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5 19:48

如何写《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心得体会主题,例如:教育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作用等。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主体部分结合自身经历或实际案例,阐述心得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建议或展望。
3. 内容充实: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充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学习理论、动机理论、人格理论等。
b.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实例: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c. 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在学习、实践教育心理学过程中的收获、感悟和启示。
d. 对教育心理学的思考:针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语言规范:遵循汉语语法规则,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b. 逻辑清晰:确保文章结构合理,段落之间过渡自然,观点明确。
c. 举例生动:运用具体、生动的案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儿童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儿童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惭愧做了28年教师,直到今天才通读《儿童教育心理学》,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心理学历史上的地位很高,这本书是写给家长和教师看的。有些教师或家长可能说,我从没有读过《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样不是工作了十几年,或没有读过《儿童教育心理学》,我家孩子不是照样健康成长。前几天和一个同行朋友聊天,得知他的孩子不想去学校上学,整天呆在家里,虽然不是我的孩子,但我仍然心情沉重。如果我们的教师,家长多读一读《儿童教育心理学》这类事件就不会发生,或少发生。人的成长不可逆,希望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正如本书所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的目的。

本书大篇幅讲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如孩子口吃的原因,家庭教育如何做;如孩子懒惰是什么原因,家庭都长子,幺子的性格特征是什么,那些举动看出孩子是否厌学,如孩子身上自卑感和优越感有什么利弊等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重点谈谈第十章《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和第13章《教育的错误》两章内容。

首先是孩子初入学,准确来说进入小学一年级算孩子入学,本书指出学生入学心理准备比成绩更重要,孩子能否集中精力学习,主要看儿童是否喜欢老师,所以“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教学实际中是否做到让孩子儿童喜欢自己。七零后,八零后绝大多数,小时候在家庭教育相对严厉,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孩子入学后,教师严厉一点,孩子还能接受,但是到了零零后,一零后,绝大多数孩子小时候家庭教育相对宽松一点,不少独生子女还是在溺爱中长大的,小时候所有大人都听他的,入学后老师让他听话,能做到吗?胆小的表面上坐的端正,服从老师,胆大的难以适应,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是没有用的,只会增加他们的反感。“我们要想办法,去赢得这类孩子的心,这样他们就会变成好学生。”怎么做,因人而异,总之要想办法去适应孩子的变化,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应你。想想为什么换老师后,孩子又突然变好的。

说道考试成绩,这是教育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当个孩子拿着极差的试卷回到家,我们的期望是家长重视考试,孩重视考试,今后学习上多用功,争取今后改进,但实际上有些孩子回到家,受到的是家长批评。学生,并没有因这一次考的差,改善学习,可能今后情况更糟糕。如果我们正视这种情况,如果想去改变,就尽可能的去寻找方法,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决绝办法不同。正如书中所说:个体心理学认为,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如果成绩一直得不到改善,我们可不可以认真研究学生,了解他的兴趣,发现他擅长的科目,相信“成功会造就更多的成功”。如果儿童对某一科目感兴趣,并且学得很好,他就会受到鼓舞,可能努力做好别的事情。用书中的话:“理想的老师负有一种神圣的,激动人心的使命,他造就儿童的心灵,也掌握着人类的未来。”

孩子出现问题怎么办,“父母或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碰到许多的问题,但都不应该灰心丧气”。用理解和包容对待孩子,宽容,忍耐。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好的,分析孩子的问题成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本书指出孩子问题虽然是在学校暴露出来的,但它们的根源却并不在学校,教师教师要做到,无意指责家庭教育的错误,只是抱着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家长合作,达到家庭教育去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改善家庭教育的缺失,互相形成合力。对出现的问题不要用消极的评价孩子,正面鼓励他们,让孩子树立信心,不要放弃,尝试改变。

教育不是万能的,学业成绩不是教育的唯一,我们要培养合格公民,具有积极、健康、阳光、向上、勤奋、踏实、……用于一切美好的词语,或部分拥有。

张老师原创发表,转载需告知。

爱的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咨询技术与操作》讲座心得

11月25日,迎来了郑州大学2024年“国培计划”的市县级骨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开班仪式上,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樊红敏院长表达了对全体学员到来的深切问候,在介绍郑州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之前,她讲到了自己和岳林强书记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试问,咱们谁又不是农民的孩子呢?感动之余,我们备受鼓舞和启发,我们感受到了别人的成功、才华和成熟,那都是牺牲了安逸,坚持努力和经历沧桑换来的,樊院长的讲话就是一场爱的传递。

