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美食作文结尾》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6 02:11

怎么写《美食作文结尾》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美食的作文结尾,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总结全文:在结尾部分,要对全文进行简要的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这样可以使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强调主题:在结尾部分,要再次强调文章的主题,使读者对美食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结合自己的观点,提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3. 情感升华:在结尾部分,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通过情感的升华,让读者对美食产生共鸣。
4. 留有悬念:在结尾部分,可以适当留下一些悬念,引发读者的思考。例如,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读者思考美食与生活的关系。
5. 结构完整:结尾部分要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使整篇文章结构完整。可以回顾开头提到的美食,再次强调其独特魅力。
6. 语言简洁:结尾部分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7. 个性化表达:在结尾部分,可以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8. 注意节奏:结尾部分要把握好节奏,避免过于突兀。可以适当放缓语速,使文章过渡自然。
9. 避免重复:在结尾部分,要避免与

“美食只是载体,我要反映的是人生故事”

“美食只是载体,我要反映的是人生故事”

——访纪录片《宵夜江湖》总导演杜兴

纪录片《宵夜江湖》第三季正在热播,忙于后期制作的总导演杜兴却在工作室里囤了一摞考古类书籍。在拍摄了三季《宵夜江湖》后,杜兴对美食产生了新的认识,“很多美食具有考古学意义。比如柳州的螺蛳粉,就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原始人为谋食而选择食用螺蛳的行为。”他说柳州地区的考古发现也支持这个推论,“所以我们现在吃到的螺蛳粉,是由人们从生吃螺蛳,到水煮,再到在汤中不断添加食材的成果。”杜兴也相信,很多美食都有如此来历。

这样的实践和思考使杜兴拥有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也许正因为此,《宵夜江湖》自第一季起就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食纪录片。而杜兴的理想,美食只是载体,他要反映的是人,是人生故事。历史学家王笛的著作《碌碌有为》给了杜兴很多启发,他想通过镜头发现和了解,“碌碌无为”的人们,在过着怎样的烟火人生。

(供图/杜兴)

创作理念

在探索美食的同时,深入挖掘每座城市的独特文化

杜兴生于1981年,湖北人,年纪轻轻已是一位资深的纪录片导演和制作人。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社会、文化、历史等题材,代表作有《离不开你》《宵夜江湖》《我们的动物邻居》《炮火下的国宝》《“字”从遇见你》等。

拍摄《宵夜江湖》的灵感,最初来自于宵夜聚会。杜兴说:“有一段时间,一群朋友特别爱在一起宵夜。聚餐时大家天南海北地聊,我在其中观察到不同人的不同故事,其中反映出的人的性格和地域属性让我着迷。”

杜兴敏锐地感知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宵夜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方式,更是城市文化、生活态度和个人情感的体现。所以他想要通过记录不同城市的宵夜美食,展现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各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我们的《宵夜江湖》系列,就是纪录片,而不是被桎梏的‘美食纪录片’。”不是单纯的美食纪录片,杜兴特别强调这一点。他举例,比如刚上线的柳州,食物该有的都有,人物故事和情感浓度比较恰当,城市特征细节氛围也比较典型,“在柳州,每家螺蛳粉店的汤底都可能有独家秘诀。螺蛳粉,估计多数人会念错,因为螺蛳的蛳,竟然是平舌音。柳州话属西南官话,韵母声调与云贵川渝相似,但又借入了不少粤语,也有不少跟其他南方方言共通的词汇,用柳州话读‘白日依山尽’,好听极了!”

接触到的这些城市细节对于杜兴都是新知识,他因此希望在探索美食的同时,深入挖掘每座城市的独特文化。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诸如泉州“爱拼才会赢”的精神、青岛的开放与包容等都在节目中得到了生动展现。

城市选择

不刻意按城市规模、知名度或地理位置选择

在如何选择城市上,杜兴曾反复斟酌。因为,在他看来,如今很多城市在外表上似乎变得越来越趋于相似,“像是一个模子整出来的,在街上走,如果没看到文字招牌,往往会恍惚,我到底在哪儿?”

