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爱莲说的中心思想》,(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1 07:51

手把手教你写《爱莲说的中心思想》,(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爱莲说》中心思想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爱莲说》的背景和作者: - 了解《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及其时代背景。 - 研究周敦颐的生平、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深入分析《爱莲说》的内容: - 仔细阅读《爱莲说》,理解其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 分析文中对莲花的描写,如莲花的形态、生长环境、象征意义等。 - 探讨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
3. 提炼中心思想: - 总结《爱莲说》的中心思想,如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对世俗的批判、对人生境界的探讨等。 - 结合周敦颐的生平和思想,阐述中心思想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4. 结构安排: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爱莲说》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 主体部分:分析《爱莲说》的中心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对莲花的赞美,如高洁、清雅、坚韧等品质; b. 对世俗的批判,如对名利、权势的抵制; c. 对人生境界的探讨,如追求道德修养、精神自由等。 - 结尾部分

周敦颐为什么写《爱莲说》?

1063年,北宋仁宗嘉祐八年的五月十五日,周敦颐在虔州雩都,今江西赣州的罗岩,刻下了《爱莲说》,并由“四明沈希颜书,太原王搏篆额,江东钱拓上石”。

到1179年,南宋孝宗淳熙六年,朱熹曾经收到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送给他的《爱莲说》墨拓本。朱熹还曾写有《爱莲诗》:“闻道移根玉井旁,开花十丈是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宋元之际黄坚编纂的一部文选《古文真宝》最早收录了《爱莲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湖南编纂出版的《解放文选》,最早将《爱莲说》选入课本。现在不仅内地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爱莲说》,而且台湾的国文课本里也有《爱莲说》。清代郑之侨说《爱莲说》“塾师童子辈传诵者多”,日本学者林鹅峰说周敦颐的著作“谁不尊信哉?谁不诵习哉?”

古代日本学者称周敦颐为“周老师”、“濂溪翁”,推崇备至,歌咏濂溪之作随处可见。

山崎嘉《读近思录》世远人亡道统空,维天新命濂溪翁。下心常泰颜渊乐,大志正任伊尹功。河洛宗诚修己敬,横渠先礼律身恭。六经四子四贤诀,都在近思一帙中。

林罗山《赋濂溪霁月二首》

圣人正统属濂翁,秋月明明胸宇中。

云路光风开不阖,舂陵门是广寒宫。圣贤道学欲追还,幽桂枝高水石间。认得濂溪月岩影,天香风远落屏山。

人见竹洞《周子爱莲图》仰见濂溪道义深,藕花拂水洗胸襟。亭亭香远清如许,会得光风霁月心。

室鸠巢《题濂溪爱莲图》芙蓉承露玉盘寒,擎出濂溪明月湾。千载无人花有恨,此心谁向画中看?

安积艮斋《寓舍即事》旅寓萧然还不恶,室无脂粉食无鱼。半窗春月梅花下,闲读濂溪一卷书。

中岛棕隐《早秋》一面藕花新水池,秋香陈阵扑帘时。神高结得清奇梦,恍见濂溪周老师。

“濂溪”寓意清廉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学者尊称为“濂溪先生”。生活在宋真宗至宋神宗年间,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敦颐上承孔孟学统和《易》《庸》之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条件,开创了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家学术的新形态。

周敦颐是湖南永州道县清塘镇楼田村人,此地宋代名为道州营道县营乐里楼田保,世称“濂溪故里”。周敦颐在这里出生,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家乡有泉,后人称为“圣脉”;泉涌成溪,周敦颐称之为濂溪。到了晚年,周敦颐寓居江西九江庐山下,又将屋前溪水命名为濂溪,以志不忘故乡之心。因此,湖南、江西各有一条濂溪。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说道:“濂溪在道州营道县之西,距县二十余里。周茂叔故居也。先生既不能返其故乡,卜居庐山之下,筑室溪上,名曰濂溪书堂。言曰:‘濂溪者,吾乡之里名也。’先生世家其间,及寓于他郡,而不忘其所自生,故亦以是名溪。”

濂溪的“濂”,唐以前文献中罕见。《说文解字》中有“溓”字,“溓溓,薄冰也”,与“濂”含义迥别。实际上,周敦颐是采用了廉洁的“廉”字,加上“水”的偏旁,创造了一个新字。这个字虽然是河流的名字,但是仍然保留着“廉”的含义。

“廉”字的本义是,居于高崖之下,孤介独立,有棱有角,方正清俭。

《玉篇》说:“廉,清也。”又说:“廉,棱也。”

《广韵》说:“廉,俭也。”

《释名》说:“廉,敛也,自检敛也。”

周敦颐在当时、身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已有“至廉”、“清尚”、“廉士”之称。

潘兴嗣《墓志铭》说道:“君奉养至廉,所得俸禄,分给宗族,其余以待宾客。不知者以为好名,君处之裕如也。在南昌时,得疾暴卒,更一日一夜始苏,视其家,服御之物止一敝箧,钱不满百,人莫不叹服,此予之亲见也。”

