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3 18:42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不能用的广告词”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
在广告行业中,广告词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传递产品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并非所有的广告词都适合用于市场推广。以下是在撰写“不能用的广告词”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遵守法律法规
1. 不得含有虚假、夸大或误导消费者的内容,违反《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 3. 不得含有违反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
二、尊重消费者权益
1. 不得损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如侮辱、诽谤等。 2. 不得诱导消费者进行不合理消费,如虚假优惠、诱导购买等。 3. 不得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如电话、地址等。
三、遵循行业规范
1. 不得含有歧视性、贬低性、侮辱性的语言,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 2. 不得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对产品效果的期望。 3. 不得宣传迷信、封建思想,如风水、命理等。
四、注意语言表达
1. 避免使用粗俗、低俗、恶俗的语言,以免影响品牌形象。 2. 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3. 避免使用歧义性语言,以免引起
“打老婆的人不借,不打老婆的即时到账。”近日,一款名为“还呗”的信贷服务平台APP,在公共场所投放的广告词引发热议。据网友反映,这则广告词目前已经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地商圈及写字楼的电梯广告里。其中,“打老婆”几个字让人看了极度不适。(据11月17日封面新闻)
诚如有网友提出质疑:“按照广告词的意思是‘不打老婆’已经变成一个加分项了吗?这明明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有网友评论:“我一个男的看到广告词都觉得不舒服,真不能忍,建议平台立刻下架广告词......”这样的广告字眼,的确令人难以令人费解与容忍。最基本来看,不打人是基本的道德问题,用这样的噱头来吸引眼球,欠妥。
据悉,特推出这则广告的是一款名为“还呗”的信贷服务平台APP,海报上是七个醒目的大字 “打老婆的人不借”,下面是“还呗贷款,及时到账”“累计用户超 1 亿”等广告信息。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则广告出现在了公共场所。比如,有的就出现在公司电梯里面。这的确有碍观瞻,更无疑是一种负能量的输送,在传导错误的价值理念。
值得令人反思的是,此类广告缘何会如此轻而易举面世。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同时,还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仅从这些层面来讲,上述广告涉嫌违背了相关规定。
更进一步来看,即便也有不少市民和网友看后“会心一笑”,认为就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是,也应看到,这“乍一看似乎树立起了这家公司维持社会正义的形象”,但终归而言,跟还呗 App 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关系,反倒是应引起注意的是,此举“有博眼球、蹭吃性别对立红利”的嫌疑。
当然,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应该增强防范意识。毕竟,正如有律师表示,网贷公司最大的目标受众是年轻一族,在不得不选择网贷公司时不要因为一句 “合口味” 的广告语而盲目跟风,一定要看清贷款利率以及还款方式的风险提示。其实,确实是如此。一些广告用语的确很具有诱惑力,但是其背后的风险不能不防。
公共场所投放广告,不仅要依法依规,更重要的是,须兼顾到受众的感受。或许,该广告也不违反广告法其他禁止性规定,做不切实际的承诺保证或者涉嫌不正当竞争,但是对于受众的质疑和反感,相关企业应该引起重视与反思。同理,市场监管部门面对相关投诉,也有必要及时跟进,对其合规性进行有效甄别,从而杜绝不靠谱广告的出现。
(东方网)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国家两部门放大招!3月27日发布新规:所有食品禁止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误导性宣传!
"零添加"=智商税?
你以为的"不添加蔗糖"饮料,可能偷偷加了果糖/果葡糖浆!新规明确:再敢用这类话术误导消费者,直接罚到破产!举个栗子:某款果汁饮料标榜"不添加蔗糖",实则配料表里藏着果葡糖浆,商家玩文字游戏坑你没商量。新规实施后,这类套路彻底玩完!
过敏人群必看!
以后买牛奶/坚果/海鲜类食品,配料表出现这8类致敏原(麸质/花生/鱼类等),必须用下划线/加粗标红!数据显示我国食物过敏率逐年攀升,新规强制标示致敏原,让过敏人群买得放心。
营养标签大升级!
除了能量/钠,现在还要强制标示饱和脂肪+糖分!买零食前记得先看这个,三高人群有福了!新版营养标签新增"1+6"模式,除了能量、蛋白质等,还强制标注糖和饱和脂肪,帮你一眼看穿隐形健康杀手。
扫一扫变"百科全书"
包装上的二维码能直接听/看/播食品信息!再也不用眯着眼睛找配料表啦!数字标签技术上线,扫码即可获取语音解说、视频讲解,连老人都能轻松看懂。
婴幼儿食品大变化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奶粉新增6大品类,专治癫痫/代谢异常等罕见病!新规还规定婴幼儿辅食添加糖量不得超过5g/100g,守护宝宝健康成长。
保质期改头换面
6个月以上食品可只标到期日,商家再也不能用"生产日期见包装"糊弄人!新规与国际接轨,设置"消费保存期"推荐条款,减少食物浪费。
(P.S. 本次新规设置了2年过渡期,2027年3月27日后生产的食品必须严格执行!)
互动区
现在去超市,你第一件事会先看什么?
有没有遇到过"不添加XX"实际却加了的坑?
数字标签扫码体验如何?欢迎吐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