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俭以养德 观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6 10:26

怎么写《俭以养德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俭以养德》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文章主旨": - 首先,要确保自己充分理解《俭以养德》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即节俭是培养品德的重要途径。
2. "明确个人观点": - 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对节俭与品德关系的看法,以及文章对自己的启发。
3. "结构布局": - 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主题,引出个人观点。 - 主体部分可以分段论述,每段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如节俭对个人品德的影响、社会风气的影响等。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个人观点,并表达对未来行动的承诺。
4. "论据充分": - 不仅要引用文章中的观点,还要结合自身经历、社会现象等实例进行佐证。 - 论据应具有说服力,避免空洞的口号和主观臆断。
5. "语言表达": - 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避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6.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深度分析":深入挖掘文章内涵,从不同角度阐述节俭与品德的关系。 - "结合实际"

读反腐倡廉三部曲有感:俭以养德 廉以修身

近日有幸拜读了贺清龙同志所著的反腐倡廉三部曲:《中国历史十大惩腐精英》、《中国历史十大清官》、《中国历史十大贪官》。这三部书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惩腐治腐、激浊扬清的重要性,既有通过描绘正面人物传播清廉正直所散发的“正能量”,又有通过刻画反面典型点出贪污腐化所形成的“负磁场”;既让人更深刻理解历史,又催人掩卷深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对当今社会、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行为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是一套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好书。

清龙同志是我多年好友,长年战斗在反腐第一战线。部队出身的他有着军人的严谨和正直,也具文人的细腻与敏锐,这也铸成了他黑白分明、扎实全面、栩栩如生的笔锋与文风,在这几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酣畅忘怀。

写史容易,把人写活难。在尘封的历史中去认知一个真实历史人物,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这包括收集所能发现的各方面素材、读懂难以捉摸、甚至晦涩的古文,还要在字里行间参透史料的原意,不为片面文字所误导,不先入为主、带有太多个人主观意愿与感情色彩,这样才能公正、客观、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还原人物本貌。读完这套书,我的脑海中浮现大量生动难忘的形象,不论正面还是负面,因此我相信清龙同志是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钻进去了、研读懂了、参悟透了,唯有如此,方能驾轻就熟、引人入胜。作为一位工作繁忙的反腐前线人员,这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这些人物里面有广为大家熟知的名字,如惩腐精英狄仁杰、包拯、海瑞等,清官诸葛亮、魏征、范仲淹等,贪官李义府、严嵩、和珅等,不论是民间传说还是电影电视,都有很多演绎。但清龙同志在这套书中并没有简单翻译史实,没有重复讲述故事,而是在保证精准真实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多年纪委工作经验,有张有弛、有点有评,有总结、有思考,如对诸葛亮的描述中,作者通过多个故事反映诸葛亮的勤政廉政思想,并精辟总结为“以‘安民’为根本;以勤劳任职、廉政爱民为要务;以法令为制衡;以‘通货积财’繁荣经济为依归,从而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我认为这个总结非常到位,体现了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心怀天下、情系百姓,体现了他躬亲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的最终要义是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这也解释了为何诸葛亮能被“三顾隆中”、委以重任,也解释了他为何千百年来能一直栩栩活在百姓心中。书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有待读者去慢慢发掘。

当然,也有一些可能知名度并不是那么广的人物。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由于记录较少,要搜罗他们的材料就更为困难,要把他们和前述人物一样写活就更难。但清龙同志不畏艰难、呕心沥血,对他们的刻画一样生动,我相信读者在阅读全书后,会有和我相同的感受。比如在描写十大贪官之一东汉梁冀时,作者从多个角度写出了他的“专横跋扈”的嚣张气焰、“疯狂聚敛”的丑恶行径、“罔顾亲情”的冷血本质,让人既恨之入骨、又有不寒而栗之感。比如为升官位无所不为,甚至毒死年幼的皇帝;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伙同妻子大肆敛财;顺其着生逆其者亡,残忍杀害忠臣李固。对梁冀这种大贪官的出现,作者认为“除了其个人野心膨胀等主观因素外”,还有一些推波助澜的客观因素,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因为“没有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是腐朽的”,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不谋而合,尤其是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所提出的“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民不容贪、法不护腐,腐败是对党的纯洁性的侵蚀、对党的形象的玷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要坚定不移地反腐,构建全面有力的反腐制度体系,将反腐斗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让手握权力的人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让官员以“腐”为辱、以“廉”为荣,形成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新官场文化。

