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餐后活动目标》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5 19:26

写作《餐后活动目标》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餐后活动目标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
在撰写关于餐后活动目标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目标明确:
一、明确活动背景
1. 描述活动发生的地点、时间、参与者等基本信息,为读者营造一个真实的活动场景。
2. 简述活动的背景和目的,让读者对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设定活动目标
1. 确定活动的主要目标,如增进友谊、提高团队凝聚力、培养兴趣爱好等。
2. 将目标细化,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如参与人数、活动时长、完成项目等。
三、分析活动内容
1. 详细介绍活动流程,包括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活动形式、所需物资等。
2. 分析活动内容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阐述如何通过活动实现目标。
四、阐述活动意义
1. 阐述活动对参与者、组织者以及社会的影响,如提高个人能力、促进团队协作、丰富文化生活等。
2. 强调活动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
五、注意事项
1. 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
2. 结构安排要合理,层次分明,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3. 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4. 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为读者提供参考。
5.

如何制订适合你的餐后运动时间、运动量,才能保证降糖效果!

糖尿病病友运动不仅为了强身健体,还为了降血糖。运动降糖要坚持个体化原则,针对每一个个体,什么时间运动、运动多长时间降糖效果好呢?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运动为什么能降糖?

运动为什么能降血糖

食物在胃肠道消化,转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经血管运动到各个组织器官,由各自特定的路径进入细胞内参与能力代谢。

葡萄糖是糖类食物消化后最主要的营养物质,在血管中运送的葡萄糖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血糖,血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需要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因子帮忙,转运因子的转运能力需要胰岛素的调节,不同器官的细胞葡萄糖转运因子的调解因素有差别。

运动可以增加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因子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快血管中葡萄糖向细胞内的转运,从而降低血糖。

由上可以看出,无论是1型、2型、妊娠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运动降低血糖。

什么时间运动降糖好

有人餐后30分钟运动,有人餐后60分钟运动,有人餐后90分钟,到底什么时间运动施舍您呢?

确定完善的运动方案,糖尿病患者需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但“糖友”不是每顿饭喝糖水,而是吃五谷杂粮(吃饭与喝葡萄糖水比,吃饭后升血糖速度变慢,淀粉-多糖-单糖转化需要时间),可自行“山寨版”的糖耐量试验,这样比较符合个体实际情况,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

糖尿病病友根据自己的日常饮食习惯(种类和食量)测餐后30分、60分、120分、180分的血糖值,找出餐后血糖变化规律曲线,选在血糖高峰期到来之前或血糖高峰期去运动。

这下您明白了吧,关于餐后多长时间去运动,要看您的餐后血糖变化曲线。如果您进食消化快的食物,就要餐后尽早去运动,如果进食慢的食物,可以在餐后的稍晚时间去运动。

掌握两原则,运动降糖效果好

一次运动量由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共同决定。糖尿病患者为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应掌握如下两个原则。

运动时间:达到目标心率(170—年龄)后,持续20~30分钟。如果达到目标心率后就停下来,会影响效果。

运动强度:主张糖尿病患者做中等强度的运动。判断中等运动强度的简单方法是目标心率,通常目标心率=170-年龄。中等运动强度比较粗略的评估方法是:运动过程中能说话,但不能唱歌,而且身体一定要出汗。

如何衡量运动效果

糖尿病患者判断自己的运动量是否合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血糖。运动后休息5分钟,看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糖变化情况,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肯定能体会到运动带给身体血糖变化的欣喜。

作者:朱俊平

更多信息,请关注糖尿病之友微信公众号tnbzy2013!

老年糖友降血糖“稳”字当先

老年人是糖尿病最大患病人群,因身体调节能力下降,除糖尿病外,还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病,这使得老年人血糖控制比年轻人更为复杂。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全国委员、天津市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我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邸阜生教授日前表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个体化差异很大,不能一味追求血糖达标,老年人控制血糖一是血糖达标值要讲究个体化,二是要平稳降糖,安全达标,积极防治低血糖。

邸阜生说,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是目前评价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指标,每一位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美国和我国糖尿病学会提出的血糖控制目标分别为HbA1c<7.0%,空腹血糖在4.4至7.2 mmol/L,餐后血糖在7.8至10.0 mmol/L以内。这些数值仅是总体目标值的平均值,对老年患者并不完全适合。对于血糖偏高,但是身体状态健康,并没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应控制在低于6.1mmol/L,餐后控制在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极高危者,空腹血糖建议在7.1 至7.8 mmol/L,餐后在7.8至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放宽7.5%至8.0%以下。而身体虚弱有诸多疾病的老人,要注意的是血糖控制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因为老人身体各种疾病都会影响血糖水平,应规律体检,听从医生的具体建议。如美国老年病学会规定:对体质较差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的老年患者,控制目标在8.0%即可。

“老年人降血糖还要注意不能求快,平稳降糖非常重要。”邸阜生说,“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本就高于年轻人,如果血糖降低过快更会提高低血糖风险。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的主要症状为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饥饿感强烈、手发抖、头晕、头痛、嗜睡、疲倦乏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严重者还可出现情绪不稳定、躁动、易怒甚至昏迷,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及猝死。因此老年人降血糖一定要求稳不求快,哪怕是血糖降的慢一点,也要让身体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避免出现忽高忽低的状况。尤其是对高龄老年人,缓慢而平稳地降糖更为安全。”

邸阜生说,老年人平稳降糖,首先要合理用药,切不可随意使用对其他病人有效的降糖药物。目前临床上的糖尿病治疗用药种类繁多,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糖尿病都有相应的治疗药物,这也对内分泌科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平稳降压方面,二肽基肽酶-4(DPP-4)对老年人平稳降糖有明显优势,目前纳入国内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共识的控糖基础用药。这种药物通过肠促胰素来促进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不会造成低血糖,对我国糖尿病患者突出的餐后高血糖,其降糖作用更加明显,可以长期帮助血糖维持在稳定状态。其次,要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随着天气越发炎热,食欲欠佳、进食量少,户外活动增加、运动消耗增大,再加上夏天人体内对抗寒冷的肾上腺激素(升糖激素)分泌减少,夏季血糖水平往往较其他季节偏低。因此需要及时检测血糖,必要时调整降糖药物。如果出现心慌、哆嗦、出冷汗等症状时,及时补充糖类食物,休息15分钟再测血糖。如果外出时间较长,活动量比较大时,一定要随身携带类似于冰糖这类的糖,升糖快,方便携带。记者 赵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