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8 05: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婚姻介绍所的广告词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目标受众:首先,要明确广告词的目标受众是谁,比如是单身男女、中老年人还是其他特定群体。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广告词风格和内容。
2. 突出优势:在广告词中,要突出婚姻介绍所的优势,如成功率高、服务专业、隐私保护等。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选择该婚姻介绍所的好处。
3. 简洁明了:广告词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尽量用简短的句子表达核心信息,使读者容易理解和记忆。
4. 情感共鸣:在广告词中,要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引起读者的共鸣。可以描述成功配对案例,或者讲述温馨的爱情故事,让读者感受到美好的爱情。
5. 语气亲切:广告词的语气要亲切自然,避免过于生硬和商业化。可以使用第二人称,让读者感受到与婚姻介绍所的亲密关系。
6. 创意独特:在众多广告词中,要力求创意独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广告词更具吸引力。
7. 法律法规:确保广告词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含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违法信息。
8. 调整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广告词的字数。太长可能会让
往返在中越两国边境的越南女孩(资料图片)
小香从越南过来见我,只要我出46000元,就能把她娶回家了。
边城
刚刚进入2018年,我到了云南边境线上的河口县,虽然对这里湿热的天气还有些不适应,但总好过北方凛冽的寒冬。
河口县沿河而建,河这边是中国,那边就是越南老街,一座地地道道的“边城”。两个国家的风貌,在这里默契地融合到了一起。
每天清晨,河对岸的越南老街人都会过来,推着的小车装了满满的蔬菜,到河口的菜市场叫卖。买菜的大多是中国人,他们用手指着自己想要的蔬菜,越南人会用生硬的中文,语言没有成为障碍。
走在河口的街道上一度有了“在越南”的错觉,到处都是带着越南式“盔帽”的男人和沿街叫卖的越南妇女,连交通工具都是越南式的小摩托。
河口的餐馆大多是越南人开的,店里的菜也是越南口味,春卷、米粉之类的清淡菜式,几乎每道菜的辅料都要用上薄荷,满屋子好像都飘着薄荷的香味。
改变的不只是味蕾,还有“声色场所”上的那些事。街上有些人一刻不闲着,只要碰到游客模样的,都会推销她们的特产“越南小姐”。就连我住的宾馆,第一天晚上宾馆老板就问我:“要不要越南小妹,很便宜的。”
和越南姑娘,你也可以不满足于露水情缘,而是真的把她们娶回家。河口街道上贴满了介绍中越跨国婚姻的广告,好像中国的单身汉们只要提着一口袋现金而来,就能找到一位称心如意的越南新娘。
关于“越南新娘”的新闻,我早先就看到过,如今身处这座边境小城,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体验一次寻找“越南新娘”的过程。
边境上的河口从不缺少越南的气息
婚介
我在一家叫“中越鹊桥婚介所”的广告上找到了张姐的联系方式,我跟她编了谎话,说自己是一位被父母催婚、想要尽快结婚成家的单身汉。
加了微信,张姐发现看不到我的微信朋友圈,好像不大相信我。她的小心是有道理的,毕竟这样的跨国婚介行为并不被中国的法律允许。
我们通了20分钟电话才多了些信任,约好下午见面详细聊聊,地点在河口供电公司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
张姐大约30多岁的年纪,至今单身,自嘲为“剩女”。她说,自己干婚介已经两年了,上一份工作是房地产销售,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现在的越南老板,从此干起来了这行。
张姐直入主题:“介绍成功收取费用一千六, 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
在张姐两年的婚介生涯中配对成功的有很多,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客户,最远的客户在香港。她好像怕我不信,拿出通话记录给我看,上面显示有各个省份的号码,山东、江苏、上海、新疆.......
