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简历医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3 16:15

怎么写《简历医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简历医生:打造完美简历的注意事项
正文:
在求职过程中,简历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重要媒介。一份优秀的简历,能让你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面试官的“心头好”。然而,如何才能打造一份完美的简历呢?以下是一些关于简历医生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明确目标职位
在撰写简历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职位。了解目标职位所需的能力、技能和经验,有助于你在简历中突出相关内容,提高求职成功率。
二、简洁明了
简历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长。一般来说,简历长度控制在1-2页为宜。以下是一些简化简历的建议:
1. 使用项目符号列出要点,使内容更清晰易读; 2. 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3. 避免使用过多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免显得浮夸。
三、突出重点
在简历中,要突出自己的优势、成就和特长。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使用强动词描述工作经历,如“领导”、“负责”、“完成”等; 2. 强调取得的成果,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奖项”等; 3. 量化成果,如“将销售额提升20%”、“缩短项目周期30%”等。
四、格式规范
简历的格式要规范,便于阅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使用

简历“医生”

2022年6月30日,求职者在山东省邹城市助企攀登人才招聘会上了解岗位信息。图/IC photo

做简历修改师三年,再有“个性”的简历温溪也见过:字体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边框画着花纹与涂鸦的;还有的人把自己猫咪的照片添进去,要不就是放“45度仰望天空”的、“滤镜有点哥特式风格”的自拍照……

温溪要做的,是在沟通后,将它们改成“体面、规范”的简历,成为求职的第一块敲门砖。

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有1076万人,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同时,行业形势变化加之疫情影响,也扩大了待业求职的群体。

在此背景下,已在国内发展数年的简历修改师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互联网的各大社交及电商平台上,亦有越来越多的简历修改服务被推出。

围绕简历修改师,需求与争议并存。而通过他们的眼睛,一个沉浮众生相的求职世界正在被看见。

简历“医生”

温溪42岁,戴黑框眼镜、染深色美甲,眉毛画得细细的,有一头贴耳短发。她在某短视频平台有近9万粉丝,她的主要顾客群体也来自这里。

每天早上十点多,温溪开始接第一个简历修改咨询,与顾客沟通其求职意向、工作经历,每个咨询时长半小时至一小时不等,每天最多安排五个咨询。到了晚上,她便开始依据白天的咨询改写简历,并在第二天中午前把改后简历交付。咨询、改写的间隙,她还要设计更新自己的社交平台,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当当。

温溪并非个案,简历修改师已然成了一门行当。修改师们在各大社交及电商平台接单,通常都自称是资深人事工作者转行,简历修改经验丰富,过手的简历,少则七八百份,多则上千份;价格则按求职者的工作年限计算,普遍浮动在300元至900元之间。

自称改过两千余份简历的唐静把自己的职业比作医生,“治简历的病。”她介绍,一份常规的简历是有标准可循的,必然包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及项目经历”“技能证书”“自我评价”几大块内容。

收到顾客简历初稿时,除了前述关于排版的“鸡毛蒜皮的小毛病”,修改师们要下更多功夫在“简历内容的具体呈现”上。唐静曾为一位互联网公司研发团队负责人修改简历,为详述其研发经历,她将原本200字的简历扩写到了5000多字。

“我见过百分之八十的求职者,都自我评价活泼开朗、个性随和、抗压能力强;而描述担任过的岗位职责,大多数人就上网查个模板,复制黏贴下来,比如写曾负责拉赞助、筹划活动——这些描述是空洞的,甚至和求职者想申请的具体岗位是毫无关系的。”简历修改师金伟男自称已改过七百余份简历,他举例,一份充实的简历,要扩写至“与多少家单位达成协议,拉到了具体多少钱的赞助,又具体举办过哪些活动,吸引了多少人来参加……”

他也会向顾客传授一些投递技巧,如尽量在周一至周四递交简历,“因为对于有双休的单位来说,HR到了周五可能会没心思看简历,你的简历就很容易淹没在一大片竞争对手当中。”投递的时间段则最好集中在“上午9点到10点”和“下午2点到3点”,“许多单位在早上有例会,会耽误人事挑简历,你投太早,照样会被压下去;投太晚,又会被第二天一早的压下去。”

金伟男本身在企业做人事管理,兼职挂靠在某招聘平台做简历修改师,在平台组织的微信群里接单。他说,一天接三四单是不难的,到了春招季节的“金三银四”、秋招季节的“金九银十”时,更有爆单加急的时候。

