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17:48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师德师风培训自我评价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保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师德师风培训的自我评价,避免偏题。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具备清晰的引言、主体和结尾。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师德师风培训的背景和重要性。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学习体会、收获和反思。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对未来教学工作的展望。
3. "内容具体": - 结合具体事例或教学实践,展示培训对自身师德师风的影响。 - 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用实际案例说明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4. "自我反思": - 客观评价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 对于不足之处,要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计划。
5. "态度真诚": - 表达对师德师风的敬畏之心,以及提升自身师德师风的决心。 - 避免夸大其词或掩饰问题。
6. "语言规范":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
7. "突出重点": - 突出培训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内容或事件。 - 避免面面俱到,使文章显得冗长。
教师师德考核自我评价之一
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师德为镜,努力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我对自己在师德方面的表现进行简要的自我评价。
一、思想政治素质
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学方面,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长。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活动,为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师德师风表现
我深知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因此我始终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廉洁从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同时,我也注重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个人成长与反思
我深知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职业。因此,我始终保持一颗谦虚学习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我认为自己在师德方面表现良好,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我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教师师德考核自我评价之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我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对师德考核进行自我评价。
一、爱岗敬业,坚守教育初心
我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我深知,教育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它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我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我注重自身修养,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形象。我始终认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严谨治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注重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我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力求使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四、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我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
五、团结协作,共创和谐教育环境
我注重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我尊重每一位同事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他们沟通交流、分享经验。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事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我认为自己在师德考核中表现良好,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提高。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热爱学生、进取育人’’、‘‘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良好职业道德。
其一,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本事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四大发明史、也有屈辱的半殖民地史、更有崛起的改革开放史,无不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而创新这一民族灵魂的延续和升华,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能够说: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备素质、不可或缺的师表,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2l世纪尤其如此。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必须是成体系、全景式的,必须是有再生与辐射本事的。前者指教师的创新,应当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料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后者指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不是体现于教案中、课堂里,而是体现于教学对象创新精神和创新本事的养成发展、开花结果。为此,教师必须经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理解新知,强化创新精神。要破“以教为主”、“教与学统一”的观念,立“教为不教”的观念;破“一张考卷论高低”的观念,立全面考察创新本事的观念;破“自我封闭”的小国寡民教育观,立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大教育观。
其次,一个人的个性的构成既有先天的不一样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构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个性。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一般规章,可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应对面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构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仅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仅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育专家之所以如此论述,就是因为教师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响着施教的成果。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日,热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其得以全面发展,是教师成功的关键。
再次,健康的心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我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进取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问题又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和谐音,有的甚至造成相当恶劣的后果,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有关专家指出,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超负荷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使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极易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造成的。常人眼中的教师,应当是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这种期望使许多教师觉得不应当让学生看到自我的缺点和脆弱,以免破坏自我的形象。这种心理定势使得教师不能和学生坦诚、直率地相处,不利于调节、疏导自我的情绪,因而严重威胁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21世纪是信息与生命大发展的“精神礼貌世纪”。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坚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总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仅体此刻知识的传授上,更为深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我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到达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要坚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调整自我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应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本事。仅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我的潜能,发挥自我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所有的教育都是耐心的锻炼,有时候我们必须忍受的正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期望我们的学生不断前进,并且我们也想推动他们向前迈进,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好自我的耐心。
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教师。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因此,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开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
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开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开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此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假设渴者目光聚集的神圣讲坛。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根底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奉献给学生。
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同时,师德更关系着学生们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其次,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教师要有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是教师要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教师要不断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三是教师对学生要做的具有“五心”,即“爱心、耐心、细心、信心、童心”。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人的本身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特别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有一颗“童心”,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四是教师要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源源不断的泉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学习、模仿,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所以,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再次,作为学校管理来说,如何搞好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德为首,爱岗敬业,依法治学,为人师表。教师要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是要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教师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享受成就。
三是要加强师德的制度建设和教师的师德、业务考核管理。大力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对于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给予严肃的处理,绝不姑息。
四是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是要引导教师向全国模范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象他们那样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象他们那样严慈相济,甘为人梯,润物无声。
六是学校要搞好各种形式的培训,促使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师德的落实提供丰富的载体。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