张姐说找她的客户大多有明显的“缺点”,不是年龄太大,就是身体残疾,但就像他们的广告词一样:不管你身体有任何缺陷,还有年龄,在这都不是问题,我们都能圆你成家的梦想,欢迎来电。
“像你这样好的条件,完全没有必要找我们的。”张姐突然发问,原来她还是不相信我。我只能把之前的谎言又做了“加工”,我被女孩伤过、不再相信爱情,只想为了父母早日结婚。
张姐听罢才跟我解释,总有很多内地的婚介所想跟他们合作,不胜其烦,前一天刚刚拒绝了一家,她以为我也是其中之一。
听张姐说他在的婚介所老板是越南人,手下有6个员工,其中只有张姐一个是中国人。因为张姐是中国人,汉语能力强,干事又利落,老板让她负责河口所有中国客户的业务。
张姐的收入分为两块,一块是固定收入,另一块是介绍每一个从中的提成。张姐的基本工资是5000元,每介绍成功一对提成2000元。
“总共每人收取一千六百块钱的介绍费,提成竟然高达两千元,那老板还赚钱吗?”
张姐了我的疑惑,她们不仅从男方收介绍费,如果最终完婚,也要从女方所得的彩礼费中抽成。如果女孩条件不错,彩礼也会相对较高。
“其实大头还是被老板拿走了。”张姐说自己还没能力“单飞”,因为干这行需要大量越南媒婆的人际资源,还有疏通越南当地官员的关系,这些都是她不具备的。
事实证明,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我自以为我已经取得张姐信任之时,突然发现原来我和张姐的每次见面都会被人跟踪。
跟踪我的人是一个江苏男人,自称是江苏的婚介,跟张姐是生意合作伙伴关系,他认为我的行为可疑,动机不纯,在电话中威胁我说:“要弄死我”。
出于安全考虑我决定不再接触张姐,选择了河口另一家婚姻所的李姐,继续我的尝试。
中介提供的越南女孩照片
夫妻
跟张姐一样,今年36岁的李姐也是从事跨国婚姻介绍,不同的是李姐选择单干自己当老板。
李姐自己就是位“越南新娘”,以前做过中文翻译,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喜欢笑。丈夫刘伟是安徽人,比李姐小四岁,现在从事边境水果贸易。
刘伟给我介绍了一下跨国婚姻领结婚证的一套流程,“首先要女方(越南)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出具单身证明在村里盖章,然后到户口所在公安局盖章,之后将男女双方的材料翻译成中文和越南文各一份,必须是男女双方一起到越南的河内市或胡志明市去认证,这个过程是一个双重认证的过程,男女双方也要去中国的驻外婚姻办进行认证,最后一步才是到中国的省民政厅领结婚证。”
李姐承诺所有的证件都会帮我办好,不会超过2-3周时间,假如我自己去办可能花费很多的时间。李姐透露说干她们这行都需要人脉和关系,“搞这个证件,没有人,很麻烦”。
我试着问了一下李姐每月的业务量,李姐告诉我说:“生意时好时坏,有时一个月一个也没有介绍出去,有时候会有十几个,都是随机的。”
也有内地的婚介所跟李姐合作,刘伟对内地婚庆介绍所的做法形容为“很黑”,认为他们都会“将彩礼的价格抬得很高,提前扣好彩礼”,刘伟怕我听不懂,专门给我做了一个比喻:“就像一瓶矿泉水一样,出产七毛钱,到批发商手里一块一,到商店一块五,到我手里两块。”
李姐自称手下有十几个越南媒婆,手头的女孩资源不局限于河对面的老街,遍布整个越南,在河口也算是一家比较知名的婚姻介绍所,但跟张姐所在的中越鹊桥婚介所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法别。
跟张姐她家收取1600元的介绍费用不同,李姐索要的介绍费高达2680元,还是老规矩“介绍成功才收费”。
“为什么越南姑娘想要嫁给中国男人?”李姐的是:“家里穷,越南的男人对女人不好,常常打女人,想要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李姐说自己就是一个越南人,嫁给了中国人,她现在过得很幸福,她想帮助更多的越南女孩脱离苦海,已经介绍成功的有几百对之多,说起自己的职业李姐充满了自豪感。
李姐告诉我说,她当年介绍成功的第一对是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是出于做好事帮助人的的目的。从事这一行的初衷是“想要给别人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称赞李姐是一个“有情怀”的介绍人。
相亲之后,小香走过了关口
相亲
