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俞敏洪读书笔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4 13:14

如何写《俞敏洪读书笔记》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俞敏洪读书笔记的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俞敏洪的哪本书或者哪篇文章进行读书笔记。确保主题明确,有助于使文章更有针对性。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俞敏洪的背景和所读书籍;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书籍的主要观点、个人感悟和评价;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读书笔记的价值。
3. 突出重点:在读书笔记作文中,要突出俞敏洪书籍中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引用原文、概括观点、结合自身经历等方式来展示。确保重点突出,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书籍的核心思想。
4. 体现个人观点:在读书笔记作文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分析书籍观点:对俞敏洪书籍中的观点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经历或知识背景,提出自己的看法。
b. 感悟人生哲理:从书籍中汲取人生哲理,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人生、成长等方面的感悟。
c. 思考现实问题:将书籍中的观点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探讨如何运用书籍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5. 适当引用

读创今日荐书 | 俞敏洪出版近30年随笔精选,回顾与思考60载风雨人生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魏沛娜

“60岁算是一个节点。60岁前,我还觉得自己处于壮年;一到60岁,就觉得老之将至。因为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的一句‘老头’,现在全网已经开始叫我‘老头’了。刚开始我心有不服,还会争辩‘我还年轻’;后来习惯了,我也坦然接受了这个称呼,觉得做一个倔老头挺好。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屈服、硬骨头的老头,像《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头一样,在大海的颠簸中与风雨为伍,脸上写满坚强。”

今年迎来60岁生日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新书《不负我心》中回顾60年风雨人生。从插秧割稻的农家少年,到高考三次进入北大的自卑小伙,再到红极一时的“中国合伙人”,及至暴风骤雨中永不言弃的“老头”……俞敏洪总能勇往直前。《不负我心》是俞敏洪近30年的随笔精选,凝结他60载的人生思考,饱含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感悟。

《不负我心》

俞敏洪 著

新星出版社

2022年8月

本书由六个章节构成,分别为初心、真心、苦心、用心、从心、正心,包含学习、工作、生活、情感、阅读、旅行等多个重要主题,换言之,也是凝结俞敏洪多年来求学、创业、守业、转型等无数困顿和突破后的复盘与思考。

谈及本书的出版由来,俞敏洪介绍:“有同事说,到了 60 岁,总要有个纪念仪式,于是大愚组织人员帮我做了一本选集《不负我心》,并在书封上赫然写上‘三十年心路历程,六十载人生回望,永不言败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力量’。这也真够难为他们的。我的文字不少,大多是闲言碎语,也有一些值得选编出来的文章。于是同事们挑灯夜战,披沙拣金,几经周折,最后选出这些随笔,结集成册,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这本书如果还有一些可取之处,能够产生版税,我将全部捐给农村和山区的孩子们,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也希望大家阅读了里面的内容,能唤起内心的渴望,并付诸行动,甚至从头再来。回望已远,生命就是雪泥鸿爪,字里行间留下的,是内心的情感流动,牵扯着过去,连接着未来。”俞敏洪表示,60 岁,是他重新整装出发的年龄,不管未来多么不确定,他都会风雨兼程,奋力前行。

审读:孙世建

读书|俞敏洪回首往事感悟人生: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努力的人一生精彩

《行走的人生》

俞敏洪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生活中的俞敏洪爱读书、旅行、运动,也爱思考和写作。本书集结了他新近创作的散文随笔,质朴的语言中展现着生活与生命的智慧。全书分为旅行游记、读书笔记、生活感悟、人生经历、谈教育、谈文化发展等六章,虽是“闲话”,却可读出“小呆萌”和“大智慧”。旅途他乡遇故知,初识大冰相见恨晚,病卧床头思考不辍,回首往事感悟人生,遇社会问题仍赤心不改。

做最想做的事情

我的智商非常一般,就是比别人勤奋。我的脑袋不属于特别笨的那种,但肯定也不是顶尖聪明的类型。在北大同班的50个同学当中,我的智商应该属于中下水平。但我的勤奋一般人比不上。我平均每天工作16到18个小时,如果没有应酬,平均每日三顿饭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小时。

每天早晨冲个澡对我来说是必需的,不管是热水还是凉水,实在不方便的时候,就拿盆水浇一下,唤醒自己,让整个神经系统活跃起来。我很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一两千米,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完,所以每天都跑得大汗淋漓,特别是在夏天。但我晚上一般不洗澡,因为洗了澡大脑容易兴奋。

