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关于写作的作文》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2 19:56

精心挑选《关于写作的作文》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写作之路:注意事项与心得
导语:写作,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能。在追求文字的优美与深度时,我们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选题与构思
1.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保持热情。
2. 确定文章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3. 构思文章结构,合理安排开头、中间和结尾。
4. 深入挖掘素材,确保文章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二、语言表达
1. 选用恰当的词汇,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低俗的词语。
2. 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使文章通顺易读。
3.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4. 保持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
三、逻辑与论证
1. 确保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2. 逻辑严密,论证充分,使读者信服。
3. 避免自相矛盾,确保观点的一致性。
4. 引用权威数据、案例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风格与个性
1. 保持文章风格统一,使读者能够迅速把握文章主旨。
2. 展现自己的个性,使文章具有独特的魅力。
3. 避免模仿他人,写出自己的风格。

我写的一篇文章《写作》

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吗?有什么了不起的?硬着头皮来写的吧,也就是的了。

你怎么能不会写出好文章呢?以前的聪明劲哪里去了呢?

写文章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勇敢的去写。

勇敢的去写

会写出好文章的人,你在哪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我们自己的吧。

品味写作的成功。写作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熟能生巧,即可。首先,要认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还可以,就可以试着写写了。

天花乱坠的想法有没有?俗里俗气的想法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有没有?

一颗脑袋肩负着写作的使命。肩负着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脑袋要负此责任的,要认真诚心些。如果没有很多的时间写作怎么办?也只能少写的了。

写作,你好。愿我们能彼此相识相知,能彼此有所好感。

写作,你好。愿我在写作的路上,越写越顺。

写作,你好。愿我能写出最好的著作。

前方的路,四通八达。怎样去蹓跶?路有远近。写作也有远近。

只有好好的去练,才能够熟能生巧。

这些天,我的手机因无法连接互联网,所以,只好写写作了。

古往今来,为什么拥有那么多人喜欢写作?

写作有相当大的乐趣;写好了,能养家糊口;写好了,雅俗共赏;写好了,还能写成著作和名著。留下自己珍贵的墨迹。

尽管有些难的,但愿越写越好吧。但愿此事不太难。但愿此事可以成功。

有的人能够大器晚成,做到了不放弃自己美好的愿望,勇敢的坚持去写。趁现在还能够写,赶紧去拥有写作的吧,加油!

首先,一星期能写好一到两篇文章,可以吗?

写文章重在坚持和爱好。

人类的著作家为什么能把文章写得很成功?

值得深思。要看写作的等级。曹雪芹,鲁迅,孔子,孟子;写的文章,风格迥异。写作的功底不一。但都很成功。值得好好学习和借鉴。

学习他们身上的许许多多的优点。是什么了不起的长处呢,才能写出好文章呢?谨记这两句。

我们又有什么优秀的长处,去写文章呢?相互比较,相差不少。只能是取长补短了,博彩众长了。

大文章,小短文,文学常识,文学水平,都应该好好又写又练啊!

勤奋的去写,可能会进步提高的很快。勤学苦练,可能是很好的办法。因人而异,也是十分可行的吧!

某某些人,也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个大作家,但是他们喜欢写作。写着,写着,写着,写些什么呢?到他们的未来,竟然真的成为了不起的大作家了。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

写作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主动去写,坚持去写,才可有望成功。

写作是件恋恋不舍的事情。如果迷上了写作,沉迷于写作。如果又觉得写作是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加上文章写得又好,何乐而不为?

文章写的成写的不成,就看自己的了。做到坚持不懈,把文章写完。

学文者,还想把文章写的好,写的更好,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这时候,想想那些写的好的作家,努力的过程,心里应该有数了吧。

孙,有七十二般武艺,他虽然不是文学家,但是值得学习。创作他的人是个了不起的大作家。同样值得学习。

孙能武,吴承恩能文。二者在一起能文能武。功成名就。

作家们写的文章里,写的人物当中,十分的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李白、杜甫写的诗,我们还得多读多背呢!念书时,课文也得多读多背呀!多体会多思考,这个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吧!

