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4 15: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窦娥冤》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例如,可以围绕窦娥的悲惨命运、封建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善恶等方面进行思考。
2. 理解作品:在写作之前,要充分理解《窦娥冤》这部作品,包括其背景、人物、情节等。了解作者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
3.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和自己的读后感观点;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4. 结合自身:在写作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使读后感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可以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及作品对自己的启发。
5. 分析人物:在主体部分,要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如窦娥、蔡婆、张驴儿等。分析人物性格、命运、行为动机等,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6. 比较评价:可以与其他类似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如《赵氏孤儿》、《长生殿》等。通过比较,突出《窦娥冤》的独特之处。
7. 引用名言
有人这样形容法律与文学:法律是素颜黑白照,而文学是p过的美颜照。从表面看,法律似乎讲究理性,需要绝对的真实性。而文学则更追求感性,叙述语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细究发现,法律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作品其中不乏相关的法律知识,从法理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进一步深入地分析作品,从一些古典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与文学形影相随。例如《包公案》、《威尼斯商人》等。而苏力教授的《法律与文学》恰好以传统戏剧为材料,探索分析了法律或者与法律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初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他关于《窦娥冤》的解读。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取材自《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关汉卿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塑造了“窦娥”这样的悲剧形象,以此作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反抗压迫剥削的代表人物。《窦娥冤》由一楔子四折构成,主要描写了一个名叫窦娥的女子被流氓诬赖最后被官府含冤处死的悲剧故事。楔子主要讲述了由于父亲窦天章没钱还债不得以将窦娥(原名窦端云)卖给蔡家当童养媳。正文主要由四折构成,苦命的窦娥嫁来蔡家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了,她只能与婆婆相依为命。赛卢医欠蔡家钱,蔡婆去讨债赛卢医不仅不还钱反而动用暴力差点将蔡婆勒死幸好被张驴儿父子所救。张驴儿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想要逼蔡婆和窦娥嫁给他们父子俩,窦娥拒绝了他的无耻要求。于是张驴儿从赛卢医那里讨来毒药想要害死蔡婆独霸窦娥。他借着蔡婆想吃羊肚汤的机会给蔡婆下药没想到父亲却误食了羊肚汤丧了命。于是,张驴儿把杀人的罪名诬陷给了窦娥。太守桃机对窦娥刑讯逼供,窦娥为了不让婆婆遭受逼供之苦含冤招认了罪行最终被判了斩刑。窦娥临刑前指天立誓表明自己死后血溅白练而不沽地、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以此明冤结果全部应验。三年后窦娥的父亲担任了廉访使,冤情得以昭彰。