于是,杜兴带领他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我们的调研很细致,包括通读城市历史和人文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物产,阅读代表性文学作品等。”这种全面的调研助力杜兴更深入地了解每座城市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助力他选择出最吸引人的拍摄对象。

“我们的城市选择并不是官方评选,或者一个权威的城市美食榜,并不刻意按照城市的规模、知名度或地理位置来平衡选择,而是专注于那些具有鲜明饮食传统、独特生活方式、城市景观的城市。第三季我们选取了八个各具特色的城市,既有像青岛、昆明和泉州这样知名的旅游热点,也有如银川、襄阳和柳州这样虽不那么闻名遐迩,但宵夜文化极为丰富的城市。我们还特别前往了拉萨,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美味。”杜兴说,每一次拍摄都像是一次探险,充满了未知与惊喜。

而选择城市最重要的标准,杜兴进一步坦承,其实是导演团队要有信心能够恰当地处理它们。“这种信心来自于我们对城市的深刻理解以及情感态度,如果我们没有感情上的共鸣,那几乎不可能拍好它。”杜兴说,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有本事传达出为何喜欢它,喜欢它什么。“例如,青岛是我们一直想拍摄的城市,但直到第三季才真正有了足够的把握。有些城市,比如南京和成都,虽然从第一季就想拍摄,但至今仍未能实现。第三季我们也调研了南昌和石家庄等地,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把握,最终决定暂时搁置。总而言之,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视角,保持恰当的距离,并且以真诚的态度去接近每一个城市,挖掘它们独特的魅力。”

《宵夜江湖》第三季最终选择了8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分别是泉州、银川、青岛、柳州、自贡、襄阳、拉萨和昆明,选择了8个城市中的24种宵夜美食,这些美食都不仅具有地域特色,还代表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这样的选择不仅可以让观众领略到不同城市的美食风情,也让观众意识到城市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与独特性。”杜兴强调。

人物选择

好的手艺人是有共同特征的

在选择拍摄对象时,杜兴偏向于选择风格朴素、价格亲民的餐馆,他认为这些餐馆往往具有独特的故事和人情味,他希望通过这些接地气的餐馆来展现真实的城市生活。

在拍摄过程中,杜兴特别注重真实捕捉“市井气”和“江湖气”,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雕琢和修饰,尽可能准确地记录下摊主和食客们的真实状态。他对此的理解也格外有意思:“首先,做菜是一种手艺活儿,好的手艺人是有共同特征的,他们大都身心专注,动作娴熟,一丝不苟,有自己的绝活儿,好的手艺人看几眼就能看出来。”

杜兴还特别提到,他和团队成员都特别看重“时间的重量”,也就是说,并非要去找所谓的老字号,而是强调这个手艺人是“有来由的,有过程的,是经历过时光冲洗的”。杜兴说:“古物鉴赏中有个词叫包浆,这个概念很有意思,我觉得它包含着中国人对时间的思考。我们想找到有‘包浆’的人,也就是‘时间之人’。”

但是,杜兴重视的往往并非时间本身,“不是干得越长就越好,而是与时间共舞的韧性,时间背后的沉淀。另外,生命力旺盛的人,精明之外还葆有率真的人,在调研时也会比较早就确定下来。”

这一层层的深入思考,帮助杜兴团队挖掘到了多位摊主。杜兴也通过展现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还原着城市的多层次内核。

这其中,泉州制作海蛎煎的豹哥与儿子的温馨故事、青岛啤酒屋店主夫妇的爱情故事等都让人感动。

“我们拍了泉州的一位‘咯摊’师傅,叫阿乐。咯摊是一种火锅,闽南美食。”阿乐是一位拥有天赐好嗓子的年轻人,毕业后先当了一名南音老师,后来放弃稳定的工作,进入音乐圈拼搏。他跑商演,上选秀,一直也没有大红大紫,但这段经历却让他的人生丰富多彩了许多。杜兴说:“阿乐后来走向了后厨,放下话筒拿起了锅铲,真的是将人生化作了一锅滋味丰富的咯摊。”他觉得阿乐的故事特别能体现泉州人“爱拼”的性格,所以他将“爱拼才会赢”定义为了泉州这一集的标题。