唐静是全职在做简历修改师。她介绍,业务进入正轨后,简历修改师要养活自己并不困难:一个兼职的修改师,每周接七个单子,每月能挣四五千元,全职的当然更多。

她的工作节奏十分自由,“有网络,有电脑和手机就行。”高兴了,她就去一座小海岛上住半个月,也不耽误工作。代价则是随时随地要工作。有时候,她为了应付“隔天就要”的急单,小到出门吃饭,大到去旅游甚至爬4000米海拔的雪山,都要随身携带电脑。

温溪在某短视频平台有近9万粉丝,她发布的流量最高的一条视频获得1万4千多点赞量。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上紧发条的社会时钟

从事简历修改师之前,温溪有过十余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三十八岁那年,她在原单位坐到人事总监的位置,同时感到了瓶颈,“到了大家说的‘35岁危机’了,再往上也上不去了。”她因此主动辞职创业。

着手简历修改职业后,温溪发现职场焦虑远不止一种。

她接待的女性求职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全职在家几年、想重返职场的家庭妇女。相对频繁时,她每天能接到十来个这类咨询。

其他简历修改师们也常遇相似的情况。金伟男服务过一名有五年从业经历的会计,生产后在家育儿一年半,再复出投简历,几月都无回应。他发现她五年时长的工作都在同一家公司完成,便在简历里细述她“职业稳定性高”。最后助其拿到了两份面试邀约。

唐静接触的家庭妇女中,有与社会脱节长达十余年的。“她的职场经验为零。”但这位妇女家中经营超市,她曾帮着看店、收银,“多少算是一种工作体验。”唐静便以此为落脚点,为她写了一份求职门店运营岗位的简历,最后她成功入职。

温溪记得,有一位女性产品经理全职育儿两年后,对自己两年前的工作内容、职业信息甚至当下的市场环境仍能侃侃而谈。后来,她不出两周就找到了一份薪酬可观的工作。

这实则是少数派,温溪说,许多找她咨询的家庭妇女的再职之路不知所终。“很多女性全身心扑在家庭,与社会脱轨哪怕只两年,也可能会发现,职场几乎没有自己的位置了。”她认为这是一种无法挣脱的、来自社会时钟的束缚。

时钟的发条被上得越来越早。

33岁的金伟男大学毕业有十年了。他回忆,直到读大四那年,他与同学们才想起,“该穿身西装出去找工作了。”而今,许多刚读大一、大二的学生就找他修改实习简历,求职规划越发年轻化了。

有位顾客本科、硕士都是金融专业,且在上大学前便定好了从事金融工作的目标,从大二开始,他每个假期都在投行与私募基金实习,“做的虽然是打杂的活儿,但已经进入那个圈子,对很多项目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了。”紧密的职业规划让金伟男咋舌。

温溪认得一位工商管理大二在读的女孩,就读的是普通二本院校,想投递人事岗位的实习。她自称从大一起就自学了公司运转架构、人事工作要领,还曾多次参与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温溪以此拓展撰写简历,女孩很快地找到了人事实习工作。

不随着社会时钟转动的求职者们,则常会陷入自我怀疑的焦虑之中。

2019年,有位语言学专业的应届女生向唐静购买简历修改服务。唐静结合她在韩国读本科的背景,为她写了一份海外运营岗位的简历。一周后,该女生成功入职某互联网公司。

唐静不会忘记,这个学历、背景都不算差的女孩,只因为“错过了秋招”,且“大学期间没有任何实习经历”,垂头丧气,说自己没有别的愿望,“只求能找到一份最普通的工作。”

2021年9月25日,湖北武汉举行首场“2021年秋季大学生集中式巡回校园招聘”,现场人头攒动。图/IC photo

毁誉参半

围绕简历修改服务的争议也并不少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此前调查发现,有简历修改师自诩有十年人事工作经验,“修改简历300元每位,咨询服务500元每小时,全程陪跑直到收offer收费3000多元。”一位顾客花费300元请其修改简历,发现修订版的简历只是“套了一个新模板”,内容则“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30岁出头的沈青也是“受害者”之一。她回忆,2016年,自己本科刚毕业时,注意到了社交平台上一位“自称很厉害”的简历修改师,“每天不断地发改好的简历案例,发和顾客的聊天截图,发哪个顾客又拿到了offer、又涨了多少工资。”且她身边的同学都在紧锣密鼓地求职,同辈压力让她不得不加大对求职的投入。因此,她花两万元购买了上述简历修改和职业咨询服务,“签合同说保证一直辅导到我找到工作。”

