好,一掀锅盖,在蒸腾雾气掩映下,小米粥便放射着金色光芒。

此时米水已浑然一体,元气氤氲,而浓郁米香早弥漫全屋,于是大家围拢而来,拿碗喝粥。

熬粥表面看去虽然平淡无奇,但暗地里,却悄然发生着一种本真的相遇和交流。如果用慢镜头回放,我们一定会为此惊讶。我们看到小米在水中逐渐绽开自己,将它的本质赐予善上之水,而水的本质就在于促成小米的绽开,同时进入它,并接纳它。当小米与水完成彼此的赐予,好粥也就出锅了。

所以从一锅小米粥的视角来看,我们这些现代人,往往是相遇太多,以至于交流得太少;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们交流得太多,以至于还不曾真正相遇。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