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4 05:41
写作核心提示:
初一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作文水平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于初一作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审题
1. 理解题意:仔细阅读题目,确保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如有疑问,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 明确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如“以记叙为主”、“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等。
二、构思
1. 确定主题:围绕题目,确定作文的主题,确保主题鲜明、集中。
2. 构思结构:根据主题,构思作文的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3. 列提纲:将作文的各个部分列出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使作文条理清晰。
三、选材
1. 选择典型事例:围绕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生动形象的素材。
2. 突出重点:在众多素材中,挑选最能体现主题的素材,使作文更有说服力。
3. 避免陈词滥调:尽量运用新颖的素材,避免使用过于俗套的内容。
四、语言表达
1. 语句通顺: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使文章流畅自然。
2. 词汇丰富:运用恰当的词汇,使文章富有文采。
3.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7月11日报道:2022年上海中考7月11日上午开启,今年的语文作文题以“这不过是个开场”为主题,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王宏超副教授表示,这一命题将限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可以有很多种理解。
“材料和题目相结合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命题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材料来帮助思考,建立写作思路。”王宏超表示,作文在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和考试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初中阶段来说更是如此。中考作文的命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能把限定性与开放性结合起来。开放性的题目能够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如果开放性比较强,考生可能一下子难以把握住重点;限定性题目要求比较明确,能让学生很快聚焦到主题上,但限定性太强,则又会局限学生的思路,不便于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而数年来上海中考的作文命题,则能把这两者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今年的题目“这不过是个开场”就题目本身来说,可以很多种的理解。“但前面的材料和题目解说对于这个题目的内涵做了一些铺垫和解释,这样就让学生能比较容易能把握住写作的方向。”王宏超说,傅雷的原文是傅聪获奖后的一种提醒,材料后的题目解说,列举了针对这一题目的多种立意可能,精彩还是平凡、顺利还是受挫、得意还是失落,这些既是对原材料内涵的扩充,也是对考生写作思路的提示。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理解,选取某种切入点去写作。整体而言,这是一个难度适中,学生比较容易把握的题目。
正值暑期,对于正在初一、初二等未来中考生如何利用相对宽裕的时间提升写作阅读能力,王宏超也分享了几点建议。
首先要注重作文的基本功,提升表达能力。尽管经过了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但整体而言,初中阶段还处在写作的初级阶段,要从一些基本能力方面去锻炼写作基本功。“原来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会要求学生造句,现在回过头看,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写作训练方法。”写作要先从写好一个句子入手,从最初的准确、流畅表达,慢慢提升到丰富、复杂的表达。能写好一个句子,就能慢慢写好一个段落,再加上谋篇布局的能力,就能慢慢写好一篇作文。“我现在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时,也会提醒他们从写句子入手提升论文写作能力。”王宏超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其次要多看名家文章,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初中阶段是语言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个阶段应该多看一些名家文章,来提升语言的敏感性和语言运用能力。“可能有些学生会看同龄学生的范文来模仿学习,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是不太建议学生看太多同龄人范文的。”王宏超提醒,范文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励学生去好好写作,但同龄人的作文毕竟还不是很成熟的文章,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要从第一流的文章入手去阅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写作水平。古人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也要注重阅读和写作的互相借鉴。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好的写作能力一定要有丰富的阅读做支撑;而高水平的写作能力反过来也能提升阅读的能力。在初中阶段,要适当扩大阅读的视野,增加阅读的深度,尤其要学会完整地去理解一部作品,把握一部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写作思路。
王宏超指出,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会比较倾向于对一个主题的完整表达。“比如说一次经历、一种现象、一种心情等。”这就需要学生有能力对一个具体事件有完整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表达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例如记述一件事,开头就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你能运用哪些方式,哪种方式最切合不同的题目,这都可以在阅读中获得启发。”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目标很难一蹴而就,“但首先是知道好文章的标准,了解写作训练的方法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多加练习,慢慢就会有写出佳作的一天。”
作者:傅文婧
来源: 东方网
不得不实话实说,上初中了还写不了作文,问题很严重。
因为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作文不会写,会直接影响他中考。人生其实就像推多米诺骨牌,前面那张一倒,后面那张就跟着倒下。
所以,俗话说“一子落错,满盘皆输。”从这个意义而言,赢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该怎么办呢?我想先试着分析3点原因,然后给出3个办法,希望对您和大家都有帮助。
我教小学语文7年,中学语文5年,大专语文5年。其他学科不敢说,但就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方面,我大致清楚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是一步步怎么保持优秀的,也知道一个孩子是怎么像一块石头沉在水底,浮不上来的。
1.1 从小就被扼杀了写作文的兴趣
要说天赋,这东西的确是有。有的孩子从小就对语言文字特别敏感,也特别有兴趣,写文章的语句就像是从他心底里长出来的。
但毕竟这样的孩子是少数。大多数孩子都是天赋差不多,对语文和作文的天然感悟力不相上下。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对他的培养、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低年级的时候,孩子的作文兴趣得不到培养,还受到打压那就麻烦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要愿意说,愿意写,就要多多鼓励,多多赞赏。
如果一味强调作文的条理、思路、技巧,然后用所谓的优秀作文标准来要求他,很可能就会让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写了。
1.2 老师教得少,孩子写得少
教过语文的老师都知道,学校里的老师其实不是不会教作文,也不是不愿意教作文,而是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教作文。
为什么?