泉州豹哥也是一位有代表性的餐饮人,杜兴说:“他们家里三代人都做餐饮。儿子阿林曾经一心想去外面拼出一番事业,失败几次后,选择回家继承父亲的手艺。”豹哥一家经营的是海蛎煎宵夜生意,阿林回家后,意外地将自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保留了家族的“古早”味,还创新了吃法,因此吸引了很多食客。杜兴说:“豹哥父子的故事,也是和平凡较劲的‘爱拼’。”

人文故事

烹饪着美味,呈现的却是生存之道

《宵夜江湖》第三季继续通过真实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多角度的启示。杜兴说:“无论任何时候,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心中稳定的、可控的底气,这些摊主店主拥有市井恒心,以味入道。”从杜兴的言谈中不难发现,他的这部纪录片烹饪着美味,呈现的却是生存之道。什么样的生存之道?是顺应、创新、乐观、坚韧、彼此关怀,是流动的命运和稳当的活法。

杜兴通过食物连接起人物,讲述摊店主、食客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人情味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另外也会探讨美食与社会、历史、个人命运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如何反映当代中国的变迁,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咂摸出多层次的味道。

《宵夜江湖》系列的结构并不复杂,杜兴说:“甚至可以说比较简单。”到了第三季,每集主要由3个主要故事构成。

“有些美食纪录片,会把内容划分成环境交代、美食精拍、人物背景等几块。我们这个系列,每个故事十几分钟,并没有诸如此类的标准结构,而是因人而异,因故事而异。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人物纪录片本身的样子去设计故事线,设计节拍,背景信息也好,美食也好,都想办法合理地嵌入到故事线里。”

《宵夜江湖》第三季中出场20多个人物,整体来看体现出了故事类型和结构的丰富性。

除了单个故事之外,《宵夜江湖》第三季每一集都有一个单独的片头,时长一分多钟,主要功能是城市亮相,快速展示这个城市的独特面貌和性格,同时也会出现部分人物和美食镜头。片尾会对本集几个故事进行简短的“回看”,并对本集主题有一个简略的概括。“几个故事中间,有时会有一个小段落,展示城市文化、市井氛围、特色美食,我们称之为‘小珠子’。”片头、片尾和“小珠子”,为几个主要故事搭建起一个整体的城市背景,使之不“悬浮”,并且调节了影片的节奏。

杜兴认为,一部好的美食纪录片,应该能够为人们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和心理慰藉,在“馋哭”观众的同时,勾起人们内心更绵长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在我们的纪录片中,摊主和店主们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但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手艺和对美食的热爱,这种韧性是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观众可以看到,即使在困难时刻,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杜兴说,许多摊主在面对挑战时,都会尝试创新,无论是改良菜品、调整经营策略,还是利用社交媒体吸引顾客。“这些做法展示了在不利环境下求新求变的能力,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于创新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杜兴的观察中,尽管很多摊主店主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他们大多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他觉得,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感染观众,让人们在困难面前也能看到希望,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们不仅仅关注美食本身,还深入挖掘了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展现摊主们的生活状态和人生哲学。而且,也展现了城市中的小社群如何围绕美食建立联系。这些小小的宵夜摊位成了人们社交的场所,无论是摊主之间的相互帮助,还是食客间的分享与交流,都体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

拍摄也不总是顺风顺水,面对很多不愁生意、没有宣传需求且日常工作繁忙的拍摄对象,杜兴团队采用了“时间换真心”的方式。他们耐心说明、介绍节目内容,还主动和拍摄对象一起工作。“我们有时候帮助摊主端盘子、收摊什么的,我们很真诚,这样的态度可能也逐渐赢得了拍摄对象的信任和支持,后来很多都和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杜兴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他说:“因为这种关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让纪录片更加真实感人。”

