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新华书店自我评价》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6 08:48

怎么写《新华书店自我评价》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新华书店自我评价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评价主题:明确作文要评价的新华书店是整体形象、服务、环境、书籍质量还是某一具体事件。主题明确有助于使作文更有针对性。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自我评价作文应该具备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新华书店的背景,如历史、地理位置、经营理念等,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 - 主体:对新华书店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如服务、环境、书籍质量、员工素质等。可以采用总分总、分总或总分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新华书店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或展望未来。
3. 客观公正:在评价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 服务:评价新华书店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 - 环境:评价新华书店的店面布局、卫生状况、氛围等。 - 书籍质量:评价新华书店的图书种类、数量、质量等。 - 员工素质:评价新华书店员工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等。
4. 突出亮点:在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华书店的亮点,如特色服务、创新举措、优质图书等,

新华书店——我成长的摇篮孙明浩

一位朋友走进我的家门,看到成排的书柜里装满了不同门类的书,电脑桌上堆满了书,床头床边摆满了书,说道:“你家快成书店了。”我则脱口而出:“是。是新华书店!”是啊,新华书店是我立下初心的地方,也是我成长的摇篮。40多年来,我从一个胶东山区长大的苦孩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基层单位的三级调研员;成为“全国书香之家”“全国自学成才者”“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得益于新华书店的引导、影响和带动。读书,让我构筑起人生的精神高地,使我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是一个普通的胶东山区农家子弟。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一人拉扯我们兄弟4人生活在贫困线上,每年连村里的平均口粮都吃不上。为了让我们兄弟4人能娶上媳妇,父母省吃俭用筹措借贷,为我们盖起了12间大瓦房,也让家里的生活更加困苦不堪。

上学后,从aoe学起,我更多地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我多想走出去,享受更多的阳光,让自己长成参天大树。在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对于生活在贫困封闭的农村的我来说,走出去,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和满足,是一种诱惑,一种向往。父亲知道了我的想法,在我读初中的1976年夏天,用自行车带着我第一次来到栖霞县城。

父亲忙于工作,到县城的第二天给了我1元钱的午餐费,让我自己在城里转转看看。当时的县城尽管也不发达,但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挨挨挤挤的商场,足以让我目瞪口呆,眼花缭乱。当看到“新华书店”的大红招牌,看到橱窗内展示的琳琅满目的图书,我的心瞬间就被吸引了。

我人生中第一次走进了新华书店。看到清洁亮丽的书架,种类繁多的图书,我仿佛走进了神话世界。起先,隔着柜台,我不敢与漂亮的男女服务员搭讪。后来,我也学着城里小学生的样子,让服务员拿我心仪的图书翻阅,手里的1元钱是我仅有的底气。新华书店的服务员和蔼可亲,从不厌烦,一次次地将一本本图书递给我这样一个乡下孩子翻看,只是认真地嘱咐我:“仔细翻阅,不要弄坏书哟!”我受到了莫大的尊重,心里涌出无限的感激和兴奋。每一本书都被我爱不释手,每一本书都让我如痴如醉。我像一个饥饿的孩子,一下子扑进面包房里,贪婪地吞噬着五彩缤纷的精神的养料。一天里,我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忧愁,始终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无尽地享受图书的营养,也享受到新华书店对我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的小顾客的尊重、理解和宽容。我多想永远待在新华书店里,去寻访无穷的宇宙,去徜徉知识的海洋。傍晚时分,店里的服务员扬声说道:“就要下班了。”我这时才知道,一天的时间已经飞快地过去了。我掏出仅有的1元钱,买下了1幅《中国地图》,买下了1本《新华字典》,心满意足地走出了新华书店的大门,步入华灯初上的夏夜……

现在回想起来,在栖霞新华书店的那一天,是我人生中最高兴、最快乐、最享受的一天。那一天,让我开阔了视野,收获了一次难忘的人生体验,也享受到了人间真情。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也要著书立说,做自己心目中仰慕的那样的人。

从那以后,我就与新华书店成了挚友,与书籍结成了伴侣。新华书店成为我成长、学习、工作和从政过程中不断塑造和丰富自己人生的重要场所和精神寄托之地,陪伴在我漫漫人生旅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不管身处何地,我都是新华书店的常客。饿着肚子淘书、买书、读书,是我到新华书店必做的功课。有一次我去延安参加培训学习,也不忘要到新华书店的“发祥地”清凉山万佛洞瞻仰。

在新华书店这个充满温馨与爱意的地方,我读到了大量的佳作雄文,购置了许多鸿篇巨制的古今中外名著,从书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在新华书店这个充满温馨与爱意的地方,我学到了真诚待人和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学会了珍惜、感恩和责任,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40多年来,我徜徉在新华书店,让家中拥有了近万册藏书,成为“全国书香之家”“山东书香之家”“烟台市十佳藏书家庭”,成为别具一格的另一类的“新华书店”。

