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再审观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5 23:41

手把手教你写《再审观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再审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再审观后感的主题,即对再审这一法律程序的理解、评价和感悟。主题应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便于展开论述。
2. 突出观点: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再审程序进行评价。观点应具有独到之处,体现自己的思考。
3. 逻辑清晰:作文应具备清晰的逻辑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再审程序,正文部分阐述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4. 事实依据:在论述观点时,要引用相关法律法规、案例或权威观点作为依据,增强说服力。同时,注意避免主观臆断,确保论述的客观性。
5. 语言表达:作文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注意句子结构,使文章通顺易读。同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6. 结构层次:将文章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论述一个观点或事实。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
7. 举例说明:在论述观点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8. 反思与启示:在结尾部分,对再审程序进行反思,总结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结合自身

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张玉环案留下的警示

新华社南昌8月7日电 题: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张玉环案留下的警示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高皓亮 闵尊涛

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原审被告人张玉环故意杀人再审一案公开宣判,撤销原审裁判,宣告张玉环无罪。

在位于江西进贤县凰岭乡张家村的张家老屋前,新华社记者针对有关问题,采访了张玉环。

努力适应新生活

2020年8月4日下午4时许,张玉环走出南昌监狱大门,重获自由。此时,距离他1993年12月29日被逮捕,已过去近27年。

1993年10月24日,张家村两名失踪幼儿的遗体在村庄附近水库被发现,张玉环被认定为“杀人嫌犯”。历经两次上诉,江西省高院于2001年维持南昌市中院原判,判处张玉环死缓,认定他因生活琐事杀害了同村6岁和4岁的儿童。

案情重大,社会关注度高,但此前据以定罪的证据却疑点重重。

案发后,进贤县公安局的提取物证笔录和江西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所做的化验鉴定书,证实被告人张玉环穿过的工作服上沾的麻袋纤维与从水库打捞上来的麻袋均为黄麻纤维,这一鉴定被法院认定为张玉环杀人的主要依据之一。

江西省高院2020年再审认定,这一鉴定只能证明张玉环衣服所沾纤维和麻袋纤维同属黄麻纤维,并不能证明张玉环衣服上的麻袋纤维来源于该麻袋。

这只是张玉环改判无罪的理由之一。江西省高院再审认定,张玉环犯故意杀人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按照疑罪从无原则,不能认定张玉环有罪。

曾经26岁的青年,现在变成了对外面世界近乎一无所知的“老头”。31岁的大儿子张保仁说,这些天教父亲用手机,他总嫌太复杂,当天教了,隔天就忘。

学会用手机是张玉环开始新生活的重要一课。张玉环说,刚到家时的激动情绪正逐渐平复,但他总是睡不着,闭上眼睛,还是会想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多陪陪老母亲

张玉环暂住在弟弟家的房子里,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安稳的家。

自己的老屋和弟弟现在的屋子一墙之隔,屋顶坍塌,抬头能看到天,瓦砾石块散落一地。

案发时,做木匠的张玉环农忙耕种、农闲挣钱,前妻宋小女在家照看两个儿子,当时大儿子4岁,小儿子3岁。然而,因为这起案子,整个家庭破碎了。

父亲被指“杀人犯”,张保仁从小饱受异样眼光,13岁即外出闯荡,20岁那年,经亲戚介绍,到福建漳州海边打鱼挣钱。后来,他把弟弟张保刚也带了过去,弟兄俩把家安在了海边的村庄。

案发3年后,宋小女被诊断患子宫肌瘤,一直为张玉环各方奔走的她,担心拖累家人,无奈改嫁。2011年又被查出患宫颈癌,但无论多么艰难,她从未放弃替张玉环申诉。

张保仁、张保刚相继娶妻生子,弟兄俩出海捕鱼,孩子无人照顾,宋小女也跟着去了海边,帮忙照看孙子、孙女。

今年8月4日,张玉环案再审宣判,张保仁和弟弟、母亲提前三天从福建赶回老家,准备迎接父亲回家。

这些天,张保仁兄弟俩留在老家陪伴父亲。但再过几天,他们就得回到海边的家,出海打鱼。

张玉环的打算是,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多陪陪自己84岁的老母亲。

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再审宣判后,江西省高院有关负责人代表该院向张玉环赔礼道歉,并告知其有申请国家赔偿的权利。张玉环说,自己接受相关部门的道歉,并将委托律师申请启动国家赔偿和对相关人员的追责程序,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张玉环案再审审判长田甘霖说,张玉环案的特殊之处在于,案件不属于“真凶再现”“亡者归来”等情形,而是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改判无罪。原审据以定案的证据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的法定证明标准,认定张玉环犯故意杀人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在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华生看来,再审改判张玉环无罪,是“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落实。但不容忽视的是,张玉环案发后第3年,我国修订刑事诉讼法,此前只作为学术观点存在的“疑罪从无”被写入其中。然而,透过张玉环案可以看出,虽有法律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执行仍面临不少困难。

从一审到2019年决定再审并最终在2020年得以改判,张玉环案前后历时近27年。张玉环说,法律最终还了自己清白,但是否能更早、更快一些?