文章不仅要写,还得学很多。怎样学呢?又还得多多的写,多多的体会和思索。

留恋别人写的文章水平,何不把自己的文章写好?

把自己的文章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开心了。如果还能继续深入,就更加会写了,更加开心了。

亲爱的读者们,还有我自己。我们看文章时,怎么来看?看书时,怎么来看?意犹未尽,学到了什么吗?有的可学,有的可不学。

亲爱的读者们,写作能够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能够锻炼我们的能力。我也会继续努力加油,争取写出好的文章,读者喜欢的文章。

谢谢读者们的赏识。谢谢读者们对写作的热爱。

写作|99本日记

文|张刚

今年初春,偶然在微信上与刘大姐取得联系,受邀到她家里做客。

刘大姐大名刘志军,好多齐鲁晚报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说“热线刘大姐”,那没有不知道的。

我们曾是老同事,虽不在一个部门,但在同一层楼办公。

1998年8月1日,刘大姐正式到齐鲁晚报热线部,开始接读者来电,到2008年7月31日正式离开,一天不多一天不少,正好满满十年。

自刘大姐离开齐鲁晚报,一算年头,竟然十几年没见过面了,这一见面倍感亲切。

刘大姐我看她给小孙女记的日记。

2008年,孙女半岁以后,刘大姐开始记日记,从此以后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还给孙女制作了七本成长纪念册,第八本也已经记录了30多页。

刘大姐打开柜子,给我展示这些年记录的99本日记。

日记本按时间顺序,整整齐齐地码在柜子里,最早的一本是2008年7月——11月7日,记录的是小孙女的日常生活。封面上还标记着“吃、喝、玩、睡、大便。随机”

翻开里面,这样写着:

“8.7夜里,11.30醒,哼叽,没哭,12点睡着,不沉,夜里两点睡沉。”

“8.8早晨4点20醒,似睡非睡,转身多。”

……

日记里的这些文字充满了画面感,真像一个录像机,记录下了小孙女的点点滴滴。

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记录,现在成了小孙女成长过程的最真实再现。

字里行间,柴米油盐。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翻看着一本本日记,生活的场景仿佛又被拉回到眼前,时间就停留在日记本里了。

小孙女慢慢长大,走的啥路、吃的啥饭,一一记录下来了。

仿佛在不同的日子里,展现出一个个生活瞬间:穿行于超市、家庭、学校之间。

一本本日记按时间线向前推进,成为她每天忙忙碌碌的生命轨道。

一页页翻开这日记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细细琐琐的日常生活,但流露出的却是刘大姐的一种信念,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

刘大姐不光有记日记的习惯,还细心地保留各类资料。

刘大姐从堆得满满当当的书架上拿出一本2008年的热线记录本,这是她离开报社时特意保留的。

后来她又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信息说:“今天上午在家翻找,找到了这些纪念资料。难得的是一本热线电话记录本,而且集中记录的是想领养孤儿的信息,我还编号约有90多名热心读者,可见齐鲁晚报的社会影响力。我又部分看了临离开报社时同事为我写的热情的留言,眼眶都湿润了。”

这次见面,刘大姐才给我说起当年离开晚报的原因:2008年6月的一天早晨去上班,她骑自行车匆匆往报社赶,结果一不小心,自行车前轮轧到井盖上,井盖翻了个个儿,她摔得头着地,嘴里出血。刘大姐一边说,一边摘下牙套让我看:原来磕掉了两颗门牙。

刘大姐说:“我想这是老天爷不让我干了,让我回家看孙女呀!”