俭以养德、廉以修身,这是流传多年的古训。清龙同志的这三本书是对这个古训的新发扬、新传承,是值得细细品鉴的好书。(二月河)

奇葩说之做人要不要省钱

奇葩说有一期节目是辩论做人要不要省钱的,蛮有意思。

这个议题要是放在不同时代人身上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答复。50年代到70年代的人可能绝大数会选择省钱,而80后、90后的新新人类可能会更多选择随心而欲,千金难买我愿意。

我出生于改革开放那一年,父亲是个工人,那时候是铁饭碗,所以自小家庭条件虽然不是特别优越,但比下还算是有余的。奈何兄弟姊妹三个都要上学,所以日子越过越紧吧。父母是真舍不得花钱,精打细算,努力储备着每一分钱。受父母影响,自小我就属于“省钱型”,买东西会注重价格,买菜也定是货比三家。曾经我以为省钱就是赚钱。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但是后来我发现,省钱并没有让我创造或者积累更多的财富。那到底做人要不要省钱呢?后来发生了两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两件事情貌似与省钱关系也不大,不过确因此我对省钱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

一件事情是发生在大学时期,那时候宿舍没有饮水机,我们打热水是要拿暖壶到热水房去。也不知道那天咋回事,一天时间我竟然陆续打了6把暖壶,幸亏暖水壶是空的,可把我们宿舍人吓坏了,怕最后2个暖壶也毁在我的手里,死活给拦下了。破财免灾,后来宿舍人开玩笑是因为我动了攒钱的念头。

另外一个事情更是奇葩,毕业工作第二年,那时候手机还是热门,相对于收入价值也比较昂贵。一年之内我竟然丢了6部手机,当然大部分是被偷的,因此在公司得了“手机杀手”的绰号。和我朋友聊起来,她开玩笑,你是不是又存钱了。

这两件事情看似与省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却让我真正思考要不要省钱,怎么算省钱,甚至是愉悦的花钱。钱如果最终都要流出去,与其以这样惨痛的方式,不若让它变得更有意义。我的省钱观悄然发生开始。

勤俭持家,俭以养德,该省的钱依然要省。要省钱给自己积攒富余之粮,以备不时之需。而且,我认为省钱不仅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道德。英国女王个人财富为2亿5千万英镑,但是女王还是巴不得把每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她让工作人员织补防尘长外衣,把有破损的床单两张拼成一张用,而报纸都是撕碎后作为马的草垫,王宫内的一切包装她都要找个方法再利用。郭晶晶嫁入豪门,买菜、买衣服依然平民价格。省钱就不会浪费,人走灯灭,水龙头随时关闭等等,细节之处尽显修养。人要省钱,企业也要省钱。储备足够的现金流才能厚积薄发之际有足够的支撑,员工心里有底,对企业有足够的信任,才会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工作中。成本控制理念深入人心,大家才会精于细节管控,不断优化流程。因为省钱,所以创新、废物利用,匠心精神让大家更专注于技能提升。省钱是一种美德,也让我们的思维更活跃。

省钱也要会花钱,懂得投入和产出的核算,省钱就是赚钱。无可否认花钱如果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吃的也好,穿的也罢,出去旅行看看祖国大好河山也行,会让我们身心愉悦,开心的事情如果花钱可以获得,不防也让自己大方一些。人有七情六欲,特别是女人更感性一些,所以在花销上有时候会更随性。衣服、美容、鲜花、美食总是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我们,只要不是很过分,如果确实喜欢为什么不花钱买点?父母年事已高,如果能花钱买点他们喜欢的东西,能让他们更健康为什么不花呢。老人开心,我们放心。出去旅行,陶冶情操,结识朋友,开阔眼界,我们发现世界如此之大,你会发现了更多赚钱的机会,甚至是更省钱的方式,以小博大,何乐而不为之呢。企业也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在扩大规模、提高效率、技术升级、员工激励,该花的要花,要花的值,更要花到人心里。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