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走在人生边上读书笔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9 10:49

怎么写《走在人生边上读书笔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关于《走在人生边上》读书笔记的注意事项
正文:
《走在人生边上》是著名作家杨绛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生活智慧。在撰写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一、理解作者观点
1. 深入阅读原文,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作者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背后的逻辑和依据是什么。 3. 思考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何关联,是否有所启发。
二、梳理文章结构
1. 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2. 确定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论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梳理文章的论证过程,理解作者如何运用事实、例子和引用等手法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三、提炼核心观点
1. 总结文章的核心观点,提炼出几个关键点。 2. 分析这些核心观点如何贯穿全文,形成文章的主线。 3. 考虑这些核心观点对你的启示和影响,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结合自身实际
1. 思考文章中的观点如何与你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相结合。 2. 分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可以从文章中找到解决思路。 3. 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是否可以从文章中获得启示。
五、注重语言表达
1.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和

阅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体悟她的人生感悟

杨绛先生是我很佩服的一位作家,其实她的才华远不能用作家来囊括,她还是翻译家、文学家等,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我之所热爱拜读她的作品,是由于那些晦涩难懂的智慧箴言,她总能用平淡朴实的文字描写出来,读完后总能给人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我想这可能是源于她的睿智和对生活深入地解读之后,才能做到化繁为简,化简成趣吧!

这本《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九十六岁高龄时的作品,她自曝写此书时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她有高血压,头总是昏沉沉的,后来经名医精心治疗才得以缓解一些,于是便有了此书。

《走到人生边上》沿袭了杨绛先生一贯的写作风格——文字简朴、有趣有料、发人深省等。而这也是我渴望分享此书的初心所在,透过她的文字,去领悟文字背后的智慧和哲理,从而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这里由于篇幅的原因,我只挑选感受最深的三点来浅谈)


01 人能做主吗?

杨绛先生在这章的开篇写到:

既然人生有命,为人一世,都不由自主了。那么,“我”还有什么责任呢?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就行了。

杨绛先生的这个想法不止一次地在我脑海里浮现过,既然命由天定,那么我们的奋斗意义究竟何在?不如直接躺平得了,何必要瞎折腾呢,毕竟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

关于这个疑问,杨绛先生在书里没有急着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指出:

人能不能自己做主,可以从自己的经验来说。回顾自己一生,许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是否由命定,或由性格决定,或由自由意志,值得追究。

她随后举了自己卸任校长的事情,反思了自己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



接着杨绛先生又谈到:

烈士杀身成仁,忠臣为国捐躯,能说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命中注定吗?他们是倾听灵性良心的呼唤,宁死不屈。如果贪生怕死,就不由自主了。宁死不屈,是坚决的选择,绝非不由自主。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杨绛先生在此章节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

孔子不止一次称“天命”,不仅仅称“天命”,还说“君子有三畏”,第一就是“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这是带着敬畏之心,承认命由天定。

她之所以这样说的目的在于告诉我们:我们思考问题,不能轻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轻心大意地否定,这样,我们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宫,在迷茫中怀疑、失望而绝望了。我们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设想其中或有缘故,因为上天的神明,岂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

读到这里,我感慨颇多:上帝的运行法则我们无从得知,好比“命运”一词是由“命”和“运”两个字所组成,正所谓:命由天定,我们能做的唯有敬畏;但运由已造,我们可以通过多阅读、积善,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运势发生改变,唯有这样我们或许才能见到属于自我人生不一样的风景!