在和李姐交流过后,李姐让我从她朋友圈发的越南女孩的照片中挑选一个,如果有相中的,等她从越南回来后立马安排相亲。
我选中了照片中一个留着齐刘海扎着辫子,穿白色衬衫的姑娘。李姐问我是想在越南这边相亲还是在河口,我以没有护照为由选择在河口见面相亲。
1月7日那天李姐从越南回到河口,我们约好11点半在距离我住处800米远的滨江国际宾馆门口见面碰头。
面对即将来临的人生第一次“相亲”,我坐立不安,开始不停地抽烟。
十五分钟后,李姐和刘伟出现了,见面后我们三人去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我和刘伟聊着天,烟也抽了一根又一根。
接下来发生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李姐突然向我道歉说,之前被我选中的那个姑娘已经嫁出去了,然后又从手机中翻出两张越南女孩的照片,让我任意挑选其中的一个,我只好重新做出了选择。
大概过了30分钟,李姐告诉我,越南姑娘到了,让我们下去接,我远远地看到一个身影从出境口岸走来。
越南女孩穿了一件红色的外套,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紧身牛仔裤,个子很高、眼睛大大的。能看出来,她为了这次相亲做了精心的装扮。
看着渐渐走近的越南姑娘,我又开始紧张了,想着该如何跟她打个招呼,开口说第一句话。
一见面,越南姑娘就冲上去跟李姐打招呼,两人有说有笑,像是很熟的样子,对我只是害羞得微微一笑。
为了避免尴尬,我主动和刘伟走到了前面,越南女孩和李姐走在后面。刘伟告诉我接下来的流程是一起去吃饭,相互了解。
我们选择了口岸的一家烤肉店,正式开始了“相亲”。
和我“相亲”的越南女孩的中文名字叫小香,今年24岁,初中文化水平,家里有姐弟四人,父母在家务农,只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我尝试着和小香交流,但大部分内容需要李姐帮忙翻译。
李姐发现我和小香都穿了红颜色的上衣,不断地调侃我们俩有“夫妻相”。面对小香,我还是不知所措,只好再次开始抽烟。
小香却显得自然、放松,还热心地给我夹菜,帮忙递纸巾。还让李姐问我“大一岁没事吧”。
只要我一开口说话,她就会笑,像个孩子一样。我告诉小香我住在北京,她微笑着点头,嘴里不断重复着“北京”这个词的发音,像是咀嚼一块糖果,慢慢品味。
小香很爱笑,有时沟通起来困难,她就自顾自轻声哼唱起越南歌曲,我听得竟也有些入迷了。
我心里甚至有了些“羞愧”,自己只是在好奇心下所做的尝试,小香看上去远比我对这次相亲要更真诚。
气氛有些冷场,李姐打破了沉默,笑着对我说一般客户都是“早上相亲,下午回家”,希望我吃完饭,一起去越南见一见小香的父母,“没有护照没有关系,可以弄条船偷渡过去。”
在中越的婚介介绍行业里,有个词叫“眼缘”,也就是男女双方的第一印象,如果双方第一印象不错,基本就是介绍成功。
刘伟告诉我说小香对我的眼缘不错,一直在偷偷看我,如果我觉得不错“就定下来”。李姐夫妇只给了我很短的考虑时间,下午必须给出答复。
吃完饭后,李姐想让我跟小香单独相处一下,要求我送她到不远处的出境口,在那边会有越南的媒婆等着小香。一路上我一言未发,只是跟在小香身后。
在登上出境口岸的扶梯时,小香忽然回头冲我笑了笑,说了一句不知什么意思的越南话。我有些发木,只是挥了挥手,看着小香的背影消失在关口里。
我最终找了借口,没有再去见小香。临从河口离开时,刘伟还在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到工作上,“有家庭是人生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上次相亲过后,我和李姐好久都没有联系,但有时候还会想起小香,想是什么原因让她愿意嫁到中国来,想她是怎么看我这个“相亲对象”的。我也再次有了愧疚的感觉,为自己这次并不真诚的体验。
一天晚上,李姐突然又发微信告诉我说:“小香是很喜欢我的,彩礼要46000元”。
我追问道:“小香她喜欢我哪一点啊?”,李姐回复:“这个我得问问。”又过了几天,李姐再次联系我,说小香就在她身边,有话想对我说。
手机上亮起了视频通话的请求,我迟疑着,始终不敢接通。
青客大赛 | 20万写作基金 听你讲真实发生的故事
作者:周生根
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系,喜欢冒险,热爱诗歌。
编辑:刘汨 宋建华
事实核查员:刘汨 设计:邹依婷
入赘是捷径还是弯路?