她这才带着万般不舍,辞去了这份心爱的热线接线员工作,专心照顾孙女。

离开齐鲁晚报这些年来,刘大姐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培养孙女成长上。

从孩子小时候起,一直到现在读高二。

孩子明年就要高考,还有一年在家里陪伴刘大姐的时间。

这让刘大姐更觉得时间宝贵,亲情更重要,更珍惜现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

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孩子的课外活动,刘大姐都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在她的陪伴下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深深地爱上了读书、思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大姐还带着孙女,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带她尽可能多地去看这个城市的变化。

她买了一个单反相机,随时随地拍下孙女参加的各项活动。

济南地铁二号线开通后,她当即带着孙女去体验,到站就下来,一站站地看。

济南地铁站里行人匆匆,大多数人都不会关注到里面的城市元素,但这些都被她们记录下来了。

济南泉水、大明湖、千佛山等名胜元素,还有大美黄河的壁画等等,她和孙女仔细品味,合影留念。

刘大姐告诉孙女:这才是我们济南的内在美,可好多人没看到这些,多可惜!

为了给孩子成长留下更多的记忆,刘大姐还去老年大学学习摄影、PS技术,更积极争取每一次当家长志愿者的机会,跟着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刘大姐说,亲身体验孩子们的快乐,也是一种享受。

有次孙女和同学集体外出表演,刘大姐陪同前往,还分担了很多学校老师的工作。

2018年10月,孙女上五年级,参加历下鼓号队表演。刘大姐主动找学校领队老师,争取到同乘班车前往比赛场地的机会,全程拍下孩子们活动的场景,并把活动场景发到家长群里,跟没到现场的家长分享现场的快乐。

有一次学校运动会,刘大姐争取到进入运动会场内拍摄的机会。

为了在不妨碍比赛的前提下,拍下孩子最好的瞬间,她早早地选好最佳摄影位,蜷着身子躲在主席台的台阶拐角处,终于从正面拍到孩子从主席台前经过的照片。

一次次活动,一幕幕动人瞬间,都被刘大姐纳进相机镜头。

冲洗出来后,按活动时间分类,做成孙女的成长纪念册。

刘大姐说:“这些年陪伴孙女成长,我在孩子教育上也有很多心得,想写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孙女3岁在泉城广场学轮滑,4岁在全民健身中心学舞蹈,5岁开始学钢琴,陪伴她每周到老师家上一节课,跑了6年多。

学钢琴最后两年,教课老师搬家了,刘大姐从自己王官庄的家到大汉峪上课,坐公交得两个小时。

她带着孙女风雨无阻地又跑了两年,一直到考完钢琴10级。

真是不容易。

“所有的学习活动,我都全程陪伴,在公交车上和孙女玩文字游戏,背成语,背古文,字头连字尾。”刘大姐既用心培育、陪伴孙女成长,又把这些过程全部记在了成长纪念册中。

去省图借儿童读物的过程单独记了一大本,陪孩子学钢琴的记了三大本。

一天天,一年年,春夏秋冬,走过了17个年头。

现在整理孙女的活动照片,是刘大姐最大的快乐。

“这些年我还能拍照片、能写,真要感谢在齐鲁晚报工作的那十年。这是一份永远保持青春的工作,让我养成了职业敏感,现在还非常关注新闻,关注社会,所以自己的思想还能跟上这个时代。”

确实,那些年,报纸最辉煌的时候,热线呼个不停。

热线十年,电话两端,刘大姐成为一个繁忙的信息传递者、判断者。

接热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越来越准确。

哪类热线适合哪个记者,哪条线索哪位记者能写得最专业,交给哪位记者最放心,她也心中有数。

刘大姐浑身上下充满着正能量,至今仍然以报社同事为自己榜样:

有一位同事拿着山大入学通知书给父亲报喜,父亲却让他抓紧割草喂羊;

还有一位同事是自己骑自行车,从齐河焦庙到山师报道的……

说起齐鲁晚报同事这些往事,她仍然发自内心的敬佩:“我佩服记者真正用心写出让人振奋、发人深思、宣传正能量的文章,报纸的舆论导向很重要。”

99本日记,8本成长纪念册,是刘大姐在离开齐鲁晚报后,又取得的成果,她说,“感谢在齐鲁晚报热线的十年历练,让我养成工作、生活中的好习惯。”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