因为要通盘考虑教学进度。假如快考试了,你课文还没上完,那是要出“大事”的。所以很多语文老师一个学期用来教作文的时间就很少。
“作文意识”比较重的老师,可能会随机应变,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作文教学。相反,就得不到保证了。
这样一来,孩子写作文的次数和机会也就少得可怜。如同学游泳,下水次数少,游泳的技能也就差。
1.3 看书很多,没有感悟,没有理解,更没有迁移运用
父母亲和老师,都知道要写好作文就要多看书。
的确如此,只要一谈到写作,几乎无人不谈读书。读书是少不了,但怎么读,读完之后呢?很少有家长和老师去深究了。
古人把生吞活剥地读书,比作是“囫囵吞枣”,把细读和精读比作是“细嚼慢咽”。看来,读书的方法不同,效果就不一样。
如果孩子读书缺乏正确方法,谈不上感悟和理解,更谈不上迁移运用,那么对写作的帮助也就微乎其微了。
2.1 补习必要的作文基础
到了初中了,还要不要补基础?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多不好意思。其实不然,字词句段篇,修辞手法、句式、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每一块知识都是深不可测的。
就拿标点符号来说,别笑话小学生弄不清楚,很多大学生也有胡乱用的。所l以,一个还不会写作文的初中生,完全有必要好好步步作文基础知识和技能。
怎么找素材,怎么提炼中心,怎么列提纲,怎么取标题,怎么写好开头结尾,怎么展开中间,怎么写好句子,都可以根据实情加以补习。
2.2 学会阅读
什么叫学会阅读?
不是这本书上的字我都认识,就叫会阅读。
会阅读,有很多标准,比如阅读速度是不是够快——说到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新的教改,要求高考语文阅读量字数提高到9000字。
再比如,会不会抓取重要信息,读完一篇文章,你得用简洁的语句表述一下主要内容;又比如,你还得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文中获得必要的知识信息。
对写作来说呢,什么叫会阅读,你至少得知道我从文中(书中)可以积累哪些语言材料,要求高一点,你还得学会从中学习到写作方法和技巧等等。
知识的学习,基本包括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很多家长和老师,比较重视记忆和理解,而忽视了对运用的指导,这对于孩子写作来说是不利的。
2.3 鼓励写作
细心的家长,可能已经发现,从初中开始,写作文不叫习作,叫写作。这个叫法上的变化,告诉我们初中生要学习写作了。
小学阶段,叫习作。换句话说,你可以练习练习。初中生,多少要有点创作的意思了。
好,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中学生已经可以靠写作,得到一些收入了。很多家长会说,那是多优秀的孩子才能做得到。
不用担心,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奢求每个孩子都能靠写作来赚钱。但至少可以有一些这方面的方法,用以鼓励孩子好好学写作。
举个例子,让孩子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今日号等等。目的是让他们在这些平台上练习写作,有一个得到反馈和成长的机会。
你想,每个人做事都需要有成就感。当孩子的作品能得到他人的点赞、转发,获得一定阅读量,是不是可以激发他们继续写作的兴趣呢?
总而言之,让孩子打好基础,学会阅读,让他获得写作成就感,我想内在动力也就有了。
当一个人自己想要写作的时候,我们还用担心他写不好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