听萧山赘婿们讲自己的故事
都市快报讯 “萧山区招上门女婿,本人女儿今年26岁,不能说话,现招上门女婿照顾她和我们二老,嫁妆:路虎揽胜一辆+华润中央公园房子一套,每个月生活费20000,送你父母一套房子。”
最近,一则招婿广告在网上流传,条件十分优渥,就问男青年们动不动心?
这个招婿广告得到成百千的点赞,很多评论留言“求带”“想报名”“我可以吗?”
随着电视剧《赘婿》的热播,赘婿成了热门讨论,萧山的赘婿文化可以追溯到80年代甚至更早,什么样的人家会招上门女婿?什么样的人会做上门女婿?
(所有人物均为化名)
萧山的上门女婿
最早从萧山南部来的多
萧山地处钱江南岸,紧邻水乡绍兴,小作坊工业、五金,轻纺类的羽绒、织布、印染发达,成为最早富裕起来的一代人,80年代计划生育,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好女不外嫁”,很多生女儿的家庭希望招上门女婿。
在上世纪80年代,“上门女婿”是老一辈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红娘们乐于牵的红线,那个时候做上门女婿,本地人比外地人多,也更受欢迎。
萧山东部南部发展不均,东部较富裕,南部欠发达,南部很多男青年愿意上门到东部发达地区,就出现了“上门女婿”潮,要是家中有两兄弟,肯定会有人催着其中一位去做上门女婿,一是减轻父母负担,二是跳入富贵门。
在80年代初,信息交流不畅,上门女婿还只限于口口相传,倾向在本地解决内需,后来有了做上门女婿业务的婚介所,业务红火。
萧山心连心婚姻介绍所老板说:“原来在我这里登记入册要求招赘的有2000多户,到现在还有500多户。”
上门女婿门槛越来越高
外地人入赘渐成主力军
萧山城厢镇拱秀路236号是心连心所在地,位于二楼东边的一个小房间,虽小但已经从业25年。
老板说,最早对男方要求相对宽容,基本人品把握,小两口能对上,就成了,后来要求最好本地人,性格脾气好,没有坏习惯。
现在上门女婿的门槛越来越高,除了以上要求,还最好有高学历、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有的要倒查三代,看看有无隐性疾病,延续香火是基本要求,很多有家族企业的,想顺便招一个女婿当职业经理人。
“要求上门的东片、北片居多,基本经济条件都比较雄厚,前段时间有个办厂的过来登记,为女儿招个女婿,要求985、211大学,其他没要求,今后能为家里管理企业。”
对外地人,萧山丈母娘还是有点防备心的,据说以前有外地人入赘,说好孩子跟女方姓,结果上户口时男方偷偷把小孩名字换成了自己的姓。
无奈现在愿意入赘的本地男青年少了,萧山岳丈不得不把招婿范围拓宽,毕竟很多外地适龄男青年的条件都不错。
老板说:“来要求上门的基本是外地的,问的人也挺多。上周有个26岁的小伙,报名要求上门,大专学历,自己从事纺织行业,收入稳定。”
为什么他们想做上门女婿?