反响和未来

一直很想拍“妈妈的菜”

在拍摄过程中,杜兴特别重视“江湖气”的视听语言,也注重画面的美感和故事的叙述技巧,他希望通过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营造出一种生动、接地气的氛围。而另外一方面,在影像风格上杜兴采用的手法更为克制,“我们一般避免使用那些仅仅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或异化效果的镜头,即使是拍摄食物,我们也尽量让画面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更接近人眼所见的真实。”

《宵夜江湖》第三季自播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观众纷纷表示被节目中的美食和故事所吸引和感动,同时,《宵夜江湖》也引发了大家对生活的思考和讨论,有的观众说,它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努力拼搏着,而美食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对于未来,杜兴表示将继续关注美食类纪录片的创作空间和发展趋势。他认为,民间的美食故事是一座永远挖掘不完的宝矿,未来他将继续深入探索不同城市的美食文化和人情故事,为观众带来更多感人至深、充满温度的作品。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激励人们珍惜生活、努力前行。

就美食题材而言,杜兴认为还有很多空间。他坦言,自己一直很想拍“妈妈的菜”,“就是那些平淡无奇、搭配奇怪、卖相可能不好、看上去就没什么营养甚至感觉匪夷所思,但是一提起来,大家都会流口水的菜。”说到此杜兴哈哈笑了:“我有时候会一下飞机就赶紧跟老妈打电话预约,一回到家就要迫不及待地扒拉几口她做的好几碗菜。”(王勉)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美食是善意”——美食纪录片出圈10年,走过“风味人间”

记者 刘雨涵

《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以下简称《风味人间4》)于近日上线,同样有着垂涎欲滴的美食,令人啧啧称叹的镜头,还有充满人文情怀的故事被娓娓道来。近期,《风味人间4》的主创人员接受了齐鲁晚报记者的采访,他们表达了团队的共识,即美食纪录片能够俘获大众的底层逻辑——美食是善意。

近10年以来,各类美食纪录片创意不断、花样翻新,不断诱惑着人们的味蕾。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美食纪录片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刚需”,观看不仅是为了满足眼福口欲,也是为了慰藉心灵。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在越来越“卷”的环境中,越来越挤的赛道上,他们仍相信,广阔空间,有所作为。

一粒米里看世界

由陈晓卿、陈磊担任总导演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4》于11月24日在腾讯视频迎来首播。本季节目在聚焦全球谷物的主题脉络下,从麦、稻、黍粟、豆类、薯芋和各类谷物的不同角度,讲述谷物家族的故事。在第一期《麦浪涌万年》中,阿拉伯翡麦、澳门竹升面和蜜汁叉烧、富阳油面筋、广州澄面、日本天妇罗、江西藕丝糖、西藏青稞酒、内蒙羊排饺子等一一登场。节目在精致考究的画面中传递饮食之美,并最终完成了对麦与人类关系的宏大命题探索,这正是映衬了古语所云,“一粒米里看世界,半边锅中煮乾坤”。

之所以选择将“谷物星球”作为《风味人间4》的主题,总导演陈晓卿表示,一是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谷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感标志;再者就是,通过先期经验他们发现,节目中只要是有主食的时间段,点击率都特别高,中国人对主食有着真挚的热爱。

总导演陈磊介绍说,《风味人间4》的策划开始于4年前,打从一开始,他们就决定要把节目做的“硬核”一点。为此,他们找来了专门拍摄植物的团队,并在上海崇明岛租了农田,花费3年的时间,边种地边研究拍摄。团队中有学习植物学的专业人士,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很多事情还是要向农民伯伯学习。

