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4 23: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梦想的心得体会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关于梦想的心得体会。可以围绕梦想的定义、梦想的重要性、实现梦想的途径等方面展开。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通常,一篇心得体会作文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
a. 引言:简要介绍梦想的定义,引出本文的主题。
b. 主体:围绕梦想展开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梦想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 梦想对社会的贡献 - 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 -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应对策略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梦想的重要性,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3.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词汇丰富:使用恰当的词汇,使文章更具文采。
b. 句子通顺: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避免出现语病。
c.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 内容充实:在论述梦想时,要结合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分享自己的梦想:阐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梦想。
b. 讲述实现梦想的过程:
视频加载中...
2024“润心成长”江苏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媒行动特别推出“成长百问导师答”系列微视频,结合少年志App“成长树洞”栏目中孩子和家长们的烦恼,成长导师暖心解答。以下是本期视频的精彩内容——
本期问题:
初二年级学生提问:
我一直有个想当作家的梦想,但周围的人(包括我爸妈)都觉得不切实际,我该不该继续坚持呢?
导师回复:
王璐
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专职心理老师、心理教研组组长
陶老师工作站栖霞分站志愿者、戴志梅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
栖霞区心理学科教学带头人、德育学科带头人
亲爱的同学,初二的你就已经有了梦想,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追逐梦想的道路往往都是充满挑战的,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质疑,这也确实会让人沮丧、失落。而是否继续坚持作家梦,取决于你的内心意愿和实际情况。
第一,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可以问问自己,对写作的热爱,是一时兴起还是真正的向往?这个阶段的我们对于未来、对于梦想还处在一个探索期,不妨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内心的热爱。比如在课余撰写文章、诗歌,甚至是短篇小说,不仅能累积经验,提升写作能力,还能让你明确自己真正的热爱,清晰自己的方向。
第二,让梦想走进现实。梦想是否应该坚持也要考虑到生活的实际情况。初二的我们,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业,你可以尝试将作家梦与当下的学业目标相结合,找到梦想和现实的平衡点,这样你的追梦路不仅阻力小了很多,容错率也会更大。
第三,理性面对不同声音。你可以试着跟家人深入沟通,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让他们了解你的规划。试着客观分析(他人)质疑的合理性,使它们成为促进你反思和进步的动力,还可以加入学校的文学社团等组织,与有着相同梦想的人交流心得、相互鼓励。
当你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明确了自己的梦想,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行动,逐步接近梦想。追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和收获。希望你可以享受追梦的旅程,发现更多的美好!
据悉,本次融媒行动由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少年志融媒平台为活动平台。广大学生家长可以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成长树洞”,匿名倾诉自己的烦恼,或分享身边的趣事。你丢进“树洞”的烦恼,也许会入选“成长百问导师答”栏目,并获得来自专业导师的语音温暖回复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剪辑 罗皞
校对 李海慧
近期,有好几位读者朋友建议我将这些年发布在网络平台上的文章结集出书。
听了他们的建议,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以下往事。
1961 年,我降生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
那个时候的信息相比现在显得非常匮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农村初级中学读书。家里墙上挂着的广播喇叭,便成了我获知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
那时,每当听到喇叭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用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播报新闻,我心中便会产生一个憧憬:假如将来自己写的稿件,也能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播报,那该多好啊!
然而,随着读书考大学的压力日益增大,当年的那个梦想便渐渐被我遗忘了。
高校毕业后,我踏上了教学工作岗位。在那些闲暇的业余时光里,百无聊赖的我,重拾对文字的热爱,开始采写新闻稿件,并向《烟台日报》《烟台人民广播电台》,甚至《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等诸多新闻媒体投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位在交通部烟台港务局一公司任宣传教育科科长的同学,可能留意到我经常在新闻媒体发表稿件,再加上工作需要,于是,便费尽心思,将我调到他手下,让我专职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再后来,我巿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管理科出现人员空缺,一位在我市市委研究室工作的同学也可能看到我经常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于是,便向该部门推荐了我。这样,我又被调入我市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管理科工作。
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后,我对新闻写作热情没减,仍然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稿件,向各大媒体投递。令人惊喜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竟然采用了我的好多篇稿件。其中,一篇被“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采用,且进入“内容提要”;一篇被“全国各地新闻联播”节目采用,且在播出。真没有想到,曾经那个被遗忘的梦想,竟以如此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
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后,一位朋友问我今后的打算,我不假思索地说出:“我想写本关于自己用哲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预见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书。”
话一出口,我后悔不迭,心里直犯嘀咕:如果这个梦想实现不了,岂不是要被人笑话!后来一想,管它呢!于是,便将这个念头抛诸脑后。
日子一天天过去,闲暇之时,我便随手记录下自己运用哲学的故事与心得体会。未曾想,退居二线的六年多时间里,在不经意间,我竟已洋洋洒洒写出二百多篇文章,字数近三十万。
仔细归纳总结发现,我写的这些文章,其内容大多是围绕着用哲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和预见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展开的。
不少同学和朋友看到后,都纷纷建议我将这些文章结集出书。至此,我恍然发觉:自己的第二个梦想,也完全具备了实现的必要条件。
回顾两个梦想,一个已然实现,一个曙光在望。我禁不住在想:明明当初只是一个想法,后来也没有刻意去做什么,为什么最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思来想去,我将其归结为潜意识的力量。这种力量虽然潜藏于意识之下,但却象一个幽灵似的,在冥冥之中,对我们的思想、情感与行为发挥着巨大、深远且关键的作用。
王京楠写于2025年4月8日
王京楠:1961年出生,山东烟台海阳人。1981年高校毕业。先后在城乡的学校、地区以上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的单位从事过教育教学、新闻出版管理、新闻报道、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宣传和经营管理工作。在新华社(网)《人民日报》(网)《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次。编辑出版过我国第一本诚信教育通俗读物—《诚信史话》。开设的《京楠哲思》《京楠用哲学》《京楠记叙》专栏,受到不少读者关注与好评。爱好读书、思考、旅游。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