探究窦娥的悲剧性命运是由谁造成的?翻阅各类参考书,得出的结论无外乎是由于官吏的昏庸无能、腐败、是非不分,流氓的横行霸道,谋财害命的不公正世道;亦或是窦娥从小失去母亲被父亲卖作童养媳的悲苦身世,而这其中,官吏腐败是造成窦娥冤屈的直接原因。但苏力教授别出心裁,他提出了一个与一般人不一样的想法,他认为窦娥之冤并非由于官吏的贪污直接导致。要注意到,元朝初期,官吏很大程度上依赖收取原告一方的诉讼费来维持个人生活,由于官吏没有薪水,所以判案收取钱财并非贪污,而是天经地义。并且,诉讼费在关汉卿的剧本中并没有交待是谁交付的,所以官吏的审判与案情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再者,窦娥与张驴儿在法庭上互相控诉,若只看双方的证供,似乎张驴儿的话辩证更为可信,张驴儿说“儿子毒死亲生父亲的可能性难道不是微乎其微吗?”相比之下,窦娥直接指控张驴儿毒死自己亲生父亲的说辞显得没有道理,并且窦娥后来还翻了口供,本来她已被免去死罪,但听说太守桃机要刑讯自己的婆婆,不仅改口称是自己下毒而且承认张父是自己的公公,这与她前面的矢口否认形成鲜明的反差。如果在当时缺乏社会鉴证的情况下,口供无疑是判案推断时的一个权威有力证据。所以,客观来说,通过当堂陈辞,张驴儿的口供更有说服力。审理此案的太守也并非职业法官,只是附带享有司法权的官吏,所以以当时的社会条件,太多审判案件的官员都非具有专门审判知识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官,这也是酿成窦娥冤案的因素之一。
古希腊智者柏拉图曰:“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追求精神价值目标是人类心灵最深刻的冲动,因而最能体现人的本质。“法是关于正义的学说”——这句刻在古老智慧之树的箴言,乃是关于法律的永恒真理。理解法的精神,是理解并追求正义的前提。法律价值的体现,需要所有使用法律的人们“以对法律最诚挚的理解”去适用法律。“诚挚”来源于哪里?也许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法律问题是一座有待“开采”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富矿”,值得挖掘,选取一段历史的文学作品,便可以理解特定时代的法律制度问题以及精神价值。
苏力教授的这本书无疑颠覆了笔者对传统法学冷冰冰的看法,作为一个在基层检察院工作的司法行政人员,初涉这个领域时难免感觉枯燥无味,甚至晦涩难懂,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无疑打开了笔者对法学学科认知的新世界的大门。法律与文学是相通的。法律中运用着文学手段,文学中也蕴含着法理,如果法律不能影响人心,不能触动灵魂,那么它的精神力量将大打折扣,缺乏文学素养和文学情怀的法律人也不过是个法律条文的机械操作者而已。两者从本质上而言,也都是为了人类幸福而服务的。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除了要拥有渊博的法律知识,出色的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也要有想象力,敢于突破一般思维来追求真相,从文学的角度寻求法律的最高境界——诗性正义。
作者:常煜婷 贺黎明
编辑:孙钰颖
责编:李朋
总编辑:姚启明
楚州地方有个穷秀才,叫窦天章,饱读诗书,但时运不济,一直没能考取功名,妻子又不幸病故,撇下一个三岁的女儿窦娥。窦天章含辛茹苦把小窦娥拉扯到七岁,借了不少债。放高利货的是富孀蔡婆婆,有个儿子今年八岁了,窦天章借过她二十两银子,现在本息加起来已经到了四十两,蔡婆婆讨要过好几次,但窦天章实在是无力偿还。蔡婆婆要窦天章将七岁女儿窦娥给自己做童养媳,那四十两银子也就不要了,还愿意再给窦天章凑些盘缠让他赴京赶考。窦天章起初不肯送出女儿,可蔡婆婆多次讨债,还托人做媒,窦天章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于是他按照选好的日子,把小窦娥送到了蔡家。
蔡婆婆给了窦天章十两银子送给你做盘缠,去赶考吧。窦天章走后,蔡婆婆倒也没有对窦娥不好,她还很喜欢这个孩子。窦天章一走就是十三年没有音信,后来蔡婆婆带着两个孩子搬回山阳老家居住。窦娥到十七岁的时候,蔡婆婆让她和自己的儿子结了婚。小两口婚后你恩我爱,日子过得很美满。可窦娥的丈夫自幼就体弱多病,结婚后两年就病死了,年轻的窦娥成了寡妇,她替丈夫戴孝,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三年。
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靠婆婆放贷还能勉强度日。只是年轻的窦娥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她经常对着花月伤情,暗自流泪。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开父亲,十九岁死了丈夫,谁知道这个苦命的孩子还有多少灾难呀?但她很感激婆婆的养育之恩,她决心为丈夫守孝,为婆婆养老,就这样清贫地过下去。
没多久这孤寡母女就被一对恶霸父子盯上了,这两个人是一对父子,老的叫张老,年轻的叫张驴,张驴父子来找蔡婆婆,提出要两家并成一家的要求,蔡婆婆赶忙拒绝,可是张驴父威胁蔡婆婆,如果不同意就要杀她们一家。蔡婆婆只好带她们回家,并且要窦娥也同意,窦娥一听,非常气愤,说:“婆婆,这事千万不可答应他们,咱家有吃有喝,媳妇会好好侍奉你,再说你都六十多岁了,怎么能再招丈夫呢!”蔡婆婆抹了一把眼泪说:“媳妇说的是对,可他们说如果我不答应,就用绳子勒死我。还说他俩没老婆,咱俩没丈夫,正是天赐的好姻缘。莫说我,就连你也许给张驴了。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呀,他俩现在就在门外等着呢!”窦娥说:“婆婆,要招你自己招,我是死也不会招女婿的。”这时在外面的张驴父子等得不耐烦了,便闯了进来,那张驴见窦娥长得眉清目秀,乐得嘴都咧开了,他嘻皮笑脸地冲窦娥深施一礼,说:“拜见娘子!”窦娥一见张驴那副流氓样子,非常厌恶,转过身没有理他,回到自己屋里把门一关。张驴瞪圆了眼睛,骂道:“你这个小贱货,还敢跟老子耍硬!”