“新书万卷传知识,千秋老店育英才。”购书、藏书,真正的目的是要读书、用书,从新华书店买来的不同门类的图书成了我精神世界的一日三餐。我付出了读书自学的艰辛,也有了金色的收获:荣获全县青年读书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山东省高教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称号;入编《中专生成功之路》《中国自学人才荟萃》《中国当代学者风采录》《中华百科英才大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辞典》等大型辞书;全国总工会机关刊物《中国工人》杂志作为《时代人物》专栏开栏首位人物加编者按重点推介;编著出版的《栖霞风物》《神仙丘处机》等7部9册与栖霞地域文化有关的专著摆上了新华书店万签插架的书橱,教授专家评价“堪称是地域文化的鸿篇巨制”“集大成者的集大成,地域文化的丰碑”;发表多学科的论文50余篇,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每周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等国内权威期刊转载发表并获奖:有一项研究成果获国家人事部人事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有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被有关部门“报送、国务院领导同志参阅”“报送领导同志参阅”,有三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40多年里,我个人先后60多次获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奖励,并曾经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2004年5月,受山东省教育厅,我光荣地出席了山东省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周年纪大会,并被评选为“山东省优秀自学者标兵”。山东教育电视台与省自考委以我为典型,拍摄制作了一部题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的专题片在省电视台播放,宣传我读书自学的事迹。

回首往昔,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切实感受到在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读书成才为家乡、为社会、为人民奉献付出的值得与光荣,更忘不了在新华书店受到的礼遇、立下的初心和汲取的营养。

新华书店,是我立下初心的地方,是我成长的摇篮!

作者简介

孙明浩(1962.10— ) 笔名孙铭浩,山东省栖霞市唐家泊镇东孙家村人。党员。大学文化。历任栖霞县药材公司经营部负责人,团县委宣传部长,县委组织部副科长,县(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桥镇镇长、副书记、栖霞外向工业加工区管委副主任,庄园街道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正科级干部,市国土资源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主任科员,四级、三级调研员等职。是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农村经济学研究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国内40多家学术团体和新闻单位的会员、理事、通讯员、研究员、特约编辑、特约记者。现任栖霞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栖霞市霞光文学社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出版报告文学集《胶东风流》、社会科学研究文集《跨世纪的思索》、地域文化研究专集《栖霞风物》《古风撷英》、历史人物研究专集《一代宗师丘处机》《丘处机与太虚宫》《神仙丘处机》等著作。20多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被国内权威期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文摘》《每周文摘》《党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发表转载并获省、部、市级成果奖。其中有一项研究成果获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有两项研究成果被有关部门报送“领导同志”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参阅;有三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曾获全国自学成才者、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全国书香之家、山东省优秀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山东省优秀自学者标兵、齐鲁书香之家、烟台市高教自学考试十佳毕业生、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烟台市十佳藏书家庭等荣誉称号。入选多部权威机关编撰的大型人物辞书。

壹点号 美凡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的精神家园——新华书店

如今每到一个城镇我都习惯去看看那里的新华书店,长时间地驻足欣赏毛主席那遒劲有力、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新华书店”,心中总会涌出一种朝拜圣地的感觉。说起新华书店,我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她是我一生的精神家园。岁月如梭,如果要我说一生中首先要感谢谁?当然要感谢新华书店,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因种种原因,只身一人从福州到山高水寒的僻远山区周宁县读书,靠免学费和助学金读完中学。那时候物质非常匮乏,生活非常艰难,我穿的是人民武装部救济的棉衣,吃的是地瓜米饭,喝的是萝卜叶子汤,唯一的享受是读书。那时候周宁一中藏书很少,我每天下午四点多就跑到县城唯一的一间新华书店看书。从学校一路跑去,周边都是水田,从学校到街心要穿过一条田埂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跑,生怕新华书店关门了。路上我仿佛看到店里的图书,向我款款走来,每一本书的作者向我深情地打招呼,在我心目中他们都是我向往的大师。每天在书店里的时光是最愉快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当时书店里只有一个售货员,她是福州人,我称她为福州依姐。她让我随便看,有好书时,她说这些好书每次只进货两三本,有一本是要送给县文化馆的,所以我读时要好好保护和珍惜。我倦缩在书架下读书,每每忘了时光流逝,当店里亮起汽油灯时,那便是打烊了。依姐就会轻声细语地对我说:“依弟,该回去了,明天再来。”她个子很小、瘦弱,但很温柔,总是微笑着说话。

至今回忆起那家书店,真的很小,门前是一条石板路,过几间店面有一个专供挑夫休息的驿站。傍晚,市声渐起,从福安翻山越岭来的挑夫就聚在那儿喝茶,嘻笑着,大碗大碗吃着米豆腐。一抹斜阳照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我回首望望那间书店,亮着昏黄的灯光,像是我远离的家,福州依姐就像是我早年病逝的妈妈。