02 人需要锻炼

在这一章节中,杨绛先生有一句经典名句: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成语“百炼成钢”,以及诗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皆说明了这一点。

这令我想起了物理学著名的“熵增定律”,它是由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定律,描述了一个系统的熵(无序度)总是趋于增加的过程。

熵增定律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部能量的输入,系统的熵值会自然增加,系统从有序状态逐渐演变为无序状态,最终达到最大的混乱状态。

这就说明了我们要维持健康的体魄,精进自我的认知和思想等,别无他途,唯有不断地修行、锻炼自我,这个过程特别艰难,却是抵抗熵增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违背规律,过上懒散安逸的生活,失败的结局早已注定,这就是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所在。



接着杨绛先生引用了《大学》中最根本的一句: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她直言:

修身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太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

那么我们该如何修身呢,修身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杨绛先生在书里给出了答案:

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能这样,一家子可以很和洽,家和万事兴,家家和洽,又国泰民安,就可以谋求国际间的和谐共荣,双赢互利了。



随后杨绛又提出了修身之道:

灵性良心锻炼肉体,得有合适的方法。肉体需要“饮食那女”,不得满足,人就会病死;强烈的感情不得发泄,人就会发疯。灵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时候,得宽容,允许身心和谐。克制自己,当恰如其分。

她接着还是引用孔子的话语,孔子曰:礼者,理也。.......理从宜。......”这就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人的感情,都是由肉体的欲念而来,需用合理、合适的方法来控制。

这也是强调了,人必需修身,而修身需用又合适又和悦的方法。



关于这一观点,我是十分苟同的,《认知觉醒》一书中提到:人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最佳的策略就是“三脑合一”,这时做事会无往而不利。

可大脑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理智脑与情绪脑、本能脑之间的冲突,这时如果让理智脑一味压抑情绪或不良的想法,往往会越是压制,反弹力会越大,有智慧的策略应是顺应情绪的发泄,然后在行为上小心翼翼,或者是直接与本能脑、情绪脑沟通,从而达到彼此合作愉快的目的。

比如:下了班之后已经很累了,我们会本能地拿起手机来玩耍,但此时还要为周六的读书会做准备,这时我们会有精神内耗,一边是想玩一下放松自己,另一边是渴望写完分享稿,如果你一直反复纠结的话,往往会陷入拖延症的苦恼。

合适的方法可以是让自己的理智脑与本能脑沟通:是否可以先写个500字再玩,这样本能脑“看到”有奖励,也许会配合理智脑完成未来的任务。

总之,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合适的方式去修身,这里的方法层出不穷,前提就是不要强迫、硬逼自己,而是要采用沟通、包容的姿态去看待自身,这样才会令自己发生改变,也能见证自我的跃迁和蜕变!


03 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了。杨绛先生给出的见解是:

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关于这点,我是十分苟同的。人生的结局终究归于虚无,那人生的价值何在呢?而当你拥有了信仰之后,你相信通过自己一生的修炼,在灵魂脱离肉体的那一刻,用基督教的说法,上帝会根据你这辈子的言行来决定你的灵魂到底是升天堂,还是下地狱。

佛教讲究三世轮回,即前世、今世、来世,通过自我的修行可以超脱三界,达到涅槃的境界。

这样而言,人生就是有价值的,用佛教的说词——我们皆是带着前世的业力,来到这个婆娑世界消业来了,业消了,我们就能摆脱轮回之苦。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印度,有很多的苦行僧,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比如把一只手举得老高,坚持数年之久,直至手臂上的肌肉萎缩仍不放下。他们也许就是通过让自己承受肉身极致的苦难,到达涅槃之境吧。

杨绛先生随后提到:

一个人在急难中,或困顿苦恼的时候,上帝会去敲他的门——敲他的心扉。他如果开门接纳,上帝就在他心上了,也就是这个人有了信仰。

而一般人的一生一心追逐功名利禄,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也许到临终“回光返照”的时候,才感到悔渐,心有遗憾,可是已追悔莫及,只好饮恨吞声而死。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

这里她举了英国大诗人弥尔顿的例子,弥尔顿四十四岁双目失明,他为自己的失明写了一首十四行诗,大意是:

在这个茫茫黑暗的世界上,他唯有的才能无从发挥,真是死一般的难受;他虽然一心要为上帝效劳,却是力不从心了。接下,“忍耐之心”立即予以驳斥:‘上帝既不需要人类的效劳,也不需要他赋予人类的才能。谁最能顺从他的驾驭,就是最出色的功劳。’

杨绛先生总结道:

这首诗也适用于疾病缠身的人。如果他们顺从天意,承受病痛,同样是为上帝服务,同样是功德,因为同样是锻炼灵魂,在苦痛中完善自己。

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总结

《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箴言的书籍,书中的金句,犹如我人生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令我体悟了苦难的意义,让我不再自暴自弃、消极颓废,纵使肉体上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却能将它们视为修炼灵魂的一座桥梁!