她先被要求填写一张个人背景表格,“你爸妈做什么?你从小到大在哪儿上学?你每份实习的详细经验是什么?……”她洋洋洒洒地答了五页纸。一周后,修订过的简历被交还。

沈青发现,简历确实扩充了不少内容,但读起来,拗口空洞,甚至有杜撰的成分。比方说,修改师写道“在实习时,为公司制定业务目标、待遇管理制度、奖励计划等政策”,这是沈青自己都闻所未闻的工作经历。她拿着这份简历去面试,被面试官提问如何制定的政策,她尴尬得不知如何作答。

“市面上所谓的‘简历优化包过’服务属于引人误解的、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孟泽东表示,针对此类纠纷,求职者往往面临维权困难,“求职者购买服务后求职失败,可能面临未签订保过协议、不清楚简历优化师个人或者公司基本信息、简历优化师跑路等困境。”

“保证辅导我直到我找到工作,这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我如果说不满意,对方可以一直帮我做简历修改,但并没有什么意义。”此后,沈青读了硕士,再往后,这份简历就逐渐搁置了。

一位购买过此类服务的人士认为,简历修改师的门槛很低,“你找简历修改师改过一次,大概就知道要怎么改了。”

温溪不认同这种说法。在她眼里,一名“合格的”简历修改师,“最起码在人事岗位上干了五年以上。”她称,简历修改师不仅应当为顾客修改简历,有时也要兼具职业方向咨询的能力。遇到那些职业方向不明确的、冲动跨行的或是远未达到目标单位标准的,她会“劝退”,不服务也不收费。

唐静承认,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行业规范也远没有树立起来,简历修改服务毁誉参半。

她看不惯那些“模板化”的简历修改,“收一份钱去套模板,那顾客自己不能套吗?”她认为,简历修改的底线是实事求是、不写假话,“给简历治病,但千万不能过度医疗。”

因此,就像医生少有看全科的,她不接如医疗、航天等领域的求职简历,“太专业,也搞不明白。”

争议之外,需求居高不下。搜索电商平台可发现,排名前几位的简历修改网店的月销量都在5千甚至1万以上。受访的简历修改师们都认为,就业供给空前巨大,前方是一片蓝海。

电商平台上的简历修改网店业务火爆。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就业市场的沉与浮

改多了简历,难免有见证理想对撞现实的时刻。

温溪认识两位三十岁出头的女士,一位是做财务的,想辞职进入美术行业;一位是广告公司的项目经理,爱好编曲、唱歌,也欲转行去音乐公司。温溪“统统劝退了”,她建议她们暂且做着老本行,业余时“弄个自媒体账号”,把美术及音乐当副业或爱好来玩。

成功追梦的故事也有。唐静举例,她有一位顾客高考时分数达到了二本院校,为了“游戏赛事运营”的梦想,就读了一所有游戏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后,他找她修改简历,入职了一家游戏公司。

金伟男的一位女性顾客学工商管理出身,她听从家里的安排,从事行政工作一年有余,始终不愿放弃自己自幼对汽车与机械的喜爱,便辞职了。在他的建议下,她先向一家车企的行政岗位投简历,成功入职后,“慢慢还在学习车企的技术岗位的知识。”

更多的时候,简历修改师们面对着职场中最现实的逻辑:什么工作赚钱多?什么工作稳定性高?

“五六年前,最吃香的行业是金融和房地产,最近两三年,变成了互联网和体制内。”金伟男说,“收到的100份简历里,有一半是奔着互联网去的。”

他们也敏锐地感知着就业市场的沉与浮。

“去年8月后,我一星期接30个单,其中有20个都是教培的人;去年底、今年初,是一堆房地产的人找过来;最近两个月,互联网公司来咨询的又特别多。”温溪说。

年初她接触了一位53岁的男士,原本在某物业公司任经理,去年底开始的地产业动荡让他丢了工作。顶着“业内高龄”,他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谋得新工作。温溪为他修改润色简历后,又与他沟通,要他放低心理期待。最终,他找到一份物业管理的岗位,不过“月薪从两万多直接降到一万出头。”

同样直观的感受是,求职者的求职时间拉长了。“有些客户,我在2019年帮他写过简历,当时可能两周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2022年他被裁员了,投简历找新工作,两三个月也没有结果。”唐静说,她近期因被裁而要投简历的顾客占到了总顾客人数的将近三分之一,比两年前多了三倍。

