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09: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罗宾汉的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罗宾汉的故事主要涉及正义、勇敢、反抗压迫等元素,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2. 概述故事:在作文开头,简要概述罗宾汉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让读者对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 分析人物形象:罗宾汉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作文中,分析罗宾汉的性格、行为动机以及他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展现人物形象的立体性。
4. 探讨主题思想:结合罗宾汉的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正义、勇敢、反抗压迫等主题思想。可以从历史背景、社会现实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阐述这些主题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5. 结合自身感受: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可以谈谈罗宾汉的故事对你产生的启示,或者你对故事中某些情节的看法。
6. 注意论证方法:在分析故事和人物时,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类比等,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7. 语言表达:作文语言要流畅、生动,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完整。
8. 文章结构: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皆大欢喜》插图
我们中国文化中,山水田园,自带诗意,王维,陶渊明等名家留下了无数田园诗词名篇,让我们后人读来,赏心悦目。而即便是现在,电视上各种回归农舍,体会自然类的生活被大众所喜爱,其根源,在我看来,也是我们文化中,田园文化的体现。
莎士比亚画像
人们的喜爱,总是互通的,中国人喜欢山水田园,在世界的另外一头,欧洲人其实也有着类似的喜爱,而莎士比亚笔下的《皆大欢喜》,便是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时期,给欧洲世界建立起的田园牧歌世界。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并不复杂,而且善恶分明,最终的结局就和著作的名字一样皆大欢喜,这部著作,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莎士比亚对于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是莎士比亚幻想中的田园生活,他心目中属于罗宾汉世界的浪漫,于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戏剧方式,给予了描绘。
莎士比亚名篇
《皆大欢喜》的故事内容很简单,女主角罗瑟琳的父亲被人篡夺了公爵之位,而男主角奥兰多也是受到自己兄长迫害,最终两人不得已都逃到了亚登森林,在这里重逢,相恋相爱,过上了欧洲人心目中最美好的田园生活,森林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故事,以德报怨,高人点拨,反正最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坏人忏悔过错,好人掌握权柄,以善胜恶,皆大欢喜。
舞台照
莎士比亚的这部作品,故事上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我读完这部著作,最大的印象是欧洲人对于田园牧歌的浪漫想法,感觉和我们中国有些不同。我们中国人“向往的生活”中,大多都是务农,田地产出是核心,但欧洲人,或者说尤其是英国人的田园生活,可能是因为受到罗宾汉故事的影响,只要是生活在森林里,那么弓箭能力打猎的能力,就是必备的技能,而与之对应的,便是狩猎能力。
影视剧中的莎士比亚
在莎士比亚的心目中,田园牧歌的重点和核心,除了恋爱之外,应该便是狩猎了,解决吃东西的方式,是通过猎杀去获得,在我看来,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耕种,养殖为核心的价值观对比起来,他们更具有攻击性,而我们则更具有占有性,把地圈起来,划定边界,确定自己的生活范围。
或许,这便是不同文化中,对于田园生活的定位和向往的不同吧。你心目中,最美好的田园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外公去世时,他的皮包里只有几支香烟和半截铅笔,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财物,但却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英烈刘志丹的外孙女婿晁阳说,家人一直将刘志丹的革命精神赓续传承,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严于律己。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一首首传唱至今的民歌道出了陕北人民对刘志丹的敬爱与怀念。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下,刘志丹是位“现代侠盗罗宾汉”——“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
刘志丹像新华社发
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在魏野畴、李子洲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列思想,积极组织学生运动。
1924年,陕北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刘志丹成为榆林中学第一批团员。1925年,榆林建立了党的特别支部,刘志丹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组织指派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1926年,刘志丹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随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同年秋,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回陕北工作,任中共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
1931年10月,刘志丹与谢子长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此后,相继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军42师师长、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促成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
1935年9月,任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周恩来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屡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3岁。为纪念他,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1942年,刘志丹牺牲6周年时,毛泽东同志为其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1943年,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志丹县为刘志丹举行隆重的公葬典礼,毛泽东再次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走进刘志丹烈士陵园,苍松翠柏,鸟啼花开,庄严肃穆,这里已经成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前来缅怀烈士和接受党史教育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志丹县委副书记屈永峰说,刘志丹“生而益民,死而谢民”,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榜样,我们要牢记并讲好英烈故事,传承和弘扬刘志丹同志爱国、为民、忠诚、奋斗的精神,用砥砺奋进、追赶超越的实绩实效礼赞英雄、告慰英雄。
(新华社西安5月16日电记者李浩)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7日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