蔡婆婆生怕再惹事,就赶忙赔礼道:“公子不要生气,我这媳妇性子烈,你们可以先住下,日后我再慢慢说服媳妇。”这样,张驴父子就在蔡婆婆家住下了,但窦娥坚决不肯答应与张驴的婚事,而张驴见蔡婆婆与自己父亲已经成了好事,心里就更着急了。蔡婆婆由于在城外受了惊吓,又遇上张驴父子两个无赖的纠缠,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
张驴每天看着窦娥却不能碰,心里直痒痒,蔡婆婆病了以后,他又想出坏点子:“如果把婆婆弄死,那窦娥还不就顺从了我?”他这样想着,就去买毒药。
张驴买毒药回来后,窦娥正给婆婆端了一碗羊肚汤,张驴故意拦住窦娥,尝了一口,说:“味道不错,不过少了些盐和醋,你去拿些来。”窦娥去拿盐和醋的时候,张驴偷偷把买来的毒药放进了碗里,又搅了搅,窦娥把汤端到婆婆跟前的时候,张老也过来献殷勤,说他要亲自给婆婆喝。不料婆婆刚要喝却想呕吐,实在喝不下,就对张老说:“我喝不下,你喝了吧。”张老看着香喷喷的羊肚汤没有人喝,就自已仰头喝了下去。可刚一喝下,他就觉得肚子疼,然后一头栽倒在地,七窍出血而死。
蔡婆婆见张老喝了汤就死了,吓得哭了起来。窦娥说:“哭什么?这是他做多了坏事,命里注定遭的报应。”张驴进来见死的是自己的父亲,指着窦娥便骂:“好啊,你竟敢毒死我父亲,我不会与你善罢甘休的!”窦娥理直气壮地说:“药是你自己放的,是你毒死了你亲爹,你还吓唬谁?”张驴面目狰狞,大喊:“说我药死我亲爹,谁信?我一定拉你去见官,窦娥好狠心肠,毒死我父亲了!”张驴又对窦娥说:“如果你不肯去见官,也可以私了。”窦娥问:“私了?那是什么意思?”张驴嘿嘿一笑说:“那就是你做我媳妇,我也就不追究了。”窦娥早知道张驴在打这个算盘,婆婆在一旁吓坏了,说:“儿啊,你就顺从了他吧。”可窦娥才不会屈服,便说:“我又没毒死你父亲,我怕见什么官?我情愿跟你去见官!”这样,张驴就拉着窦娥和蔡婆婆向衙门走去。楚州太守桃机是个昏官,他断案定要从中收贿赂,谁给的钱多,谁就能赢。而且想让谁招,就用严刑逼供,用他的话说:“人是贱虫,不打不招。”他见有人来告状,立即升堂。问:“谁是原告,谁是被告?”
