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班级日记怎么写》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7 15:48

精心挑选《班级日记怎么写》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班级日记写作指南:注意事项与技巧
正文:
班级日记是记录班级日常活动、师生互动和同学们成长点滴的重要方式。一篇优秀的班级日记不仅能反映班级的活力与和谐,还能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以下是一些写作班级日记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内容真实
1. 真实记录班级发生的真实事件,避免虚构和夸大其词。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避免抄袭他人作品。
二、结构清晰
1. 开头:简要介绍日记的背景,如日期、天气等。 2. 主体:详细描述班级活动、师生互动、同学间的友谊等。 3. 结尾:总结当天班级情况,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悟。
三、语言生动
1.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四、注意以下几点:
1. 观点明确:在描述事件时,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情感真挚:用真挚的情感去描绘班级生活,让读者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3. 观察细致:注意观察班级生活中的细节,捕捉美好瞬间。 4. 独立思考:在写作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五、注意事项:
1. 遵守学校纪律,不涉及敏感话题。 2. 尊

这些班级日志里,记录下的不止是幸福……

“居家学习期间,班级日志无法像往常那样记录,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在一次晨会课上,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八(1)班班主任毛立静学生们集思广益。班级日志,是记录班级日常的载体。每天,师生会在记录本上或长或短地写下成长生活的点点滴滴。可是,居家学习来得有些突然,日志本被留在了教室里。

不过,这难不倒机灵的孩子们。经过一番比较,大家选择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日记App,开启了“云暖”班级日志记录。渐渐地,除了每日学习情况,同学们还把家庭、社区中发生的趣事、社会热点以及所思所想写进了日志里。如今,这本“班级日志”还向家长开放,父母们可以浏览日志内容并发表留言。

毛老师欣慰地看到,在特殊时期里,这本小小的“班级日志”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成了老师、家长了解孩子居家学习期间身心状态、所思所想的一个窗口,更为增进师生交流、亲子关系开辟了新渠道。”

都说师爱是春的暖阳,是隔屏隔不住的牵挂。在格致初级中学预备(6)班,班主任马琳和全班孩子一起“经营”着一个公众号——“格初666中队”。在这里,有学生的成长点滴、原创诗歌,有科学探究、文创大赏,此次居家学习以来,全班45位同学分成9组,在公众号上开启了线上“非常日记”接力。

3月初,班里的小潘同学根据防疫规定要接受“7+7”居家健康管理。马老师便向小潘约稿,为班级公众号撰写“七日记”,记录下这不寻常的一周。日记中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得到了伙伴们的一致好评。

“七日记”也为后续“非常日记”提供了契机。在马老师看来,“孩子们的学习动力需要激励,而语文写作也依赖日常的体验与累积。”于是,每周在“格初666中队”里,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日记接力,马老师提议的公开透明的加分制度及每周一次的总结表扬,使得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愈发高涨。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预备(5)班班主任郑钦文组织的云班会,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小舞台。有居家厨艺秀,孩子们展示厨艺,交流下厨感悟,感受到生活不易和父母长年累月的辛勤付出;还有居家锻炼秀,分享宅家运动心得,侃侃居家生活趣事等。

班级工作日志摘录

2015、4、11 星期六 晴~

今天,我们学校学生在校上课。早7:00就有学生家长打电话进来了,原来孩子的校服弄脏了,无法穿校服到校,特意给我解释一下,我有些小感动。多好的孩子啊!就是周六一样遵循学校的规定。就这事,我特意跑到班里,开了个3分钟的班会,对马希炜给与了表扬,同时对经常不穿校服的学生给与了警示,我要借这件事在班里树立遵规守纪的正能量。

以后,我要尝试着微信面对每一个学生。及时捕捉教育学生的契机,做一个有心的班主任。

今天任务:

1、完成自己的试卷批阅任务;

2、今天2节课力争讲新课;

3、看一点教育书籍,写一写心得。

今天中午饭后,张珂、史一凡、何孟轲买雪糕,在教室吃,我还没有过问,就主动到办公室承认错误,并积极给班级献爱心,很好,当然他们是怕其他同学举报,才来的。可是这样我认为也很好,冷处理也许会有一定的效果。杀一儆百,立规矩很关键!!执行力更重要。

2015、4、12 星期日 阴

今天,在家忙忙碌碌一天,没什么可记录的,呵呵!

2015、4、13 星期一 阴有小雨

这是一篇在《福布斯》杂志上阅读量超过600万的经典文章,其中的许多观点引起了大量的共鸣。有以下7点建议分享给各位家长朋友:

1、我们不让孩子经历风险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欧洲的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摔倒的经历,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恐惧症。事实上,孩子们需要经历挫折以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评价:我们经常想到挫折教育,可我们总担心我们的孩子受伤害,于是我们尽我们所能地保护起了孩子,我们让孩子成了温室中的弱苗,孩子缺失了自己该有的历练,孩子没有了自己该有的生活。这是谁之过?

2、我们的帮助来得太快

由于家长的过分帮助和指导,渐渐地,孩子习惯了在面对困难时等待他人的救助。但在成人世界中,事情并不总是这么美好。换言之,这种做法削弱了孩子的竞争力。

评价:对孩子生活的过于干预,使孩子缺失了自己处理问题的努力,他们只知道有麻烦会有爸妈给与解决,坐等喂食就可以了,他们为什么还要自己费力去做呢?家长的亲力亲为,使孩子丧失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3、我们过分赞美孩子

我们往往鼓励孩子做个自信的人,人们似乎自然而然地认为,这种做法将极大地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但研究调查表明,这种做法事与愿违。

孩子们往往会观察到,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不再有人表扬他们。这时,他们就会质疑父母的话的客观性。渐渐地,他们学会了说谎、言过其实、粉饰太平——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面对过真正的现实。

感悟:对孩子的表扬必须把握一个度。否则,会适得其反,极大的挫伤孩子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知。

4、我们将爱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千万要记得别告诉他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奖励是去商场疯狂购物。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孩子将会不习惯于无条件的爱。

感悟: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没有任何附加值的,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对物质的索取呢?

5、我们不向孩子分享自己过去的错误

健康成长的孩子正展开双翼拥抱世界。孩子必须学会承担责任,尤其是他们做错的时候。告诉他们在你面对相同情景时的感受,告诉他们你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了什么。

感悟:我们不是没经历过孩子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地和孩子分享我们曾经的过往,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得失,我们要和孩子坦诚与共,让孩子敢和我们心灵沟通。

6、我们错误地将聪明、有天赋和有影响力当作成熟

科学地说,并没有绝对的“独立年龄”。一个好的办法是观察孩子同龄人的做法。如果你发现孩子的独立能力差于同龄人,那么你就该延迟他自立的年龄。

感悟:孩子都是属于自己的天使,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对照。

7、我们没有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模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可以先从“说到做到”开始。要尽全力做一个榜样。

感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示范作用,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我们家长就是孩子的model,我们必须在孩子小时候发挥我们的作用,让孩子看到正能量,远离负面影响。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