唐静还发现,想投国企、央企的简历变多了,“多是些快35岁的人,上来就直说,想找个铁饭碗,降薪再多都没关系。”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一线城市“卷够了”,纷纷往老家跑。

她认得一位“沪飘”近十年的顾客,在今年32岁时回到老家成都,收入下降20%,但生活成本、通勤时间也一并下降,“过得很逍遥。”

当然,对于有些人来说,还乡也是有成本的。金伟男的顾客中有一位模具工程师,原本在北京的某知名车企工作。去年,因觉“北漂”生活压力过大,便辞了职,回到东北老家购房、找工作,打算定居。他也是回到家乡才发现,他所在的小城根本没有他所做的工程师岗位。最终,他无奈妥协,回到北京另入职了一家车企。

“我们还是鼓励求职者们不要轻易气馁的。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就尽量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唐静举例,近来,在同一份简历中,她尝试设置同时符合采购与供应链的求职内容,两者是独立岗位,又具有相关性,“A工作投不上,就用来投B工作。”

在个人短视频平台上,温溪除了展示一些修改简历后成功入职的案例,也会发布一些诸如“35岁危机怎么破?”“多久一跳算跳槽频繁”“面试被问感情情况怎么办”等等的短视频。

在流量最高的一条视频中,温溪分享了一份“大专学历跳槽拿到45万年薪”的简历,获得1万4千多点赞量。

(沈青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冯雨昕 实习生 王亦心 冯平

编辑 胡杰 校对 李立军

正式揭晓!22位医学专家,当选两院院士(附详细简历)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包括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


其中,医学领域共有2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12人,中国科学院10人。


榜单如下(附详细简历)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11人)



1.田金洲



中医脑病专家,国家级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师从董建华院士和王永炎院士,在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以及失眠等脑病的中医药防治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是第一个把我国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和治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学者,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老年病学学科带头人。(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2.朱兆云



云南白药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发中心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


长期专注于低纬高原地区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物的研发,为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功勋卓著的贡献。


曾任云南白药集团旗下的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以第一发明人创制5个国家新药并成功上市。其中2个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其团队研发的痛舒胶囊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复,获准在美国开展Ⅱ期临床研究,成为我国第一个获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民族药。(来源:云南白药)


3.邬堂春



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答蛋白在环境应激与疾病中的作用(分子流行病学和分子毒理学)


新冠疫情期间,领衔研判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效果和疫情趋势,证实联防联控、医疗卫生学科协同作战的巨大成效,揭示新冠病毒传播的高传染和高隐蔽性,为抗疫取得战略性胜利提供科技支撑。


在揭示环境病因、阐明发病机制和制定预防对策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创建清洁环境、促进健康长寿、共享美好生活的预防医学实践,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4.肖伟



中药学博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带领研发团队开展新药研究70余项,先后开发国家级新药47个,其中一类新药1个,二类新药13个,创新中药注射剂2个,形成了以桂枝茯苓胶囊(妇科药物)为代表的一批中药新产品群。


在中药新药创制、生产过程质控、智能制造领域潜心研究30余年,为提升我国中成药、天然药物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做出重大贡献。(来源:江苏中医药)


5.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


长期致力于眼眶病和眼肿瘤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建立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等关键技术体系,建立眼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新技术和手术治疗新模式。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 Stem Cell、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Ophthalm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90余篇,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眼科学》,培养国家和上海市级人才等38人次。(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6.赵铱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口腔修复与正畸学。从事口腔修复医、教、研工作三十余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军队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263篇,SCI收录60篇;独著《颌面赝复学》(上、下卷)系列专著3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口腔修复学》。(来源:空军军医大学)


7.姜保国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长期从事创伤外科临床救治,致力于降低创伤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学术研究,是我国临床多发伤救治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关节周围骨折诊疗技术,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建设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8.高天明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导。


致力于脑卒中及其并发症抑郁的发病新机制和干预新手段的研究。其提出的脑卒中神经元死亡的「钙缺乏」新学说,以及抑郁症发病的「胶质细胞」新学说,为脑卒中和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和新药靶。


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973课题等基金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9.徐兵河



国际著名肿瘤内科和乳腺癌内科治疗专家,长期从事医教研一线工作,在乳腺癌临床和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统性原创成果,改变了乳腺癌临床实践。


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自然》系列杂志等发表SCI论文163篇,研究成果被写入23部国内外指南。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订国际乳腺癌诊疗指南,为人类抗击乳腺癌贡献智慧,确立了我国在乳腺癌内科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10.蒋建东