在《风味人间4》的定档预告里,有一个谷物炸裂迸发的镜头引得不少观众啧啧称叹,制片人邓洁将之称为“谷物肖像”,这样的摄影“黑科技”,是主创团队的又一次新尝试。陈磊解读了幕后详情:这粒谷物种子先由微观团队将其在显微镜下进行360度全方位拍摄,之后再由后期CG团队通过真实照片建模,变成可以从任意角度来凝视的形态,从而达到视觉上的全新感受。

因为出行受限,《风味人间4》此次的海外拍摄部分找到了外国团队帮忙,先拟好方案和拍摄想法,再进行充分的线上交流,海外团队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拍摄内容,再每天把拍摄素材反馈回来。靠着这样一点点的沟通和推进,才保证了《风味人间4》每集都能有全球性内容的展示。

一曰“风味”,一曰“人间”,《风味人间4》延续了人文主义的创作风格,借由美食,呈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记录谷物所带给人们的情感抚慰,将人与人之间的温度释放出来。邓洁说,节目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他们的“心头肉”,其中莜麦片段的主人公杏花,就是他们采风时,无意间在古长城脚下村落中碰到的。“那个村子很偏远,去的人也特别少,我们作为一个外来的摄制组,一开始他们不太信任我们。但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跟他们相处之后,觉得他们非常的可爱。而且我们拍完回去以后,杏花阿姨还会特别想我们,会把我们看作她的子女一样,把照片和视频发过来。”这正契合了他们团队的共识——美食是善意,同时这也是美食纪录片能够俘获大众的底层逻辑。

追求“价值感”而非“变现感”

10年前,陈晓卿执导的美食纪录片强势破圈,节目在荧屏上为“吃货”进行了正名,同时让食物具有了美学意味和思想高度,还拓展出了社会学意义。陈晓卿在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这让电视节目具有了电影般的质感。微距摄影、大特写等专业画面的运用,能够让一整片松茸奢侈地占满整个屏幕,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这就是拍摄团队所强调的,“把微观的东西拍壮观了,就拿到了细节。”同时,纪录片将食物与人文故事有机结合的创作理念,也引领风气之先。陈晓卿曾对所有编导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是只拍50元钱以下的食物,第二是要求分集导演与拍摄对象“谈恋爱”,真正融入寻常百姓家,拍出活色生香、接地气的画面。

2018年,陈晓卿创立了稻来传媒,他携《风味人间》在腾讯视频归来,首期节目上线不到3小时就播放量破亿。《风味人间》由陈晓卿担任总导演,朱乐贤担任制片人,李立宏担任解说,第一季的执行总导演陈磊,在第四季成为了总导演,他的太太邓洁成为了第四季的制片人——两人是跟随陈晓卿工作了十年的夫妻档。陈晓卿创立的稻来被视为中国最好的美食纪录片公司。《风味人间》美食顾问闫涛评价说,“中国美食纪录片的从业者都以陈晓卿为骄傲,认为他是这个时代同业的范本。”而陈晓卿表示,“谁拍都能火,只能说我运气好。”

陈晓卿和他的团队在创作方面有着一种强迫症式的较劲。在策划《风味人间》系列中关于螃蟹的内容时,陈晓卿团队阅读了上百万字的资料,查阅了中国800多种螃蟹品种。他们团队的必读书单,不仅包括《饮食与中国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史》等专业书籍,还有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了解人类文明的演化,还要去拓展植物学、生物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最终将他们吸收和消化的知识再回馈到影像,只呈现出冰山一角。

因为在业内的口碑和声望,陈晓卿的团队接到过许多直接开价的拍摄邀约,但是他并不追求这样的“变现感”,他所追求的是“价值感”。“纪录片的价值感肯定不在这儿”,他说,“你可能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深入到骨髓,无时无刻不决定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饕餮时代寻找新路