蒲宗孟《墓碣铭》说道:“虽至贫,不计赀,恤其宗族朋友。分司而归,妻子饘粥不给,君旷然不以为意。”

祁宽《通书后跋》说道:“濂溪先生……酷爱庐阜,乃买田筑室,退乐濂溪之上,人因是称之,名贤赋咏,及墓志所载,皆专美其清尚而已。”

杨杰《濂溪诗》说道:“山为康仙传旧姓,溪因廉士得新名。”

黄庭坚《濂溪诗序》说道:“闻茂叔之风,犹足律贪,则此溪之水配茂叔以永久,所得多矣。”

潘之定《濂溪六咏》说道:“此心安乐莫非廉,媲水成名亦偶然。湓浦舂陵随地在,不应太史失其传。”

我国政治文明起源悠久,因而廉洁廉政观念也起源很早。《周礼》载有“六廉”,提出“以廉为本”。

《周礼》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

周敦颐的廉洁廉政思想与此相关。

在周敦颐之前,唐代元结任道州刺史,曾经为这里的七处泉水命名,创造了五个新字。

元结取“惠”、“忠”、“孝”、“方”、“直”五字,上“水”的偏旁,成为潓、涍、汸、淔。他说:“道州东郭,有泉七穴。或吐于渊窦,或繁于嵌臼,皆澄流清漪,旋沿相奏。

凡人心若清惠,而必忠孝守方直,终不惑也。”其中的“方”和“直”与“廉”相近。周敦颐命名“濂溪”应当受到了元结的影响。

周敦颐少年时志存高远,常常游钓于濂溪桥上,吟弄风月于濂溪亭中。事隔数代之后,里人犹言此事,津津乐道。而对于在家乡度过的少年时光,周敦颐晚年仍思之忆之,写有《石塘桥晚钓》一诗,其中已有“濂溪”名称了。诗云:

旧隐濂溪上,思归复思归。钓鱼船好睡,宠辱不相随。肯为爵禄重?白发犹羁縻。

“爱莲”寓意廉洁

《爱莲说》这篇119字的小品,不仅说莲,而且说菊说牡丹,不仅说宋,而且说晋说唐,极尽概括,字字精练。其中说莲(别称荷花),接连抒写出三句警语,有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气韵。“说”之文体,大抵以景物说义理。《爱莲说》寄意君子之志,尤见得儒家理学一派正大气象。

《爱莲说》抒写莲花的三句警语是:

第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二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第三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讲的是执中不偏,正直不阿,直道而行。这里既有《中庸》的思想,又有《易经》“黄中通里”的思想。

而“出淤泥而不染”则是大力张扬廉洁廉政。洁身自好,爱惜羽毛,居官为政,以廉为本。

《爱莲说》是将莲花、菊花、牡丹对比来说的。菊花代表隐逸,牡丹代表富贵;菊花是道家的立场,牡丹是俗人的立场。菊花和牡丹并非不好,但它们不是儒家的选择。相对于隐逸与富贵,儒家是入世的,是积极有为的,是要奉献于社会的,莲花就是代表了儒家的这一立场。

儒家勇于担当,不逃避责任,但这不等于地位特殊,可以假公济私。儒家通情达理,不故作清高,但这不等于自毁名节,甘心与世俗打成一片。儒家入世,但不入俗;既要担当做事,又要保持名节。所以《爱莲说》又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种儒家立场,周敦颐称之为君子。

元儒王义山《君子堂记》阐释道:“莲有君子之道四焉:出淤泥而不染,一也;濯清涟而不妖,二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三也;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四也。比德于君子也。”

“濂溪”就是“廉溪”,“爱莲”就是“爱廉”。“濂溪”、“爱莲”的名号是中国古代清廉政治的突出表现。

《爱莲说》是儒家理学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廉洁廉政的代表作。《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素来被当作廉洁奉公的典范,对于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具有突出的借鉴意义。

周敦颐一生清廉自守,服御之物,只一敝箧,钱不满百,旷然不以为意。黄庭坚高度评价说:“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书香法院」《爱莲说》赏析

莲花自古以来就是洁身自好、品行高尚的象征。在《爱莲说》中,作者借物抒情言志,表达出自己对高尚理想情操的追求。在北宋的官场里,充满着残酷的权利斗争和各种利益的诱惑,人一旦踏入其中,常常会迷失自我,失去伦理道德的约束。作者曾在生前从政三十一年,虽不免会身陷污浊,但始终却“出淤泥而不染”。据史料记载,周敦颐任桂阳(今湖南汝城)县令期间,县内政治清明,百业兴旺,民情淳朴,政通人和。

在作者看来,莲花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两种品质,与古之君子的精神内涵是高度契合的:一是“洁”,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二是“正”,因为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对莲花表现出来的“洁”和“正”,作者用一个字表达出其内心感受,这个字就是“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不喜菊花的隐逸,也不喜牡丹的富贵,独爱莲花的“洁”与“正”,因为这符合其内心追求的“君子之道”: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担当;面对利益不迷惑,洁身自好。以古鉴今,《爱莲说》所展现出来的高度思想内涵,对现今为官从政之人多有借鉴意义。

坚守法治信仰 坚持司法为民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

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