今天下午鲁泉教授的《中小学生心理咨询技术与操作》这场别具生面的精彩讲座,为我们为期十天的国培学习开了个好彩头,记得河南省校长培训项目的每一期也是这样做的,都以全国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校长的讲座《教育是什么》作为开头阵。

上周二晚上,在河大的至善校长讲坛上,鲁教授就已开展了一场讲座,他的名字在同学们之中是如此的响亮,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鲁教授以一种平易近人的风格,开启了一场心理豪华盛宴,真正做到了以听众为学习的主体,讲的是心理课,但心中装的是全体学员,这就想到了王鉴教授的讲座《翻转课堂的实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由此可见鲁教授应该是和杜威一样的实用主义者,在学以致用,所谓的“先生”和“学生”的身份在学习中也是不断变换的。

在讲座开始之前,鲁教授先调查了学员们在自己学校的身份角色和职责范围,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真备课”吧,不仅备讲课内容,还要备学生,即时做出灵活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确保我们学有所用,专门针对我们学员的情况,讲适合我们的内容、难度以及专业度。

小故事大真理。在授课过程中,鲁教授走到我们学员之中,诙谐幽默的风格使课堂引人入胜,课件上内容并不多,但是加入了他个人的教育经历,生活中的小故事,使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情感,这堂课有了生命感,有了灵魂,那个灵魂人物就是我们的主讲鲁老师。不仅如此,鲁教授引导我们代入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到情境中,让本次的学习课堂充满生机活力。鲁泉教授以一颗诚挚的心跟大家交流,讲述了自己孩子的现状——一次参加家长会的小故事和感受启发,案例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更愿意敞开心扉,因为他看见了我们,他的心和我们的心相遇了。他讲课风格如此的朴实,真情,以听者为中心,与听者产生共鸣。使我们广大学员在真实案例中感悟与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与现代孩子的现状,这就是学有所思,思有所悟吧,我们在这次讲座中做到了。

鲁教授是位“宝藏先生”,迸发出无限的激情与活力,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小故事是他自己带班主任时自己班级的开锁男孩的故事,眼中这个男孩聪明,白白净净,物理竞赛第一,音乐天赋异禀,能说会道,尊重老师,简直就是一个完美化身,但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管什么锁,都能三秒开锁,这个就剥夺了周围人的安全感。鲁教授把这个案例抛出来,然后学员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观点,台下有学员踊跃补充和点评,所有学员都可以自由发言,真正做到了王鉴教授所讲的翻转课堂。鲁教授最后作总结,不一定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做领导,至少要教育出的孩子不要给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添乱。

讲座全程全员参与,学员们积极踊跃上台角色扮演,鲁教授现场说法,把课堂上的学员代入到课堂案例中,学员们热血沸腾,课堂氛围热火朝天。这就想起了河大特级教授魏宏聚的教学切片课程中,呈现了两盘菜的图片给学员,一盘是生切、硬切的黄瓜段,另一盘同样的原料,却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讲座结束了,学员们竟异口同声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还没到时间,再讲半个小时吧,由此可见,这大餐还没吃够啊,看来鲁教授这厨艺了得,我们享受了这顿美餐的同时还收获了技术与实际操作。教育就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真谛应该就是真情吧,爱是情感之首。

鲁教授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想要被看见又不被看见”,这道出了无数老师和学生的心声。鲁教授就讲到了自己学校的几个案例,引导我们锻炼“看见”的能力。其实整个讲座过程,鲁教授一直都看见了我们,不仅是看见了我们的表情,还看见了这表情背后的意图,以及意图身后的需要和感受,透过了他的心看见了我们的心,这就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爱就在我们的课堂上产生了,爱在我们彼此的心间流动,喜悦而动人,这就是一场吸引而幸福的爱的能量补给——爱的教育。

在本次国培学习中,定会珍惜宝贵的提升机会,争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成。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际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永城市第十七小学刘文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