福州依姐每天都向我介绍店里来的新书。在书店里我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普希金诗集》《鲁迅全集》《郭沫若文集》等等。读书时,我会走进另一个世界,接触到一个个世界上最健谈的人。新华书店,带我去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时代,跟我讨论一些从来不知道的问题。那时,完全被带入了书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读都德的《小东西》,我泪如雨下,读到最伤心的时候几乎气息闭塞,这是因为我从小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当然书也给我带来了生活的力量和勇气,我永远忘不了,那时候读伏尼契的《牛虻》时无比激动的情景,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心潮澎湃。

我在书店天天看书的事,也传遍了小小的周宁县城关。有一天来了一个人,特别好奇地问我的经历和爱好,当我向他叙说自己的身世时,他流泪了。他说他名叫林如成,是县税务局的干部,单身汉,比我大十多岁,也喜欢书,要和我交朋友,于是我们成了忘年交。书友真是最好的朋友。他涉猎群书,喜读名著,家中有许多藏书,后来他还经常邀我到他宿舍里玩,一边围炉吃烤马铃薯,一边交流读书心得,忘记了尘世中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纵论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们和书的存在。我起先叫他为老师,他动情地说情愿我把他当做朋友,因为只有朋友间才无话不谈,而师生中间始终有一种隔膜。在以后的数年间,我们一起在书的海洋里更自由,更无拘无束,更加找到真正的自我。至今六十多年了,我还珍藏着他为我在书店里买的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和《亨利五世》,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本,当时每册才一元钱,现在却是我书房里的宝贝。如今他已经九十多岁了,我们之间仍然保持书信及微信往来,兴致勃勃地谈读书的愉悦。

有一次,我在新华书店读到《郭沫若文集》中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剧本后,我把自己的读后感寄给郭沫若先生,信上还抖胆请求他把不用的藏书寄给我。十多天后,不曾想郭老真的让他的秘书寄来了一大摞书,其中有他的新作诗集《百花齐放》《雄鹰集》等等。他的秘书用非常工整的钢笔字写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郭沫若院长收到你的来信,很敬佩你求知的精神,郭院长叫我寄上十几本书,希望你学习进步!”这封信用中国科学院的特大信封寄达,轰动了周宁一中。当时的老校长詹其道先生还特地为此事约我到校长室谈了一个下午。

高中毕业,我考进了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中文系有很大的图书馆,我习惯地衷情于新华书店,每当周末我总是要从长安山上徒步赶到大桥头的新华书店,一呆就是半天。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总觉得书店其实不是店,是我们栖居的精神家园。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不只是这些,书店模样应是天堂的模样。有一次我年老的父亲破天荒地来信说,约我周天到聚春园吃小吃。我乘车到东街口,忽然看到东街口那间新华书店,便拐了进去,一去就舍不得离开,害得我老父亲久等不遇,生气地回家。后来老父亲问我这件事,我说,我倘佯在书店里好像有着将自己渺小的灵魂腾飞起来的感觉,忘了一切。父亲听了,大为不解,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喃喃地说:“荒唐!”

毕业后当了语文老师,逛书店更是生活的一种享受。我第一次领了工资,家里人叫我去添置蚊帐被褥,可是我将这些钱买了《青春之歌》《红楼梦》《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古代散文》《辞源》等。家里人大为光火,说我是书呆子,其实坐拥书城是我的梦想。有一次到北京开会,坐绿皮车两天两夜到了北京火车站。我带上行李直奔长安街新华书店,因为早上六时到北京,乘车到长安街,书店还没开门,我坐在书店门口等待,看着长安街上冉冉升起的太阳、匆匆的行人,我感到一种无名的幸福。那一次,一口气买了三十几本书,硬扛着、气喘嘘嘘地赶去招待所报到。会议代表们看我狼狈的样子,笑着说,有听说痴的,都没看到你这样痴的。

早年间,市面上闹书荒,买书很困难,我逛新华书店买书凭票供应。无奈之下,只好找到我教过的学生,他是大桥头新华书店的负责人。他给我走了“后门”,让我走进供书的仓库去挑捡,然后偷偷地给我开发票让我从小门出去。想当时买书象偷书一样,至今还暗中发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以为新华书店正是我们思想的半亩方塘:我一生的经历正是凭着阅读,文明得以传递,智慧得以传扬,使我们得以成长。我有两本小书《作文智慧》《老根说字》获华东和福建优秀图书奖,我终于能在全省各地新华书店开了十多场讲座。从蹲在书店角落里默默地看书,到堂堂正正地登上书店的讲台,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

我的一生与新华书店结下了不解之缘,书店是一座城镇的文化名片。她有着一种文化的静水流深的底蕴,保留着读者对历史的情感,感受到文明世界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婉转和体贴……这记忆中还有一种过往的甜蜜。如今我已近八旬,但一看到那大气磅薄的四个大字:“新华书店”,心中总会忍不住地呼喊:“永远的新华!永远的书店!”(王立根)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