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科普日活动总结》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4 06:27

3招搞定《科普日活动总结》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科普日活动总结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科普日活动的主题,如科普知识普及、科技创新、环保意识等,以便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科普日活动总结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科普日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正文部分。
b. 正文:正文部分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 i. 活动概况:介绍科普日活动的具体安排、参与人数、活动地点等。 ii. 活动内容:详细描述科普日活动的各项活动内容,如讲座、展览、互动体验等。 iii. 活动成果:总结科普日活动的成果,包括参与者的收获、科普知识的传播、科技创新的推动等。 iv. 活动亮点:突出科普日活动的亮点,如特色活动、优秀团队、突出贡献等。 v. 活动不足:客观分析科普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c.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科普日活动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科普工作的开展。
3.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口语化的词汇。同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4. 客观公正:在描述科普日活动的成果和亮点时,

“智启未来·AI赋能生活”2025年江海区科技馆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总结

【来源:江门市江海区政务信息网_科学技术局政务动态】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话题,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为了普及人工智能知识,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025年3月1日,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江海区科技馆在江门市育德公园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公众有机会接触并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未来趋势,活动主要内容是通过"展示+体验+互动"的立体化形式开展,现场吸引市民群众、科技爱好者、学生群体等300余人参与,现场热火朝天,十分热闹。

我馆针对市民关心的"AI是否取代人类""AI如何改变生活"等焦点问题设计内容,为了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感,现场我们推出了“机器狗”让参与者亲自动手体验人工智能技术,我馆工作人员指导参与者如何使用简单的方式玩转ai,用编程工具进行数据训练和模型构建,利用图片视频,生动形象地向公众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成果,现场还设置了互动区域,让参观者可以通过游戏和模拟体验来感受人工智能的日常应用。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成功地向公众普及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参与者的反馈显示,市民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此外,现场设置的"AI课程咨询台"接待咨询57人次,还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本次活动成功搭建了公众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对话桥梁,正如参与活动的学生小梁同学所言:"AI不是冰冷的机器,它是会'思考'的工具朋友。"下一步,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以"AI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开展活动,加强各行各业的社会组织的合作,为公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拥抱人工智能时代。让科技创新真正赋能侨乡高质量发展。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全国科普日活动 让全民共享科技成果 ——青海深入开展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陈 晨

走进科技馆“亲密接触”科学原理、听专家讲健康知识、互动体验应急救援知识……9月17日至23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青海活动在青海高原集中开展,一场广参与、广覆盖、高质量的科学浪潮,让这个秋天“热度”不减。

自200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我省开展以来,全省上下不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构建社会化工作大格局,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助力“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质

“这次去土耳其救援,我们带了一款国产最先进的生命探测仪,灵敏度非常高,别说底下有人,就是有只老鼠走过,都能感应到。一些欧美的救援队伍也来寻求与我们的合作,我们在前方去探测有没有生命迹象,他们在后面进行挖掘。”9月17日,在2023年“全国科普日”青海主场活动现场,青海蓝天救援队的工作人员李帅正在与参与活动的市民现场交流救援体验。

去土耳其参加救援的故事让大家对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有了直观感受,传递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借助科普日这一平台,我省各行业相关科技工作者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科普讲好新时代青海故事,多方位宣传展示新时代以来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生动实践。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及科普知识竞答活动为400多名学生带来了一场科学盛宴,让青少年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了科学的魅力、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通过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厚植科学文化沃土,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同时,玉树州科协及时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资源,认定命名一批州级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推动全州科普展教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形成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新格局。

通过树立大科普理念,汇聚全社会合力,我省不断提升科普日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强化数字赋能,促进线上线下活动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广泛传播,更大范围地服务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技赋能

服务高质量发展

“这次培训实用性强、接地气,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海东市农业技术人员,举办新技术培训班,针对种植品种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内容开展现场咨询。

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我省各地通过以训代会、以训带促的方式提升农牧民科学素养,打通连接乡村科学技术普及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农牧业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引导社会风尚,展示科技成就,日前,省科协向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政府捐赠价值380万元的中国流动科技馆科普展品展项,并为首届海北州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近年来,海北州大力实施科教兴农、科普惠农战略,高标准打造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在中国农技协青海湟源马铃薯科技小院,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的研究生积极参与一线科技工作,同时为农户提供种薯技术指导。作为国内马铃薯育种专家王舰研究员团队的技术支撑辐射单位,科技小院让科技与农业实现“双向奔赴”,为全省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和种薯规模化生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如今,科技小院已逐步成为开展农村科普的重要阵地。

我省通过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科普服务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行动,促进优质科技科普资源深入农村牧区、服务农牧民,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

践行科普为民

共创美好生活

2023年“全国科普日”青海活动启动以来,西宁市科协聚焦青少年、老年人、农牧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在社区、可再生能源校园科普基地等地,举办“科普小达人”科普阅读竞赛、可再生能源研学、“智慧康养科普助老”健康科普等活动,将优质科技科普资源深入社区、学校、农村牧区。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广场,州地震局联合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开展“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全国科普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套(份),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科普日启动仪式现场,科普大篷车巡展、科技咨询服务、医疗专家义诊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体验。活动通过设立宣传点、发放科普宣传手册、宣传品,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尤其是义诊活动,受到了群众普遍好评。

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实验小学、长江路小学近200名师生参观天文科普馆,通过参加实地观测太阳、专业天文望远镜讲解、流动天象厅节目观影等多项活动,启迪梦想,探索未来。德令哈市实验小学学生崔子曦说:“今天老师带我们参加科学活动,我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觉得很神奇,以后我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做一名小小科学家。”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州科协组织州藏文中学小学部学生参观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参观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认识了各种蔬菜、水果的生长特性和种植小技术,也让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带队老师表示,今后将通过科普活动助力“双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努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我省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聚焦重点人群,深入基层阵地,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社会公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科普大餐。

《青海日报》(2023年09月27日 第2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