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观国家安全教育观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4 06:11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观国家安全教育观后感》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观国家安全教育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观后感。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突出重点:在主体部分,要突出国家安全教育观的核心观点和对你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阐述国家安全教育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b. 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介绍国家安全教育涵盖的领域,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等。
c. 国家安全教育的影响:分析国家安全教育对个人价值观、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影响。
d. 个人体会: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观后感,如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认识、感悟和启示。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语句通顺,避免语法错误。
b. 用词准确,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达。
c. 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举例论证: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举例说明,增强说服力。例如,可以引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案例、新闻报道等。
6. 展开联想: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展开联想,将国家安全教育与个人成长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从历史看国家安全

今天是4月15日,

是我国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今晚八点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的

《从历史看国家安全》

将从历史视角,

分析国家安全的深刻内涵与内在规律。

1、总体国家安全观

1944年是中国农历甲申年,伟大的抗日战争已处于胜利前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空前壮大,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却日益走向独裁和专制。这一年也是明朝覆亡300周年,郭沫若潜心撰写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回顾了李自成农民军建立大顺政权后骤然失败的历史过程,也揭示了明朝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原因和教训。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考察调研时意味深长地指出,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让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可谓高瞻远瞩。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

明朝中叶是一个世界大转折、大变迁的时代。随着来自海上的倭患日益严重,明朝统治者不是主动迎击,反而强化了海禁,试图用关门自保的方式躲避祸患,这导致国家安全形势更加恶化。

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自诩“天朝上国”的清朝国门。中英《南京条约》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自此,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风雨飘摇的中华大地成为列强瓜分蚕食的猎物,国家安全几乎荡然无存。

王珊

《历史与国家安全》主编 研究员

回顾中华民族的恢宏历史,探寻历代王朝兴亡轨迹,分析其中背后蕴藏的国家安全内在规律,能够为我们今天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宝贵借鉴和深刻启迪。

2014年4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中国国家安全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总结中国历代兴衰成败、世界大国兴衰成败,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和境界。

2、中国公民孟晚舟安全返回祖国

2021年9月25日21时50分许,一架飞机在深圳宝安机场稳稳降落,机身上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舱门打开,着一袭红裙的孟晚舟向等候在这里的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孟晚舟

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 :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遭遇这样的困境,滞留异国他乡3年,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党、祖国还有人民的关爱与温暖。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过境转机时遭加方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经过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和坚决斗争,2021年9月24日,孟晚舟在不认罪、不支付罚金的情况下离开加拿大,踏上返回祖国的归程。

袁鹏

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秘书长

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国,充分说明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鲜明特点。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

3、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政治安全不牢固则会导致政权崩塌。唐朝的贞观、开元年间是公认的盛世,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足的国家。但唐朝中期之后开始走向衰落。唐朝之亡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中央政权权力和权威的慢性衰颓。

罗援

军史专家

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是政治安全,制度安全和道路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的根本,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本固方可邦宁,这是历史上经验教训,在政治安全领域的体现。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它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辉煌,也上演了中国近代积弱挨打的悲剧。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西方使者带来的望远镜、战舰模型、地球仪、新式后膛枪等,并没有得到清政府重视。清朝统治者仍然沉迷于朝贡体系和典章礼乐之争。

清朝没有从军事安全的高度重视发展自身科学技术,也忽视了侵略者绘制地图、搜集风土民情、打探军事情报、倾销鸦片等与军事安全息息相关的威胁,导致清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的末路。

4、窃取机密情报的境外组织需注意

近年来,中国各行业产业、重要企业的基础性数据一直是境外组织觊觎的目标。2019年6月,国家安全机关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组织以“海洋公益活动”为名,在中国境内设立海洋监测点,宣称为国家相关部门搜集海洋监测数据。

经查,该组织在境外机构的资助下,搜集海洋监测等敏感数据并向境外提供,其收集的经纬度、环境、地质、海洋流量等信息,极易被境外情报军事机构利用,对中国造成潜在威胁。

国家安全机关干警

一些境外机构和组织,他们经常以军队和军工企业、国防科研院所、涉军民企作为重点的渗透目标,他们会常常采用各种手段来窃取我们在国防军事、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机密情报,对于我们国家的军事安全、科技安全,可以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

5、与各国合作推进国际共同安全

2100多年前,中国汉朝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古丝绸之路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迎来汉唐盛世,开启了古代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也为维护中国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和谐共存的安定局面打下了基础。

丝路兴,天下通。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与14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成为全球最大国际合作平台,“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

张运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前瞻性地提出新型全球安全观,始终坚持与各国合作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这些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是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国际社会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践。

新时代,

中国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编辑:高思佳

紧绷国家安全之弦,筑牢人民幸福根基

来源:环球网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今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国治邦安,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顶层设计,作出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开创了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使国家安全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两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没有安全的发展必定是脆弱的,没有发展的安全则是不可持续的。在总体国家安全观顶层设计下,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权益,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从繁华都市到边境村寨,从校园课堂到社区街道,从各级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国家安全知识普及和交流,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全民国家安全责任显著增强。

国家安全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和“旁观者”,它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日前,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标识对外发布,标识由数字415、红星和光芒组成,整体呈扇形,文字位于标志下方,体现出国家安全在党的领导下得到全面加强和“安全有我”的个人责任感。只有人人自觉把维护国家安全当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共同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才能建成我们幸福的“钢铁长城”。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义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新征程中筑牢安全防线。 (乐兵)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