锻炼结束后,我一般从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到中午12点。工作内容有邮件处理、工作布置、对新东方发展的思考等。另外,还对一些年轻人进行创业辅导,例如通过洪泰基金接触的各种创业项目,因为我知道年轻人创业不容易。

我的午饭90%的情况都是盒饭,有人来和我聊天,也是一人一份盒饭,最多加一瓶红酒。但我也很注意身体,吃完饭会散步十分钟。除了散步,我每个星期还会有一两次游泳、一两次徒步。

我和李开复都做创业导师指导青年创业,但我比李开复更注意休息。开复有段时间有点走火入魔,有人深夜2点钟给他写信,他非要即时回复,以表现自己比他们更勤奋、更年轻。我对他说,真没必要,到晚11点就把手机关机,外面的事情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早上7点钟打开手机,再来处理这些事情。我现在大概就是这样的。

我喜欢旅游,每年会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专门去旅游。虽然年纪已经超50岁,但因为用脑消耗太大,我不担心自己会长胖。如果真胖了,去外面徒步旅行15天,也就瘦下来了。

现在,想安静特别难。比如旅行时住在某个宾馆,一吃饭就有很多人跑过来要合影,这样内心的安静就被打乱了。所以我现在旅游一般都会去几乎没有人的地方,比如大草原,自己开辆越野车,和一两个人同行。他们很少说话,会给我一个安静的私人空间。

我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晚上在上班,有三分之一的晚上会回家吃饭,因为要回家陪孩子。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应酬,我每年有大约100天都在外出差。

我到现在也不敢说我领悟了生命的本质,但是至少有了比许多年轻人更多的勤奋。我的勤奋能给我平时的思考和演讲补充营养。以读书为例,我平时读书有意无意会写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想法。我翻书翻得挺多,但认真读书有时很难。所谓的认真读书就是一天或几天精读一本书,这样算的话,我一年认真读的书也有20-30本。所谓的不认真读书就是一两个小时就把一本书翻完了。如果把这些都算上,我一年能读100多本书。

坐飞机、坐汽车,这些都是我读书的时间。从小到大,我坐汽车没有晕过车。在特别颠簸的路上我都可以用电脑工作,在汽车上看书、看视频,用电脑十个小时,感觉就跟在办公室一样。所以,我在路上读书、工作,丝毫不受影响。

这一辈子,我对钱的多少没有什么感觉。在北大的时候,一个月60块钱,我也很开心。现在有了这么多钱,但自己平常月消费一般也就两三千块钱,其中还包括买书。

我在北大当了好几年老师,但真正体会到当老师的成就感是在教书三四年之后。当老师最有成就感的一点,就是学生特别喜欢你的课。这种成就感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拥有的,而是需经过自己不断的琢磨,每堂课都要有改进。

刚开始教课时,有的学生开小差,有的上课上到一半背着书包就跑了。最后,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少,学生们都提前走了。前两年教课时很有挫败感,因为怎么教都教不会,怎么教都觉得自己知识不够,还会羡慕教得好的老师,但怎么模仿都模仿不了。后来我慢慢发现,竟然有其他班的同学来听我上课了,而这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是一个过程。

教学是一个理解知识以及融会贯通的过程,需要举一反三,要有口才,还要对学生了如指掌,懂得察言观色,这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我一直对大学生说,毕业以后不管在什么地方,当个两三年老师,对一辈子都有好处,你会变得有口才,懂得怎样表达,还知道看面前这群人是不是愿意听你讲。

和年轻人的勤奋不同,现在我的勤奋是另外一种方式——思考。我会经常写一些笔记、感悟等。我现在的体会是:心在退,身在进。“心退”是让天地更加广阔,“身进”是因为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但是我不能和年轻人讲这些东西,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种植到其他人的身上。就好像克隆,技术可以克隆出另一个俞敏洪出来,但那个俞敏洪是一片空白,而这个俞敏洪却呈现出一种经历过人生风雨后的丰硕状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一个是空洞无物的皮囊,另一个却是有精神支撑的灵魂存在。

我常常说,年轻人就是要去闯、去奋斗。只要不做坏事,只要保持良心,剩下的什么事情都能做。年轻人不能太消极,不能因为知道生老病死不可避免,就放弃了对所有事物的追求,这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想对年轻人说,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艰苦。去努力吧,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成为最想成为的人。

作者:俞敏洪

编辑:袁琭璐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