美食纪录片开启饕餮时代,《风味人间》属于当之无愧的头部节目,但这满桌珍馐,自然需要其他众多节目来呼应。如今的美食纪录片题材不断细分,选题继续下沉,既有《早餐中国》《人生一串》《小吃中国》《沸腾吧火锅》《小城夜食记》《荣叔拾味》等小切口,也有《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傲娇的湘菜》《川菜的品格》等窄视角,形成了包罗万象的美食纪录片宇宙。仅在最近一个月,就有多部美食纪录片上线开播。《一馔千年》以探索古代美馔为切口,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湖菜馆3》前往湘西、成都、延边等地,以辣味美食为线索聚焦街头巷尾风味;《早餐中国4》继续走街串巷,探寻云南、河北、陕西、贵州的早餐味道。

美食纪录片已经持续井喷式发展了10年,在越来越“卷”的环境中,越来越挤的赛道上,内容创作者该如何自处自立?陈晓卿的是“很难”,“中国是美食大国,在中国拍美食就像在巴西做足球教练。”

11月,腾讯视频公布了“至味人间”的纪录片片单。《风味人间4》监制、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表示,美食纪录片不是面向窄众,它追求的是“最大公约数”的大众审美。“其他纪录片品类男女观众的比例是7:3,但美食基本上五五开。这就是一个男女老少通吃的方向。”

但大众审美往往意味着“众口难调”。在《风味人间3》创作时,为了节目做得更加轻盈、无压力,于是将每期篇幅压缩至30分钟左右,可却招来了观众“太短促、不够看”的呼声。于是到了第四季,他们又恢复到了50分钟的时长,重新回到前两季端庄恢弘的风格。陈晓卿表示,“从一个总体操盘手的角度来说,我会把一些观众的意见用特别敬畏、特别谦卑的态度吸纳起来。”每一季节目播出时,他们团队都会盯着弹幕看,如果在第二集时发现有观众不太喜欢的地方,到了第五集他们就会赶紧改掉,不会再提。

节目的制作编制也在不断扩容。在10年前,20人左右的摄制团队在当时已经算是不小的配置了。而现在,《风味人间》每一季的片尾署名常常会突破上百人。朱乐贤表示,“以前都是一个导演带着团队拍摄,自己写稿剪辑成片,今天已经在改变,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

美食题材在不断的深挖下沉之后,创作者很容易陷入瓶颈。《早餐中国》的总导演王圣志在完成100集的拍摄目标之后,曾一度感到心态疲惫,激发不出创作热情。时隔两年,他才重新回归,在第四季“早安人间”的主题词中,找到了对于生活和社会的美好祈愿。朱乐贤深知这种持续性创作的不易,“你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下一季的制作中去,延续有时候并不比开创容易。”

在朱乐贤看来,《风味人间》和《早餐中国》都是腾讯视频美食纪录片的标杆性作品,前者更宏观、更全面,后者更市井、更烟火气,“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一个也不能少。” 他们对于《风味人间》有着IP的延伸开发计划:以《风味人间》为头阵,再布局《风味原产地》《风味实验室》《风味团圆饭》等矩阵,后续还会有将于明年春节上线的“风味”IP特别节目。目前,《风味人间5》已经进入前期筹备阶段,更让朱乐贤期待的是,明年腾讯视频还将推出以陈晓卿为主人公制作的新节目《我的美食向导》,“我们希望把它做成新的IP,成为一个能走在前面的新的美食样态。”此外,他们还继续在细分领域着手,打算在明年上线新节目《向着宵夜的方向》,还有面向垂直领域的《小酸村》等。令朱乐贤感到兴奋的还有,他们来了在社会现实类纪录片领域获得过很多大奖的导演李军虎来拍摄美食题材,“这个片子可能有新的气质出现。”

朱乐贤相信陈晓卿所说的那句话——“美食其实‘吃’的是人”。“通过美食的通道,看这个时代的人,看我们的生活,看我们的社会。人的故事或者人的世界,这些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宝藏。我觉得美食还是有非常广阔的空间的,虽然很‘卷’,但只要你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拓展或者不断创新,它应该还是有很广阔的路可以走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