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3 15: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高中读后感的8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关于高中读后感的主题可以有很多,如对高中生活的感悟、对高中知识的思考、对高中老师的敬意等。确定主题有助于后续的写作。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围绕主题,挑选与高中生活相关的材料,如高中时的学习经历、校园趣事、师生情谊等。选择材料要贴近生活,具有代表性,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结构要清晰。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所读的书籍或文章,引出主题;正文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可分段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主题。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同时,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使文章读起来更加自然。
5. 情感真挚:读后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在写作过程中,要用心去体会高中生活,用真挚的情感去描绘自己的感悟。
6. 观点明确:在正文部分,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结合高中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要具有独到之处,有
《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讲的是:鲁滨逊一心想要航海,在他朋友的帮助下来到巴西,开起种植园。本来日子过得很好,有一天他邻居提出去非洲抓黑奴,鲁滨逊和其他邻居都同意了。可航海过程中浪涛汹涌其他人被淹死了,就鲁滨逊被卷上了岸。就这样,鲁滨逊长达28年的生存历险就开始了。就在鲁滨逊被卷上岸的第2天,他看见那艘船停靠在岸边,他就把很多很多有用的东西搬到岸边,他用树木做成自己住所的城墙,再用两层帆布挡雨,鲁滨逊的小屋就做成了。从此以后鲁滨逊就靠岛上剩下的食物生活。后来他发现了山羊,便以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
几年后,鲁滨逊开始种植水稻饲养山羊和制作粗糙面包。有一天鲁滨逊救下了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所以给这个俘虏取名星期五。于是星期五就成了鲁滨逊最好的朋友与忠实的仆人。最后鲁滨逊与星期五发现了一艘英国船。鲁滨逊与星期五终于得到了一个离开孤岛的机会。
读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鲁滨逊居然会在孤岛上生活了这么长时间。要是我的话,我肯定不会像鲁滨逊那样自立更生,而是在孤岛上等死。在书的扉页上有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上一万倍,意思是一个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正是他在危险面前保持一种不怕危险的心理,他才能在危机四伏的荒岛上生存了28年,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奇迹。
鲁滨逊这个人物我也喜欢。他在既无帮手,也无伴侣,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在孤岛上开发资源,饲养山羊,在令普通人完全绝望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工具与人力缺乏的情况下做出那宏伟的帐篷作为住处。他还十分勇敢,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与几十个野人大战。他这种智慧与勇敢不但令我佩服还是我们要向生活挑战的榜样,我在生活和学习一定要向他学习这种不怕生活之危险和学习之艰难的精神!
此刻是2020年11月8日凌晨00:14,刚刚合上《言他:桐城往事》,这是我拿到这本书后的第二遍拜读,依然是一口气读完。
作者王联合是我高中师兄,我们都毕业于桐城中学。联合兄任职于复旦大学,多才多艺,书、画、文、摄、茶都很擅长,为人非常谦逊低调、一身正气,浑身溢满书香。
作为土生土长的桐城人,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85后大学生,作为在深圳打拼、安家、落户的深一代,对本书的内容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书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大部分都是我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事情。
刘大脚、姚英、刘凤、刘琳,一家三代的四位女眷,性格各异,命运却很相似。她们的一生,既是汤乔的缩影,也是桐城乡村变迁的见证。他们的男人们,五爷、刘义雄、费龙他们,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即使个人再强,也是逃避不开的。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我的奶奶、我的母亲和我的妹妹。我父亲对我爷爷没有任何印象,因为爷爷很早就因为打土豪分田地而去世了,我奶奶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我小姑小时候被小姑父家里领养了,帮我大伯换回了媳妇(小姑父的妹妹)。母亲在18岁时嫁给了父亲,父亲当时隐瞒了大母亲13岁的年龄,成亲后大姑和大伯又把他们的结婚证和户口簿藏起来了,父亲后来在我初中时于工地出意外导致右腿截肢残疾、母亲扛下了家里的一切,过了很多年苦日子。我的妹妹读完初中就辍学了,虽然她考上了不错的高中,但是因为我已经在高中读书,她自觉地去学缝纫、最后到了昆山的服装厂做流水线工人,并且供我读大学。我家里的这些故事,与书里主人公的故事是多么的相似。直到我大学毕业后,家里的境况才逐渐好起来,母亲在深圳每天含饴弄孙、父亲也换了最好的假肢和牙齿,妹妹也可以在桐城的央企稳定的工作,一切都在好起来。
虽然书名叫桐城往事,但我觉得这些往事并不如烟,而是深深烙印在了一代又一代桐城人的骨子里,一直在传承。这些往事里,有着桐城人最真实最朴素的处世哲学。
这本书将桐城的大俗和大雅完美融合在一起。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桐城歌(现在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桐城特色的娱乐活动:黄梅戏和猜谜语,在下里巴人的口中说出来,也由他们的行为展示出来,我觉得是本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认为这些情节比那些高深的学术研究更加值得深究,也许这才是酝酿“桐城派”真正的土壤!
我想起我们小时候,下雨下雪的日子,村里的男人们围在一起聊天抽烟,也玩“赌博”,但他们的方式很不一样,一人背诵一句古诗,谁接不上就输掉一根烟。我们这些小孩就跟着后面被烟熏得泪流满面,却依旧津津有味的听这些农民背诵唐诗宋词。
我夫人是一名海归,曾经在英国读书、工作了九年。每次她跟我到桐城,都会发自内心的跟我说:“桐城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感觉都很有文化!桐城的底蕴和文化,融进了日常生活和家长里短里面,这样才具有了勃勃的生命力。”
往事并不如烟。谢谢联合兄写出了我们想要表达却表达不出的这种感觉!这本书读起来过瘾,我读完已经眼眶盈泪。
桐城的这些往事,值得被铭记!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