其实我们都无法躲过人生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得不到、五阴盛,只不过那些伟人、高人等会用更睿智的方式看待罢了,而这本《走到人生边上》就是令我们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看待目前的困境,看待当下的一切,从而让自己活出属于自我人生的价值!

当你对生活感到疲惫时,不妨读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

现代人累,累得不是身体,是心。每天睁开眼,要面对的是拼命“卷”的同事、物价飞涨的现实、孩子的作业和爸妈的情绪,哪怕你一言不发,也早已精疲力尽。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日子图什么呢?

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我建议你,放慢脚步,读读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这不是鸡汤,它比鸡汤更温和,也更有力。像一杯温开水,淡淡的,却润进你心里。

她九十多岁写下这本书,不为说教,只为和你说说人生

《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是杨绛先生94岁高龄时写下的随笔集。她不是在说“我活得多有成就”,而是在说:

我走到人生边上,看看世人,看看自己,看看这个走过风雨的世界。

书名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是“边上”?因为她已经活得够久,够清醒,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穿人生的荒诞与无常,却不愤怒,不激烈,只是温和地告诉你:“你要走的路我走过,你现在的迷茫,我也有。”

书里没一个字劝你“努力”,但每一页都让你更坚强

杨绛不是在告诉你“要坚强”,她是在告诉你:

“生活的苦,不需要高调对抗,而需要静静地熬。”

她在书里讲,她和钱钟书先生在牛棚里被批斗,每天被辱骂、做苦工、吃发霉的食物,她不喊冤,不诉苦,只说:

日子虽苦,但我们总还能看见彼此。活着,并且有彼此,就是最大的幸运。

这不是天真的“苦中作乐”,而是历经风浪之后的清醒自持。

她用一生告诉你:“人,终究要靠自己和解。”

在这本书里,她写了很多对“自我”的体察。比如她说:

“我曾经试图了解别人,最后才知道,最难了解的,是自己。”

这不是心理学,也不是哲学,而是一个活到九十多岁的老人,总结出的人生经验——你可以一生都在讨好别人、追求认可,但到最后,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杨绛先生不劝你做“人上人”,她劝你“回到自己”

这个时代太吵了,所有人都在劝你“要上进”“要突破”“要改变命运”。但杨绛却在这本书里说:

“人可以有理想,但不要执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永远的赢家。”

你看,这是多么柔软而通透的一种智慧。

不是让你躺平,也不是逼你发疯,而是告诉你:允许自己有疲惫,允许自己退一步,看看这个世界,再重新走。

读《走到人生边上》,像走进一间宁静的茶室

书中没有一句大声疾呼,只有一个智者坐在那里,替你把复杂的情绪和经历,慢慢讲透:

她说:“人这一辈子,是修行,不是修别人,是修自己。”

她说:“从来没有哪段路,是白走的。”

她说:“人最重要的,是安于平凡,也不放弃思考。”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话都不像“成功学”,也不像“励志语录”,却比那些有力得多。它像是一个奶奶,轻轻握住你的手,说:孩子,别怕,你会熬过去的。

写在最后:人生走着走着,总会有“边上”的时刻

有时候你站在人生边上,看着热闹的人群,感到自己像个局外人。

有时候你在人群中拼命讨好,却还是换不来一句“你过得好吗”。

有时候你明明不想“卷”,却又不敢停下脚步。

在这些时刻,别急着奔跑,先坐下来,读读《走到人生边上》。

你会发现,不是你一个人觉得生活难。不是你一个人在人生的边上站着——站在边上的人,很多。但他们,有人迷茫,有人清醒,有人痛苦,有人释然。

而杨绛,用她的一生告诉你:“你要走的路,我都走过。别怕,慢慢来,人生很长,终会回到正中。”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