长期从事包括抗感染、抗癌、代谢性疾病的药物研究。


在对小檗碱的研究及抗感染药物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其带领的药物研究团队获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支持。牵头获国家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奖两项。(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11.蒋建新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野战外科研究部战伤救治前沿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创伤与野战外科学专家。


主要从事战创伤领域高爆武器伤与创伤感染救治研究。


建立现代爆炸性武器致伤理论,破解爆炸冲击波致伤机制与防护难题,并提出创伤感染病原学新理论,建立创伤感染诊治的新技术体系,实现创伤感染的预警识别与精准防治,使我国危重伤脓毒症防治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来源:陆军军医大学官微)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1人)



1.贾伟平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


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以通讯(含共同通讯)作者在BMJ、Diabetes Care、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99篇,主编国际首部持续葡萄糖监测中英文专著。(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部(10人)



1.窦科峰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器官移植研究,针对器官短缺这一世界性难题,在移植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重要成果:国际首创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术,在治疗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基础上,依托脾窝实现「一体两肝」,提高了供-受者的安全性。攻克了活体肝移植供肝获取和移植肝血管、胆管重建等关键技术难题,完成国内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


主编了国内首部《活体器官完成了国内首例基因移植学》专著,形成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器官移植行业的进步。(来源:空军军医大学)


2.李劲松



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干细胞与胚胎发育相关研究,率领团队建立了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即「类精子干细胞」),证明其能代替精子使卵子受精产生健康小鼠(即「半克隆技术」),并利用类精子干细胞携带CRIPSR-Cas9文库实现了小鼠个体水平的遗传筛选;提出并推动基于类精子干细胞技术的基因组标签计划。


其研究成果被写入第八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教科书,2011年和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7年获上海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来源: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3.林圣彩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林圣彩教授长期致力于细胞代谢稳态维持及其调控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揭示营养匮乏引发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入选科技部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细胞感应葡萄糖水平并调控代谢的分子机制」入选中国科协2017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来源:厦门大学)


4.宋保亮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院长。


主要从事胆固醇代谢平衡调控的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胆固醇合成的负反馈调控;饮食胆固醇吸收的分子机制;细胞内胆固醇的运输;新型降脂化合物的研发等。


宋保亮教授关于胆固醇代谢的研究成果,分别于2015和2020年两度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于2018年入选「国内十大医学研究」及「中国心血管领域十大影响力事件」,获得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科学探索奖等一系列荣誉。(来源:武汉大学)


5.滕皋军



滕皋军教授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和持续性贡献,特别是在肝癌、外周血管及脊柱等领域的介入治疗有突出成就。


他发明和创制的放射性粒子支架以及支架植入相关技术和理论,大幅度提升了恶性肿瘤导致的食管、胆管、门静脉及气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胆汁漏出导致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支架再狭窄的新理论,为新型支架的研发与广泛应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奠定基础。


由于滕皋军教授对国际介入放射学的贡献,他相继被欧洲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会、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授予最高荣誉奖。(来源:东南大学)


6.王以政



生物化学和实验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神经生物学研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离子通道和离子稳态影响神经细胞存活与发育的机理,及其对神经疾病的病理意义,取得了系列重要的成果。


特别在C型瞬时受体电势 (Transient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TRPC) 通道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方面,获得了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原创性发现,对该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来源:军事医学研究)


7.杨维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研究植物生殖发育的分子遗传学,尤其是雌配子体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细胞命运、细胞分化和雌雄配子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遗传机制。期望利用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来探讨发育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并以此为模式研究农作物基因功能。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PNAS、Plant Cell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论文八十余篇。(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8.杨正林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


长期致力于临床检验诊断学与医学遗传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带领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元;立足临床工作的同时,在视网膜疾病致病机制、分子诊断和防治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来源:四川大学)


9.张克勤


线虫生防领域的杰出学者。他发掘了一系列重要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和先导化合物,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库,揭示了微生物与线虫互作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根结线虫高效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线虫生防产品。这些系统性原创成果引领了我国线虫生物防治学科的发展,为解决线虫防治的世界性难题以及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先后主持了我国首个线虫生防「973」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并荣获多项奖励。(来源:云南大学)


10.张旭



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长期致力于泌尿外科手术技术研究,是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及机器人领域奠基人,创建了泌尿外科后腹腔镜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全国推广普及,成为我国泌尿外科领域的标准技术,彻底改变了我国泌尿外科疾病的传统治疗模式,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863」项目首席专家。(来源:解放军总医院)


图文来源:健康界整理自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