张驴忙抢着说:“大人,我是原告,我告这个小媳妇窦娥,她在羊肚汤里放毒害死了我父亲。”桃机一拍惊堂木,问窦娥:“窦娥,是你干的吗?”窦娥理直气壮地说道:“大人明查。我叫窦娥,这位是我婆婆。我婆婆向赛卢医讨债,赛卢医为了赖账,把我婆婆骗到城外想害死她,碰巧被张驴父子看见,吓跑了赛卢医。张驴父子救了婆婆后,便以此事相威胁,他们爷俩要娶我们婆媳俩,我没有答应。婆婆病了,不知道张驴从哪里弄来的毒药,把毒药放进我做好的羊肚汤里,想害死婆婆,可婆婆没喝,却被他父亲喝了,顷刻毙了命。这里不关我的事,望大人明查。”张驴见她说得清楚明白,怕桃机真听信了窦娥,赶忙说:“大人,你可别听她胡说,她是个小泼妇,不打不会招的。”说着偷偷向桃机伸三个手指头,示意要给三十两银子。桃机一见,心里乐了,吩咐道:“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给我拿大棍子打。”几个五大三粗的差人,拿起大棍子便打窦娥。窦娥身子单薄,哪经得住这个?她被打得昏死三次,每次都用水喷醒,但她死也不肯招认。窦娥一眼望见可怜的婆婆,心想,我这样被他们打死了,婆婆一个人会难过,我先留下这条命,还能给婆婆点念想,于是说:“我招了,是我药死张老的。”
桃机见窦娥招供了,便让她画押。婆婆上前扶住被打得遍体鳞伤的窦娥哭着说:“孩子呀,都是我害的你呀,是我送了你的性命。”窦娥当时就被押入大牢,可第二天就有差人来叫窦娥,说到了她斩首的日子了。窦娥没想到这么快就要把她处死,其实这是张驴又在背后给桃杌贿赂了。
窦娥披头散发,带着枷锁,由两个官差押往刑场。平白无故却遭杀头,窦娥此刻满腹的冤屈,却不知道向谁申诉?她忍不住诅咒上天:“天啊,你有太阳和月亮,日夜照着大地;你有鬼神掌握着人的生死,可你怎么也欺软怕硬、颠倒黑白?你为什么让善良的人贫穷命短,却让作恶的人享受富贵?地啊,你不分好歹凭什么为地?天啊,你错判贤愚白做了老天!”
窦娥越来越激动,不住地骂着,惊天动地,在路旁围观的百姓,无不为她落泪。两官差对她喝道:“快走,不要耽误了时辰!”窦娥向官差提出请求说,要从后街上走,官差问她:“你为什么偏偏要走后街呢?你要有什么亲眷,可以叫他们来这里见你一面。”窦娥说:“我没什么亲眷,只有一个婆婆,我从前街走,怕被我那可怜的婆婆看见。”官差说:“你连性命都顾不得了,还顾什么婆婆?”窦娥说:“婆婆身体不好,若见到我现在这个样子去法场,一定非常难过,会气坏身子的。”官差见她自己命都保不住了还有如此孝心,不觉也同情她,就带着她从后街绕着走。
可正走着,只见蔡婆婆哭喊着跑了过来,扑倒在窦娥面前:“儿呀,我的好媳妇,可心疼死我了!”窦娥说:“婆婆不要太难过,那张驴本是想在羊肚汤里放毒毒死你,再霸占我,他没能得逞,想不到自作自受,害死了自己的亲爹。我怕婆婆受牵连,所以就招供了。今天我要赴法场了,婆婆,看在你死去的儿子面上,逢年过节,有吃剩的粥,倒半碗给我,有烧剩的纸钱,给我烧一点,我就心满意足了。蔡婆婆听得心如刀割,泪如雨下,哭着向窦娥不住地点头:“孩儿放心吧,我记住了。”
到了法场,快要行刑的时候,刽子手把窦娥的枷锁打开,让她跪下受刑。窦娥说:“大人,我有一事相求,若依了我,我死而无怨。”监斩官问她:“你有什么事?”窦娥平静地说道:“要一领干净的席子,我站在上面受刑;再要一丈二的白绢,挂在旗杆上。如果我窦娥确实有冤枉,那刀起头落,我的一腔热血会全部飞到白绢上,半点也不会落在地上!”监斩官说:“这个不难,就依了你吧。”窦娥又说:“如今是三伏天气,如果我窦娥真的冤枉,死后会天降三尺瑞雪,为我掩盖尸首!”监斩官听了觉得很可笑,说:“这是不可能的,你再有冤屈,老天也不会在三伏天下雪的!”窦娥又说:“大人,如果我窦娥确实冤枉,我死后,这楚州将大旱三年。”监斩官一听,斥道:“打嘴,越说越不像话了。”监斩官嫌她啰唆,便催促刽子手准备行刑。
