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09:4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会计专业书籍的读书笔记,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读书笔记的目的:首先,要明确自己写读书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为了整理和总结书中的重点内容,或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选择合适的书籍:选择一本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书籍,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对实际工作有帮助的书籍。这样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投入精力,提高笔记的质量。
3. 理解书籍结构:在开始阅读之前,先了解书籍的整体结构,包括章节、目录、前言等。这样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抓住重点,提高笔记的条理性。
4. 突出重点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要关注书中的重点内容,如会计理论、实务操作、法规政策等。对于重点内容,要详细记录,以便日后查阅。
5. 结合实际案例:在读书笔记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来阐述书中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6. 注重逻辑性:在整理读书笔记时,要注意逻辑性,使笔记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可以使用标题、副标题、项目符号等方式,使笔记更加易于阅读。
7. 适当引用原文:在读书笔记中,可以适当引用书中的原文,以增强说服力和权威性。但要注意引用的篇幅不宜过长,以免影响笔记的整体结构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信息知识的碎片化,似乎已经很久没能好好坐下来读一本书,特别是一本纸质书。可是这本《会计口述历史》却像磁铁般牢牢地吸引着我,一口气看完了一大半。
这本书缘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一个会计口述历史项目,这个项目始于2012年,迄今为止收录了47位会计前辈的口述素材。本书是第一辑,遴选了出生于1927年及之前的10位前辈。
看完整本书,我觉得这10位会计前辈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他们热爱财务会计工作,严谨自律,终身学习,敢于创新,勇挑重担,都曾经在某个会计领域或地区性会计工作中有着开拓性成就,是会计界的领军人物。
他们是中国会计行业历史演变的见证者,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年代,直到迎来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
会计行业的发展史如此曲折多变,从解放前的西方借贷记账法,解放后的中式增减记账法,然后学习引用苏联的分行业会计,甚至于在“大跃进”时期还推行过无账会计,改革开放后又再次引入西方会计模式,引入了与国际趋同的国际会计准则。
10位会计前辈,每一位都是业界的泰斗,都是响当当的传奇人物。作为事务所的一名从业人员,浙江天健事务所的创始人尹锡章的会计人生,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理论必须要和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他早年在炼油厂工作的时候,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创造性地提出了汇总凭证记账法,大大减轻了会计核算工作量。退休后被财政厅借调,初创浙江会计师事务所,也就是天健事务所的前身。在会计师事务所的15年间,尹老运用自己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客户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给企业设计会计制度,进企业进行年报审计等审计咨询服务。为进一步扩大事务所影响力,还和省内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为天健事务所的发展,鞠躬尽瘁。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在这些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称职的会计,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复杂的问题。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