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8 13: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官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观点: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对于官观,可以从正面、负面或中立的角度进行思考,确保观点明确、有针对性。
2. 理论依据:在论述观点时,要结合相关理论、政策、历史事件等,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官观后感作文,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4.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官观的概念,以及自己对该官观的理解。可以引用一些名言、故事或数据,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正文部分:正文是文章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官观的历史背景:介绍官观的形成过程、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b. 官观的表现形式:分析官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c. 官观的优缺点:从不同角度分析官观的优点和不足,如官观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d. 官观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探讨官观在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6.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对官观发展的建议或展望。
7.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
延安时期,党中央为朱德举办六十寿辰会。朱老总在会上答谢时,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只见公仆不见官”,赞美当时的党风、政风,令笔者心生感慨。从朱老总的诗中不难看出,他是把“公仆”与“官”鲜明区分开来的。在他看来,公仆是服务于人民的工作人员,是一心为公、不讲条件的;而官,尤其是在崇尚官本位的社会,意味着高人一等、有更多特权,两者有着本质不同。
公仆和官,一个是 “俯首甘为孺子牛”,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将人民视为“衣食父母”,心里始终想着的是人民的利益;一个是当官做老爷,把自己当作百姓的“父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同的称呼,体现出谋事做事境界有别。称自己为公仆,往往怀着崇高的理想,发自内心地想去谋事创业,是为了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而“官”客观上讲是一种职业的称呼,既为职业,就有人把它作为谋生手段,甚至在有些人看来,还是光宗耀祖的途径。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一心为了信仰,为了人民翻身解放,从党的最高领导层到普通干部,看重的都是革命事业,而不是个人利益得失。战场上我军干部牺牲后整理遗物,往往除了军装、钢笔和笔记本,几乎再无其他财物。那时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赢得人民支持拥护的。中国共产党人后来之所以能夺得革命胜利,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成员把自己当成为了人民甘洒热血的公仆,而不是“官”。
是把自己视为公仆,还是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官”,必然会表现在对待工作和群众的态度和感情上,也正因如此,人民群众对待他们的态度也会迥异。一心为民的女公安局长任长霞因公牺牲后,数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送她最后一程;同为公安局长,有的人对待群众却蛮横霸道,被抓以后群众走上街头,放鞭炮庆祝。如此反差正印证了那句话:“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人民群众过去之所以愿意“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正是源于共产党人对待人民的一片真心付出,才换来了人民的真心拥护。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公仆”这个概念,后来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认同。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福祉,坚定不移地履行着人民公仆的职责。在今天,面对“四种考验”“四大危险”,党员干部更应该强化公仆意识、淡化“官”念,经常问问自己“参加工作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干什么”,经常重温习主席的告诫: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只有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断加强世界观改造,经常剔除思想中的“杂质”,并以实际行动主动为党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努力干事、保持干净,才会得到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护,也才能实现作为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