刽子手举刀砍下窦娥的头,只见那一腔热血全部都飞到了白绢上,把在场的人都吓呆了。不一会儿,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下了足有三尺厚,把窦娥的尸首遮盖得严严实实。监斩官一见吓得脸都白了,说:“想必这桩案子真有冤情,这前两桩誓愿都已经应验了,不知这三年大早会不会也真的应验。”说着,一伙人都仓皇跑开了,生怕窦娥的冤魂再找到他们。
窦娥死后,楚州果然大旱三年,地都干得裂了缝,寸草不生。
再说窦天章自把小窦娥交给蔡婆婆,进京赶考,一举及第,皇上封他为参知政事。他做官以后,曾多次寻访女儿窦娥的下落,可因为蔡婆婆已经搬家,又给端云改了名字,就一直没有打听到女儿的下落。他为官清廉,很受朝廷赏识,多次派他到地方督查官吏办案。这次楚州大旱已惊动了朝廷,正好派窦天章下去了解民情并检查楚州案历卷宗。
窦天章到了楚州,见到民不潦生的惨景,他当晚就在灯下查阅案卷。只见头一个卷宗写道:“犯人窦娥,用毒药药死公公……”窦天章想,这犯人竟是与自己同姓,药死公公,是十恶不赦的大罪,理应处死。于是把这卷宗放到底下,看下一卷。看着看着他就困了,不觉伏在案上睡着。迷迷糊糊中,窦天章好像在梦中看到了女儿窦娥,窦娥跪地说:“爹爹,请受女儿窦娥一拜。”窦娥便把与父亲分别后,十七岁成亲,十九岁丧夫,蔡婆婆讨债遇害,又逢张驴父子逼婚,张驴毒死亲爹,又嫁祸窦娥,楚州县令错判,窦娥蒙冤而死的经过详细地向父亲说了一遍。窦天章听得心惊胆战、气愤难当,又为女儿的冤屈感到万分悲痛,他不禁失声痛哭。门外的官吏,听到声音,忙进来推醒他,原来他做了一场梦。但他觉得这个案子蹊跷,里面肯定有隐情,于是连夜细细审阅了女儿的案卷。
第二天一早,窦天章便升堂审这个案子,命人把张驴、赛卢医、蔡婆婆都找来。他问张驴:“张驴,三年前药死你爹的是谁?”
“窦娥一个女子,她平日出不得门,怎么配得毒药?我问你,这药是谁配的?”
“是窦娥自己配的。”
“放肆!这种毒药只有药铺才有,窦娥一个不出门的女子怎么去药铺?莫不是你自己去买的?”
“大人,我怎能去弄药害死自己的亲爹呢?”
这时,窦天章问赛卢氏:“赛卢医,你说,这毒药是不是你配的,从实招来,免你一死!”
赛卢医一见,知道躲不过了,便招认说,毒药是自己卖给张驴的。
窦天章问:“你明知毒药是用来害人的,为医当救百姓,为何卖给他这种药,让他做坏事?”
赛卢医道:“小人借过蔡婆婆二十两银子,还不上。小人生过歹意,想用绳子勒死蔡婆婆,可没勒死她,被张驴父子救了。后来张驴来我这里买毒药,说如果我不卖给他,就拉我去见官,小人害怕,就卖给他了。”
窦天章一拍惊堂木:“张驴,现在你还想抵赖吗?”
张驴吓得瘫在地上,他只好低头认罪,招了自己做恶的经过。
窦天章立即判决:张驴谋杀亲爹,逼占寡妇,砍头处死。赛卢医赖账,还想杀人,又卖毒药以致杀人案发生,发配充军。前任太守桃机徇私枉法,办案不清,杖责一百,永不任用。蔡婆婆年迈体弱,对窦娥有养育之恩,由窦天章收养。窦娥冤情昭雪,除去所有罪名,还以清白。
案子审完后,窦天章似乎听到女儿的声音:“爹爹,自古有言,‘八字衙门朝南开,其中无人不冤哉!'像我这样屈死的弱女子,太多了!父亲做官一定要清正廉明,为民除害,儿也就死也瞑目了。”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读后感,窦娥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应该是家喻户晓了,特别是一些人遇到非常冤枉的事情都会说比窦娥还冤。窦娥确实非常冤,窦娥冤其实也只是旧社会的一个代表性的作品,在黑暗旧社会类似的黑暗冤情不知多少,今天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共和国,要珍惜我们的生活,尤其是现在疫情期间,就充分体现了国家强大,社会和平的重要性,感恩祖国,感恩我亲爱的读者们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