老板分析,一是在杭州扎根落户的经济成本比较高;二是萧山岳丈开出的条件确实优厚,“少奋斗三十年”很吸引人。
少奋斗三十年固然吸引人,现实中赘婿各有酸甜苦辣的经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听几位萧山赘婿讲述自己的故事。
虽然是入赘
但有时候老婆还要看他脸色
萧山人张张,70后,从萧山农村入赘到了下萧山,其实两家经济条件差不多,唯一区别是,女方家靠近杭州主城区。
那时候中专毕业的张张,工作是包分配的,对象也有得挑,但要么得买房子,要么就得跟爸妈住一起,可他偏偏选择了第三条路——入赘。
因为那时候感觉借10万元买房子是一件天大的事,他不想父母为难;而媳妇跟父母住一起,他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处理不好婆媳关系,到时候吵吵闹闹,还不如不结婚。
入赘,是他当时认为最好的办法,不用买房!也解决了婆媳住一起的麻烦。
但他的长辈不同意,你们那边多了一个人,我们这边少了一个!
女方家用拆迁分到的钱给两人买了套房子,装修一下,剩下的钱留给女方父母了,另外分到的两套房子都租掉了,每月租金能拿到七八千元。
他们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跟老婆姓,小女儿跟老公姓。两夫妻把大的开销都用在了小孩的教育上,虽然没了房贷的压力,但一年也存不了什么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张张说,虽然自己是入赘,但靠踏实的工作,在家里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有时候老婆还要看他的脸色呢。
入赘后接管老丈人的工厂
兢兢业业挣“男人的荣誉感”
钱真,80后,家住临浦,自幼丧父,母亲和出嫁的姐姐一家住,他一直住单位宿舍。农村老宅已成危房,单身到了29岁,经介绍认识了佳佳。
佳佳也是萧山人,家境殷实,家中开厂。第一次见面去了女方家中,女方父亲直接给出了条件,300平米的婚房,加一辆豪车,以后参与企业管理。
钱真跟佳佳处了半年,没有半点挣扎就这样“嫁”了,在2008年开上了小汽车。
婚后有了2个儿子,大儿子跟了女方姓,小儿子跟他姓,在婚后的第二年,他辞去工作,办起了服装厂,不过服装厂没挺过一年黄了。之后在老丈人的安排下,去山东的一个服装厂,管理几百号人。
虽远在山东,但门卫是姨父,财务是舅妈,出个门都有几双眼睛盯着,哪敢乱来,他兢兢业业憋了口气,全部心思放在打理厂子上。
“入赘难,特别是入赘到有钱人家更难!周边亲戚都是有钱人,逼得你要更上一层楼,不然会被取笑,正所谓家族的荣誉感,也是自己身为男人的荣誉感。”
90后男生为了爱情入赘
做赘婿要隐忍
小飞是一名90后,做了“上门女婿”,在这个年龄段,做“上门女婿”是很少的。小飞是萧山本地人,有个姐姐也已成家,聊起“萧山赘婿”,小飞叹口气:“兄弟不用多说,一个字‘苦’。”
小飞按萧山农村说法,算是独养儿,这种情况一般父母不会同意“上门”。
小飞进城打工期间认识了姑娘小陈,小陈也是萧山人,家中独女,经济条件比小飞家好得多。
小陈父母接纳小飞,但有个条件必须“上门”,女方出房子出车子,男方只要人过来就行。小飞父母一万个不同意,但经不住小飞非小陈不可,两人还是结了婚,小飞父母还出了18.8万元的彩礼,按他老爸的想法,不能丢面子,虽然至今心中还是个“疙瘩”。
婚后小飞住进了小陈父母家,农村的三屋小楼,小夫妻平时住在三楼,父母住二楼。平时也没什么事,父母做饭,小夫妻到点吃饭,该工作的工作,该下地的下地,也算安宁。
矛盾集中爆发在前两年,小飞由于身体原因辞去工作,在家里待业,开始玩起游戏。老丈人又是勤快的人,看不得闲下来,经常有意无意指责小飞不工作。
萧山老底子的人是非常节俭的,从不多开一盏灯。小飞说,一次房间开了4盏灯,老头子进来就关了3盏。
“我也是一时气上头,言语上有顶撞老头,这下炸开锅了,该说不该说都一并说了。”按小飞讲,那时真是无地自容,好在媳妇还是维护小飞的,平息了这场争吵。
但小飞心里不舒服,他说其实有很多时候都在隐忍,随着女儿的出生,女儿随了女方的姓,这倒也没什么,只是在小飞自己爸妈面前有点异样,本来叫外公的,改成爷爷,小孩子有4个爷爷奶奶。
去年小陈家里拆迁,分到了几套房,小夫妻也搬出去住了。小飞说,分开住后才感觉到自己是男主人,名下也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当了上门女婿那么多年,小飞说自己还算不错的,不管上门不上门,自己开心就行,“背后流言蜚语肯定很多,都听不见听不见!”
