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2 10: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舞蹈生作业舞剧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与感受:在观看舞剧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舞蹈的动作、表情、舞台布景等,并深刻感受舞剧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2. 结构布局: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舞剧的基本情况,主体部分阐述观后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3. 内容丰富:在主体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舞蹈表演:描述舞蹈动作的优美、协调性,以及舞者们的技巧和表现力。
b. 情感表达:分析舞剧所表达的情感,如激情、悲伤、喜悦等,以及舞者如何通过舞蹈传达这些情感。
c. 舞台布景:评价舞台布景的设计,如灯光、音响、道具等对舞剧氛围的营造。
d.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分析音乐与舞蹈的配合程度,以及音乐对舞剧情感表达的作用。
e. 舞剧主题:阐述舞剧所表达的主题,如人生、爱情、社会现象等。
4.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的语言,将观后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以下是一些建议:
a. 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b. 运
作者:陈新(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看完陆川编剧并任总导演的最新舞剧《天工开物》,“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感受扑面而来。无论是舞台上呈现的舞美、音乐、服装;还是剧作所蕴含的意境、内涵、品格、思想,皆可圈可点。
《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国人中知此书名者众,但知其内容,以及内容之外的故事和影响力者,或许并不多。该书漂洋过海流传世界,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是第一部系统、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科学技术的著作,不仅深深地影响并促进了世界科学的发展,还被誉为“十七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农业手工业百科全书”,达尔文、李约瑟为之惊叹,宋应星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狄德罗”。
宋应星虽是明朝人,但其思想却具有现代性,他在《天工开物》中强调了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思想。
要将一部完全没有故事情节形似说明书的科技著作制作成舞剧,难度很大。舞剧《天工开物》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大幕拉开,《乃粒》篇章呈现。自古至今,“烝民乃粒”,乃粒,即百姓以谷物为食的意思。
“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这是《天工开物》著作中之《乃粒》篇的语句。舞剧中没有半字旁白,但是舞者灵动的舞姿却将《乃粒》的稼穑场景表达出来,也表现了农人耕种之不易,观众情感的闸门也随之被打开。
而在全剧的《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篇章中,水雾迷离,音乐绕梁,和风习习,采桑女、织女、染工又相继出现在舞台上:他们或柔荑轻捻、摇曳身姿;或机杼唧唧,汗水滴答;或布帛当舞,色漫乾坤……舞台上流光叠影,让观众有沉浸之感。
《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冶炼铸造)、《舟车》(车船制造)……随着《天工开物》著作中的篇章一一在舞台上展现,抒情的氛围也随之达到高潮。
尽管《天工开物》书中无故事无情节,但舞剧《天工开物》却有剧情有故事,作者宋应星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他有关的家国故事……都在剧中一一得到展现。这种呈现并非简单的线性展开,而是以时空交错的形式构建出的复线叙事,令友情、亲情、爱国之情随着剧情发展自然流淌而出。
一如陆川导演所说,他是带着两个致敬之心走进此剧创作的:向宋应星致敬,向舞台剧致敬。老年宋应星与青年宋应星同台出现进行情感互动的设置是神来之笔。通过他们的灵魂对话,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著作,便在舞剧舞台上闪耀出文学、艺术与科技彼此融汇的熠熠光彩,折射出情感深度与哲学意韵。
舞剧《天工开物》融合了舞蹈、影像、科技等多维艺术创作手法,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所秉持的“天工”与“开物”的传统哲学思想,展现了中国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同时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和极致的心灵体验。
舞剧《天工开物》也让我们看到了,舞剧不仅可以让人沉醉于舞台之美、服章之美、装置之美、影像之美、音乐之美,更可以让人领略到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劳动之美,领略到几千年来蕴藏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04日 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骑兵》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情感,更是整个草原人民的集体记忆和内心丰碑,我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它搬上舞台,让观众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群英雄。”
3月26日晚,忙乎完一周的我犒劳了一下自己,去乌兰恰特看了舞剧《骑兵》。 进入会场,离开场还有十分钟,已经是座无虚席了。一直以为舞剧这样的高雅艺术不为大多数人接受,看来我错了:场子在还未开始之前就热了起来,人比看美国大片的人还多。记者也多,跑来跑去有采访的,拍照的,把座位上人们的表情都收纳到镜头中。观众席上,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年人,目光扫去,60岁上下的观众也不少。 剧开始了,舞台中间的大荧幕上出现了“骑兵”两个大字。在茫茫草原的尽头,疾驰而来一列骑兵,身姿矫健,气势威猛;坐骑仿佛掩映在茫茫草海间,高扬战刀的骑手宛如在草海间驭波冲浪的水手,在惊涛骇浪中腾越,在云纱雾幔中驰骋……我的心也跟着他们,踏上了《骑兵》之旅。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