张玉环案辩护律师说,相关部门做好国家赔偿的同时,更应尽早启动追责,查补漏洞,推动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依法办案理念得到贯彻执行。

图集

+1

责任编辑: 施歌

法官手记|丁民:专业、格局、初心——省高院跟案学习有感



2024年4月,我有幸被选派至省高院民一庭跟案学习一年。跟案学习期间,省高院民一庭的各位领导、老师们热情友爱、悉心指导,温馨团结的氛围让我自然融入其中。一年时间就在忙碌的工作中转瞬即逝,回望这一年的经历,既检验了我的学习和办案能力,更让我有机会跳出固有思维局限重新审视自己。



锤炼专业能力,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民一庭案件多、当事人之间矛盾大。跟案学习期间我接触了大量复杂案件,让我对“专业”、“高效”有了更深的体会,推动我不断精进专业素养。每周的法官会议是对各类疑难复杂问题的集中研讨,法官们对于事实问题的层层拆解,对法律问题的深入剖析,无一不体现着专业和严谨。指导老师庭审节奏把控细致、程序规范高效,对裁判文书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裁判说理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令我获益匪浅。

为锤炼专业能力,我系统强化了类案检索及裁判文书写作,其中协助办理的某业主委员会系列案件,对于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通过汇总省内案例、对比外省裁判经验,最终形成兼顾法律逻辑和现实需要的裁判规则。

一年的跟案学习,让我认识到专业能力是法官的立身之本。我将持之以恒地强化专业学习,将专业学习贯穿职业生涯始终。



拓宽视野格局,深化司法实践认知



相较于中级人民法院侧重案件审理的具体实践,省高院在消化大量再审审查案件的同时,还注重对全省法院工作的统筹指导和法律疑难问题的裁判标准统一。

此前,我大部分时间在基层法院和中院工作,往往把较多精力放在具体案件的事实查明和个案法律适用问题上,所见所思所想大多囿于本市范围。但在省高院更高的视野下,我开始关注基层法院、中院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中的共性难点,让我跳出“个案思维”,关注类案裁判尺度的平衡。

这种系统化的思维,让我认识到司法审判既要维护个案公正,也要为类案提供可参照的示范。这一年的跟案学习经历让我对“法律统一适用”的内涵有了更深理解,也充分意识到司法裁判对社会治理的导向作用。同时,也让我有机会跳出常州看全省,与兄弟法院的法官对标找差,学习借鉴兄弟法院的有益经验,对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民一庭案多人少矛盾特别突出,法官人均300余件未结案件。庭领导敬业担当、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加班是常态、勤勉是姿态,团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样感染着我。

民一庭办理的案件以民生案件为主,法官们始终将“如我在诉”意识贯穿在办案始终,把实质性解决当事人的问题作为案件办理核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协助办理的一件相邻关系纠纷再审审查案件,庭领导亲赴连云港进行现场勘查,“府院联动”组织各方协商调解方案,既探求法律上的解决路径,对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反复研判,又从当事人角度出发,“将心比心”,与当事人进行充分沟通,根据现场情况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在这过程中不仅体现了法律的尺度,还有法律的温度,让我认识到法官不仅要“坐堂问案”,更要坚守初心使命,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强化担当意识,以更高站位践行“公正与效率”的主题。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一年时间转瞬即逝,临别之日站在省高院新审判大楼前,宁海路75号的四季在脑海中流转。想起去年春天初至,北京西路上优雅的法国梧桐在晨雾中舒展新芽,鲜嫩如初来乍到的年轻人;蝉鸣漫过颐和路公馆叩响民国老宅的雕花窗棂,伴奏着合议庭对证据链是否完整的争论。南大的桂花香乘着暮色潜来,与南师大的琴声交织,在法条间洇开温柔的注脚。冬雪初霁,408办公室窗前结满的冰凌,像是三代法律人一起梳理的法理枝桠。

冬去春又至,宁海路的法槌起落声里永远不缺被知识与人间烟火共同滋养的情怀。抬头看到紫峰大厦幕墙上跳跃的晨光,指导老师的谆谆教诲、伙伴们忙碌的身影萦绕眼前,互道的别离已在鼓楼新村的餐馆中酿成美酒,一饮而尽。我也将带着这份宝贵的情谊和经历继续奋斗在司法工作前线。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