两代人都招婿了
老周家有两个招赘女婿,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他90后女婿。
老周老家诸暨,家里兄弟4个,条件没得好,年轻时在萧山干活,就直接在萧山被招女婿了。
老底子招赘对小孩的名字是这样取的,比如他老婆姓沈,老周姓周,那生的小孩就跟女方姓,叫沈周×,虽不跟老周姓,但名字里也带周了,但老周似乎不在乎这些,小日子一直过得不错,是本地出了名的和谐家庭,结婚三十多年,两夫妻从来没红过脸。
老周很勤快,年轻时做点小生意,到现在退休了还在工作,月收入上万。
老周的大女儿,27岁,本来还要挑挑看的,但拆迁不等人,就急着招赘了。
这个90后招赘女婿是IT男,绍兴人,无房,上班忙,2万月薪,分1万给老婆,丈人丈母娘也对他很好,跟亲儿子一样,不会看不起他,他也比较知足,他们生了一个女儿跟女方姓的,虽然说好第二胎跟男方姓,但他们很想得通,不打算生二胎。
女孩也喜欢,条件也不错
正在入赘边缘犹豫
90后的小王做电商,年收入15万,但在杭州暂时还买不起房子,眼看过了三十大关,不得不去相亲。
第一次女方是萧山人,独生子女,大专学历,因为马上要拆迁了,所以急着找上门女婿,两人见过面,但没话聊,“女孩很高高在上,让我觉得自己很卑微。”小王说,渐渐就不联系了。
但很快,又有一个萧山招赘女孩看上他了,女方家里条件很好,还有个妹妹,但爸爸因为一次事故,只能卧床,长期住在疗养院里需要人护理。这下问题就来了,女方家里急需一个男人,起码在灯坏了的时候,还能修下灯吧。
“她家里人肯定对赘婿有期待的,感觉会过得很小心翼翼,生怕哪件事情没做好,让他们失望,那日子就很难过了。”小王说,自己很犹豫。
警方:警惕重金招婿骗局
流传在网络上的重金招婿广告是真实的吗?
拥有多年办案经验的萧山公安刑侦大队城区中队长王江锋就这个招婿广告分析:“这个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是一个骗局。”
这种骗局的逻辑:其实就是利用别人的贪念、不劳而获的心理,往往上当受骗的都是一些经济相对拮据、想走捷径、社会经验比较少的人。
先是用“大饼”吸引人,在对方拨打广告上的电话或者添加微信后,以婚介机构的名义或者亲戚的名义,要求对方先缴纳保证金,之后再以各种名义要求对方交路费、场地费等各种费用。往往一次性缴费的面额不会太大,以防引起对方戒心,等到钱到手了,对方就会把联系方式拉黑。
王江锋说:“其实招上门女婿的骗局已经是老套骗局了,10多年前就有,被骗人往往损失几千块钱。但有的诈骗团伙来者不拒,甚至几百块也要骗走。近几年随着反诈宣传的普及,上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也不排除有的人被骗后出于羞耻的心理,不敢报案。”
随着时代发展,赘婿也被赋予了新的视角,不再是完全被歧视的对象。几位萧山丈母娘说,主要看人,如果赘婿工资低,但人勤快,脾气好,也会被重视;如果工资低,又好吃懒做,就会被歧视!
一位当地红娘讲,现在萧山的不叫入赘了,叫两头婚,就是不娶不嫁,孩子生两个,大的姓女方的,小的姓男方,正常。我身边的两个赘婿都过得挺好的,有一个本身他家条件也不差的,又是自由恋爱,女方家太有钱了,老婆也明事理,家里长辈们也都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